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 清風朗月</p><p class="ql-block">美篇號 4126320</p> <p class="ql-block"> 曾經去過兩次山西旅游,有一次先在陜北逗留了兩天。在山西和陜北,都能看到反穿羊皮坎肩,頭扎羊肚手巾的老漢,拉著驢攬客,還都能唱一段高亢的民歌,唱得很有味道。</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有意無意地翻看手機,碰巧看到山西電視臺有過一檔節目,叫《歌從黃河來》,是一檔唱歌選秀的節目。每年都還評選出一個“黃河歌王”呢。</p><p class="ql-block"> 也不知是哪一年的節目了,看到了一個參賽歌手的演唱。這個歌手叫丁紅娥,是個勵志歌手,參加過央視《星光大道》的節目并獲得成功,唱歌改變了她的命運。</p><p class="ql-block"> 她在《歌從黃河來》的比賽中唱了一首《圪梁梁》,我覺得很好聽,地方民歌,別有一番滋味。就分享給同學朋友,不料反饋不佳,有的直接說不好聽,甚至有人說,荼毒了他的耳朵。也有的說好,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覺得好。</p><p class="ql-block"> 《圪梁梁》是2004年拍攝完成的電視劇《血色浪漫》中的插曲,是一首傳播度很廣的山西民歌,山陜民歌的特點很鮮明。</p><p class="ql-block"> 不由自主地,就對這一類的民歌發生了興趣。為什么這么好聽,這么有味道的歌卻有人覺得不好聽呢?這里一定有什么原因,原因一定還就在歌里。</p> <p class="ql-block">歌手丁紅娥</p> <p class="ql-block"> 于是就想探究一番這一類民歌有什么特點。</p><p class="ql-block"> 黃河流域地域廣闊,民歌種類很多,而山西和陜北跨黃河兩岸,民歌是一個味道,姑且就叫它“山陜民歌”吧。</p><p class="ql-block"> 要找出山陜民歌的特點,就要多聽一些歌,樣本越大,得到的結論才會越可靠,越有普適性。</p><p class="ql-block"> 聽的多了,就沉迷其中,越發喜歡,了解到了更多的山陜民歌和歌手,從中也多少得到了一些膚淺的認識。以前只知道山西歌手阿寶和陜北歌手王二妮是唱山陜民歌的代表,現在視野擴大了,就從手機上認識了更多的歌手,在他們那個圈子里,這些歌手有很高的成就,名氣很響。</p><p class="ql-block"> 山陜民歌從手機百度上能找到很多的演唱視頻,后面還有很多跟帖評論,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這些歌曲和歌手。</p><p class="ql-block"> 山陜民歌有人覺得不太能接受,有人覺得好聽,有味道,原因就一個字——土。這種歌土味盎然,既能讓一部分人著迷,也能讓一部分人敬而遠之。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如同小吃中的臭豆腐,菜肴里的臭鱖魚,水果里的榴蓮,有人愛,有人嫌。</p><p class="ql-block"> 可是你要說它“土”,它是怎么個“土”法,“土”的表現形式是什么?還是要說出個子丑寅卯才是。</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們從語言的角度來看。</p><p class="ql-block"> 第一,山陜民歌是用方言演唱的。</p><p class="ql-block"> 就像這首劉妍演唱的《臉咋這么厚》。我們可以聽得出來:里面的“我”,山陜民歌里都唱成“額”;“下面”,唱的是“哈面”,;“渾身”,聽上去是“洪身”,等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 雖然是方言,但我們還是能聽懂的,這是因為“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的。山西和陜西都屬于北方方言區,和普通話是接近的。如果是用吳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唱的歌,恐怕一般人是聽不懂的。</p><p class="ql-block"> 劉妍,是陜北民歌新秀,還是陜西旅游形象推廣大使。</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山陜民歌中兒化韻的音節很多。這一點是和普通話是相同的。如這首郭濤的原唱《什么人留下個人想人》。</p><p class="ql-block"> 你只要聽第一段就能感受到這個特點:</p><p class="ql-block"> 十里里的圪梁梁九里里的追,</p><p class="ql-block"> 毛格眼眼的淚汪汪是誰在送誰?</p><p class="ql-block"> 盤根柳落家雀(兒)丟下個單爪爪,</p><p class="ql-block"> 走西口的三哥哥(兒),留下個二妹妹。</p><p class="ql-block"> 一根根的豆角角(兒),一根根抽了筋(兒),</p><p class="ql-block"> 撲格通通的心慌慌,是誰在想誰?</p><p class="ql-block"> 拿不起筷子(兒)喲端不起一個碗(兒),</p><p class="ql-block"> 咽不下米粒(兒)粒(兒),熬成個病人人。</p><p class="ql-block"> 郭濤是中國內地青年女歌手,演員,活躍在歌壇舞臺,曾獲星光大道人氣冠軍。</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山陜民歌中,后鼻韻母的詞語出現得很多,這和山陜都屬北方方言區不無關系。你聽第一個視頻里丁紅娥唱的《圪梁梁》就知道了。其中一段是這樣的:</p><p class="ql-block"> 東山上的那個點燈,那個西山上的那個明,一馬馬的那個平川喲,瞭不見個人。</p><p class="ql-block"> 短短四個分句,就有“上”、“燈”、“明”、“平”四個后鼻韻母音節。</p><p class="ql-block"> 下面一首郭濤的原唱《酒杯杯》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窯掌掌上點燈滿炕炕明”,十個音節里,“掌”、“上”、“燈”、“炕”、“明”,有七個后鼻韻母音節。</p><p class="ql-block"> 其中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兩首歌里的“人”,在普通話里應該是前鼻韻母,可是在山陜民歌里,“人”都唱成后鼻韻母的。</p><p class="ql-block"> 山陜民歌中情歌居多,其中“心上人”是個高頻詞,使用率很高。這個“心”和“人”在普通話里都是前鼻韻母,而在山陜民歌中都必須唱成后鼻韻母。</p><p class="ql-block"> 就如這首《酒杯杯》里的第二段中,“疼死疼活就想我那心上的人”,你試試把“心”和“人”唱成前鼻韻母,還有那股味道嗎?那就不堪入耳了,就沒有盎然其中的“土”味了。</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見,山陜民歌中的后鼻韻母音節多,是因為普通話里的有些前鼻韻母音節,在山陜方言里,是讀(唱)成后鼻韻母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四,山陜民歌中疊音詞特別多。</p><p class="ql-block"> 有一首《圪梁梁上的哥哥》中有這么一段歌詞:</p><p class="ql-block"> 圪梁梁上的哥哥瞭妹妹</p><p class="ql-block"> 一瞭二瞭瞭到眼珠珠灰</p><p class="ql-block"> 你看誰躲你躲到臉腮腮紅</p><p class="ql-block"> 誰就是你心中的二妹妹</p><p class="ql-block"> 圪梁梁上的哥哥尋妹妹</p><p class="ql-block"> 七尋八尋尋成羅圈圈腿</p><p class="ql-block"> 你看誰疼你疼得淚花花飛</p><p class="ql-block"> 誰就是你一生的寶貝貝</p><p class="ql-block"> 你看,是不是每一句都至少有一個疊音詞?</p><p class="ql-block"> 再拿上面《酒杯杯》的第一段來說,原意就是:</p><p class="ql-block"> 紅油漆的桌子熱炕上擺,酒杯菜碟我全擺開。哥哥的碗筷在對面放,思念的淚珠滴在那桌子上。</p><p class="ql-block"> 除了“哥哥”這個表示稱謂的詞語是疊音詞,其余似乎都不需要運用疊音詞,意思就可以表達得非常明白。可是在歌里每一句都有兩個疊音詞。</p><p class="ql-block"> 紅油漆的桌桌熱炕炕上擺,酒杯杯菜碟碟額全擺開。哥哥的碗筷在對面面放,思念的淚珠珠滴在那桌桌上。</p><p class="ql-block"> 為什么會這樣的特點呢?我覺得是因為疊音詞具有一種能給人安全感的特征。</p><p class="ql-block"> 你看為什么大人在哄孩子時,都喜歡用疊音詞?“吃飯飯了”、“寶寶坐車車”、“寶寶看燈燈”……因為沒有自主能力的嬰兒、幼童很無助,沒有安全感,所以容易哭鬧。而疊音詞容易給孩子一種聲音上的安全感,特別是最親近的親人運用的疊音詞,這種效果更顯著。</p><p class="ql-block"> 山陜地處黃土高原,歷史上就特別貧困,傳說中的“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說的就是這種地方。而貧窮就不能給人提供安全感。在方言里,歌唱中大量運用疊音詞,能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歌手郭濤</p> <p class="ql-block"> 這里都是從語言的角度來看山陜民歌“土”味盎然的原因,“土”的表現形式。由于篇幅的限制,我們不能舉更多的例子,但每一個特點在表達其他特點的例子中,其實也有表現,這是我們可以看的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山陜民歌的這些語言特點,綜合在一首歌里是怎樣的呢?</p><p class="ql-block"> 我們以《趕牲靈》為例,體會一下。</p> <p class="ql-block"> 這首歌把這幾個特點都表現出來了。</p><p class="ql-block"> “走頭頭的那個騾子(兒)喲,</p><p class="ql-block">三盞盞的那個燈。</p><p class="ql-block"> 哎喲,帶上了的那個鈴子(兒)喲, 哇哇的那個聲。”</p><p class="ql-block"> 開頭兩句,結尾兩個音節“燈”、“聲”都是后鼻韻母,每一句里都有一個兒化韻。兩句中有三個疊音詞。</p><p class="ql-block"> 2017年8月21日在全國各大院線同時上映的電影《趕牲靈》,就完全取材于這首陜北民歌。</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演唱這首歌的歌手丁文軍,是2022年度《歌從黃河來》節目的總冠軍。丁文軍把這首歌的“土”味唱得淋漓盡致!</span></p> <p class="ql-block">歌手丁文軍</p> <p class="ql-block"> 語言上的這些特點,使山陜民歌浸潤了濃濃的土味,在內容上的特點,就是山陜民歌絕大多數是情歌。下面是劉建東創作的《夢中的蘭花花》原唱視頻,山陜民歌唱的就是“黃土坡上的情,溝里頭的愛”。</p><p class="ql-block"> 劉建東是中國內地歌手,演員。是一位集創作和演唱于一身的藝術家。2014年就憑借這首原創歌曲《夢中的蘭花花》一舉成名。他以其扎實的唱功和貼近生活的創作風格贏得了廣泛贊譽,被譽為“西北歌王”。?2016年榮獲“中國當代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p><p class="ql-block"> 有人在評論區里曾經問:“為什么山陜民歌都是愛情歌曲,而且多半都是苦情的?”</p><p class="ql-block"> 有個跟帖說:“那里太窮,值錢的就只剩愛情了。”話糙理不糙,也許是有點道理的。</p> <p class="ql-block">歌手、演員劉建東</p> <p class="ql-block"> 山陜民歌在情感表達方式上還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在男女表達彼此感情,非常直白、非常熾熱、毫不掩飾。</p><p class="ql-block"> 這個特點,我們在上面的這些歌曲視頻里,都可以感受到。</p><p class="ql-block"> 下面這首陜北歌手野強強演唱的《淚蛋蛋掉在酒杯杯里》,這個特點就非常明顯。</p> <p class="ql-block"> 野強強出身于陜北民歌之鄉安塞縣,2010年,擔任大型陜北民歌舞劇《蘭花花》主唱,在北京國家保利大劇院演出并獲得好評。2024年登上央視春晚,表演民歌串燒《我的家鄉我的歌》。</p><p class="ql-block"> 這首《淚蛋蛋掉在酒杯杯里》,歌詞大膽、直率。</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首郭濤演唱的《山那邊》,是電視劇《一個不能少》中的插曲,同樣是這樣。</p><p class="ql-block"> 為什么會這樣呢?</p><p class="ql-block"> 我認為,這和山陜地區歷史上長期胡漢雜居,少數民族的貴族對這一地區有著很長時期的統治有關。</p><p class="ql-block"> 北朝民歌《木蘭詩》中有“可汗大點兵”一句,漢族的民歌中為什么出現“可汗”這種稱謂呢,“可汗”不是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的稱謂嗎?</p><p class="ql-block"> 這首詩中還有這樣的詩句“回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又有“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為尚書郎”。</p><p class="ql-block"> 既有“天子”,又有“可汗”,兩種稱謂同時出現在一首民歌中,說明當地百姓,已經習慣了胡漢融合的生活方式和語言表達方式。那么在情感表達方式上,當地漢人受胡人的影響,火辣、直白,也就可以理解了。你很難想象,胡人在男女情感表達上會含蓄、內斂、溫婉。</p> <p class="ql-block">歌手野強強</p> <p class="ql-block"> 這樣的判斷是有歷史依據的。</p><p class="ql-block"> 在南北朝時期,山西地區隸屬于北魏,而北魏是由鮮卑族建立的王朝。東漢、魏晉時期,北方游牧民族大量遷入中原,主要少數民族包括匈奴、鮮卑、羯族、氐族和羌族,其中山西、陜西成為這些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山西北部的大同曾是鮮卑族的居住地,其文化對當地產生了持久影響。北魏享國148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公元1038年</span>黨項族拓跋氏李元昊建立了西夏王朝,統治著今寧夏、甘肅、陜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的廣大地區。一直到公元1227年被蒙古軍隊所滅,享國189年。</p><p class="ql-block"> 你看,山西和陜北被鮮卑和黨項貴族統治都長達一百多年,當地胡人固然會被漢化,而漢民能不受胡人文化的影響嗎?他們感情表達方式是那種“火辣辣的情歌火辣辣的唱”,就不奇怪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同學朋友大多是吳方言區的,對這種情感表達方式接受無能也是可以理解的。</p><p class="ql-block"> 那么,吳方言區的情歌是怎樣表達男女情愛的呢?就拿江蘇民歌《茉莉花》來說吧,《茉莉花》其實是一首表達愛情的歌曲,而這首歌卻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一個“情”或“愛”字,極為含蓄委婉。</p><p class="ql-block"> 即使是比較直接的愛情歌曲,也只不過是“小妹妹唱歌郎奏琴,咱們兩個一條心”,和“拉手手親口口”、“親個蛋蛋小親親”完全不是一個調調。山陜民歌的感情表達方式,許多吳方言區的人是難以接受的。</p><p class="ql-block"> 這也是為什么有不少人不喜歡山陜民歌的一個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綜上所述,山陜民歌高亢嘹亮土味濃,情感表達火辣、熾熱,成為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特有的文藝形式,為無數愛好西北文化和音樂愛好者所推崇,它的固有特點,也成為一部分聽眾,在欣賞習慣上難以接受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看了這些演唱視頻,你喜歡上山陜民歌了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阳县|
黎城县|
沐川县|
襄垣县|
策勒县|
家居|
井陉县|
永安市|
灵璧县|
梁山县|
武邑县|
河南省|
成武县|
纳雍县|
华阴市|
博客|
嘉黎县|
吉木乃县|
兰州市|
石景山区|
临汾市|
阿瓦提县|
冕宁县|
黎川县|
宁安市|
罗城|
兴仁县|
余江县|
通化市|
澎湖县|
武功县|
禹州市|
巴林左旗|
崇信县|
衡阳市|
偃师市|
阿拉善左旗|
丰镇市|
昆明市|
南江县|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