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崇正書院位于南京市鼓樓區清涼山東麓,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66年),是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最大的書院。書院由時任南京督學御史的耿定向創建,取名“崇正”,意為“推崇正統儒學”。耿定向是明代著名理學家和政治家,他試圖通過書院教育匡正世道人心。</p> <p class="ql-block"> 崇正書院登山道兩側的石臺上擺放著一些形似吉祥動物的巨石,如鳳凰、麒麟、龜等。這些奇石不僅增添了登山的趣味性,也體現了中國傳統賞石文化的深厚底蘊。</p> <p class="ql-block"> 崇正書院在歷史上幾經沉浮。明萬歷初年,書院被廢,后改為“耿公祠”。清初,祠堂被毀后改建為“云巢庵”,乾隆年間又毀于大火,后由僧人募資修復并沿用“崇正書院”之名。咸豐年間,書院再次被毀,直到同治四年,僧人重建并更名為“小九華寺”。</p> <p class="ql-block"> 關于耿定向(1524年11月5日—約1596年),字在倫,又字子衡,號楚侗,人稱天臺先生,湖廣黃州府麻城縣(今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人,是明代著名理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耿定向考中進士,授行人,后升任御史。他為官清廉剛正,曾因揭發嚴嵩黨羽吳鵬的罪行而得罪權貴,但未被采納。在甘肅擔任巡按御史時,他舉薦與彈劾均不徇私,離任時行李僅一挑擔。</p> <p class="ql-block"> 隆慶初年,耿定向升任大理寺右寺丞,因與高拱不和,被貶為橫州判官。高拱失勢后,他被重新起用為衡州推官。萬歷年間,耿定向歷任工部主事、尚寶丞、太仆少卿、右僉都御史、刑部左侍郎、南京右都御史等職,最終官至戶部尚書,總督倉場。</p> <p class="ql-block"> 耿定向在南京任職期間,見清涼山環境清幽,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創建崇正書院,意在推崇正統儒學,匡正世道人心。崇正書院成為當時金陵傳播王學的中心。耿定向的學術思想源于王守仁的陽明心學,但對王學末流的空談“心性”持批判態度。他主張“以不容己為宗”,提出“三關”之說,即心即道、即事即心、慎術。他注重培養人才,倡導實學,反對空談。其弟子焦竑是明代南京的第一位狀元,也是當時著名的學者。</p> <p class="ql-block"> 耿定向在萬歷十五年(1587年)辭官歸隱,居住在天臺山,與兄弟講學不輟。他一生為官清廉,政績顯著,同時在學術上也有重要貢獻。然而,他與李贄因學術觀點不合而交惡,被李贄指為“假道學”,但其學術成就和教育貢獻仍被后世認可。耿定向的學術思想和教育實踐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創立的崇正書院也成為明清時期重要的文化教育場所。</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南京市政府撥款重修崇正書院,由著名建筑專家楊廷寶主持設計,歷時兩年竣工。重修后的書院由一殿、二殿、三殿、東西游廊、涼亭、江天一線閣等建筑組成。1992年,書院曾被改造為“中華奇石館”,展示中國傳統賞石文化。</p> <p class="ql-block"> 崇正書院的建筑風格典雅,依山勢而建,分為三進院落,第三進“清涼勝境”是書院的制高點,正殿為重檐翹角古建筑,殿前有水池與石刻流水龍頭,西側是二層的“江天一線閣”,東側有假山、水池和六角亭。</p> <p class="ql-block"> 2024年,崇正書院再次經過修繕,于2025年4月1日重新開放。書院內的兩株木繡球樹齡超過四十年,是楊廷寶在1980年代重修書院時種植的,如今已成為書院的標志性景觀。每年四月,崇正書院的木繡球花盛開,潔白如雪的花朵與古樸典雅的建筑相映成趣,營造出濃厚的書卷氣。木繡球花形圓潤,樹形雅致,常被引申為“高潔”之意。在春日陽光的照耀下,花朵顯得格外生動,成為南京城新晉的網紅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如今,崇正書院不僅是賞花勝地,更是南京重要的文化地標,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永靖县|
鲁甸县|
凌源市|
时尚|
朔州市|
陆良县|
白水县|
兴隆县|
邓州市|
安阳市|
乌鲁木齐市|
连城县|
益阳市|
平江县|
沙河市|
微博|
盘山县|
太和县|
开阳县|
丹东市|
东辽县|
磴口县|
崇州市|
台北市|
砀山县|
九江市|
沽源县|
揭阳市|
法库县|
万荣县|
潼南县|
雷州市|
福清市|
新巴尔虎右旗|
建昌县|
丹凤县|
车险|
民权县|
墨脱县|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