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圖是《蒙古秘史》現代漢語版封面)</p> <p class="ql-block"> 《蒙古秘史》(又名《元朝秘史》)是蒙古族第一部用蒙古文寫成的兼具有歷史文獻和文學價值的名著,作者已不可考,大約成書于公元13世紀中葉。該書從成吉思汗的第22代先祖孛兒帖赤那和豁埃馬蘭勒寫起(約公元700年),一直寫到窩闊臺汗十二年(公元1240年),記載了蒙古族大約500年興衰成敗的歷史,為研究蒙古族早期的歷史、社會、文學、語言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蒙古秘史》與《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并稱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著作。</p> <p class="ql-block"> 《蒙古秘史》按照歷史順序,用雄渾的筆調、形象的語言、生動的情節,出色地塑造了以“天之驕子”成吉思汗為首的一大群人物,描寫了蒙古族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穿插著各種神話傳說和宮廷秘聞,反映了蒙古族原始社會的遺跡、奴隸社會的階級分化和確立新興封建制的過程,既是研究蒙古社會的珍貴文獻,也是蒙古文學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蒙古秘史》的蒙古文原作和版本早已佚失,作者也不可考。現在流傳下來的是漢文音譯本,是明朝洪武年間,蒙古族人火原潔和回族人馬懿赤黑根據宮廷秘籍翻譯印刷成書的,后來全書被收入《永樂大典》。他們用漢字為蒙古文單詞注音,然后在注音單詞右側附加漢語意譯。清代中葉,張穆、何秋濤刊行了另一個版本的《蒙古秘史》。清末的葉德輝對漢文的音譯本曾經做過考證、校勘和解說。</p> <p class="ql-block"> 1940年代,蒙古學者達木丁蘇榮(1908~1986)又將《蒙古秘史》的漢文音譯本翻譯還原為蒙古文,這部名著終于重新回到了創造它的主人蒙古族人民中間。《蒙古秘史》得以保存流傳下來是我國多民族學者、翻譯家(包括蒙古族、回族、漢族等)共同努力的結果。從1960年代以來,《蒙古秘史》已經被翻譯成多種外國文字,198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名著。</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蒙古秘史》蒙古文版封面)</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蒙古秘史》漢文音譯本書影)</p> <p class="ql-block">注: 本文參考了《中國文化史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辭海·歷史分冊·中國古代史》(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务川|
松潘县|
会泽县|
海阳市|
德化县|
荣成市|
杨浦区|
台山市|
长岛县|
会同县|
灵丘县|
雷山县|
遂川县|
紫阳县|
邮箱|
龙口市|
安仁县|
枣庄市|
高青县|
堆龙德庆县|
台中县|
龙陵县|
鄂托克旗|
宜阳县|
屏南县|
阜康市|
安陆市|
武清区|
武穴市|
鹤山市|
冕宁县|
左权县|
浦城县|
剑河县|
永春县|
葵青区|
营口市|
汝城县|
泰安市|
崇州市|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