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航拍績溪縣仁里古鎮</p> <p class="ql-block"> “仁里”語出《論語?里仁》“里仁為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為美。仁里原是績溪耿姓的發源地。據《績溪縣志》姓氏源流記載,南北朝時,梁大同五年(539)工部尚書耿源進與弟耿汝進徒居登源河畔,石洞山下,并以“仁乃二人”、“里仁為美”名村為仁里,已逾1478年。</p> <p class="ql-block"> 仁里人以教育為本,自古以來人文氣息濃厚,名人輩出。元代就有程燧創辦翚陽書院,明清兩朝又建多所。清末村中還建有徽州第一所洋學堂———思誠學堂,還有績溪最早的女子學校———端本女校。明朝有進士程輅,官至兵部給事中;清代有翰林程秉釗,為翰林院庶吉士;近代名人,有程樂亭、程本海、程宗魯、程士范、“兩彈一星”元勛程開甲等等。</p> <p class="ql-block"> 績溪仁里是個典型的徽州古村落,至今村里還保留著大量的元、明及清代的建筑。績溪仁里依山傍水,文化積淀深厚,是古徽州名副其實的“程朱闕里”。歷史上績溪仁里是徽商會集的水陸碼頭,聚財蓄氣,千丁萬灶,素有“小小績溪縣,大大仁里村”之說,系徽杭古道上的重鎮,村內有古城門、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書院、古碼頭、桃花古壩、古井等歷史遺存,足可見績溪仁里村在徽州歷史上的商業重鎮形象。</p> <p class="ql-block"> 同時,仁里也是工部尚書看中的地方。仁里原是績溪耿姓的發源地。據《魚川耿氏宗譜》載,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工部尚書耿源進、助國鎮天大將軍(曾任杭州太守)衣錦還鄉途中,因雅慕新安山水,與弟耿汝進游歷于此。在梁安(績溪)仁里,見其地山環水抱,風光旖旎,不惜輕棄生長里居,遷至這里,并取村名為“仁里”。后來這里成為程姓世居之村,故又名程里。由于人口迅速膨脹,明末清初曾改稱大仁里。</p> <p class="ql-block"> 仁里程姓來自歙縣篁墩,一世祖為藥公,名藥一,字東升,為程忠壯公十八世孫。唐光化元年(898),被舉薦為金鄉縣尹,因羨慕仁里一帶秀麗山水,于是舉家遷來定居。文革前村中還有石牌坊10余座,以貞節牌坊居多,現僅存2座,其中以皇門公牌坊最為引人注目(現存遺跡)。據說,這一牌坊是為官至皇門侍郎(在皇帝身邊服務的官員)的村人所立。村中還留有程姓一世祖的墓道坊,橫額上刻有“唐金鄉尹藥公墓道”。這是績溪現存唯一的文字完整的一座墓道坊,也是年代最為久遠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程開甲院士郵票極限片(上)</p><p class="ql-block"> 民居墻上張貼著兩彈一星功臣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的生平介紹(下)。</p><p class="ql-block"> 程開甲祖籍徽州績溪,生于蘇州吳江。</p> <p class="ql-block"> 程開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 。1941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物理系。1948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p> <p class="ql-block"> 這里粉墻黛瓦、文風昌盛、眼睛的每一次定格,都是一幅寫意的風物水墨丹青。這里是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少兒時代的嬉戲和啟蒙地、唐越國公汪華的故里。</p> <p class="ql-block"> 古村按龜形設計,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長壽村、民俗村和風水村。目前仍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風貌,登源河在這里繞了一個大灣,河床寬闊,河水清澈見底,游魚可數……</p> <p class="ql-block"> 世肖坊是一座建于明代的科舉牌坊,是當地程姓族人為紀念程溥而建。程溥在明成化年間中舉,后賜進士,曾任浙江省新昌縣令,為家鄉百姓做了很多實事。他去世后,家鄉人為感念他的善行,為他立了這座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 屋角上掛著魚燈</p> <p class="ql-block"> 仁里下祠堂,這座被歲月洗禮的建筑,承載著家族的榮耀與傳承。旁邊的東井、西井,靜靜佇立,井口的痕跡見證了無數個取水的日子。墻上的壁畫,描繪著往昔的生活場景,讓人不禁想象著曾經在這里生活的人們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 三字經,仁里古鎮?程氏家訓的核心內容,共198字,涵蓋了修身處世、孝悌婚戀、勵志勉學、為商為政、勤儉節約以及養生等方面,旨在教育引導族人的行為規范。?</p> <p class="ql-block"> 光啟堂坐落在仁里古鎮中,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坐西朝東,面闊14米,進深37米,占地面積520平方米。三進五開間,該祠磚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屋頂,斗拱承挑出檐,正脊兩端飾鰲魚,戧角飛騰,梁架采用抬梁穿斗并用式做法。木構件雀替、駝峰、撐拱等均有精美的雕飾,整棟建筑結構嚴謹,小巧玲瓏,線條奔放,明快輕松,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p><p class="ql-block">光啟堂,寓意光前啟后,曾經是仁里程氏的老祠堂,祭祀支祖景洪公,一度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2012年,仁里村委會多方籌集資金,對“光啟堂”宗祠進行了維護和修繕,作為仁里“村史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 仁里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山水秀美的風水寶地,“仁里八景”曾名揚鄉里,即槐墩夕照、石洞祥云、龍坪積翠、大廟晚鐘、龜嶼浮煙、茅山夜月、鶴渚回瀾、富陽春曉。</p> <p class="ql-block"> 仁里古鎮西門</p> <p class="ql-block"> 站在登源河岸邊,眺望遠處朦朦朧朧的龍須山,近處是清澈見底的河水,古碼頭依稀可辯。步入東門“賓旸門”,踏在南陳梁武帝御賜的“百步欽街”上,似乎穿越回了遠古,被這里純樸的民氣和古老的人文氣息所吸引和陶醉。</p> <p class="ql-block"> 回績溪縣時途中打卡紫園</p> <p class="ql-block"> 紫園坐落于績溪縣城城外不遠,之前很多影視作品(《徽州女人》等)選擇這里做外景地,占地面積很小,但照片拍起來很美,可惜的是此處并非徽州的自然村落,而是收集各地拆遷的代表性民居擇地重建的,類似于徽州古民居展示館,好在三雕保留完整,能在短時間內大概了解一下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 這次游玩績溪,住在績溪縣城里,二天的晚餐都在徽菜博物館內吃。博物館內還有正宗徽菜品賞,是不是搞錯了,N0!這家博物館別具一格,館內古色古香,不但有徽菜展示,當地藝人在古戲臺演唱當地古裝戲曲,品賞徽菜的同時,欣賞經典名曲。菜肴色香味具佳,價廉物美,看官如前往績溪,不要錯過這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客官里面請,屋里歡騰!</p> <p class="ql-block"> 績溪徽菜博物館一個展示、弘揚和傳播徽菜文化的平臺既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也是徽州美食文化的核心競爭力的標志,更是徽州文化和特色文化技藝的動靜結合、體驗展示相結合的文化旅游和市民休閑中心。</p> <p class="ql-block"> 置身于古韻的中國徽菜(徽廚)博物館里,仿佛開啟一場徽味之旅,從徽州傳統菜品的展示、徽州建筑的展示、徽州傳統婚俗的展示、徽菜器具的展示,對于徽菜的發燒友們絕對是一道視覺盛宴,是一場文化大餐之旅。</p> <p class="ql-block"> 徽菜歷史悠久,發端于唐宋,興盛于明清,徽菜經過歷代徽廚的辛勤勞動,兼收并蓄,不斷創新,并以就地取材,選料嚴謹,巧妙用火,功夫獨特,擅長燒燉,以食補身,注重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而成為雅俗共賞,南北皆宜,獨具一格,自成一體的著名菜系,并成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p> <p class="ql-block"> 徽菜在漫長的歲月里,經過歷代名廚的辛勤創造、兼收并蓄,徽菜逐步形成了一個雅俗共賞、南北咸宜、獨具一格、自成一體的著名菜系。</p> <p class="ql-block"> 中國徽菜(徽廚)博物館為了迎合天南地北來口味各異的人群,也是開發了各式小吃與鮮榨果飲,中和了傳統徽州菜肴的油鹽火候的特性,符合現代人對于健康飲食的標準。</p> <p class="ql-block"> 這家博物館中的徽菜胡適一品鍋、毛豆腐、臭鱖魚等還是相當誘人的。</p> <p class="ql-block"> 對于愛好熱鬧的人來說,是一次非凡的就餐體驗,不僅可以欣賞傳統的戲劇表演,徽戲與黃梅戲輪番唱,在品賞徽菜的同時,感受不一樣的餐飲樂趣。</p> <p class="ql-block"> 謝謝觀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侯马市|
长垣县|
崇礼县|
乡城县|
盐津县|
宜君县|
论坛|
曲阜市|
大田县|
珠海市|
莱州市|
浮山县|
清水县|
册亨县|
淮北市|
清原|
柞水县|
万年县|
合肥市|
汾西县|
临海市|
海原县|
宿松县|
邵阳县|
阳原县|
德清县|
布拖县|
古浪县|
门头沟区|
西华县|
安西县|
舟山市|
南召县|
宽甸|
彭水|
张家港市|
福泉市|
高清|
高阳县|
梨树县|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