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 篇 號: 108414798</p><p class="ql-block">拍攝器材:HuaWei Pura 70 Pro</p> <p class="ql-block">昆明西山風景區主要由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龍門等景點組成。唐代稱為碧雞山;元明以來,稱太華山;因其在城西,當地百姓習慣稱它為西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峰巒起伏,林木蒼翠,百鳥爭鳴,澗壑流泉,云蒸霞蔚,景色秀麗。遠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龐大的睡佛,又似一個仰臥的少女,故稱“臥佛山”,又稱“睡美人”。</span></p><p class="ql-block">(本篇文字資料均摘自網絡整理)</p> <p class="ql-block">遠眺霧昆明市區,依稀可見高樓林立,綠樹蒼蒼。</p> <p class="ql-block">龍門景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西山風景名勝區羅漢峰的懸崖峭壁上。</p> <p class="ql-block">峭壁下是浩瀚滇池。山崖險峭,松柏蒼勁。</p> <p class="ql-block">達天閣有圓雕、浮雕道教神仙22尊,吉禽瑞獸28只以及神案、寶瓶、香爐、旗桿、天棚、香爐、燭臺等,其造型形象生動,雕工精湛<span>,</span>布局巧妙。</p> <p class="ql-block">龍門包括北由三清閣“別有洞天”石洞門起,南至達天閣止的整個在千仞削壁上的石窟石道工程。整個龍門石雕、石室、崖壁上,歷代文人留下不少題詠。經歷數代人接續修建,由鳳凰巖、慈云洞、達天閣、云華洞等四個部分組成,總長66.5米。</p><p class="ql-block">明嘉靖初年(1522年),道士趙煉在主持構建道觀建筑的同時,在山巖間開鑿一“穴室”修煉,此為西山龍門石窟開鑿的發端。起初開鑿修煉的“穴室”后來稱為舊石室。</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六十年(1795年),開鑿了至舊石室的通道,此后又繼續向南開鑿了長40余米石道和慈云洞。</p><p class="ql-block">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從慈云洞向南開鑿“云華洞”,歷時9年。打通云華洞以后,又繼續完成“達天閣”,歷時4年,直到清咸豐三年(1853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俯瞰滇池,水岸蜿蜒。</p> <p class="ql-block">也許游客見我準備拍照,加速前行。不經意間,留下了健步如飛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在巖洞口建"普陀勝景"坊,石道僅容一人通行。</p> <p class="ql-block">孝牛泉,一個美麗的傳說。明朝嘉靖初年,有位趙居士位于羅漢崖上的清風閣,但無水可用。于是,他每天牽著牛到山下馱水。經過20多年的歲月,原本的小牛犢已經變成了老黃牛。有一天,這頭牛突然去世,它倒下的地方巖石陷落成一眼井。井水清澈甘冽,即使在大旱之年也不會枯竭,而在澇年也不會溢出,解決了居士的生活用水問題。</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泉水池旁臥著一頭母牛的雕塑,泉池里還有一頭很小的小牛雕塑,似乎在講述著那個古老而美麗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三清閣建筑群高低錯落,建筑在羅漢山與掛榜山之間的懸崖絕壁上,它高出滇池水面三百多米。</p><p class="ql-block">三清閣,一組別具特色的道教建筑群,初為元代梁王避暑行宮,明初改建為玉皇閣,現存建筑多數為清道光、光緒遺物。包括靈宮殿、三豐殿、呂祖殿、元帝殿、真武殿、七真殿、斗母閣、玉皇閣、飛云閣、抱一宮、張先殿、老君殿等十三座建筑,由下而上,沿山壁層檐疊屋,櫛比鱗次共九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謝謝觀賞??????也謝謝同行大姐對拍攝的指導??????</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连县|
马公市|
容城县|
青河县|
苗栗市|
赣榆县|
禹州市|
安国市|
丹东市|
拜泉县|
南安市|
即墨市|
孟津县|
沿河|
南城县|
隆回县|
北海市|
年辖:市辖区|
巍山|
宁河县|
秦皇岛市|
怀远县|
杨浦区|
沭阳县|
乐山市|
吴川市|
鲁山县|
襄汾县|
容城县|
富源县|
公安县|
云和县|
昌黎县|
观塘区|
黄平县|
威宁|
荔浦县|
长沙市|
南平市|
石景山区|
灵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