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探尋王官濕地(上)》,僅發80幅圖片和8個小視頻,電腦就三度崩盤及無數次卡機,嚴重傷害了我作為美篇會員的創作積極性。</b><b>較勁輸于電腦,無奈的我,只能分為上、下兩個美篇,最終總算完成探趣王官濕地的游覽紀實。</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路 拍 野 趣</font></b></h1> <b> 2020年5月、2022年11月和2023年7月,我曾游覽和專題編發過王官濕地3個美篇紀實,因濕地確實美麗,3個美篇均十分榮幸地被“昆明同城”“加精”。而這次卻極難找到濕地往昔旖旎風光的影子,一路南行中,倒是隨拍了轉季濕地別樣的野趣。</b> <b> 喚親回頭。</b> <b> 步入棧橋。</b> <b> 古柳虬髯。</b> <b> 蔓枝盈天。</b> <b> 彩龍池標。</b> <b> 冬草凄凄。</b> <b> 不少地方的棧橋兩邊,枯萎的葦蒲等多種冬草長有兩米多高,密密匝匝地緊擁棧道兩邊并斷續向前延伸數百米,不少路段用密不透風形容毫不過分。當時,特別擔心這些枯萎冬草的消防安全,卻完全忘記了拍下那種頗有些壓抑感的不安全場景。</b> <b> 不過,像這樣的景致也挺有層次的。</b> <b> 水杉春裝。</b> <b> 木橋春韻。</b> <b> 門廊金影。</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六、棧 橋 蝦 趣</font></b></h1> <b> 向南行進在濕地棧橋上,欣然發現一對母女,正用動物內臟垂釣小龍蝦,收獲頗豐。</b> <b> 吊桿就是幾根小竹條。為防止提桿時小龍蝦脫落,年輕母親在提桿時,還專門用抄網盛接,其經驗非常豐富,并有意培養小女兒親自動手的興趣和能力。家人和她閑聊中,得知了不少有關小龍蝦的知識。</b> <b> 小龍蝦原產于墨西哥東北部和美國中南部,隨后,其分布范圍逐漸擴大,除南極洲和大洋洲外,幾乎遍布全球。其適應性非常強,對環境要求不嚴格,大都能自然越冬。</b> <b> 小龍蝦有掘洞的習性,洞口通常用泥帽封住以減少水分散失。</b> <b> 小龍蝦屬雜食性動物,攝取范圍包括水草、藻類、水生昆蟲、動物尸體等,食物匱乏時甚至會自相殘殺。</b> <b> 釣龍蝦可以使用豬、牛、羊、雞、鴨、鵝等家畜內臟,也可以使用青蛙、蚯蚓、田螺等。</b> <b> 沒想到釣小龍蝦居然有這么多的學問。</b> <b> 曾在古滇名城國立藝專舊址公園東側水溝旁,看到附近民居有人釣到多半塑料桶的小龍蝦,但并不知曉釣蝦詳情。這次游走王官濕地棧橋,欣賞垂釣小龍蝦豐富了我們的見識。</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七、蓮 塘 魚 趣</font></b></h1> <b> 從濕地棧橋下來,途經一蓮花塘。</b> <b> 見一人正立于塘邊垂釣。</b> <b> 說巧不巧的,我們從附近經過時,恰逢他挑桿正好釣上一條一斤多重的金色鯉魚。兒子和我立馬興致勃勃地分頭錄像。</b> <b> 垂釣者興奮,我們的興奮也近于忘乎所以。</b> <b> 幾年前,家人一起到昆明嘉麗澤恒大養生谷游玩,乘坐觀光車時,也曾突遇一垂釣者在我們經過他身邊時,瞬間釣起一條3斤多重的大鯉魚,我頓時興拍了不少即時照片。賞釣猶如觀看足球比賽,通過多媒體觀賞,咋也沒有親臨現場令人血脈噴張,且久久回味無窮。</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八、道 旁 花 趣</font></b></h1> <b> 旅居昆明,一年四季賞花司空見慣。但這次游覽王官濕地,依舊有些花引起我關注的興趣。</b><div><b> 注:本題旁白,摘編于網絡。</b></div> <b> <font color="#b06fbb">1.海棠花</font>,為薔薇科蘋果屬植物,喬木。《本草綱目》曰,“凡花木名海者,皆從海外來”,海棠花從海外來,類棠梨,故名。 </b><div><b> 海棠花原產中國,18世紀傳到歐洲,現分布于中國河北、山東、陜西、江蘇、浙江、云南等地。 </b></div><div><b> 海棠花對嚴寒及干旱氣候有較強的適應性,喜陽,適宜在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通常以嫁接或分株等方式繁殖,亦可用播種、壓條及根插等方法繁殖。</b></div><div><b> 自古以來,海棠花都是雅俗共賞的花,唐朝宰相賈耽的《花譜》一書稱海棠為“花中神仙”;此外,海棠花還有“國艷”、“花貴妃”、“花尊貴”等美稱,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有“玉棠富貴”的意境。</b><br></div> <b> <font color="#b06fbb">2.紫莖澤蘭</font>,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莖和葉柄呈紫色,故名紫莖澤蘭。原產南美洲,約于20世紀40年代由緬甸傳入我國,在云南、貴州、四川、廣西、重慶等地廣泛分布。</b> <b> 生性喜溫涼,耐寒耐旱,生態范圍很廣,喜濕潤,其獨特的葉片構造,讓其能更好地調節水分得失,從而表現出更強的生態適應性。</b> <b> 紫莖澤蘭被我國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其入侵對農林業、畜牧業及生態系統都有較大的危害。因其對作物形成競爭優勢,搶占作物生產空間和資源,并且會分泌化學物質,影響作物種子的萌發、生長,降低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此外,它會嚴重損耗土壤肥力,惡化土壤質量,降低土壤可耕性,其在入侵地會形成漫山遍野的單優勢群落,嚴重破壞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甚至會讓當地物種特別是珍貴物種瀕臨滅絕。</b><br> <b> <font color="#b06fbb">3.杜鵑花</font>,為花科杜鵑花屬落葉灌木,廣泛分布于歐洲、亞洲、北美洲,主產東亞和東南亞,在中國集中產于西南、華南地區。 </b> <b> 杜鵑花喜酸性肥沃土壤。耐蔭涼喜溫暖,常綠杜鵑在山地空氣濕潤涼爽處生長良好。 它是中國三大自然野生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四大高山花卉之一。杜鵑花味酸甘,有活血調經之效,可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等疾病。</b> <b> 因花冠鮮紅色,可作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杜鵑還能監測有毒氣體,當空氣中有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時,杜鵑葉片會出現斑紋,邊緣開始枯萎。</b> <b> 杜鵑花寓意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也象征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故常被古人納入詩詞之中,被世代人民傳誦。 </b> <b> <font color="#b06fbb">4.月見草</font>,別名夜來香、待霄草、山芝麻,為柳葉菜科月見草屬二年生直立粗狀草本 ,因常在傍晚7~9時開花,故稱之為“月見草” 。</b> <b> 月見草原產于北美,1629年引入歐洲 ,后迅速傳播到世界溫帶與亞熱帶地區。在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含臺灣)、西南(四川、云南、貴州)均有栽培,且早已逸為野生,并常聚生成片生長 。月見草抗逆性強,耐寒耐旱、耐貧瘠;為喜光、喜溫、喜肥植物;對除草劑敏感 。</b> <b> 月見草的花香氣怡人,常配置于花壇、路旁等園林景觀中。 </b> <b> 月見草種子可提取脂肪油入藥,藥性為甘、溫,具有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主治風濕癥,筋骨疼痛等病癥。</b> <b><font color="#b06fbb"> 5.火棘</font>,為薔薇科火棘屬常綠灌木,花序是復傘房狀,花瓣呈白色近圓形;果球近圓形,顏色是桔紅或深紅色。因其果實為紅色,枝丫上尖刺,故名火棘。</b> <b> 火棘分布于中國黃河以南及廣大西南地區,產陜西、江蘇、浙江等省區。火棘盆景四季常綠,株型緊湊,枝葉繁茂,既可觀葉觀花,亦可觀果,因而深受盆景愛好者的青睞。</b><br> <b> 火棘也叫“救兵糧”,相傳古代土家族一支軍隊戰敗后彈盡糧絕,士兵只得吃樹上野果與追兵展開決戰并取勝,為了感激野果的救難之恩,土家族人便把這種野果尊奉為“救兵糧”。《本草綱目》中記載,火棘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能消積止痛、活血止血,用于消化不良、腸炎和痢疾,它的根還可以清熱涼血,治療肝炎。成語“五花八門”中的五花之一就是火棘,代表著玩耍的人;火棘也寓意著紅紅火火。</b> <b> 再繼續向南前行,越過一道水渠,就是與王官濕地緊密接壤的斗南濕地公園。看到我們已經有些累了,兒子獨自返程到王官濕地停車場取車,我和老伴則取直線,繼續穿行斗南濕地(請候看另篇),并約定在鮮花童話文旅城堡停車場會合后返家。</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完。</font></b></h1> <h5><b><font color="#167efb">五指山森林湖攝影視界 無求</font></b></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良县|
新巴尔虎左旗|
巴青县|
台中县|
蓝山县|
扶余县|
中卫市|
汝阳县|
寻乌县|
华安县|
两当县|
龙州县|
新河县|
夏津县|
彭水|
玉山县|
宜川县|
普兰店市|
孟州市|
洛扎县|
宁强县|
扎囊县|
泸水县|
宁河县|
孟津县|
巢湖市|
龙川县|
大埔县|
千阳县|
宁河县|
梁河县|
成安县|
彭阳县|
买车|
磴口县|
炉霍县|
乌鲁木齐县|
盐边县|
德江县|
诸城市|
澄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