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廣東曾來過多次,但清遠還是第一次踏足。2025年2月10日,我們到達下塌的城北安逸酒店,時間尚早,下午3點還不到,天氣晴好,便向酒店服務員打聽市區有哪兒好玩的地方,說是有個飛來湖濕地公園,傍晚時分看夕陽,風景特好,有公交可直達。安放好行李,稍事休息,遂獨自一人坐上305路公交車,去往飛來湖。</p> <p class="ql-block">下車后,從側面進入公園,于是與公園牌坊擦肩而過,現回想沒有在那一刻將宏偉的牌坊定格,略感遺憾。</p> <p class="ql-block">飛來湖濕地公園,是一個出游的好去處,位于清遠市清城區和清新區交界處,跨湖橋連接東西兩岸,岸邊種有各色花木,亭臺等建筑點綴其間,還修建有步道,是市民休閑運動休閑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飛來湖濕地公園是清遠市最大的濕地公園,占地總面積約約3020畝。其中,水域面積約1400畝,陸地面積約1600畝,湖區以跨湖大橋為界,分為東區、西區兩個部分。"一橋、兩塔、三湖區"是飛來湖的特色景觀。</p> <p class="ql-block">飛來湖四周綠樹多,寧靜怡人。四周水榭亭臺,竹樹掩映、廊橋疊水,魚游淺底、樹木蔥蘢,柳垂碧水,水光瀲滟、波光粼粼。喜歡拍照的這里是一個很好的拍攝選擇地點,四、五點鐘太陽下山的時候來這散步拍夕陽真的愜意!</p> <p class="ql-block">早春的風裹著草木香拂過湖面,漣漪蕩碎了倒影里的青山。午后的斜陽下,整座湖像被揉進宣紙的淡墨畫,偶有白鷺掠過黛色水波,翅尖點破江南般的夢境。</p> <p class="ql-block">湖畔的綠植郁郁蔥蔥,岸邊的幾株蘆葦探出腦袋,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在與夕陽低語。遠處的小島在湖面上投下朦朧的影子,為這方天地增添了幾分神秘。</p> <p class="ql-block">岸邊的藍花楹開得放肆,花瓣墜在木質棧道旁,每走一步都踏著淺紫色的星子。</p> <p class="ql-block">陽光曬在身上,暖意十足,小樹后尋找佳景,欲將空中、湖中兩輪紅日合影于此。</p> <p class="ql-block">一個湖兩個紅日,風景如畫,心情放松,賞花賞湖賞湖光。面對夕陽余輝,湖光倒影,過往的一切不如意均拋之腦后。</p> <p class="ql-block">城市的喧囂被隔絕在外,唯有自然的氣息在空氣中彌漫,讓人的心也跟著沉靜下來,沉醉在這早春的溫柔時光里。</p> <p class="ql-block">濕地公園深處的石板路總沾著苔痕,拐角突然撞見大片落羽杉,銹紅色樹冠浸在氤氳水汽里,像打翻的調色盤被雨水暈染。</p> <p class="ql-block">大片的落羽杉,仿佛置身綠野仙蹤里的水上森林。錯落有致的水杉倒映湖中,或紅、或黃、或紅中帶黃,在藍天白云下顯得格外璀璨,伴隨在耳邊的風聲和鳥叫聲,格外安逸。</p> <p class="ql-block">公園的拱橋,宛如一道跨越碧波的皎月,以中式園林的雅致風骨靜臥湖心。橋身曲線輕盈,雕欄玉砌。白日里與垂柳相映成趣,暮色中隨流光搖曳生輝。</p> <p class="ql-block">憑欄遠眺,湖山盡染煙霞,步步皆景;信步其間,恍若穿行于水墨長卷,聽風拂蓮動,看云影天光。</p> <p class="ql-block">這座拱橋不僅連結了湖畔的繁華與靜謐,更以無聲的詩意,將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悄然鐫刻在游人的心間。</p> <p class="ql-block">飛來湖公園有個特色景觀,位于公園東南部,緊靠跨湖公路橋一側沿湖約500米內,并加上旁邊的湖心小島,為觀花水岸廉潔文化景區。廉潔文化主題景區以聳立在小島制高點的“希望”雕塑為主景觀,其中包括:廉政系列小雕塑;象征廉潔的荷花池;被賦予廉潔文化元素的廊橋、拱橋、花灌木造景、置石雕刻;并且置有廉政文句、篇章的景墻等等。</p><p class="ql-block">其中十三組廉潔文化系列雕塑人物尤為引人注目。這些雕塑人物中,既有歷史清官包拯、海瑞、于謙、周敦頤,又有當代人物孔繁森、任長霞、王瑛、焦裕祿,還有現代人物方志敏、張思德,更有出自清遠本地的清官劉瞻、楊柱臣和韓愈。</p> <p class="ql-block">劉瞻(820-874),連州人。唐咸通年間任宰相之位。時同昌公主病逝,唐懿宗認為翰林院醫官用藥無效,將其收禁下獄,株連宗族三百余人。文武百官無敢言者,唯劉瞻上疏救人,請懿宗赦兔無辜。之后,劉瞻又與京兆尹溫璋等力爭。皇帝大怒,即罷免劉瞻相位,貶為荊南節度使。僖宗即位,劉瞻官復原職。將還長安,市民湊錢雇戲班迎接。劉瞻聞之,改期,由他道而入。返朝后,仍居通義坊舊宅,庭宇不加修飾。同朝翰林學士鄭畋評價劉瞻:“安數畝之居,仍非己有;卻四方之賄,惟畏人知。”</p> <p class="ql-block">韓愈(768-824),河南河陽人。唐代古文運動之倡導者。貞元十八年,韓愈任國子監四門學博士,時年三十四歲。翌年改任監察御史。時關中旱災,赤地干里,民不聊生。韓愈上書《御史臺上論天早人饑狀》,為民請命,因而得罪皇室宗親,激怒德宗皇帝,在任不過兩個月被貶官為陽山令。韓愈適居陽山一年又兩個月親臨政務,廉潔從政為民;重視農桑,發展農耕富民;宣揚德禮,興辦學校教民;建章立,整頓秩序安民;整河設渡,排憂解難便民。且留下詩文20多篇。“有愛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又命名賢令山,建韓文公讀書臺、釣魚臺紀念之。</p> <p class="ql-block">朱汝珍(1870-1943年),字玉堂,號隘園,清光緒年間出生于清遠縣南門街。生平主要成就在于晚清律法、史志修墓所作的貢獻,以及在文學、書法方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受委派前往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攻讀法律。兩年后學成歸國,任命為法律館禁修。為擬定商法,曾奉命前往全國各地商埠進行“商事習慣”調查,提交長達數十萬言的調查報告。參與創定了《大清商律草案》《大清民法草案》蔡修《德宗景皇帝實錄》著有《中外刑法比較》,并出任清朝首次法官考試貴州主考官,歷任刑部主事、法律館墓修官、京師法律學堂教授等職,是清末新律法修訂和皇室史籍編慕的核心人物。</p> <p class="ql-block">周敦頤(1017-1073),宋朝道州營道人。北宋著名哲學家,理學派開山鼻祖。宋熙元年,廣東提刑周敦頤巡視連州,游歷巾峰山,見一泓清冽山泉,汨汨不息,掬而飲之,清甜淳正。周敦頤思如泉涌,遙想剛直不阿、被貶連州刺史之劉禹錫,身為宰相、一生清廉從政之劉瞻…….遂命人侍候筆墨,于泉側石崖上題下“廉泉之源”,并囑工匠鑿字入巖。字體補拙,筆筆不茍既昭古人,又示來者。膾炙人口之《愛蓮說》,是周敦頤代表作。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蔫。”已成千古絕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于謙(1398-1457)浙江銳塘人,明朝名臣。十七歲時,于謙即寫下《石灰吟》托物言志: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p><p class="ql-block">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每逢朝會,進見王振者,必獻白銀百兩,若獻白銀干兩,始得酒食款待。于謙進京奏事,從不帶禮。有人勸道:“您不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于謙甩甩兩袖笑道:“只有清風。”他還寫詩《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成語“兩袖清風”即由此而來。</p> <p class="ql-block">夕陽下的跨湖大橋。</p> <p class="ql-block">暮色是湖面最溫柔的濾鏡。晚霞把云絮燒成金紅色鱗片,揉碎在粼粼波光里,對岸樓宇亮起燈火時,竟像懸在空中的星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应城市|
兰溪市|
修水县|
司法|
香格里拉县|
芦山县|
横峰县|
南平市|
新巴尔虎左旗|
长春市|
凤凰县|
阿拉善左旗|
山东|
河南省|
女性|
阿巴嘎旗|
邹城市|
镇坪县|
隆尧县|
珲春市|
汝阳县|
金堂县|
阿勒泰市|
措勤县|
策勒县|
广平县|
磐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兰西县|
绥滨县|
吉林市|
石楼县|
长子县|
锦屏县|
呈贡县|
屯昌县|
十堰市|
舒城县|
白山市|
屏东县|
高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