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的沙巴之旅,我們將一上午的時光獻給了亞庇濕地公園(Kota Kinabalu Wetland Ramsar Site),這片位于亞庇市郊的紅樹林濕地,仿佛是大都市中隱藏的一方自然凈土。作為馬來西亞最早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的濕地保護區之一,亞庇濕地公園占地24公頃,擁有茂密的紅樹林生態系統,是眾多鳥類、爬行動物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的棲息地。這里不僅是生態保護的重要據點,也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觀察野生動物的絕佳場所。濕地的紅樹林在潮汐的滋養下郁郁蔥蔥,根系交錯,孕育了獨特的生態平衡,吸引著生態愛好者和攝影師前來探秘。 我們清晨抵達公園入口,迎面是一座樸素的管理辦公室,所有游客需在此登記入園。工作人員熱情地介紹了公園的基本情況,并提醒我們是否需要租賃長筒雨靴。考慮到天氣晴好,我和同伴謝絕了這一建議,選擇了老人優惠票,票價頗為親民。步入公園,游客稀少,安靜的氛圍讓人倍感放松,偶有幾位攝影愛好者架著長焦鏡頭,專注地捕捉鳥兒的身影。 濕地公園的游覽路線是一條三角形的環形木棧道,棧道蜿蜒穿過紅樹林,沿途點綴著幾座休息亭、一間觀鳥屋和一座觀鳥木塔。木棧道設計得貼近自然,既方便游客行走,又最大程度減少對濕地生態的干擾。漫步其間,耳邊傳來紅樹林間的蟲鳴與遠處鳥兒的低語,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海水的清新氣息。休息亭和觀鳥塔提供了絕佳的停留點,讓我們可以駐足觀察周圍的生態景觀。然而,環形棧道的最后一段卻出乎意料地中斷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小片裸露的濕地泥濘地。原來,工作人員推薦的長筒雨靴正是為這一段路準備的!沒有雨靴的我們只能遺憾地選擇折返,錯過了完整環線的體驗。看來,下次探訪濕地,雨靴必不可少。 <p class="ql-block">在濕地公園沼澤湖中,還可以看到水下有許多圓形大“坑”,且有些有明顯的顏色差異,經過我的觀測和AI的分析,這些圓形“坑”最有可能是“氣體釋放(沼氣泡)”造成的。亞庇濕地的紅樹林環境為沼氣產生提供了理想條件,氣體釋放時擾動了泥底,導致了顏色差異(深色可能是深層泥土或硫化物,淺色可能是表層泥沙暴露)。這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反映了濕地生態系統的有機物分解過程。</p> <p class="ql-block">此行我們最期待的,是近距離觀察濕地中的鳥類。亞庇濕地公園以其豐富的鳥類資源聞名,是白鷺、翠鳥、鸮類等多種鳥兒的家園。然而,或許早晨因為走錯了路來到濕地公園晚了些,錯過了清晨的鳥兒活躍期,我們僅偶遇了幾只優雅的大白鷺和小巧的小藍鷺等,它們在紅樹林間輕盈地覓食,姿態靈動。</p> <p class="ql-block">這種鳥叫小藍鷺(Little Blue Heron,學名 Egretta caerulea)。小藍鷺的特征非常明顯:體型較小,通體呈灰藍色,喙細長且尖銳,腿和腳為黃色或綠色,頸部修長,站立時姿態優雅。</p> 雖然鳥類不如預期豐富,但濕地的其他居民卻帶給我們不少驚喜。色彩斑斕的小螃蟹在泥地上橫行無忌,紅的、藍的、黃的,宛如散落的寶石;幾只敏捷的蜥蜴在樹干間穿梭,稍縱即逝;最有趣的莫過于跳跳魚(彈涂魚),它們用強壯的胸鰭在泥濘中“行走”,時而躍入水面,靈活得令人忍俊不禁。這些小小的生靈為濕地增添了無窮的活力,也讓我們的游覽充滿了發現的樂趣。 <p class="ql-block">這只螃蟹最有可能是紫螯蟹(Metopograpsus spp.),一種在紅樹林濕地中常見的螃蟹,適應亞庇濕地的潮間帶環境。它的紫紅色螯足和深紫色背甲是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這只蜥蜴看起來更像是黑石龍子(學名:Mabuya rudis,也叫 Eutropis rudis)。這種蜥蜴在亞庇濕地是常見的本土物種,適應濕地的潮濕和多變環境。</p> 回望這次短暫的濕地之旅,亞庇濕地公園以其寧靜的氛圍和獨特的生態魅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不僅是一片珍貴的自然保護區,也是城市中難得的生態綠洲。無論是生態愛好者、攝影師,還是只想遠離喧囂的普通游客,這里都能讓人感受到自然的呼吸與生命的脈動。下次再訪,我可能會穿上長筒雨靴,體驗一下在濕地中行走的體驗,完成那未盡的環線,去探尋更多隱藏在紅樹林深處的秘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镇坪县|
德钦县|
荣昌县|
万山特区|
册亨县|
页游|
阿巴嘎旗|
金溪县|
祁连县|
宁夏|
南漳县|
福清市|
讷河市|
遂昌县|
肥东县|
花莲县|
新晃|
枝江市|
客服|
浮山县|
凌源市|
时尚|
元朗区|
高安市|
霍邱县|
阜新|
八宿县|
玉门市|
庄浪县|
东兰县|
丹江口市|
仙桃市|
齐齐哈尔市|
治县。|
高邮市|
平利县|
潍坊市|
阳信县|
绥中县|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