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內蒙古自治區,這片廣袤而神奇的土地,簡稱內蒙古,1947年5月1日于烏蘭浩特——這座蒙古語意為“紅城”的地方宣告成立。1949年12月2日,機關遷至有著“集市口”之稱的張家口。1954年4月25日,首府遷址呼和浩特。到2025年5月1日,已經走過了78周年的光輝歷程。作為在這片土地上衛國戍邊20余年的退役軍人,謹以此篇表達崇高的敬意、為內蒙古的輝煌喝彩!</p> <p class="ql-block">內蒙古自治區位于祖國正北方,東北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交界,南部與山西、陜西、寧夏相鄰,西南部與甘肅毗連,北部與俄羅斯、蒙古接壤。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斜伸,狹長形呈蒙古馬狀。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截至2021年底,轄12個地級行政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2023年末,常住人口2396.0萬人。2024年上半年GDP總量為11683億元,位列全國第20。如今,這片土地正以蓬勃的生機和無限的潛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赴內蒙古考察,五次參加全國兩會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其間多次提到蒙古馬精神,并深情勉勵大家要發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努力把各項工作做的更好。</p> <p class="ql-block">2024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的GDP排名,宛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著各盟市的蓬勃發展。每一個盟市都以自己的方式,為內蒙古的繁榮添磚加瓦,共同奏響內蒙古發展的華章。</p> <p class="ql-block">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說:“內蒙古太大了,從東到西會發現不同的美”。今天,就帶你看看內蒙古12盟市各具特色的“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1呼和浩特市</b></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這座蒙古語為“青城”的城市,因城墻用青磚砌成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簡稱呼市,民國時期以及建國初時稱歸綏,為綏遠省省會,后綏遠省撤銷,并入內蒙古,此城市改名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Ⅱ型大城市,中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和1個旗,總面積1.72萬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355.11萬,城鎮人口283.39萬人,城鎮化率為79.80%。</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位于亞歐大陸內部,是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聯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梁,也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并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p><p class="ql-block">2022年,呼和浩特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329億元,位于2022年中國內地GDP百強城市榜單第98位。</p> <p class="ql-block">作為內蒙古首府,擁有“塞外青城”美譽。既有昭君墓、大召寺內蒙古博物院等諸多歷史遺跡和文化景點,更有敕勒川草原大青山等旖旎自然風光。這里,民族風情與現代建筑并存,是敕勒歌傳唱的古老土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2包頭市</b></p><p class="ql-block">“包頭”蒙古語“鹿城”之意,因有鹿群出沒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包頭市位于中國北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截至2024年4月,包頭市下轄6個區、1個縣、2個旗,面積為2776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276.17萬,語言為普通話、包頭話等。</p><p class="ql-block">包頭市從南向北可以依次劃分平原、山地和盆地三大地貌單元,總體上呈現中間高、南北低、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地形態勢。氣候特征為半干旱、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在包頭設九原郡,秦設九原郡,西漢改稱五原郡。2005年首批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p><p class="ql-block">1950年2月包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包頭市是中國北方工業重鎮,是中國境內以冶金、稀土、機械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被譽稱“草原鋼城”“稀土之都”。</p><p class="ql-block">包頭市是溝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交通要沖,有固陽秦長城、敖倫蘇木城址等1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包頭南海濕地景區、五當召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包頭市位于內蒙古西部黃河河套“金三角”地帶,是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經濟帶的東出口,西北地區與華北地區的交匯點,在中國北方經濟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2024年,包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75.1億元,比上年增長8.1%。</p> <p class="ql-block">“草原鋼城”的硬核工業風貌,與城中草原“賽汗塔拉”的綠色生機形成鮮明對比,是聞名遐邇的美麗“鹿城”。包頭地處北緯40度世界黃金養馬線?,這一地理位置為養馬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歷史上,包頭曾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馬匹集散地,馬文化在這里代代傳承,底蘊豐厚?,亦是“中國馬城”,它是鋼鐵與綠洲的共生,是歷史與未來的對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3烏海市</b></p><p class="ql-block">“烏海”由原烏達市與海渤市名首個漢字組成。</p> <p class="ql-block">烏海市地處黃河上游,東北隔甘德爾山與鄂爾多斯搭界,南與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盟,地處大陸深處,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總面積175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6月,烏海市轄3個市轄區,即海勃灣區、烏達區、海南區,市人民政府駐海勃灣區濱河街道市府大道。截至2023年6月,全市轄3個市轄區。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55.62萬人。</p><p class="ql-block">1976年1月10日,烏達市和海勃灣市合并成立烏海市。烏海市素有“黃河明珠”的美譽,三山環抱,一水中流,民風淳厚。境內資源富集,素以“烏金之海”著稱;市境內水土光熱資源豐富,適合葡萄種植,有“葡萄之鄉”的美稱。也是內蒙古西部地區的新興工業城市,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航北上廣深等17個城市,是華北通往西北的重要樞紐。黃河穿城而過,被譽為“黃河明珠”,118平方千米烏海湖與烏蘭布和沙漠相連,擁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四合木和桌子山巖畫、秦長城等歷史遺跡。</p><p class="ql-block">2024年,烏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5.57億元,比上年增長4.1%。</p> <p class="ql-block">波光粼粼的烏海湖,像藍寶石般鑲嵌在烏蘭布和沙漠邊緣,形成“沙海相依”的奇觀,“城中有海”“葡萄之鄉”的浪漫與“書法之城”的柔情,奏響了“大漠湖城”的詩意“交響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4呼倫貝爾市</b></p><p class="ql-block">“呼倫貝爾”由呼倫湖與貝爾湖名組成“呼倫”蒙古語“水獺”之意,“貝爾”蒙古語“雄水獺”之意。</p> <p class="ql-block">呼倫貝爾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以境內的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南部與興安盟相連,東部以嫩江為界與黑龍江省為鄰,北和西北部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國交界,屬亞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組成部分,氣候分布特點以大興安嶺為分界線,總面積約25.3萬平方千米,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市。</p><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3月,呼倫貝爾市轄2個市轄區、4個旗、3個自治旗,代管5個縣級市。截至2023年末,呼倫貝爾市常住人口216.63萬。</p><p class="ql-block">1954年4月30日,撤銷東部區行政公署 ,將原興安盟和呼納盟所轄地區合并,改稱“呼倫貝爾盟”。呼倫貝爾市境內濱洲鐵路和301國道貫通全市,擁有海拉爾、滿洲里兩個國際航空港,已開通至俄羅斯、蒙古國及北京、呼和浩特、哈爾濱、上海、廣州等50余條國際國內航線;對外與俄羅斯和蒙古國毗鄰,是中國僅有的一座中俄蒙三國交界城市,擁有滿洲里、黑山頭等8個國家級口岸。人文歷史悠久,是中國北方狩獵、游牧民族的重要發祥地。</p><p class="ql-block">呼倫貝爾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僅有的草原旅游重點開發地區、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境內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和全國旅游二十勝景之一,曾入選國家森林城市,當選中國十佳冰雪旅游城市,入選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并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p><p class="ql-block">2024年,呼倫貝爾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30.67億元,比上年增長3.5%。</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中國最美的草原”,有曼延至天際的無邊綠海,這里是一座享有世界級美譽的生態城市,這里是一個熠熠發光的自然寶藏之地,這里的美來自純天然的饋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5巴彥淖爾市</b></p><p class="ql-block">“巴彥淖爾”蒙古語“富饒湖泊”之意,因境內豐富水源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巴彥淖爾市別名巴市、巴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西、南、東分別與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包頭市為鄰,北與蒙古國接壤,總面積6.5萬平方千米。巴彥淖爾市下轄7個旗縣(區)。</p><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底,常住人口為150.34萬人。民族方言主要是蒙古語中察哈爾錫烏方言一支。</p><p class="ql-block">巴彥淖爾市的地形地貌豐富多樣,北部是烏拉特草原,中部橫亙著陰山山脈,南部為河套平原。境內黃河經域綿長,湖泊數量眾多,是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p><p class="ql-block">巴彥淖爾地區原始社會就有人居住,先秦到明代長期處于中原政權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分割或交替統治中。1956年,巴彥淖爾盟人民委員會成立,開始使用巴彥淖爾的稱謂。2003年,國務院批準巴彥淖爾市撤盟建市。</p><p class="ql-block">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發達,是國家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和肉羊養殖加工基地,優質農產品出口93個國家和地區。</p><p class="ql-block">2017年,巴彥淖爾市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2020年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2021年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p><p class="ql-block">2024年,巴彥淖爾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2.3億元,比上年增長5.7%。</p> <p class="ql-block">這片被黃河深情擁抱的土地,將奔流的黃河、肥沃的平原,蒼茫的戈壁和巍峨的陰山,完美融合。它的美既有“塞外糧倉”的豐饒詩意,又有“鴻雁故鄉”的生態奇觀,更藏著河套文化千年的文明密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6通遼市</b></p><p class="ql-block">通達遼東之意,原哲里木盟,因會盟地哲里木山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通遼市,原稱“哲里木盟”,“哲里木”是蒙古語音譯,意思是“馬鞍肚帶”,成吉思汗時期這里專門生產和供應馬鞍肚帶,故得名。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東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南依遼寧省沈陽市、阜新市和鐵嶺市,北與興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為鄰,地處中緯度,屬中溫帶干旱和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5953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全市轄1個區、1個縣和5個旗,代管1個縣級市。截至2023年末,通遼市常住人口280.7萬。</p><p class="ql-block">通遼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科爾沁草原曾產生和流傳著著名的科爾沁三大敘事民歌(韓秀英、達那巴拉、嘎達梅林)和上千首短調民歌。通遼境內有京通、通讓、大鄭、通霍、集通5條鐵路交匯,已開通“通滿歐”國際貨運班列,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向北開放的重要戰略節點,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東北經濟區和東北亞經濟圈,是東北與華北的交匯中心;通遼民航機場可起降波音737等大中型客機,通遼火車站是全國36個鐵路樞紐編組大站之一。</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p><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p><p class="ql-block">2024年,通遼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86.2億元,比上年增長4.0%。</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科爾沁草原的溫柔與遼闊,有沙丘、湖泊、綠洲交織的奇幻世界。西遼河蜿蜒穿過,草原、沙地、農田滋養著這片土地。這里的美,是天地的壯闊、歷史的沉淀,是自由與滄桑的交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7鄂爾多斯市</b></p><p class="ql-block">“鄂爾多斯”為蒙古語“斡爾朵”的復數,即“宮帳群”之意。</p> <p class="ql-block">鄂爾多斯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腹地,總面積8.7萬平方千米。鄂爾多斯屬北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區,冬夏寒暑變化大。截至2022年10月,鄂爾多斯轄2個市轄區和7個旗,市政府駐康巴什區。2023年末,鄂爾多斯市常住人口222.03萬。</p><p class="ql-block">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今鄂爾多斯一帶設立郡、縣;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在鄂爾多斯左翼中旗東部被開墾的地區設東勝廳;1949年12月28日,伊盟人民自治政務委員會改稱綏遠省伊盟人民自治政府,在原郡王旗霍洛成立達爾扈特區人民政府;2001年4月30日,伊克昭盟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改名為鄂爾多斯市。</p><p class="ql-block">鄂爾多斯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是中國最佳民族風情旅游城市。鄂爾多斯市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18個典型地區之一,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鄂爾多斯是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境內有大準、準東、東烏鐵路橫穿東西,包神、包西鐵路縱貫南北;鄂爾多斯機場通航城市43個。</p><p class="ql-block">境內有成吉思汗陵、響沙灣、七星湖、康巴什旅游區、鄂爾多斯草原等景點。</p><p class="ql-block">2024年,鄂爾多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63.03億元,比上年增長6.4%。</p> <p class="ql-block">黃河“幾”字彎懷抱中的熱土,這里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多彩的自然景觀,數萬年前人類就開始了對這片土地的改造,創造了燦爛的河套文化,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在這里完美融合,也造化了一座“羊煤土氣、風光無限”的現代化暖城,這里的沙子會唱歌,這里有“全球治沙樣本”的奇跡,這里孕育著四個“世界級”產業,鄂爾多斯以獨特的魅力邀請你,感受暖城之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8赤峰市</b></p><p class="ql-block">“赤峰”蒙古名“烏蘭哈達”,因境內赭紅山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赤峰市,簡稱“赤”,原稱“昭烏達盟”,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II型大城市,首都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供給保障基地,內蒙古東部區域性中心城市。下轄3個區、7個旗和2個縣,總面積9002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赤峰市常住人口396.67萬。</p><p class="ql-block">赤峰市位于內蒙古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地處東北、華北地區結合部,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內蒙古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東南與朝陽接壤,西南與承德毗鄰,東部與通遼相連,西北與錫林郭勒盟交界。赤峰地貌呈三面環山、西高東低、多山多丘陵的特征。赤峰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雨量集中。</p><p class="ql-block">赤峰名為紅山之意,因城區東北部赭紅色山峰而得名,蒙古語“烏蘭哈達”,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多處,因紅山文化“國寶”碧玉龍的發現又被稱為“玉龍之鄉”。赤峰地區曾是遼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遼上京和遼中京分別坐落在巴林左旗和寧城縣境內。</p><p class="ql-block">赤峰被譽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是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2018年,赤峰市入選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2019年,國務院批復在赤峰市設立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在赤峰市設立蒙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p><p class="ql-block">2024年,赤峰市地區生產總值2322.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4%。</p> <p class="ql-block">距今5000年的“中華第一龍”出土在此,印證了這里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地質秘境、沙漠湖泊,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赤峰的美在于它既能用壯闊的風景震撼眼球,又能用歷史的厚重觸動心靈,更能用馬背上的熱情感染每一位旅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9烏蘭察布市</b></p><p class="ql-block">“烏蘭察布”蒙古語“紅崖口”之意,因境內紅山口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烏蘭察布市地處中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部與河北省接壤,東北部與錫林郭勒盟相鄰,南部與山西省相連,西南部與首府呼和浩特毗連,西北部與包頭相接,北部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100多千米,地貌類型多樣,自北向南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屬典型的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5.45萬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末,全市下轄1個市轄區、4個旗、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常住人口160.48萬人,戶籍總人口258.17萬人。</p><p class="ql-block">2003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烏蘭察布盟正式撤盟設市。烏蘭察布為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山口”,已有6000余年的文明史,是中國古代北方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草原絲路和萬里茶道的重要節點,孕育出了察哈爾文化和杜爾伯特文化。是“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唯一的非省會樞紐節點城市,也是國家重點建設的23個物流樞紐載體城市之一。市內有5條高速公路、6條鐵路,1座機場,是西北地區向東南出海的必經之地,是連接華北、東北、西北三大經濟區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國通往蒙古、俄羅斯和歐洲的重要通道。境內擁有輝騰錫勒高山草甸草原、杜爾伯特大草原、烏蘭哈達火山草原等景點。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還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并成為文旅康養城市聯盟共同發起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2024年,烏蘭察布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14.2億元,比上年增長5.4%。</p> <p class="ql-block">烏蘭哈達火山群,如外星遺跡般散落在草原。輝騰錫勒草原上,風車群與花海共舞。這座塞外之城,被譽為“內蒙古的冰島”,既有火山草原的蒼茫野性,又有湖泊森林的靈秀詩意。它用最原始的地質奇觀和最鮮活的人間煙火,詮釋著“塞外”二字的所有浪漫與蒼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10錫林郭勒盟?</b></p><p class="ql-block">“錫林郭勒”蒙古語“丘陵河”之意,因境內錫林河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錫林郭勒盟簡稱錫盟,以錫林浩特為主中心,二連浩特和多倫為副中心,以烏里雅斯太為東部重點節點,其他旗(區)政府所在地為骨干支撐。截至2020年5月,全盟轄2個市、9個旗、1個縣、1個管理區、1個開發區。2023年末,錫林郭勒盟常住人口為111.65萬人。</p><p class="ql-block">錫林郭勒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北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103公里;西與烏蘭察布交界;南與河北省毗鄰;東與赤峰、通遼和興安盟相連;距北京直線距離460千米,總面積20.26萬平方千米,是東北、華北、西北交匯地帶,具有對外貫通歐亞,自治區內連接東西、北開南聯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2024年,錫林郭勒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35.96億元,比上年增長4.6%。</p> <p class="ql-block">錫林郭勒盟的美,是內蒙古草原風光的極致體現,遼闊、純凈、野性和富有生命力,這里有原生態的那達慕,這里可觀賞萬馬奔騰壯觀場面,錫林郭勒草原更是保留著游牧的純粹,這里的美不僅是風景,更是與天地共呼吸的自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11興安盟</b></p><p class="ql-block">“興安”蒙古語“山巒”之意,因地處大興安嶺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興安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帶,東北、東南分別與黑龍江、吉林兩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相連;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26千米,總面積5513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興安盟轄2個縣級市、3個旗、1個縣。截至2023年末,興安盟常住人口138.49萬。</p><p class="ql-block">“興安”系滿語,漢語為“丘陵”之意。興安盟是革命老區,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最早實踐地。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就誕生在這里,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最早實踐地。擁有“五一會址”、“烏蘭夫辦公舊址”、“民族解放紀念館”等一批革命舊址。境內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10個,總面積1000多萬畝。特別是阿爾山地區集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于一身,擁有溫泉、濕地、火山、冰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觀,是典型的生態文明體驗區。</p><p class="ql-block">2024年,興安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7.70億元,比上年增長4.4%。</p> <p class="ql-block">興安盟素來有著“一年四季都很美”的美譽,大興安嶺的雄渾、杜鵑湖的靈動,這里的原生態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它的美藏在森林的呼吸里、湖泊的眸子里、草原的脈搏里,更藏在北方大地獨有的蒼茫與溫柔之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No.12阿拉善盟</b></p><p class="ql-block">“阿拉善”蒙古語“五彩沙”之意,因特殊地貌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阿拉善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東、東北與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三市相連,南、東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西、西南與甘肅省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735千米。全盟總面積27萬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早在舊石器時代,境域就有人類活動。西漢名將霍去病入居延收復河西。元代設亦集乃路總管府。清代設阿拉善和碩特旗和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兩個特別旗。1949年阿拉善和碩特旗、額濟納土爾扈特旗和平解放。1980年5月成立阿拉善盟。</p><p class="ql-block">巴彥浩特鎮東距北京市1131千米、呼和浩特市723千米,東南至銀川市114千米、西安市817千米,西南至蘭州市520千米。</p><p class="ql-block">2024年,阿拉善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3.6億元,比上年增長6.0%</p> <p class="ql-block">沙漠深處藏著粉紅湖泊,戈壁灘上矗立著東風航天城,“沙漠郵局”寄出蓋著胡楊葉印章的明信片,阿拉善的美在于它用最嚴酷的環境,孕育最頑強的生命,用最寂寥的荒原,保存最璀璨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內蒙古,這片神秘而廣袤、熱情與豪邁的土地,宛若醇香撲鼻、醉人心脾的馬奶酒,既深邃醇厚又熱烈奔放。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我們滿懷誠摯之情,熱烈歡迎每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一同領略這片壯麗非凡、風光旖旎的大自然之美。內蒙古的美,是自然與人文交融的永恒詩篇。內蒙古,值得你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济市|
安陆市|
泽普县|
涿鹿县|
乌什县|
大兴区|
德州市|
安西县|
鹿泉市|
兴和县|
镇赉县|
莱西市|
大新县|
道真|
阿拉善右旗|
扬中市|
楚雄市|
南召县|
醴陵市|
保靖县|
从化市|
通榆县|
峨山|
苗栗市|
西贡区|
思南县|
丰都县|
莱州市|
四子王旗|
东辽县|
民丰县|
噶尔县|
吴堡县|
固始县|
黑河市|
囊谦县|
宜川县|
中山市|
鞍山市|
隆昌县|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