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紐約二行--羅斯福島

三文??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2日,事先約了廣州夫妻一起去羅斯福島。這兩位是我參加美東四日游結識的,因大女兒生小孩,他們從加拿大兒子那里過來照顧女兒和外孫,女兒在紐約大學讀博住在曼哈頓39街。他們倆玩心也大,經常在外面遛達,曾幾次邀我出來喝咖啡,我都沒應,這次無意間上網查到羅斯福島可以打卡,就特意叫上他倆同行。</p> <p class="ql-block"><b>羅斯福島(Roosevelt Island)</b></p><p class="ql-block">紐約市東河(East River)的一個狹窄島嶼,它位于曼哈頓島西部和長島上的皇后區之間。</p><p class="ql-block">行政上屬曼哈頓區。整座島成箭形,面積不大,長2.5公里,寬0.2公里,面積56公頃。</p><p class="ql-block">1637年,荷蘭總督買下當時名為Hog Island的島嶼。</p><p class="ql-block">1666年,英國人擊敗荷蘭人之后,約翰·曼寧占領了這個被稱為曼寧島的島嶼。</p><p class="ql-block">1796年,雅各布·布萊克威爾建造了布萊克威爾莊園。</p><p class="ql-block">1828年,紐約政府用3.2萬美金買下這個島,建立了紐約市精神病院,一座慈善醫院和一座監獄。</p><p class="ql-block">1921年改名為福利島(Welfare Island)。</p><p class="ql-block">1973年為紀念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再次改名為羅斯福島。</p> <p class="ql-block">去羅斯福島公共交通很方便:坐纜車、地鐵、公交車和輪渡:</p><p class="ql-block">1. 地鐵F線連接曼哈頓和皇后區。</p><p class="ql-block">2. 公共巴士線:Q102運行于羅斯福島與長島市的阿斯托里亞之間。</p><p class="ql-block">3. 從曼哈頓63街可搭乘空中纜車到羅島,每隔7-15分鐘發車。</p><p class="ql-block">4. 紐約渡輪提供從長島市到曼哈頓的航線。</p> <p class="ql-block">早上,我9點鐘出門,乘坐地鐵D線三站轉F線三站,于9:45到達羅斯福島地鐵站。</p><p class="ql-block">這個地鐵站是島上唯一的地鐵站,站臺位于地下30米處,是紐約市最深的地鐵車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友人夫婦本來打算坐公交車,因遲遲等不來車,看看和我約定的10點鐘時間要到了,所以改坐纜車,直接從曼哈頓63街乘過來了,還好纜車票和公交車、地鐵一個價$2.9,其最大的優勢可以俯瞰東河、欣賞曼哈頓天際線。</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纜車點附近碰頭了。</p> <p class="ql-block">這個建筑原為羅島有軌電車廣場的售貨亭,現為羅斯福島歷史協會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我們首先去島的南端富蘭克林· 羅斯福四自由公園,然后去北端的燈塔。</p> <p class="ql-block"><b>昆斯博羅橋(Queensboro Bridge)</b></p><p class="ql-block">原名“布萊克韋爾島橋”,橫跨東河,連接曼哈頓和皇后區。</p><p class="ql-block">大橋為雙層懸臂桁架結構,總長2270米(含引橋),主跨360米,橋下凈空40米,上下層共設9條機動車道及行人與自行車通道。</p><p class="ql-block">大橋1901年開工,1909年竣工,耗資1800萬美元,施工期間犧牲50人。最初建成時,該橋是北美最長懸臂橋,世界排名第二,僅次于英國的福斯橋。1973年被列為紐約市地標。</p><p class="ql-block">大橋通車顯著促進皇后區與曼哈頓的房地產發展和人口東遷,被譽為“克服東河阻隔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目前是進入曼哈頓最繁忙的橋梁之一,日均車流量極高。</p><p class="ql-block">昆斯伯羅大橋不僅是紐約交通樞紐,更是工程史與城市發展的象征,兼具功能性與景觀價值。</p> <p class="ql-block">紅色的纜車從橋邊穿梭而過,這也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沿著東河、島的西側向南行走,可以欣賞曼哈頓中城以聯合國大廈為主的摩天大樓群。</p> <p class="ql-block">羅斯福島南端,隔河相對曼哈頓42街上的聯合國辦公樓。</p><p class="ql-block">聯合國大廈,被譽為“聯合國總部大樓”,是紐約曼哈頓區東側的一處現代建筑瑰寶,一處不可多得的旅行勝景。</p><p class="ql-block">自1945年聯合國在舊金山成立,并應美國國會之邀決定將總部設在美國以來,這座大樓便承載著世界和平與希望,見證了無數歷史時刻。</p> <p class="ql-block"><b>康奈爾大學應用科技園區Cornell Tech</b></p><p class="ql-block">園區占地面積200萬平方英尺,建筑很有特色,充滿了現代藝術感,是紐約市最大的零碳建筑群,預計到2043年可容納2500名學生和280名員工。</p> <p class="ql-block">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b>天花醫院遺址(Smallpox Hospital ruins)</b></p><p class="ql-block">1854年詹姆斯·倫威克以百老匯的格雷斯教堂的哥特式復興風格設計了天花醫院。</p> <p class="ql-block"><b>天花醫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名:斯馬普洛克斯醫院。這是美國第一家專門治療天花的醫院。</span></p><p class="ql-block">在1796年發現疫苗之前,僅歐洲每年就有超過40萬人死于天花。</p><p class="ql-block">為了對抗這種烈性傳染病,許多城市專門為治療天花患者建造了醫院。</p><p class="ql-block">布萊克威爾島,由于其遠離曼哈頓等市區,南端提供了渡輪通道,可以使受感染的病人遠離人口。于是在這里治療天花病人就成為了自然的選擇。</p><p class="ql-block">從1856年到1875年,該醫院每年治療約7,000名患者。根據島上一名公園護林員的說法,當時尸體被堆放在每層樓的末端,然后被燒毀傾倒入東河。由于病患人數逐漸增多,1875年,天花醫院遷至更北的兄弟島,到了20世紀50年代,天花醫院被城市遺棄,很快就失修了,只剩下詭異的空殼。</p><p class="ql-block">廢墟被柵欄包圍著,只能透過柵欄從外面觀看。現在外墻長滿了藤蔓,里面也長滿了草,這里出現很多靈異事件,被美國媒體稱為全美最鬧鬼的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1972年,被美國內政部列入國家史跡名錄,成為紐約市“唯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廢墟”。他們加固了墻壁,自1995年以來,新哥特式遺址每晚都被照亮。</p> <p class="ql-block"><b>富蘭克林·D·羅斯福四自由公園</b></p><p class="ql-block">位于羅斯福島的南端,為紀念美國第32任領導人及其 1941 年的國情咨文演講而建造。</p> <p class="ql-block"><b>建筑師路易斯·卡恩</b></p><p class="ql-block">美國建筑師協會(1901-1974),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建筑師萬神殿中的大師之一。</p><p class="ql-block">卡恩的設計完美地利用了公園場地的三角形形狀,來吸引和聚焦游客的目光,引向通往三角形頂點處的羅斯福巨大頭像上。</p><p class="ql-block">羅斯福紀念公園是路易斯·卡恩最后一個作品。</p> <p class="ql-block"><b>富蘭克林·羅斯福</b></p><p class="ql-block">全名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簡稱FDR,1882.1.30-1945.4.12),美國政治家,他的任期從1933年月4日持續到1945年4月12日,連續出任四屆美國總統,且是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美國總統,是美國1920至1930年代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心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羅斯福出身紐約知名的羅斯福家族,年少時求學于格羅頓學院、哈佛大學以及哥倫比亞法學院,后于1907年通過律師考試,成為一名律師。1910年,羅斯福步入政壇,競選成為紐約州參議員,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海軍助理部長。1921年,羅斯福患上了脊髓灰質炎。盡管無法獨立行走,羅斯福還是在1928年當選為紐約州州長,重返公職。在1929年到1933年擔任州長期間,積極推動一些計劃來對抗美國的經濟危機。在1932年的總統選舉中,羅斯福以壓倒性優勢擊敗了共和黨時任總統赫伯特·胡佛。羅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業救濟與復蘇經濟,并成立眾多機構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系,從經濟危機的深淵中挽救了美國。由于經濟情況的改善,羅斯福在1936年以壓倒性優勢贏得連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羅斯福于1940年再度當選總統,開始了他的第三個任期。二戰前期,羅斯福在官方上保持中立,但同時也給予了中國、英國和蘇聯在外交和財政上的支持。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羅斯福代表美國對日本全面宣戰,幾天后又對德國和意大利宣戰。羅斯福與中、英、蘇各國首腦密切合作,領導同盟國對抗軸心國。羅斯福在1944年贏得連任,但由于他的身體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在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因腦溢血去世。最終按照羅斯福的意愿安葬于紐約海德公園鎮,斯普林伍德莊園的玫瑰園。1965年,美國國家檔案館在其大樓前豎立了一塊大理石紀念碑來紀念羅斯福。</p><p class="ql-block">羅斯福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帶領美國民眾渡過經濟蕭條、二次大戰事件,一舉邁入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譯文:</p><p class="ql-block">雕塑家喬·戴維森(1883 - 1952)</p><p class="ql-block">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他一生致力于為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格特魯德·斯泰因(現肖像雕塑永久陳列于紐約市布萊恩特公園內)、海倫·凱勒和沃爾特·惠特曼這樣的杰出人物創作雕塑。</p><p class="ql-block">白宮之行</p><p class="ql-block">1933年12月,戴維森應羅斯福總統的母親薩拉·羅斯福之邀來到華盛頓特區,為羅斯福總統創作半身像。在橢圓形辦公室里,戴維森面對總統工作,僅兩次拜訪就完成了最終的泥塑作品。</p><p class="ql-block">戴維森談到羅斯福時說:“羅斯福總統以其魅力、動聽的嗓音和毫無拘束的風度完全征服了我。他堅信人類……羅斯福龐大的救濟計劃也惠及了藝術家,聯邦藝術項目的影響是巨大的。”</p><p class="ql-block">卡恩與戴維森</p><p class="ql-block">紀念碑的設計包含了戴維森在房間里的雕塑。戴維森最初的半身像從約 18 英寸放大到 6 英尺高,并用青銅澆鑄而成。</p> <p class="ql-block">譯文:</p><p class="ql-block">四大自由</p><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軸心國在三大洲發動了令人震驚的成功襲擊,羅斯福在第八次國情咨文演講中警告美國人,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正處于危險之中。在未來的世界里,羅斯福設想四項基本的人類自由將在任何地方盛行:言論和表達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匱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懼的自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國情咨文的四項自由部分匯集了他整個總統任期內最重要的價值觀。盡管羅斯福沒有活著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但他的愿景是由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實現的,她是一位無畏的人權捍衛者。</span></p><p class="ql-block">埃莉諾·羅斯福與《世界人權宣言》</p><p class="ql-block">1945年12月,埃莉諾·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繼續領導起草了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件之一《世界人權宣言》,其宗旨是四大自由演講中闡述的理想。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無異議地通過了這一具有開創性的宣言。</p> <p class="ql-block">羅斯福在1941年1月6日在美國國會大廈發表演講時首次提出了這“四大自由”。這些自由不僅是對美國國內公民權利的強調,也是對全世界人民基本權利的呼吁,旨在應對當時法西斯主義的威脅,并為戰后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礎。</p><p class="ql-block">羅斯福的經典名言:“?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我們唯一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這句話出自羅斯福在1933年的就職演講,當時美國正面臨嚴重的經濟大蕭條,他以此鼓舞民眾勇敢面對困境?。</p><p class="ql-block">此外,公園的墻上還刻有其他與羅斯福相關的名言和演講詞,例如:“?衡量我們進步的標準,不是看我們給富人們帶來了什么,而是要看給那些一無所有的窮人能否提供基本保障?”?。這些銘文不僅體現了羅斯福的領導理念,也反映了他在經濟大蕭條和二戰期間對美國社會的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從南端往北沿島的東側漫步,你可以看到對岸長島上QUEENS龍門廣場州立公園,你會發現巨大的長島標志和百事可樂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斯特雷克紀念實驗室?(Strecker Memorial Laboratory?)</p><p class="ql-block">位于羅島的南部,最初位于天花醫院和慈善醫院之間。</p><p class="ql-block">該建筑建于1892年,由紐約建筑師Frederick Clarke Withers和Walter Dickson設計,為羅馬復興風格,與周圍的天花醫院和慈善醫院在規模和風格上形成了有趣的對比,由斯特雷克的女兒捐贈。該實驗室最初在城市醫院(后來是慈善醫院)的管理下進行病理和細菌學研究??。</p> <p class="ql-block">Blackwell House</p><p class="ql-block">1666年英國人擊敗荷蘭人之后,約翰·曼寧船長占領了這個被稱為曼寧島的島嶼,二十年后,曼寧的女婿羅伯特·布萊克威爾成為該島的新主人并同名。</p> <p class="ql-block">羅斯福島在1969年的重新改造后逐漸變成了以住宅區為主的區域。島上沒有大型的商業區域,商店公園、圖書館、餐館、警察局、郵局等生活配套設施非常齊全。周邊學術氛圍濃厚,有威爾康奈爾醫學院、洛克菲勒大學等高校。</p><p class="ql-block">羅島的安全系數非常高,連續多年零犯罪率,加上島內有很多聯合國職員居住,安全方面非常值得信賴。</p><p class="ql-block">羅島非常適合喜歡安靜環境的人,一天繁忙的學習或工作結束后,住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會非常舒心。同時,這里的風景也是一流的,隨手一拍就是一張美麗的河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b>Red Bus</b></p><p class="ql-block">這輛紅色巴士是羅斯福島的免費環島巴士,在整座島嶼都有停靠站,而且車次還十分密集!</p><p class="ql-block">我們坐上小紅車直達八角樓。</p> <p class="ql-block"><b>羅島八角樓(The Octagon)</b></p><p class="ql-block">八角樓坐落于小島的北端,羅斯福島888 Main Street,因中心主樓為八角形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八角樓建于1834-39年,是紐約市瘋人院的行政中心,由著名建筑師亞歷山大·杰克遜·戴維斯設計,作為全國最早的市政機構之一,選址是因為宜人的島嶼環境被認為有利于身心康復。19世紀90年代,這座建筑成為了大都會醫院的入口,這是一家以護理和照顧肺結核病人的學校還聞名的綜合醫院。20世紀90年代被廢棄。1970年拆除了兩翼,2006年修復。</p><p class="ql-block">外觀保留歷史風貌,內部全部重新改建,六層高的主樓宛若一位飽經滄桑的紳士,兩側連接著十三層高的南北兩塔。五層以下南北塔是互通的。現在的主樓是租賃辦公室和公共設施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設施包括:24小時禮賓服務、門衛、健身房、瑜伽室、網球場、圖書館、游泳池、游戲室、多媒體室、烤肉爐、日光浴躺椅等。</p><p class="ql-block">紐約羅島八角大樓:歷史與現代的完美結合。</p> <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主樓,依舊保留了19世紀的旋轉樓梯,透過它仿佛能夠聽到歷史的低語。</p> <p class="ql-block"><b>瘋人院</b></p><p class="ql-block">1828年的紐約,因為貧困和病患人數的急劇增加,政府買下了布萊克威爾島,并在The Octagon Tower,成立了紐約市精神病院。</p><p class="ql-block">當時的精神病患最多有1700多人,是該機構可承受容量的兩倍之多,早期階段,患者甚至由監獄的囚犯在一個小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監督,情況可想而知…醫院因此惡名昭彰。</p><p class="ql-block">英國作家狄更斯曾在1842年的《美國記行》一書當中,記載了他在八角塔精神療養院的參觀經歷。當查爾斯狄更斯于1842年訪問美國時,他被帶到了布萊克威爾島瘋人院(今日的八角樓),他非常欣賞這座建筑,稱這座建筑“漂亮”,八角形的形制“優雅”。但他在筆記中進一步評論道:“在庇護所的一切都彌散著懶散,無精打采,瘋狂的空氣,非常痛苦”。</p><p class="ql-block">時任《紐約世界報》的內莉·布萊記者接受了一項極具風險的采訪任務,她以病患身份潛入女子精神病院,探查不為外界所知的“黑幕”,揭露了精神病院的惡行,包括電擊、針刺、強制注射依賴性藥物等所謂非人類的物理治療方法。</p><p class="ql-block">《紐約世界報》在內莉進入精神病院生活10天后,出面要求釋放內莉。自此精神病院的黑幕被《紐約世界報》揭開,引發一片嘩然,她隨后將所見所聞整理成《瘋人院十日記》。</p><p class="ql-block">檢察機構開始追查,并要求改善精神病院等相關機構的管理方式,同時政府也增列85萬美元經費,供醫院改善精神病患生活處境之用。</p> <p class="ql-block">譯文:</p><p class="ql-block">內莉·布萊(1864.5.5~1922.1.27)</p><p class="ql-block">“內莉·布萊是美國最好的記者,這說明了很多……她從這個世界上帶走了她所關心的一切——一個光榮的名字,同事們的尊重和愛戴,為正義而戰的記憶,以及那些除了內莉·布萊以外沒有朋友的人永遠不會忘記的許多好事。那些能留下如此佳績的人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亞瑟·布里斯班,紐約晚報</p><p class="ql-block">“我說過我可以,我會的,我做到了。”內莉·布萊。</p> <p class="ql-block">內莉·布萊(Nellie Bly)</p><p class="ql-block">原名伊麗莎白·簡·科克倫(Elizabeth Jane Cochran),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科克倫的米爾斯,她的職業生涯始于《匹茲堡電訊報》,后來加入《紐約世界報》,是美國著名的調查記者和隱秘采訪的先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的職業生涯中最為人知的是在1889年完成了72天內環游世界的壯舉,打破了當時由儒勒·凡爾納在小說《八十天環游世界》中設定的80天紀錄。這次旅行不僅展示了她的勇氣和決心,也標志著現實與科幻的交匯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在職業生涯中開創了隱秘采訪的先河。她偽裝成精神病人進入紐約精神病院進行調查,揭露該院虐待病人的事實,成功營救了許多受虐待的患者。這種勇敢而大膽的采訪方式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對精神健康問題的關注?。</span></p><p class="ql-block">內莉的職業生涯和隱秘采訪的方式不僅改變了新聞報道的方式,也深刻影響了社會對真實事件的認知和處理方式。她的故事激勵了無數后來的記者和調查者,成為新聞史上一個不可磨滅的標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婦女和女孩面孔背后都有一個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b>燈塔(Blackwell Lighthouse)</b></p><p class="ql-block">位于島的最北端,塔高15米。</p><p class="ql-block">1872年,當時由島上的囚犯勞工建造的。</p><p class="ql-block">1972年燈塔被美國內政部列入國家歷史名勝名錄。</p> <p class="ql-block"><b>大監獄</b></p><p class="ql-block">19世紀,政府在島上建了一所監獄和監獄醫院。</p><p class="ql-block">由于島上囚犯數量逐漸增加,1895年,島上監獄的囚犯開始被轉移到沃德島,直到1935年島上所有的囚犯開始被轉運,島上的監獄也逐漸改成了庇護所。</p><p class="ql-block">島上監獄住過很多有意思的囚犯:</p><p class="ql-block">George Washington Dixon(美國知名歌手,演員)為誹謗弗朗西斯·L·霍克斯牧師而服刑六個月。</p><p class="ql-block">Madame Restell (19世紀在紐約對孕婦實施墮胎手術者)因違法墮胎法而入獄。</p><p class="ql-block">Fritz Joubert Duquesne (納粹間諜),南非出生的德國特工,五次越獄成功,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被定罪間諜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休閑娛樂場所</p> <p class="ql-block">譯文:金錢與房地產的結合。??+??</p> <p class="ql-block">島上有很多海鷗,還有加拿大黑雁。</p> <p class="ql-block">東河把曼哈頓的喧囂和羅斯福島的寧靜完全隔離,動靜之間互相守望、互相依存!</p> <p class="ql-block">體育場</p> <p class="ql-block">譯文:我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造福人類。</p> <p class="ql-block">與曼哈頓僅僅半河之隔,羅島就完全隔絕了曼哈頓的喧囂與繁鬧,只有安靜平和的生活,實屬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寧靜、寬敞、樹木成蔭構成了這座巨大的瞭望臺。與曼哈頓島超近的距離也使得羅斯福島成為了極佳的曼島觀景點,滿眼盡是車水馬龍、繁華似錦的城市面貌。</p><p class="ql-block">無論是乘坐纜車欣賞紐約天際線,還是探索島上的歷史遺跡,都能感受到這座小島的獨特魅力:肅靜而美好!</p><p class="ql-block">春之櫻花,夏之彩云,秋之靜美,冬之落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阳市| 淮阳县| 天祝| 应用必备| 卢龙县| 睢宁县| 永胜县| 浦县| 禄丰县| 清河县| 青冈县| 无为县| 胶南市| 怀柔区| 桑植县| 永川市| 尼木县| 巧家县| 榕江县| 自治县| 涿鹿县| 肃宁县| 巍山| 竹北市| 新竹县| 竹山县| 繁昌县| 呼伦贝尔市| 石门县| 卢龙县| 陇西县| 崇左市| 陆川县| 武安市| 浏阳市| 呼玛县| 荣昌县| 清苑县| 定西市| 巴彦淖尔市|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