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年輕時說到七老八十歲總感覺到會是那么的遙遠,那么的觸目驚心。時間真如白駒過隙,不經意間自己就到了這個年輪。那些綠肥紅瘦的曼妙,曉風殘月的惆悵還有發奮圖強的磨礪與盼子成材的艱辛,瞬間就消失在遠方。然而我并不留戀也無悲傷,因為我知道這些都是回不去的曾經;雖然歷經坎坷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更重要的是我現在擁有一個親情幸福的大家庭。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我有一個恩愛如初的老伴和一群孝順可愛的孩子,尤其是我的兒媳,不是親生卻勝過親生。這大概就是上蒼的賜予吧。</p> <p class="ql-block"> 的確,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好家庭,兒女孝順,孫子賢良。我們老倆口隨著年齡的日漸衰老而親情更加濃厚,既便是分開一時半刻都時時在惦記著彼此的健康與安危。兒女們為讓父母開心愉悅千方百計費盡了心思。帶著我們幾乎看遍了我們想看的的美景。我倆一旦身體不適孩子們便心急如焚四處奔走,尋親找友,妥貼安排醫治,而且分工有序的到醫院輪流守候細心照看。早晚接送,體貼入微。</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冰柜、冰箱里總是裝滿著孩子們特意從鄉村尋覓來的優質食物。每遇需要花錢都是兒女們搶著付款,如果我們試圖歸還,兒子便會質問:“我是否真是你們親生的?”相“要挾”。這時我倆也就只能莞爾一笑,無可奈何。在孩子的心中只要父母富有,做人才有底氣;心里想著的全是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然這樣次數太多了我們也會有些許內疚的,因為我們畢竟都有自己的退休金啊。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兒女好孫兒女自然也好,記得以前每年春節我帶兒孫們回老家看望九十多歲的老母親,孫兒女們進門的第一個舉動就是撲到太奶奶懷里親密擁抱,毫不在乎太奶奶身上是否有老人的異味。他(她)只知道這是爺爺的媽媽,自然也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這種溫馨的情景何嘗不使人感動,但我卻從未流露過喜悅之情,因為他們是自己的孩子,這些都是他們情感的自然流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span>有人或許會以為這是在炫耀,在吹噓,在自作多情,那你就真的錯了。這人世間像我這樣和諧幸福且兒女孝順的家庭又何止萬千。不和諧的畢竟寥寥無幾。我只是說岀來了而已。或許有人會懷疑這是在寫文章討好兒女,試問,天下有幾個無良之輩是幾句奉承話就能改變其品行心性的呢?我是一個自視清高甚至頗有點傲氣的人,而且各方面的條件也還算優越,我的兒女也都是誠誠實實的孩子,若論孝順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有必要花這樣的心思去討好他們嗎?這樣的伎倆我還真的不會做也不屑為,與我的性格大相徑庭。</p><p class="ql-block"> 是的,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天下比比皆是,更多的父母們是幸運的,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樣好好的珍惜眼前,享受當下。 </p> <p class="ql-block"> 親情是與生俱來的,源于血緣。應該是任何情況下都剪不斷拆不散的。然而似乎也不是天下所有的親情盡皆如此。似乎也有個別另類是需要經過歲月的洗禮才能彰顯出親情的濃淡;物欲的誘惑才能考驗出親情的真假。當然這是極少數的家庭。我們人人都需要親情,渴望親情。所以有些親情也是需要用心去呵護的啊!</p><p class="ql-block"> 孝順與親情是同義詞,只是孝順乃親情的升華。 然而在這世上也有少數不盡人意的家庭,我想在這里勸勸這些家庭的父母和兒女們。“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不管你年輕時是如何叱咤風云,一旦到了老年,便會有太多的力不從心,太多的胡言亂語,太多的氣味難聞。尤其是那些居住條件不好且缺乏經濟來源的老人。“久病床前無孝子”啊,為人子女者久而久之難免也會有厭煩的時候。此時父母也應該以慈愛之心對待晚輩,不以其小過而耿耿于懷,如果兒女曾讓你不快也不要放在心上。兒女年齡再大在父母眼里永遠只會是自己的孩子,孩子有點不周到做父母的自然是不會也不應放在心里的。痛愛自己的孩子這可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的共性,其他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人類乎!父母愛子是天性使然,兒女孝順乃天性加良知所致。</p><p class="ql-block"> “孝順”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尊重,更是對自己良知的尊重。何謂孝,即父母年老后不需要刻意討好兒女,不需要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不需要擔心由于自己的衰老變得蠢笨而惹兒女嫌棄。哪怕一無所有也因為是自己的兒女而無所忌憚,而兒女對父母最好的孝道就是好好的維護父母年輕時的強勢,讓其在兒女面前永遠底氣十足。尤其是對那些沒有經濟來源的可憐老人,兒女們更應該盡可能讓他們過得開心、過得安心,不要讓他們有穿吃住行的憂慮 。</p><p class="ql-block"> 曾有人說孝道是一種文化,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是家庭倫理的核心內容。 我們的祖先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古訓,炎黃子孫們盡皆遵循。古人曾留下過“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諸事不順皆因孝”……等箴言。當然這里有一些唯心的東西,現在很少有人提及了。但旣便你不信這些,做人的良心,對待老人的憐憫之心總也應該有的吧,更何況還是生你養你的父母呢。要知道最傷害人的永遠是言語啊!你還真的別不信,但凡孝順父母善待他人者幾乎沒有幾個混得差的。那些忤逆者好像也沒有幾個混得好的。至少在我的周邊乃至我所熟知的人群中是如此。當然,這也許是偶然的巧合罷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前面已經說過, 但凡孝順者冥冥之中自有好報。這不是唯心的,因為你的孝順至少會在你自己的兒女身上潛移默化,這一點也不假。當然,孝順或許也是先天賦予的善良人品所致,是強求不來的!如果想要天下兒女們都能如此也未免有些過于苛刻了。但我仍然希望人人都能善待自己的父母,哪怕你是強裝的。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加和諧了。 </p><p class="ql-block"> 孝順是對生命的感恩,是對親情的珍視。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基石,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孝子們用自己的擔當和行動書寫出人間最真摯的情感篇章,這是社會寶貴的財富,也是社會進步的高度體現。不僅是一種責任,同時也能讓親情成為兒女們生命中最美好的風景和回憶。 </p><p class="ql-block"> 我主張的是用生前的親情代替死后的哀榮。</p><p class="ql-block">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做兒女的在父母生前出自內心的痛愛、孝順。讓父母在人前人后都倍受尊重,有的父母到臨終腦子依然清醒所以能克制自己的情緒,而大多數人在彌留之際便會糊言亂語,信口開河亂發脾氣。兒女此時卻毫不介意,就當父母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只要他開心就好,這就是割舍不了的親情。這些孩子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他們心中只有對父母的深情與責任。他們的行為舉止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影響著周圍的人,讓古老的美徳在新的時代煥發出光彩與生機。而父母一旦去世他們會心痛、會悲傷,他們或許也會不惜請人為父母遺體洗抹裝飾,也會按傳統習俗燒些紙錢,放些哀樂,敲敲鑼鼓。盡管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我并不主張。但這些孩子們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雖不贊成這樣做,但也覺得情有可原。不過要知道你的難舍與悲傷只會在事過一段時間后才會達到頂峰的啊。</p><p class="ql-block"> 其實對父母離世的痛心會出現在父母離開后一段較長時間里,剛去世時來不及過度悲傷,這是因為事發倉促使然。深度的悲傷是出現在日后的回憶里,盡管你在父母生前已經盡了孝道,做得非常好了但你仍會不時的會想起父母在世時你應該做得更好,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尤其是當你自己的孩子對你倍加呵護時你會觸景生情而更加內疚,更加心疼欲裂甚至流淚不止。這種情緒將會伴隨著你的每日晨昏直到永遠。當然這也只有那些天生心地善良,情感豐富且脆弱的人才會如此。</p><p class="ql-block"> 最可恨的是生前不能善待父母,死后卻花圈、紙錢、鞭炮、哀樂、請人哭靈,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一場聲勢浩大的喪葬儀式來炫耀自己的富有。這當然是少數人,或許他們也只是在遵循“喪葬定律”而強裝悲傷罷了。我的住所樓層較高,遠處的聲音都近在耳邊。過不了幾天便會傳來鞭炮聲、鑼鼓聲、高音喇叭聲。這都是所謂的“孝子們”在辦“白喜事”。不惜重金請來樂隊,吹吹打打的一折騰便是數日,攪得四鄰不安。而個別“孝子們”則聽著高音喇叭里播放的“妹妹你坐船頭,哥哥在岸上走”的樂曲而暗自竊喜。當然也不盡然,也有少數“孝子”確實在傷感,那或許是因為死者生前有優厚的退休金,一旦死去便從此失去了一筆可觀的收入而真正傷感;不過大都是因為總算甩掉了一個累贅而暗自竊喜。殊不知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自以為如此一鬧在眾人眼里就是理所當然的大孝子了。卻不知等待你的也別無二致,其心可誅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們慣用“壽比南山”之類的詞藻來為老人祝福,而我則以為“長壽”是人生莫大的悲哀。(當然,身體健康者智商未減者不在此列)。因為長壽大都只能給自己帶來痛苦與煎熬,給孩子帶來難堪與麻煩。我主張父母生前凡小病一定要治,讓他們健健康康沒有痛苦,開心度日。而一旦患了大病或者年過耄耋就萬不可再治了,因為這只會是延長他(她)受折磨的時間。連上個洗手間都要人幫忙,洗澡就更不可能了,渾身的異味老遠就會嗆鼻,尊嚴盡失。你看著必然也會心痛的。或許他會自尋了結,(如果他還有這個能力的話)。這更是你所不忍心見到的吧。所以一旦得病便不要再治了。茍延殘喘的日子是難熬的啊,這??是一個孝子所為的。更何況父母也不會希望自己的兒女長時間做久病床前的孝子啊。</p><p class="ql-block"> 人們總想以一種優雅的姿態告別這??世界,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當生命的燭光即將燃盡時,沒有恐懼,沒有遺憾。只有對這個世界深深的眷戀,對自己的孩子們美好的希望與祝愿,看著自己的孩子們而從容的自然而然地離去,這就是人生之大幸啊。就像我的孩子們,你們對父母的愛讓我們如沬春風,吹散了我們內心深處的陰霾,溫暖了我們的脕年。這是我們此生最驕傲和最大的財富。我們一旦離去,孩子們不應有絲毫的悲傷,因為你們對父母的孝順是長存的,你們燦爛的生命是永遠不會褪色的,你們應該以笑代悲,勇敢的面對未來,面對人生,積極向上,不負韶華。只要我們不被遺忘,父母就永遠不曾離開你們,就當我們出了一趟遠門吧。</p><p class="ql-block"> 爸爸的抑郁癥是從孩提時便巳患病,只是程度較輕。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發展到顛狂的地步是因為有你們這些孩子的陪伴與安撫。我現在還能寫這些亂七八糟的文字已是萬幸了。這一點你們應該感覺到深深的慰籍啊。</p><p class="ql-block"> 我主張死后應一切從簡從速。千萬不要讓老家的親戚朋友知道,大家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別紿他們添加精神負擔了。知道了若不來于心不安。要是來一趟卻要車馬勞頓,就別為難他們了。同時也不要讓父母身邊的生前好友目睹遺體的猙獰面目,讓人們心目中留下的是父母生前的音容笑貌。人死后不要為其更換衣服鞋襪等,也不要洗抹遺體。準備一大些的被單,重金雇請倆膽大之人將遺體一裹快速送殯儀館立即火化;二是就近將骨灰撒入河中或用孩子們自己的無人機播撒到山巒草地中,讓骨灰“化作春泥更護花”,要記住:千萬不要污染環境哦。記得與相關政府部門聯系免招非議;三是不要舉辦任何形式的紀念儀式包括追悼會;四是絕對不要豎碑建墓。 之所以大家還在修墓立碑,主要是飛撒骨灰尚未形成人們的共識,總以為這種方式是對傳統的背叛,卻不知是喪葬文化本真的回歸。所以建墓豎碑仍是傳統的風俗習慣。另外一個原因是部分人為了在每年清明帶上兒孫去墓前拜拜,緬懷一下父母生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這是一種思念親人情感所致,值得尊重也無可厚非。然而卻也有一種人則是請求保佑全家平安且升官發財,輝煌騰達。殊不知很多死者生前連自身的生存都不能自保,死后卻要保佑后人宏圖大展。豈不是天大的笑話。我覺得每當思念父母便到遺像前看看就行。而且父母死后作為兒女孫兒女會時常思念,若到了玄孫一代就不知道此人誰也。更何況國家也是主張喪事從簡而且制定了不能占用耕地的具體規定。</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時代不同了,社會在進步。那種古老的喪葬習俗也必須改一改了,仔細想想,那種喪事大辦又有何意義,無聊之極啊。不要一個星期人們便會忘得一干二凈,只知道你很有錢罷了。所以希望我的兒女們能遵父囑,敢為人先。切記啊!</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腦子不好使了。原諒我邏輯混亂思維不清,語無倫次了,不過這是我們老年人的肺腑衷言,我想,也是很多老人想說而不敢說的吧。</p><p class="ql-block"> 篇幅很長,文字粗糙拙劣而且啰嗦,您能耐著性子看完,委實難為您了,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门市|
博客|
松溪县|
夏津县|
泰和县|
合山市|
辽宁省|
淳安县|
溆浦县|
正蓝旗|
湖南省|
镇康县|
平武县|
波密县|
柏乡县|
昌宁县|
高安市|
紫阳县|
都江堰市|
邛崃市|
沙洋县|
马尔康县|
毕节市|
康定县|
中阳县|
淳化县|
花垣县|
绥中县|
荔浦县|
沙坪坝区|
修武县|
镇沅|
外汇|
高唐县|
邮箱|
韩城市|
潍坊市|
宜章县|
伽师县|
德化县|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