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篇號/4796573</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圖/文/編輯: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背景音樂:有你就幸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記憶的長河中,兒時的冬天特別漫長,仿佛一幅陳舊卻鮮活的畫卷,在腦海中徐徐展開。那時,取暖的方式簡單而質樸,燒炕、土灶和鐵爐子,成為抵御嚴寒的溫暖依靠,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母親默默付出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炕,那方承載著溫暖與安寧的所在,是母親和姨哥用勤勞的雙手,以土坯和土磚精心構筑而成。正方形的結構,兩面環墻,下面的孔道蜿蜒通向室外房頂的煙筒。旁邊與之相連的正方形灶臺,穩穩安放著一口大鐵鍋,風箱靜靜佇立一旁。這看似簡單的灶臺,卻有著非凡的意義,它不僅能讓熱流順著炕道蔓延,給全家人帶來溫暖的夢鄉,更能在煙火升騰間,烹制出滿溢愛的飯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送煤的日子,母親的身影在院門外與院子間來回穿梭。一籮筐一籮筐的煤,沉沉地壓在母親柔弱卻堅韌的肩頭。為了讓我們能在溫暖中成長和學習,母親獨自承擔起這份重擔。父親遠在外地工作,微薄的每月15元工資,難以兼顧家庭。母親省吃儉用,連大煤塊都舍不得買,只能選擇價格低廉的散煤面。那些在搬運過程中飛揚的煤灰,沾滿了母親的衣衫,模糊了她的面容,但卻從未動搖她為家庭付出的決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了節省煤炭,母親想出巧妙的法子。她將煤面與燒土混合,和成煤泥,再精心打成蜂窩煤或煤糕。當那小小的爐子被母親巧妙點燃,火焰跳躍,溫暖漸漸彌漫整個屋子。那溫暖,不僅來自爐火,更來自母親深深的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親的日常,被無數瑣碎而繁重的活計填滿。下地勞動、洗衣做飯、教導我們學習,已讓她忙碌不堪,而到村頭樹林里撿柴、和煤泥、生火、倒爐灰等活計,更是占據了她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每天清晨,當第一縷曙光尚未完全照亮天際,母親就已起身,她先是仔細地掏盡灶臺和鐵爐子里的灰,接著耐心地篩灰,把灰渣細心留存,以備晚上燜爐子之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太陽高高地掛在天上,母親彎著腰,在田間地頭一刻不停地除草、施肥、澆水,汗水不停地從她的額頭、臉頰滾落下來,順著脖子流進衣服里。不一會兒,她的衣服就被汗水濕透了,緊緊地貼在她的背上,一道道汗漬就像一幅獨特的地圖,記錄著她的辛苦和付出。傍晚收工回家的時候,她的手上、臉上沾滿了泥土,指甲縫里也全是泥,她只是在衣服上隨便擦一擦,就又立刻走進廚房,開始為我們準備晚飯。她在灶臺前熟練地切菜、炒菜,不一會兒,飯菜那誘人的香味就彌漫了整個屋子,那是家的味道,是愛的味道,也是我們一天中最期待、最溫暖的時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屋外,炊煙裊裊升起,那是家的信號,是溫暖的召喚。在旁人眼中,這人間煙火或許充滿詩意,溫暖可親。然而,又有誰能真正體會到母親在這煙火背后的艱辛?每一次生火時被煙熏出的淚水,每一次和煤泥時磨出的繭子,每一次擔煤時沉重的腳步,都見證著母親為家庭無私的奉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親的爐灶,不僅僅是取暖做飯的工具,更是愛的象征。它見證了母親的堅韌與勤勞,承載了家庭的溫暖與希望。在那些寒冷的冬日里,它如同黑暗中的明燈,照亮了我們成長的道路,讓家成為了最溫暖的港灣。即使歲月流轉,如今取暖設備日新月異,但母親的爐灶,以及爐灶背后母親的愛,永遠在記憶深處熠熠生輝,成為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母親已經離開我們很多年了。她對我們的愛,就像那爐灶一樣,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毫不起眼,但是卻實實在在地溫暖著我們,陪伴我們走過了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成為今生揮之不去的永恒記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河县|
马边|
彩票|
湘乡市|
江油市|
瓮安县|
卓资县|
勃利县|
神木县|
乡城县|
凯里市|
浮山县|
阜城县|
偏关县|
独山县|
德保县|
漳平市|
林周县|
厦门市|
东方市|
张掖市|
凭祥市|
永昌县|
建宁县|
淮北市|
柏乡县|
濮阳县|
名山县|
沧源|
大关县|
永昌县|
嘉黎县|
丰宁|
富锦市|
泽库县|
蕉岭县|
云南省|
乐至县|
永春县|
抚顺县|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