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日抵達古都洛陽,入住瀍河之濱恒大綠洲,俯瞰窗外,瀍河兩岸美景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乘地鐵一號線到洛邑古城,地鐵站及車廂內目光所及都是牡丹花圖案,似乎在提示乘客這里是牡丹之城。</p> <p class="ql-block">洛陽地鐵是我座過的乘客最少的地鐵。</p> <p class="ql-block"> 洛邑古城,位于洛陽市老城區九都路柳林街口,創建于西周初年,洛邑即雒邑,西周成王時由周公主持加以擴建,稱成周城;戰國時改稱雒陽;三國時改雒為洛;后經過隋、唐的興建,洛陽城池的規模日漸擴大,而洛邑古城正是其中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洛邑古城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廟、妥靈宮、四眼井、金元古城墻遺址等多個歷史時期保護建筑,是集游、玩、吃、住、購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旅游觀光區。</p><p class="ql-block"> 文峰塔,坐落于洛邑古城內,始建于北宋,明末毀于戰火,清初重建。塔高約30米,是洛陽市為數不多的古塔之一。該塔是一座密檐式磚石塔,呈四方形。塔基由方形青石砌成,邊長6.8米,高3.3米。塔身九層,由青磚砌成,第一層至第八層向北均有一扇拱門,第九層則四面各開一扇拱門。舊時,塔內供奉的文昌星和奎星是讀書人的守護神,人們建造此塔祭祀二神,并為其取名“文峰塔”,旨在祈盼洛陽文化昌盛,多出狀元。此外,該塔還有軍事功能,塔頂四面開門,若遇戰爭,可在塔頂設崗放哨,居高臨下,四面瞭望,便于守城。</p><p class="ql-block"> 四眼井位于洛陽老城東南,在清《河南通志》卷中,稱郟鄏(jiá rǔ)井、武庫井。西周時,周公營建的洛邑時,在瀍河兩岸發現大量西周墓葬和規模宏大的官營鑄銅手工業作坊遺址。其中郟鄏井就是在公元前11世紀開鑿的,如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洛陽的重要標志。四眼井在1956年被覆蓋,在其上修建了四眼井街。2016年,古井位置被重新找到并啟動復原工程。</p><p class="ql-block"> 妥靈宮,位于洛陽市老城區東南隅文明街東端,是曹操祭祀關羽之所。曹操在這里建壽亭侯祠,又稱關公廟。該廟歷代重修,先后被稱為武安王廟、關帝廟,清乾隆皇帝定名為妥靈宮。妥靈宮是最早的關公祭祀建筑群,被稱為“天下第一關帝廟”。</p><p class="ql-block"> 新潭遺址,武則天時洛陽通濟渠水路異常繁榮,為疏通河道擁堵,武則天命人在皇城東城的東南方向,挖了一個大水坑,這就是新潭。它南接通濟渠,東接瀍河,為來洛舟船提供了一個可以停靠、裝卸、交易的大港灣。從五代到北宋,新潭被逐漸損毀荒廢,至金后基本不存在。開元年間進士的王泠然在《新潭賦》中稱“由其地勢多美,所以潭名永新”,道出了新潭之名的由來。</p><p class="ql-block"> 河南府文廟,位于老城區文明街,始建于金元時期,是供奉和祭奠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也是河南府學所在地。唐玄宗于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孔廟因此被稱為“文宣王廟”,明以后則改稱“文廟”。</p><p class="ql-block"> 洛陽金元故城遺址位于洛陽市老城區,金以洛陽為中京,在隋唐洛陽城東城的遺址上另筑了一座新城。這座新城歷經金、元、明、清四代。金洛陽城為中京,是金正大初年在北宋初王曾判任河南知府時所筑的城基上重建的。北宋之后,洛陽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因政治、軍事中心的轉移,逐漸衰落。洛陽城,是在金元洛陽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宁县|
宜阳县|
东台市|
桐梓县|
托克托县|
惠安县|
临海市|
滁州市|
延安市|
石门县|
尼勒克县|
祁门县|
区。|
东丽区|
枝江市|
和硕县|
拜泉县|
年辖:市辖区|
中江县|
博客|
朝阳县|
双峰县|
兴业县|
涪陵区|
浦县|
大渡口区|
乌鲁木齐市|
尤溪县|
额尔古纳市|
赣榆县|
绥中县|
象山县|
吴江市|
临泉县|
武川县|
布尔津县|
黔西县|
阆中市|
清流县|
阜康市|
大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