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定州署衙,為定州公署衙門之簡稱,位于河北省定州市中山東路,始建于唐代,是唐宋以來建立的定州知州處理地方政務的場所,作為封建制度下統治階級權力的象征,是定州作為千年古縣的標志和符號。署衙于2015年在原址基礎重新復原修建,使得這一歷史遺跡得以重現于世,署衙座北朝南,占地面積廣闊,整體建筑群由中軸與東、西兩側副線之諸多單元、房屋所組成。主體建筑有鼓樓、儀門、戒石亭、露臺、大堂等,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建筑考究,莊重大方。</p> <p class="ql-block">古州署導覽圖</p> <p class="ql-block">影壁</p> <p class="ql-block">定州署賦</p> <p class="ql-block">譙樓</p><p class="ql-block"> 又名鼓樓、更樓,位居衙門前端,為定州署的第一重門樓,古時是州城的制高點。譙樓有五重作用:一是擊鐘報時;二是巡防守夜;三是軍情聯絡;四是張貼告示,發布皇詔、政令;五是瞭望臺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據記載,清雍正八年(1730年)知州王大年翻修鼓樓后,在額首題“古中山國”四字,進而彰顯了定州戰國時期“中山古都”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儀門~定州署大門</p> <p class="ql-block">定州署布局圖</p> <p class="ql-block">中山國示意圖</p><p class="ql-block"> 中山國,春秋戰國時白狄的一支——鮮虞仿照東周各諸侯國在公元前507年建立的國家,在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中山國當時在趙國和燕國之間,都城在顧(今河北定州),后遷都古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因城中有山得國名。</p> <p class="ql-block">戒石亭</p><p class="ql-block"> 牌坊額書“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兩塊戒石分別為公生明、廉生威,刻有“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的戒石銘。</p> <p class="ql-block">大堂</p><p class="ql-block">? 為衙門最重要最核心的地方,是州官公開斷案判決案犯或舉辦重大典禮活動的地方。一般不太常用,除了審案,就是新官上任舉行授印儀式和排衙儀式時所用。另外因為定州為邊陲重地,常常由武將或是文武兼備的官員鎮守,所以定州的州署大堂還有不同于其他地區的特殊作用,就是軍事審判功能。</p> <p class="ql-block">二堂</p><p class="ql-block"> 又叫思補堂,是知縣預審案件、審理民事案件和大堂審案時退思、小憩的場所。同時,二堂也是展放刑具的地方,室內左右列著刑具,東邊是笞和杖也叫板子,笞杖在打時輕重不一,笞是從十到五十大板,仗是從六十到一百大板。</p> <p class="ql-block">宅門</p><p class="ql-block"> 州衙是前府后院的規制,宅門是辦公區和住宅區的分割線,是通入內宅的咽喉之地。</p> <p class="ql-block">?長隨院</p><p class="ql-block"> 為州官貼身隨從的住所,既是傳達室,也是保衛科。這里的隨從是知州親信,相當于現在的貼身秘書,若想見知州,必須由隨從通稟。來訪者為求見知州常對其行行賄賂,這就是現代人所講的“走門子”的歷史淵源。</p> <p class="ql-block">玉壺堂</p><p class="ql-block">? 又叫三堂,是知州燕居憩息之所,既為內宅的一部分,也是知州日常辦公、商議機密事務和接見上下級官員的地方。也叫“上方”,通常是官員眷屬生活起居的地方,定州署三堂之后又有知州宅,可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上房”了。</p> <p class="ql-block">后園</p> <p class="ql-block">師竹軒</p><p class="ql-block">? 為州衙師爺居住的地方,臨近三堂。師爺,又稱幕客、幕賓、幕友,是地方官府主要官員私人聘請的幫助處理各種事務的無官職的佐理人員。</p> <p class="ql-block">定州署文化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圣帝廟</p><p class="ql-block">? 俗稱關帝廟,關公廟。關公是忠、信、 義、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被尊之為“武圣”,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神圣偶像。</p> <p class="ql-block"> 定州是當年黃巾軍起義的發源地,曾經流傳著許多關于張角的傳說,作為當年輔佐劉備成為四川霸業的關云長,從山西解州到河北來,第一個站腳的地方就是定州。劉備剿滅黃巾有功,封為安喜縣尉,其治所就在定州大辛莊一帶,張飛鞭打督郵也發生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西署</p> <p class="ql-block">康慈中醫文化園</p> <p class="ql-block">蕭曹廟</p><p class="ql-block">? 古稱衙神廟,奉著漢代名相蕭何、曹參。 </p><p class="ql-block"> 蕭何為劉邦相時功勛卓著,蕭何居首,曹參位居第二。曹參做了相國后,處理政務一律遵從當年蕭何制定的律令,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蕭規曹隨”成為一個著名的典故。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向官員們灌輸蕭、曹忠君愛民,勤勉從政的思想。當政后下令各地署衙建蕭曹廟,讓官員以他們為榜樣,效仿蕭曹的治國方略。</p> <p class="ql-block">架閱庫</p> <p class="ql-block">監獄</p><p class="ql-block">? 為囚禁犯人執行刑罰的主要場所,在我國起源于夏代(公元前20世紀),所謂“皋陶造獄”就是說皋陶是監獄的發明者,夏朝的監獄有“囚”“牢”“圜土”幾種名稱。西周通稱的“圜土”,還有“囹圄“稽留”“犴獄”等名稱。“監獄”一詞始于漢代。清代,監獄分為內監、外監和女監三部分。是關押未決待審犯的看守所。</p><p class="ql-block"> 按照建筑風水和中國傳統陰陽學說,衙門一般要坐北朝南,監獄位于坤位,屬陰,因此,典史獄處于衙門大堂的右角,是西南方位。</p> <p class="ql-block">?獄門狴犴 (bí an)</p><p class="ql-block"> 州署監獄門口塑有狴犴雕像,狴犴,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龍生九子之第七子,它平生好訴,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圖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斷案,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匍匐在官衙的大堂兩側。</p> <p class="ql-block">獄神廟</p> <p class="ql-block">牢房</p> <p class="ql-block"> 為防患于未然,監獄需要居高臨下,加強觀察,以防不測,體現在具體的監獄建筑設計理念中,就是:墻要高、窗要小、門要牢、視野要開闊、無障礙物、無攀登物等。眼前的監獄形制形象的體現了“圜扉嚴邃,門牢窗小”這一特色。</p> <p class="ql-block">豐盈庫</p><p class="ql-block"> 州縣衙門里存放官府公款的庫房。</p><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戶房收集的田賦丁銀除上交外,地方還要留存一部分,供地方日常開支及災荒年間賑災濟荒,這些開支銀兩及帳冊均存放在豐盈庫,由縣丞負責,其職能相當于今天的財務室。</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定窯標本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韓魏公第三展館</p> <p class="ql-block">拜笏</p> <p class="ql-block">桂香室</p><p class="ql-block">? 是知州的內宅,是知州一家與內眷子女居住的私密之所,是一個五正三廂的獨立院落。</p> <p class="ql-block">聚勝樓</p><p class="ql-block">? 為三開間二層樓房,是州衙的較高建筑,州府的門客、文人喜歡在此登樓賞景題詩會友,作用相當于貢院里的攬勝樓。</p><p class="ql-block"> 明萬歷四十三(1615)年,知州宋子質見州署四周群山高拱,壯麗可觀。唯獨廳后寢室卑狹不稱,取其登眺四周秀勝之意。自捐木石于玉壺堂后建造,并于翌年(1616)寫《聚勝樓記》。</p> <p class="ql-block">政德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大仙閣</p><p class="ql-block">? 大仙是衙門里的護印神,即狐大仙。明清時代,北方民間信仰狐仙盛行,幾乎家家奉狐仙,衙門里也專門供奉大仙閣,以護衛官府印信。傳說東海里的八大神仙,呂洞賓等云游此地把它當作驛站,故名為“大仙閣”。</p> <p class="ql-block">定武客棧</p> <p class="ql-block">繕狀房</p><p class="ql-block"> 為州署在衙門口設置的替人寫狀子的地方,配有專人在此等候代寫狀子。寫狀子的先生稱“代書”。因為是官方批準的,故稱“官代書”。到了清朝對訴訟案件有嚴格的要求:“無官代書戳記不準。”所以各級地方衙門都必須設置繕狀房。</p> <p class="ql-block">圣諭亭</p> <p class="ql-block">土地廟</p><p class="ql-block"> 又叫皮場廟。是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震懾貪官頒詔在署衙設立的。朱元璋設置了一項駭人聽聞的懲治貪官刑法“剝皮揎草”“抽腸”。所以署衙里的土地廟又成了處死貪官污吏的刑場。</p> <p class="ql-block">東署</p> <p class="ql-block">署衙小巷</p> <p class="ql-block">定州署北門</p> <p class="ql-block">中山后圃</p><p class="ql-block"> 位于定州署后,建于清嘉慶年間,古時是官吏休沐娛樂、吟詩作賦的場所,為定州八大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這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園林紅磚青瓦、雕梁畫棟、飛檐斗拱,古色古香。園內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清幽雅靜。如今成為了居民和游客休閑游玩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鵲橋</p> <p class="ql-block">月老祠</p> <p class="ql-block"> 署衙歷經宋、元、明、清諸代擴展維修,匯聚保留了歷代之建筑藝術風格,規制嚴謹,建筑考究,為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之文脈與象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姚安县|
扶沟县|
始兴县|
奉贤区|
渝北区|
同心县|
灵璧县|
万全县|
黄大仙区|
睢宁县|
荔浦县|
丁青县|
安乡县|
鄂托克旗|
安达市|
武邑县|
武鸣县|
海伦市|
抚顺市|
高要市|
精河县|
金秀|
平江县|
松滋市|
三原县|
二连浩特市|
富裕县|
临邑县|
中卫市|
花莲市|
九江市|
东平县|
陇西县|
富源县|
财经|
梨树县|
酉阳|
大余县|
岚皋县|
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