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始鑿于北魏時期,經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不斷開鑿,其開鑿歷史之長,居四川首位,也是四川省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素有“歷代石刻藝術陳列館”之稱。</p> <p class="ql-block">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全長388.8米,山崖頂高84米,窟龕最高處距地面45.5米,龕窟作多層次排列,最多達13層,現有54窟、819龕,大小造像7000多軀。</p> <p class="ql-block">據清咸豐四年(1854年)石碑記為“一萬七千有奇”。</p><p class="ql-block">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修筑川陜公路時,炸崖開道,造像被毀掉多半。</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p> <p class="ql-block">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以大云古洞為中心,分南北兩段。</p> <p class="ql-block">南段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閣、千佛洞、睡佛龕、多寶佛龕、接引佛龕、供養人龕、神龍大佛、如意輪觀音、單身佛窟等。</p> <p class="ql-block">大云古洞(千佛崖第512號窟)為劍南道按察使銀青光祿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韋抗所鑿,工程起于唐開元三年(715年),約至唐開元十年(722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大云古洞的一隅(圖片來自網絡)。</p><p class="ql-block">大云古洞是千佛崖規模最大的洞窟。現存窟高3.8米,寬5.6米,深9.4米。窟口上方橫額有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題“大云古洞”四字,故而俗稱之。</p> <p class="ql-block">若想觀看大云古洞必須排隊登上高處才行。游客冒雨排長蛇陣隊伍,大約需要二個小時,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就算了。</p> <p class="ql-block">牟尼閣。</p> <p class="ql-block">我認為蓮花洞比較華麗。</p><p class="ql-block">蓮花洞(535號窟)開鑿于武周時期(約690—697年),位于千佛崖石刻藝術博物館核心崖壁區中段底層,窟頂浮雕一朵蓮花,故名“蓮花洞”。</p> <p class="ql-block">蓮花洞端坐中間的是未來式彌勒佛。</p> <p class="ql-block">左側端坐代表過去式的阿彌陀佛。</p> <p class="ql-block">和右側端坐的代表現在式的釋迦摩尼佛。</p> <p class="ql-block">睡佛窟中央鑿有佛壇,壇上設通頂娑羅雙樹,并有十三尊涅槃圖像;壇上臥佛右側而臥,身后弟子姿態各異。佛頭側于祥云上,摩耶夫人用雙手親撫佛祖頭部,盡顯母子深情。</p> <p class="ql-block">806號釋迦多寶佛窟中有一尊持蓮觀音(圖片來自網絡),被譽為東方美神,是廣元的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由于此佛龕在千佛崖南端上層,我們沒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北段龕窟有:三世佛龕、無憂花樹龕、彌勒佛龕、三身佛龕、節行僧龕、菩提像窟、伎樂天人窟、地藏王龕、力士龕、盧舍那佛龕、十一面觀音像、阿彌陀佛龕、飛天窟、清代藏佛洞等。</p> <p class="ql-block">清代藏佛洞開鑿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欽差赴藏灌頂普善廣慈大國師--章嘉呼圖活佛參加十一世達賴凱珠嘉措的坐床典禮返回京師,于千佛崖開窟一所。</p> <p class="ql-block">因為受五一假期影響,游客依然很多,使我們沒有登上千佛崖上層佛龕看一看,錯過一些精美絕倫的佛龕。</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遲早有一天會消失,我們現在所做的所有努力就是讓時間拉長一點,再長一點。”也許有一天,千佛崖及其他石窟,也會和莫高窟一樣,遲早有一天會消失,只希望這個時間可以更長一些。</p> <p class="ql-block">皇澤寺創建于北魏晚期,歷經北周、隋、唐初的不斷發展,漸成規模。武則天稱帝后,為紀念自己的龍興之地(武則天出生于廣元),始賜名“皇澤”,寓其“皇恩浩蕩、澤及故里”之義,寺廟有1500余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皇澤寺后依懸崖、下臨江水,建筑錯落、雕梁畫棟,氣勢雄偉壯麗。</p> <p class="ql-block">皇澤寺里的摩崖造象是第一批<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span style="color:rgb(1, 1, 1);">。皇澤寺內保存著開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龕、1203軀摩崖石刻造像及其歷代碑刻,有較高的文物價值、觀賞和研究價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span></p> <p class="ql-block">最宏大的釋迦摩尼大佛窟為敞口、平面半圓形穹窿頂窟,窟前接三層樓式的木構建筑,故又稱“大佛樓”。窟中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薩,5尊像,窟門左右兩邊雕刻二力士像,窟后壁上部雕刻天龍八部。中心大立佛高近六米,左右弟子菩薩高四米,力土高三米,高下有別,主從有序,后壁浮雕天龍八部,整窟雕刻設計恢弘完美、技藝純熟精湛,代表了皇澤寺一代造像的最高水準。</p> <p class="ql-block">釋迦摩尼佛像細節。</p> <p class="ql-block">第45窟中心柱保留典型北魏"秀骨清像"風格,展現禪觀修行傳統。</p> <p class="ql-block">二圣殿供奉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塑像及高宗、武周朝時期九位著名大臣像。</p> <p class="ql-block">朋友,如果你到廣元游覽不來一趟皇澤寺真的可惜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宜黄县|
堆龙德庆县|
旌德县|
玛纳斯县|
通道|
林口县|
东莞市|
吉首市|
五华县|
韶山市|
英山县|
泰兴市|
大姚县|
桐城市|
霞浦县|
竹山县|
略阳县|
永泰县|
余姚市|
阿图什市|
邵阳县|
桦甸市|
客服|
玛沁县|
锦屏县|
缙云县|
原阳县|
屏山县|
柞水县|
杭州市|
苏州市|
仁怀市|
禄丰县|
内乡县|
搜索|
岑巩县|
江源县|
博湖县|
浮山县|
乐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