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鄉村農舍》</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杜校長(前中)與我們電大同學》</i></p> <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了,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驅車回長沙,去鄉下掃墓祭祖。而每年的鄉村之行,都感受到了鄉村的不斷變化。而這些變化確實讓我有著太多的不適,心里也總是有著太多的感概。但是我又無法用語言把這太多的感概表述出現,所以總有一種堵心的感覺。而今年清明掃墓歸來,當我看到我們的恩師,原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杜純梓老校長的《訪農二十七韻》這首詩時,我忽然覺得杜校長把我想要表達的情感全部真實的表達出來了,并且比我想像中的更真實也更真情。</p><p class="ql-block"> 《訪農二十七韻》以質樸且富有韻律的筆觸,更以極其豐富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勾勒出當下鄉村的真實景象與農民內心的復雜情緒,是一篇洞察鄉村社會,真實描述了當下鄉村社會生活的生動詩作,讀后發人深省,引人進入深深的思慮與思考之中。</p><p class="ql-block"> 詩中開篇便展現出強烈的今昔對比,“昔日上屋場,人興煙火旺。今成空心村,留守惟老翁”,短短幾句,將鄉村從熱鬧繁榮到如今人口流失、只剩老人留守的變遷直白呈現,讓讀者深切感受到鄉村發展中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巨大沖擊 ,這種變化是城鎮化進程加速的一個縮影。我年年回汩羅老家就是這樣的場景。最早先我們清明節去鄉下掃墓,整個村子里都是親朋戚友人,來人往,每次掃墓歸來搞飯吃,圍攏起來要擺好幾桌。而如今再回鄉下去,一年過一年,鄉下的人是越來越少,荒廢的土地越來越多,年輕人都出外打工去了,村子里留下的多是孤獨的老人和孩童。</p><p class="ql-block"> 詩中對于鄉村經濟與農民心態的刻畫也極為精準。“畝收七八百,紅票十幾張。除去成本費,剩余甚寒傖”,農民一年到頭辛勤勞作,日曬雨淋,卻收益微薄,“種田劃不來”的無奈清晰可聞,這也給我們解釋了“青壯紛離土,打工賺現洋”的現象,揭示出經濟因素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驅動。而“交談錢為軸,無人話麻?!保砻鹘洕鷫毫Ω淖兞肃l村傳統的交流模式和價值觀念,農民對農事的關注被對金錢的憂慮所取代。</p><p class="ql-block"> 在社會層面,詩里大膽地表達了農民的心聲?!岸伎湔吆?,落地變成湯。有人在公署,處處沐春光。平民土巴佬,雨露沾不上”,反映出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以及農民對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不滿情緒?!鞍傩沼袘n苦,援外太大方。強我大中華,儲足自家糧”,體現了農民站在自身視角,對國家資源分配和發展重點的樸素思考,這種思考雖顯簡單直接,卻真實反映了底層民眾對整個社會現狀的關切。</p><p class="ql-block"> 詩作還關注到了當今鄉村文化的衰落,“耕讀渺無跡,詩書不吃香。都做發財夢,何人說漢唐”,傳統耕讀文化在經濟浪潮的沖擊下逐漸式微,鄉村精神文化領域出現空缺,人們過于追逐物質財富,而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p><p class="ql-block"> 也可能杜校長是體制內的人,又是一個全國著名的文化學者和教育家。他雖然在詩中真實的描述了當今鄉村的社會現象,但從積極的角度看,他在詩的結尾“情為民所系,福讓民先享。體恤蒼生難,順應民所向。偉大復興業,絕非夢黃粱。民眾自然呼,萬歲共產黨”,表達了對國家發展的期望和對黨的信任,認為只要切實地關注民生,解決民眾困難,偉大復興必將實現,這也體現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黨領導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訪農二十七韻》是一份珍貴的鄉村社會記錄,它以詩歌的形式,讓我們聽見農民的聲音,看見鄉村的困境與希望,促使我們深入思考鄉村振興、社會公平、文化傳承等諸多重要議題,對推動社會發展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鄉村即景》</i></p> <p class="ql-block"> 但是,當我一口氣讀完《訪農二十七韻》,我不得不說,杜校長不僅僅是一個著作等身的教育家,也確實是一個勇于擔當的詩人。在時代的宏大敘事中,詩人宛如敏銳的觀察者,以筆為刃,真實的剖析社會萬象。而在諸多社會場景里,鄉村是一片承載著歷史、文化與民生的廣袤大地,當有擔當的詩人涉足其中,他們的創作不應是無病呻吟或粉飾太平,而應是對真實鄉村的深刻洞察與深情書寫。</p><p class="ql-block"> 有擔當的詩人來到鄉村,眼之所見皆為素材,人之所感皆為靈感。他們會看到鄉村在現代化浪潮中的掙扎與蛻變,看到那被歲月斑駁的老屋,與旁邊嶄新卻略顯突兀的洋房并立,這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他們會留意到田埂上老人孤獨勞作的身影,因為年輕人大多奔赴城市,鄉村勞動力嚴重流失,留下的是“今成空心村,留守惟老翁”的落寞景象。這些真實的場景,是詩人創作的基石,他們如實記錄,不加矯飾,因為只有真實才能引發共鳴,只有真實才能為鄉村發聲。</p><p class="ql-block"> 從情感表達來說,詩人滿懷著對鄉村的熱愛與悲憫。熱愛讓他看到鄉村的質樸與美好,即便歷經滄桑,鄉村的山水、人情依舊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悲憫使他們為鄉村的困境揪心,為農民的艱辛落淚。當目睹農民辛苦耕耘一年,除去成本后所獲無幾,“畝收七八百,紅票十幾張”的寒酸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時,詩人內心的不平與同情油然而生,這種情感融入詩句,便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針砭時弊是詩人勇于擔當的重要體現。在鄉村,他們會發現一些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偏差,看到資源分配的不均衡,“都夸政策好,落地變成湯。有人在公署,處處沐春光。平民土巴佬,雨露沾不上”,這不是對鄉村發展的否認,更不是抹黑,而是勇敢地揭示問題,期望引起重視,推動改變。詩人以飽含感情的文字為警鐘,敲響在社會的角落,提醒人們關注鄉村的痛點,關注農民的訴求。他們深知,只有正視問題,才能找到解決之道,才能真正助力鄉村走向繁榮。</p><p class="ql-block"> 與之相反,昧著良心粉飾太平的詩人是失職的。他們無視鄉村的困境,用虛假的美好掩蓋真實的傷疤,這樣的作品毫無價值,不僅欺騙讀者,更辜負了鄉村的信任。鄉村需要的是能為其代言的詩人,是能將鄉村的真實故事、復雜情感和迫切需求傳遞出去的引路人。</p><p class="ql-block"> 在當今社會,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詩人的擔當在此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他們的作品可以喚起社會對鄉村的關注,吸引更多的目光投向這片土地,為鄉村發展凝聚力量。他們可以通過文字記錄鄉村的變遷,為后世留下珍貴的歷史記憶,讓鄉村的文化與精神得以傳承。</p><p class="ql-block"> 詩人必須要有擔當精神,尤其是面對鄉村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以真實為筆,以情感為墨,以擔當為紙,書寫鄉村的現實與希望,如此,他們的作品才能成為鄉村發展的助力,成為時代精神的映照,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人性與責任的光輝。這也是杜純梓老校長的詩作力量之所在,精神之所在!更是人性光芒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2025.4.14于貴陽貝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吳老滿》</i></p><p class="ql-block">吳老滿,湖南長沙人,本名吳振武。1985年畢業于中央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2000年畢業于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法律本科。1989年下海,1992年曾創辦珠海星光制藥有限公司。2003年來貴陽創業,現為貴陽福萬家大藥房有限公司董事長,貴州省藥品零售行業商會執委,貴州省詩人協會理事,中國書畫院貴州分院總顧問。</p><p class="ql-block">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吳老滿就與友人在長沙創辦《希翼》《田野》等民間刊物。當年曾寫下大量的文學評論,2018年出版文學評論集《隨心而憶》,2021年出版文學評論集《隨心而記》。現正在創作《隨心而覓》,《長湘憶》等作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海县|
饶河县|
囊谦县|
阳城县|
伊宁县|
太康县|
乐亭县|
高邮市|
突泉县|
武川县|
图木舒克市|
栾城县|
司法|
宕昌县|
长武县|
留坝县|
靖西县|
高州市|
宜阳县|
澄城县|
宜君县|
金湖县|
阳高县|
崇信县|
横山县|
黄骅市|
南丰县|
耿马|
大余县|
南开区|
荆门市|
鸡泽县|
武穴市|
平武县|
囊谦县|
大足县|
阿勒泰市|
磐石市|
监利县|
黄梅县|
和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