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盧克索,又被古希臘人稱為“底比斯城”,位于開羅以南。古老的尼羅河自南向北穿城而過,將它一分為二。</p><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信仰太陽神,認為人的生命也如太陽般東升西落。東底比斯,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是神和生者的樂土,擁有壯麗的神廟和生活區;而西底比斯,是太陽降落之地,則是死者的國度,擁有法老和女王的陵墓。</p><p class="ql-block">生與死就這樣在這座城中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追朔埃及歷史,不可不去盧克索。</p><p class="ql-block">從開羅出發,沿著尼羅河逆流而上,向南飛行一個來小時,可以抵達盧克索。</p> <p class="ql-block">盧克索(Luxor),曾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都城(公元前16-11世紀),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館”。遍布這座橫跨尼羅河兩岸的城市,保存著眾多使人震撼的古埃及文明遺跡,每年吸引近千萬游客前來探索。</p> <p class="ql-block">盧克索是古埃及法老統治的鼎盛時期中心,荷馬史詩稱其為“百門之都”,鼎盛期人口超百萬。尼羅河東岸是宗教與權力的象征,集中了卡納克神廟、盧克索神廟等宏偉建筑;西岸則是法老與貴族的陵寢之地,包括帝王谷和王后谷。</p> <p class="ql-block">卡納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是古埃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群,位于盧克索北部尼羅河東岸,距今已有3900多年歷史。作為太陽神阿蒙-拉的崇拜中心,它貫穿了古埃及中王國至希臘化時期,被譽為“古代世界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神廟始建于中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055年),歷經新王國(第18-20王朝)大規模擴建,至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2年)才基本定型。30多位法老參與建造,包括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體現了不同時代的建筑風格。</p><p class="ql-block">阿蒙神原為底比斯地方神,因法老們宣稱其“授權統治”,逐漸成為全埃及主神。卡納克神廟因此成為國家宗教與權力的象征,財富與規模遠超其他神廟。</p> <p class="ql-block">總占地面積約30公頃,由中軸線連接的10座塔門、多座庭院、圣殿構成。</p> <p class="ql-block">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殿</p><p class="ql-block">位于中軸線入口處,女王為彰顯權力,修建了氣勢恢宏的柱廊大廳,墻面浮雕描繪其“合法繼承王位”的敘事。</p> <p class="ql-block">第二塔門前的8米高紅色花崗巖坐像是拉美西斯二世雕像,重達1000噸,充分展現著這位法老的威嚴。神廟墻壁還刻有其卡迭什戰役的勝利銘文。</p><p class="ql-block">卡迭什戰役是拉美西斯二世為控制敘利亞與赫梯國王間發生在公元前1285年的一次作戰,這場戰役其實是打了個平手,雙方都損失不小,最后以達成一紙合約的方式結束了兩個國家的敵對。但是這並不妨礙拉美西斯二世擁有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使得他成為一位強大的國王,一位戰無不勝的將軍,一位和藹可親的父親,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設者。頭頂著這些光環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Ramesses II,Ramesses the Great)在位約67年,直至今日,他依然享有這些盛譽。</p><p class="ql-block">同時這也說明在古埃及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古埃及人確實即不乏開疆拓土的野心,也不乏斬關奪隘的英雄和實力。</p> <p class="ql-block">柱廳墻壁保留《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拉美西斯二世戰記等珍貴史料,是研究古埃及軍事與外交的關鍵文獻。</p> <p class="ql-block">進入神廟,首先會引起游客觀注的,是方尖碑。</p><p class="ql-block">埃及神廟的方尖碑是古埃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符號之一,其獨特的形態、精湛的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使其成為古代世界工程與藝術的結晶。</p><p class="ql-block">方尖碑最初是太陽崇拜的產物,其尖頂設計模仿金字塔,表面常包裹金、銅或金銀合金,以反射陽光象征太陽神拉(Ra)的永恒光輝。古埃及人相信方尖碑能傳遞太陽的能量,成為連接人間與神界的媒介。</p><p class="ql-block">法老常在重大事件(如加冕、軍事勝利)時豎立方尖碑,作為權力與神權的雙重宣言。碑身四面刻有象形文字,記錄法老的功績、祭祀活動或對神靈的獻祭,兼具紀念性與宗教性。</p><p class="ql-block">方尖碑由整塊花崗巖(多采自阿斯旺)雕刻而成,高度通常在20米以上,重量可達數百噸。其外形遵循嚴格的修長比(9-10:1),頂部逐漸收窄成金字塔狀,底部為方形基座,體現古埃及人對幾何對稱的極致追求。</p> <p class="ql-block">埃及現僅存約11座方尖碑,主要分布在盧克索、卡納克和阿斯旺等地。例如:</p><p class="ql-block">卡納克神廟:保留兩座圖特摩斯一世和哈特謝普蘇特的方尖碑,其中一座因斷裂倒塌后被重新豎立。</p><p class="ql-block">盧克索神廟:拉美西斯二世的方尖碑仍矗立,其“姊妹碑”現藏于巴黎協和廣場。</p><p class="ql-block">羅馬帝國時期開始大規模掠奪方尖碑,現存25座中約半數分布于歐美國家:</p><p class="ql-block"> ? 羅馬:最多時達12座,如拉特朗圣殿廣場的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高32米)。</p><p class="ql-block"> ? 巴黎協和廣場:拉美西斯二世的粉紅花崗巖碑,1836年由穆罕默德·阿里贈予法國。</p><p class="ql-block"> ? 紐約中央公園:圖特摩斯三世的方尖碑,與倫敦的那座原為一對。</p><p class="ql-block"> ? 梵蒂岡:無字方尖碑,傳說因見證圣彼得受難而從未傾倒。</p> <p class="ql-block">埃及神廟的方尖碑不僅是古代工程的奇跡,更是權力、信仰與藝術的交織體。它們從尼羅河畔到世界各大都市的遷徙,映射了人類文明交流與沖突的復雜歷史。如今,這些沉默的巨碑繼續訴說著古埃及的輝煌,并引發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全球性思考。</p> <p class="ql-block">卡納克神廟最使人震撼且留連難返的當屬大列柱群(Great Hypostyle Hall),這是古埃及建筑藝術的巔峰之作,其規模與設計至今仍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大列柱廳位于卡納克神廟主殿區域,由新王國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一世始建,經謝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兩代法老續建完成(約公元前1302-前1224年)。</p> <p class="ql-block">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長366米,寬110米,由134根巨型石柱支撐,分為16排,形成縱深交錯的“石柱森林”。</p> <p class="ql-block">中央12根“擎天柱”:高21-23米,直徑3.57-5米,頂部可容納近百人站立,是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石柱。</p><p class="ql-block">外圍石柱:高12.8-15米,直徑2.74米,頂部呈紙莎草花狀或蓮花狀,象征尼羅河畔的自然植物。</p><p class="ql-block">每根石柱由多層鼓形石塊壘砌而成,部分石塊重達數噸,石柱表面刻有垂直凹槽以增強抗風壓能力。</p><p class="ql-block">柱頂橫梁長9.21米、重65噸,其承重設計展現了古埃及人對幾何與力學的深刻理解。</p><p class="ql-block">柱廳高度約25米,通過高側窗引入光線,形成明暗交替的神秘氛圍,契合法老“王權神化”的宗教需求。</p> <p class="ql-block">柱身及墻面布滿象形文字和浮雕,記錄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卡迭什戰役、宗教儀式及法老功績,是研究古埃及軍事與外交的重要史料。</p><p class="ql-block">部分浮雕描繪了太陽神“拉”與法老的互動場景,體現“君權神授”的統治理念。</p><p class="ql-block">柱廳是連接人間與神界的過渡空間,信徒在此通過狹窄的側廊仰望巨柱,產生對神明的敬畏感。</p><p class="ql-block">中央區域曾用于供奉阿蒙神像,節日期間神像通過儀式從圣壇移至此處接受朝拜。</p> <p class="ql-block">卡納克神廟的建筑技術(如巨型石柱承重結構)影響了希臘與羅馬建筑,其軸線布局成為后世宗教建筑的范本。德國考古學家曾評價:“這里每一塊石頭都在訴說權力與信仰的交織,是人類對永恒最宏偉的詮釋。”</p> <p class="ql-block"><br>烈日當空。</p><p class="ql-block">盧克索四月的太陽,已經足以把我烤焦了。這使我突然意識到古埃及人崇拜太陽的本質含義。</p><p class="ql-block">從神廟出來,導游建議去游覽一下尼羅河。</p> <p class="ql-block">盡管知道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但從來沒有想像過尼羅河的水量如此巨大。</p> <p class="ql-block">大型游船從河中穿過,駛向更加上游的阿斯旺。心中不免有些遺憾,沒有為埃及游規劃更加充裕的時間。聽說阿斯旺那邊,還有不少值得游覽的神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泉州市|
务川|
建德市|
房产|
汝城县|
襄垣县|
谷城县|
乳源|
萍乡市|
天全县|
当阳市|
盐津县|
天气|
梅河口市|
茂名市|
江安县|
岑溪市|
通江县|
湖北省|
垦利县|
鹤峰县|
邵武市|
明水县|
屯留县|
盈江县|
崇信县|
桐乡市|
武定县|
柞水县|
东丰县|
武清区|
星子县|
石渠县|
合川市|
绥滨县|
丰宁|
宿迁市|
赤水市|
利辛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