<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6日一早從“忻州古城”出發(fā)前往“綿山”風(fēng)景區(qū)。到的比較早,游人不多,聘請一位講解員,效果不錯。</p> <p class="ql-block"> 綿山又名綿上、介山,因山勢連綿而得名。是一處融歷史文化、自然風(fēng)光、文物勝跡、佛寺道觀、軍事文化、革命遺址、民俗風(fēng)情為一體的著名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 綿山地處太原盆地西南端,太岳山北側(cè)、汾河南畔、綿延百里。西入靈石縣境,南與沁源縣毗連,主景區(qū)在晉中地區(qū)介休市境內(nèi)。距離省會太原130公里,最高海拔2566.6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其森林及植被覆蓋率高達98%,故有"天然氧吧"之稱。</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內(nèi)奇巖、險道、秀水、飛瀑、幽洞既有北方山水之粗獷豪放,又有南方山水之清麗婉約。其天然溶洞多達百余處,最大的"抱腹巖"其山勢如兩手抱腹,攬200余間殿宇館舍及萬余名游人于"腹"內(nèi),可謂洞天福地,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綿山人文歷史源遠流長,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賦,高僧大德于此開壇弘法。李世民御駕來此虔誠祈雨,介休三賢在此德育鄉(xiāng)梓,可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綿山胸懷博大海納百川,儒、釋、道三教文化在此和諧并存,高僧縣鸞于此建寺弘法,大德志超在此修身成佛。歷代參禪問道、修佛求仙者絡(luò)繹不絕。魏晉時即已名剎羅列聞名遐邇,至今寺廟、道觀108座。其中,道教建筑大羅宮高110米,依山而建,層層遞進,素有"山西布達拉宮"的之稱,而其中精美的壁畫及歷代神佛造像又有"山西敦煌"的美譽。介神廟坐落在一處深28米、寬30米、高18米的自然石窟中,是我國最大的石窟寺廟。正果寺內(nèi)保存有13尊包骨真身舍利,可謂絕世罕見,被專家稱為"世界奇跡"。</p> <p class="ql-block"> "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綿山因春秋先賢介子推偕母隱居此地而聞名。作為寒食清明節(jié)發(fā)源地,綿山不僅有豐富的寒食清明文化景觀,更有相關(guān)習(xí)俗在此生動流傳,是了解寒食清明文化、體會寒食清明節(jié)習(xí)俗的不二選擇。</p> <p class="ql-block"> 綿山地處秦晉古道,扼守雀鼠谷,歷來為軍事戰(zhàn)略要地。東晉后趙皇帝石勒曾在此聚兵起義,唐初李世民曾在此大敗宋金剛,抗戰(zhàn)初期,馮玉祥將軍所屬方振武部曾在此舉行震驚中外的抗日誓師大會,之后的抗日民主政府在此長期與敵人周旋。現(xiàn)仍有石寨、唐營及抗日政府舊址等古跡遺存。可以說,綿山是一座不畏艱險、勇于抗爭的歷史豐碑。</p> <p class="ql-block"> 棲賢谷是一道蜿蜒而上,長達數(shù)百米九曲一線天的狹谷兩邊怪石嶙峋,仙泉飛瀑,水流如注,奇巖怪石,人文仙跡數(shù)不勝數(shù)。谷底溪流淙淙,空谷傳聲,須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過。谷口封侯亭是當年文彥博宣旨誥封介之推為潔惠侯時所建。當年介之推母子就是經(jīng)此谷到達歸隱地的。</p> <p class="ql-block"> 內(nèi)有清風(fēng)洞、迎仙坊、天源瀑布、超凡洞、簫聲疊瀑、鱷魚石、仙界石、壁上園、蝴蝶窩、馴虎之神、點石為羊、仙泉等二十余處景點。其中壁上園的奇花異草都是在九十度的峭壁上垂直而長,舉世罕見。這里彩蝶紛飛,千姿百態(tài),令人目不暇接。奇花異草中,仰望一線晴空,耳聽幽谷濤聲,人在吊橋行,瀑布腳下飛,真令人如臨仙境,塵慮頓消,是消夏避暑和健身強體游樂休閑的最佳覽勝區(qū)。據(jù)載,此谷原有溫泉,后因地形變故,泉水隱跡,有待發(fā)掘。</p> <p class="ql-block"> 介子推</p> <p class="ql-block"> 介子推之母</p> <p class="ql-block"> 介子推徒弟</p> <p class="ql-block"> 忠,是一種傳統(tǒng)道德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其本意為"忠,忠心也"。就是要忠于自己的本性,忠于自己的本心,忠于自己的良知,這才是被社會所共認的忠誠。介子推追隨重耳從亡十九年割股奉君的至忠壯舉,柱上所刻他對臣民忠于君王,君王忠于臣民的精辟論述,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被傳為千古佳話。</p> <p class="ql-block"> 崇尚孝道,最早始于夏代。到春秋時期,其義逐漸完備,才產(chǎn)生了曾子所著的《孝經(jīng)》,成為古代孝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此百年之前,介之推隱不違親的孝道行為以及他對孝的闡述,必然對《孝經(jīng)》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因此,介之推就成為遵崇孝道的最早典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仁,仁者愛人。本柱上的所刻的介子推對仁的講述,以及他功不言祿隱居綿山舍身成仁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對孔子必將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孔子才有了"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的千古名言。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無數(shù)舍身成仁的英烈賢哲,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脊梁。傳承仁的傳統(tǒng)道德,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在家庭尊老敬長,兄弟相愛:在鄰里互敬互讓,和睦相處;在單位互相尊重,團結(jié)友愛;在社會助人為樂,見義勇為,使整個社會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風(fēng)尚,社會文明必然大盛。</p> <p class="ql-block"> 信,作為一個道德概念,就是要完全實踐自己的言詞和公開履行自己的承諾。介之推就是唯誠唯信的典范,他為了實踐自己追求政治清明的信念,畢生奮斗,獻出了生命,流芳百世,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巖下而得名,有空王殿、石佛殿、明王殿、</p><p class="ql-block">介公祠、歷代高僧修行洞、鐵索嶺、唐開元古碑、明正德碑等景點32處。該寺始</p><p class="ql-block">建于三國曹魏時期,距今17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綿山主要的佛教活動場所,寺內(nèi)三世諸佛,六大菩薩,十大冥王,十六羅漢,真實地展示了綿山一千七百年的佛教文化。每當雨后,云蒸霞蔚,古剎若隱若現(xiàn),恍如仙境,故又名"抱腹棲云"。唐太宗李世民在抱腹巖掛祥鈴祈福,留下了"還愿掛鈴"風(fēng)俗,至今不衰。</p> <p class="ql-block"> 老人要想爬上山洞有點困難,在講解員的努力下,每人花了10元坐旅館電梯上到山上,近距離觀看了洞內(nèi)寺廟。</p> <p class="ql-block"> "彌勒"是梵語音譯,意為"慈氏",因修煉佛法得"慈心三味"而有此號。與迦葉諸佛、釋迦牟尼佛并稱"豎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 殿內(nèi)正中為田志超包骨真身像,兩邊為文殊、普賢二位菩薩,左邊為摩斯、銀空二弟子,右邊為二位龍王。本殿始建于唐,是唐太宗為感空王佛賜雨之恩而敕建的。2013年殿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觀音菩薩,也稱觀世音,意為發(fā)慈悲心的菩薩。人們在受苦受難時,稱誦其名號,他就前往解救,是大慈大悲的象征。左右兩側(cè)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九位化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马边|
新乡市|
电白县|
信宜市|
察雅县|
将乐县|
平安县|
宝坻区|
恩施市|
新宁县|
郸城县|
陆河县|
南木林县|
北京市|
武乡县|
桐柏县|
菏泽市|
远安县|
呼伦贝尔市|
杭州市|
吉林省|
阿瓦提县|
佛坪县|
布拖县|
巴东县|
长治县|
庆阳市|
凭祥市|
浦东新区|
阿合奇县|
新安县|
顺义区|
黔西县|
五河县|
道真|
武穴市|
吉木萨尔县|
沙湾县|
榆中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