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12日早上,我們一行25驢分乘5輛車自駕出發,車輪碾過高速公路,揚起些微塵土,便又落下。經過約3小時車程我們到達此行的第一站一一長潭崗網紅橋。橋倒是平常,原來是一處小壩,攔截河水流入水渠以灌溉下游的農田,在中間河水深處設計了一座拱橋,兩邊各一個小拱。拱橋形成一定的弧形高度,然后兩邊連接著跳巖。不過因了“網紅”二字,每天來此打卡拍照的不少。</p> <p class="ql-block"> 拱橋是用當地石頭砌成的,也沒有用水泥粉涮,顯得本色自然。隨著時間的打磨、風雨的剝蝕,拱橋兩邊的石頭縫隙中生長著青苔和綠色植物,小橋因此顯得質樸親切。驢友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撐著花傘,擺出各種姿勢,而岸邊的驢友則舉著手機、操控著無人機拍照拍視頻。我想,這橋若有知,大概也要詫異于自己忽地成了稀罕物噠!</p> <p class="ql-block"> 在網紅橋打卡完畢,又自駕略半小時抵達我們此行的第二站一一鳳凰縣的天龍峽。此處是一個廢棄的景點,無人管理,棧道上長滿了青苔和雜草。先見神牛潭瀑布。因前兩天下過雨所以水高處瀉下,倒也壯觀。沿棧道前行,天龍峽的秀麗風光一一展現:峽谷兩岸,青山巍巍,怪石林立,皆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腳下溪水嘩嘩,閃爍著粼粼波光。</p> <p class="ql-block"> 一段近百米長的棧道,高高掛在近90度的懸崖峭壁之上,走在棧道上,腳下縫隙處可見下面嘩嘩的流水。轉過一道突出的山巖,水形成一道瀑布,山澗的水被集成一束,從一道缺口噴涌而出,大珠小珠飛濺在山澗的巖石上,這便是天龍瀑布了。水一發不可收的激蕩奔涌,時而硬生生擠進巖縫,時而又墜下深潭,一路狂歌猛進。</p> <p class="ql-block"> 又行走幾百米,但見流水晶瑩剔透,叮咚聲如玲瓏,綠苔層疊,絲絲縷縷,青絲妙曼,衣裙飄飄,此處應該是千絲臺瀑布了。水聲嘩嘩,而游人稀少,倒是顯出幾份清幽。路兩邊的草木不知人之去留,只管自生自滅。我們在此拍照徒步,不過是一群過客,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p> <p class="ql-block"> 看完天龍峽,我們乘車約十分鐘到達巖砬窠渡槽打卡。在兩個當地玩耍的小朋友的熱心引導下,我們很快上了渡槽。這渡槽橫亙在山間,顯出幾分人工修建的雄偉。中間那層的過道拍照拍視頻很有韻味,于是眾驢友又忙祿起來。仿佛不拍照和視頻,便對不起這么好的風景,此行便無意義一般。意猶未盡,在我再三的催促下才勉強上車,駛往我們此行的第四站一一銅仁古城。</p> <p class="ql-block"> 銅仁古城的夜晚,燈火輝煌。吃過晚餐后我們走進中南門古城。萬家燈火中,游人來來往往,喧囂不已。有幾處為游人免費表演節目的更是熱鬧,我們在其中穿行。看那些仿古的建筑,嘗吃當地的美食。燈火固然好看,但細看之下,有一些建筑不過也是披著古舊外衣的現代產物,和絕大多數古城古鎮一樣。我們在此處尋找“古意”,而真古意卻在喧囂中正慢慢消失!</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是周日,清早又和驢友們相約在古城游蕩。踏著青石板鋪就的街道,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區,房子依山沿河,青磚在瓦,鱗次櫛比,前后相連,左右相通。既有做生意的臨街店鋪,又有居家的深宅大院,還有不少文物古跡和遺址。銅仁古城建筑大多還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青磚墻,深幽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 看了中南門、父子進士坊、西臺四杰坊,還看到了周逸群故居、文廟等,它們都是銅仁市的主要文化符號,提醒著人們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同時也展示了銅仁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線,反映了銅仁自古往來通達的商貿繁榮景象。這些建筑默立著,見證了多少人來人往,而我們過客不過是匆匆一瞥,便又離去。</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們乘車約半小時到達此行的第五站一一銅仁市碧江區蓮池庵的登山口。開始徒步上山,約一小時抵達蓮池庵。半山腰處有破亭一座,木柱傾斜,瓦片寥落,內中卻供著一尊模糊的石像。近前視之,非佛非道,像個尋常的老者模樣,我尋思此莫非是無相道師?無相道師者,傳聞是蓮池庵開山祖師,卻鮮有記載。有說他本是明朝遺臣,避世于此,最后坐化蓮池庵金頂。</p> <p class="ql-block"> 在蓮池庵拍照休息片刻后,從庵旁小路上山。石級陡峭狹窄,攀爬時要格外小心。這些石級路與其說是路,不如說是山崖上鑿出的幾處凹痕,寬不過一尺,外側便是百丈懸崖,偏生又無欄桿可扶,樹木倒是茂盛,卻只在更高處探頭探腦,并不在路邊作遮掩,大家興奮之情有所減退,有的還換上了凝重。</p> <p class="ql-block"> 終于上至蓮池庵金頂,卻見兩間無頂的石屋,分居在兩座小山頭之上,灰白的石塊壘砌齊整,縫隙間填著不知何年何月的灰漿。兩屋之間連著一條石板小道,窄得只容一人通過。風從谷底卷上來,在耳邊呼呼作響。</p> <p class="ql-block"> 下山更是艱難。上山時爬著上攀尚可,下山時卻要一步步往下探。身子后仰,手指死死扣住巖壁上的凸起,腳尖摸索著尋找落腳點。有那么一刻,我的石腳懸在半空,怎么也找不到下一級石階,冷汗便一下子冒了出來!我知道此處是不要往下看,但終究還是瞥了一眼,那一瞥,便覺得整座山都在搖晃,終于明白,為何恐高的人絕不能到此處!這不是旅行,這是與恐懼的對峙!</p> <p class="ql-block"> 歸途漫長,乘車約四個多小時返回到武陵源時早已疲憊不堪,但卻很開心快樂。我想所謂的快樂,不過是苦中作樂而已,我們總要給自己找些事做。旅行爬山也好,徒步賞景也好,總好過直面那些虛無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廢棄的峽谷景點,繁華的古城。陡峭的絕壁金頂……我們匆匆而過。拍完照片視頻便算“到此一游”,而它們依然在那里,不因我們的來去而有絲毫改變。人生逆旅,我輩皆是行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黎平县|
嫩江县|
余江县|
廊坊市|
甘德县|
察隅县|
台安县|
福鼎市|
安化县|
微博|
田林县|
黄大仙区|
龙南县|
湖口县|
清新县|
且末县|
澎湖县|
扎鲁特旗|
海伦市|
长沙市|
丰都县|
武隆县|
淮滨县|
永顺县|
荔浦县|
蓝山县|
株洲县|
灌云县|
图们市|
漠河县|
包头市|
托克逊县|
曲松县|
大足县|
莱芜市|
政和县|
丹东市|
香格里拉县|
哈尔滨市|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