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衡陽一日

劍客

<p class="ql-block">  3月10日,駕車從惠東出發,傍晚到達衡陽。衡陽,古稱"衡州",歷史悠久,文脈綿長,鐘靈毓秀,人文薈萃。到了衡陽,豈可不游衡山?遂于11日早飯后游山。然乘車游覽,不得深游,只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p><p class="ql-block"> 衡山,又名南岳、南山,主體部分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衡山縣和衡陽縣東部。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民間所說:"壽比南山"的"南山",說的就是衡山。</p><p class="ql-block"> 衡山是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是上古時期堯、舜巡疆狩獵祭祀社稷,大禹殺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當地尊稱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處在衡山。 </p><p class="ql-block"> 南天門牌坊是祝融峰下的一座石牌坊,又稱“通天之門”。傳說過了南天門牌坊,就越過凡間,進入九天之上的仙境了。南天門牌坊分中門和左、右川門,石坊為三孔牌坊,高10米、寬9米,由4根石柱組成,每一柱頭上雕飾著云彩圖案。牌坊頂中央雕刻著一名持械把守天門的天兵天將。坊額兩邊刻著“行云”“施雨”四字,中門上方橫額鐫有“南天門”三個描紅大字,中間石柱上刻著一幅對聯:"門可通天,仰觀碧落星辰近;路承絕頂,俯瞰翠微巒嶼低。"</p><p class="ql-block"> 南天門下方,有一船狀的臥龍石,名飛來船,襯以流云,好比船在云海中乘風破浪,而南天門的石牌坊,就是高聳的桅桿。</p> <p class="ql-block">  衡山,不但擁有五岳獨秀的自然景觀,人文底蘊同樣深厚,佛道共存的宗教文化、眾生仰求的壽文化、彪炳青史的抗戰文化等多元文化源遠流長。</p><p class="ql-block"> 衡山是長壽之山。民間所說的"壽比南山"中的"南山",說的就是衡山。故衡山又有"壽岳"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  衡山是是抗戰之山。抗戰時期,蔣介石在衡山主持了3唉軍事會議。第一次是1938年11月25至28日,對抗戰作出新的部署,制定了《第二期抗戰之要旨》等文件,重申了繼續實施持久作戰的方針,采取轉守為攻、牽制消耗敵人的戰術,粉碎日軍“以華制華”的陰謀。第二次是1939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檢討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得失,確定后期抗戰應采取的戰略。第三次是1941年10月16至21日。檢討第二次長沙會戰的缺點。</p> <p class="ql-block">  衡山是國共合作之山。1938年11月,周恩來和葉劍英出席蔣介石在衡山召開的軍事會議,提出舉辦游擊干部訓練班,蔣介石部分接納。隨后,國共合作在衡山舉辦訓練班,葉劍英擔任副教育長,周恩來授課,衡山成為國共聯手訓練抗日游擊戰骨干的后方基地。 衡山也成為國共兩黨并肩合作、中華民族團結抗敵的歷史見證。1939年1月至1940年7月,國共兩黨在衡山磨鏡臺合作舉辦了三期游擊干部訓練班,為正面戰場培訓了3000多名抗日游擊骨干,成為國共合作共同培育抗日軍事人才的搖籃。 </p> <p class="ql-block">  衡山磨鏡臺有一處稱為“蔣宋官邸”的老別墅,為時任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所建,故名"何公館",是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設在衡山的指揮所。1930年至1944年,蔣介石曾八上衡山,五次與夫人宋美齡居住于此,并在此指揮抗戰。后來,蔣介石逃到臺灣后,將臺灣最高軍事指揮中心也稱為“衡山指揮所”,可見其對衡山的感情不一般。</p><p class="ql-block"> 何公館附近有一山洞。1938年11月,蔣介石在此召開軍政首腦會議時,遭日軍飛機狂轟亂炸。蔣介石、宋美齡和部分高級將領就在該洞內躲避,故山洞被譽為“南中國抗日第一洞”。</p><p class="ql-block"> 這處山洞在蔣介石離開衡山之后被封閉,由于沒有任何文字進行記載,故多年未被發現。1996年,磨鏡臺賓館工作人員無意間在何公館旁發現了這個神秘的山洞,后又發現山洞的逃生密道通往別墅內蔣宋臥室小廳的衣柜。</p><p class="ql-block"> 我們乘坐景區的觀光游覽車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中,駐足在景色宜人的環境里,欣賞盛開的棣棠、山茶、杜鵑、櫻花,憑吊古跡和摩崖石刻,實乃一大快事!。</p> <p class="ql-block">  下午,到蘇州灣老街、蘇州灣新街和東洲島游覽。蘇州灣老街位于衡陽市珠暉區湘江東岸,與東洲島隔江相望,總長245米,建有36棟仿古建筑,2018年建成,是一處仿古老街。</p><p class="ql-block"> 老街依托東洲古碼頭、漕運鹽幫等衡陽傳統文化元素,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繕和仿建,較大程度上還原了舊時衡陽的繁華與熱鬧,尤其是當夜幕降臨時,那多彩的燈光更把老街映襯得格外炫目。</p><p class="ql-block"> 蘇州灣名字源于楊健。楊健,清廷官員,1830年(清朝道光十年),任湖北巡撫時陪同湖廣總督林則徐查辦鹽務時,途經東洲島轉彎處,被美麗的景色吸引,聯想到蘇州美景,遂取名“蘇州灣”。</p><p class="ql-block"> 蘇州灣老街通過文商旅融合,不僅煥新了衡陽古城肌理,也成為湘江河畔的文旅地標,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p><p class="ql-block"> 在老街的"大清郵局",我們了解郵局文化的百年變遷,還蓋了許多極具特色郵戳,寄一張獨具特色的明信片給遠方的親友或未來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在老街的"蔡倫的小店,我們看到獨一無二的手工燈籠、手帳本、紙藝品等文創產品,了解了活字印刷術的故事,親手體驗古老技藝,感受紙張的溫度。</p><p class="ql-block"> 在老街的"黃金書屋",你可以點一杯咖啡,選一本好書,坐在窗邊,感受老街的慢時光。店內供奉著財神的雕像,與"書中自有黃金屋"含義的店名</p><p class="ql-block">相吻合,我倒認為若供奉文曲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p><p class="ql-block"> 人們在老街"串小白"燒烤、"紫竹林"鹵粉、"王伙火"市井湘菜,你可以老街的品嘗燒烤、鹵粉、油炸臭豆腐等湘菜,每一口都是地道的衡陽味道!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有大飽口福,只好留待下次了。</p><p class="ql-block"> 杭州灣老街,古色古香與摩登現代同在,歷史文化的與現代科技交融……在這里,我們既感受到厚重的歷史文化,也品味了濃濃的煙火氣,還邂逅了詩和遠方!</p><p class="ql-block"> 出了蘇州灣老街,就是新建的蘇州灣新街。它將歷史古韻與現代煙火完美融合,是休閑游玩的好去處。</p><p class="ql-block"> 在一家小店,墻上寫著:"吹湘江的風,追五星的光。留點想念,畢竟下次還會相見!我愛衡陽!"很有韻味。</p><p class="ql-block"> 在一家燒烤店,宣傳板上寫著:"人生一串!致我們七葷八素的口腹之欲。沒了人間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讓人有一種想進去吃一頓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踏入新街,既有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簾,青瓦白墻、雕花門窗,盡顯江南水鄉的婉約,也有現代時尚的潮流。</p><p class="ql-block"> 離開杭州灣老街,杭州灣新街,我們登上東洲橋,到東洲島游覽。</p><p class="ql-block">東洲橋,是一座廊橋。</p> <p class="ql-block">  在東洲橋的北端臺基處,鑲嵌這一塊碑匾,上面鐫刻著《重修東洲島記》。“湘水流長,何以其瀾,翩翩東洲,巍巍眾觀。靜若明月鑒水,動似弓弩欲張,勢如巨輪乘風,境勝桃園開朗。滿目蒼翠,鐘衡岳之靈秀,提首寥廓,合洞庭之蕩漾。尋舟桃浪獨行,十里芬芳,平沙落雁起舞,天地蒼茫。黃巢駐兵其側,蔡侯造紙其南,夫之誕生其畔,抗戰血流其岸,更甚那船山書院以降學子,山長亮聲湖廣。然歲月荏苒,荊棘叢生,風雨剝蝕,椽桷朽荒。又歷兵燹焚毀,空守半壁殘垣。時至乙未,政通人和,市委市府聚力民意,動議重修。……戊戌春夏之際,羅漢寶剎與船山書院竣,夫子樓臺基成,延師設壇,作育菁莪,植桃樹李,拂袖盈香。大雁齊飛俯瞰水天一色,賓朋自詠驚羨物華虹光。時人曰:道南正派于斯尤盛,湖湘名城因此得彰。……心有大氣象世事何惆悵,逾踐行愈能行惶行之。而難行正如夫之治學,彭公練兵,明翰就義,羅帥從戎,后有來者追新瀾奔流到海逐朝陽。”重讀二遍,感悟今朝東洲再現繁暉。不多說,趕緊身臨其境一飽眼福。</p><p class="ql-block"> 廊橋,亦稱"虹橋""蜈蚣"橋,是帶有廊頂的橋,既可遮陽避雨,亦可供人休憩;既是交通設施,又具有社交功能與審美價值。</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建筑史學家劉敦楨先生在西南考察時發現,每于山溪絕澗、泉瀑奔騰處,能看見“有橋亙如虹,上覆廊屋,飾以重檐,或更構亭閣,挺然秀出,極似宋人所繪棧道圖,雄麗而饒畫趣”。這種“木梁之上加構廊屋”的橋梁結構在當時并沒有專稱。他查閱文獻,根據白居易《修香山寺》中"登寺橋一所,連橋廊七間"的“橋廊”二字,將橋上有屋、亭、閣等建筑物的橋梁命名為“廊橋”。</p><p class="ql-block"> 中國是廊橋的發源地,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建造歷史。廊橋,有學者認為興起于春秋戰國時期的秦蜀棧道,漢朝出現有關“廊橋”的記載。唐宋時期廊橋營造技術日臻成熟,不僅有木平梁廊橋、伸臂式廊橋、石拱廊橋和木拱廊橋。</p><p class="ql-block"> 古人建木拱橋時充分利用力學原理,將數以百根直木穿插交疊,縱橫相貫,榫卯對接,成功解決大幅度拱跨的受力難題,不費一釘一鉚,結構簡單卻十分堅固,這是中國工匠貢獻給世界橋梁史的一項創造。2008年,“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09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 廊橋,遠遠望去,或如瓊樓玉宇,或如騰龍出水,或如長虹飲澗,或如缺月欲圓,干姿百態,各具特色。古人有云:“獨飛溪谷干余載,風雨侵蝕永不朽。為民為客休安過,天下惟有木廊橋。”</p><p class="ql-block"> 廊橋,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逐漸由簡入繁,囊括屋、亭、臺、樓、閣、殿、水榭、長廊等建筑風格,在具備實用功能的同時,集雕刻、彩繪等工藝于一身,干姿百態,蔚為大觀,裊娜著人間煙火,洋溢著文化氣息。</p><p class="ql-block"> 一橋一風景,一程一鄉情。廊橋上的每一扇窗、每一塊木板、每一處雕刻,都是一段記憶、一個故事。千百年來,關于廊橋的詩、畫、銘、贊、頌、記不可勝數。它們不只是一般的抒情之作,還包含著豐富的橋史資料和對廊橋功用、藝術的各種描述與評價,形成獨特的廊橋文化。其中,廊橋楹聯最是精妙,記事、寫景、抒情、表意,因橋而異,各有千秋。</p><p class="ql-block"> 東洲廊橋是湘江上第一座人行風雨橋,一段段精彩歷史譜寫于廊橋之上,漫步于此,仿佛穿越滄桑的歲月。橋上的許多廊柱都懸掛著本底綠字的木制對聯:"少文樂事在游山;興可清懷嘗畫竹。""截斷眾流以歸于一是;經營八表而運于一心。""浮舟渡煙水;策杖入云林。""雙槳劃開湘水綠;岳云滿載一船歸。""激濁揚清赤子情;廉動衡陽暖民心。""清流聘婷繞瀟湘;正氣氤氳暖衡陽。""東方重筑夢;洲上又逢春。"</p><p class="ql-block"> 走下東洲橋,就島了著名的東洲島。東洲島位于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湘江之中,全長約2.1公里,寬約200余米,因形如弓張東向而得名,又因似大船北航別稱“船山”。</p><p class="ql-block"> 東洲島與長沙橘子洲、岳陽君山并稱湘江流域三大洲。島上融合了湖湘文化和自然景觀。</p><p class="ql-block"> 沿著環島步道與廊橋,我們游覽全部人文、自然景觀。 進入船山書院青磚灰瓦建筑群,參觀晚清名臣彭玉麟捐建的湖湘文化最高學府,我們仿佛看到王闿運、楊度等名家在此講學或求學的身影。在這里,我們還通過現代化的視聽技術與古人對話。</p><p class="ql-block"> 夫之樓是為紀念思想家王夫之而建的一座仿古建筑,登頂可俯瞰湘江及東洲島全景。可惜因時間關系,我們沒有登臨,實為憾事。</p><p class="ql-block"> 島上還有幾株820多歲和130多歲的古槐,根深葉茂,郁郁蔥蔥,向我們訴說著東洲島曾經的滄桑與繁華。</p><p class="ql-block"> 在東洲島上,我們既領略了“一島半部湖湘史”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欣賞了“桃浪廊橋映古今”的美麗景致,可謂不虛此行,滿載而歸。</p> <p class="ql-block">  作者:周振華,筆名劍客,1958年出生于哈爾濱市,1983年畢業于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學學士。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宏觀經濟專家組專家,哈爾濱學院客座教授。有知青、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經歷,歷任哈爾濱市政府研究室處長、副主任,哈爾濱技師學院黨委書記,哈爾濱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等職。</p><p class="ql-block"> 出版長篇小說《秋風勁》,人物傳記《百態風流》,自傳《歲月留痕》,詩歌散文集《情絲文韻》,雜文集《談天說地》,詩集《低吟淺唱》,散文集《品讀哈爾濱》,長篇報告文學《巴蘭頌歌》、《工作隊在依蘭》,城市史志《北京的胡同哈爾濱的街》;著有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文集《調研·思考·實踐》《哈爾濱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文萃》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益县| 五原县| 平原县| 霸州市| 平和县| 昌宁县| 泗洪县| 资阳市| 东辽县| 辛集市| 陇南市| 灌阳县| 阳信县| 东乡县| 弥渡县| 宣化县| 神农架林区| 驻马店市| 龙川县| 修武县| 永吉县| 宁陕县| 沁水县| 孟村| 醴陵市| 剑河县| 沁水县| 靖江市| 和田县| 棋牌| 安吉县| 罗山县| 舞钢市| 陆川县| 贞丰县| 万盛区| 六枝特区| 石柱| 德江县| 扶余县|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