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天津文廟始建于明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為天津地方教育官學和尊孔的廟宇,由并列的府、縣兩廟及明倫堂組成,是天津市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府、縣兩學毗鄰的建筑布局在全國獨一無二。</h1><h1> 天津文廟由東西相鄰的三路建筑組成。中路是天津府文廟,1436年天津左衛指揮僉事朱勝獻出私宅,建天津“衛學”,是津門首座官辦學校。孔子行教像立于南端,后面是文廟標配的泮池,泮池上的石橋稱為泮橋。清代考取秀才稱為“入泮”。欞星門是四根沖天柱的牌坊式設計,別具一格,相傳欞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靈,通過欞星門,就可以得到神靈的保護。穿過大成門,來到主殿大成殿。大成殿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鋪黃色琉璃瓦,檐下施斗拱,是天津市區僅存的官式建筑。里面供奉孔子和四配、十二哲人,祭孔活動在這里舉行。后殿是崇圣殿。</h1><h1> 禮門、義路牌坊將府學、縣學二者聯通。西路是清代的天津縣文廟,這里與府文廟格局一致,只是建筑規制略低、規模略小。</h1><h1> 東路是府廟明倫堂,始建于明弘治八年,是古代講學之所。</h1><h1> 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天津文廟在位于萬仞宮墻東西兩側造型雄偉精美的二道過街牌樓。此牌樓為二柱三樓式廡殿頂,造型奇特,橫額上有鎏金雕龍華板,精巧的斗拱支撐三座“五脊六獸”的四阿瓦頂,加之后世民國書法家華世奎書寫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墨寶點綴,使這兩座牌樓既氣勢雄偉,又玲瓏秀麗,與曲阜孔廟和全國各地孔廟相比,堪為一奇。</h1><h1> 我曾多次進入文廟拍攝,都是春節期間的冬日。今年清明節期間再次來到這里,正值桃紅柳綠之際的午后時分,游客不多。光影下的文廟別有一番風韻味。</h1><h1> 為了便于閱讀,本篇先展示的是中路由南向北的府學,接著是西路清代天津縣文廟,最后展示的是東路府廟明倫堂。</h1> <h1> 以下是西路清代的天津縣文廟</h1> <h1> 最后是在東路拍攝的內容。沒有拍明倫堂的片子,從網上下載一張略加處理借用于此。</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下是在返回出口中途發現的老舊牌樓裝飾</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韶关市|
汕头市|
宿松县|
石柱|
澄江县|
乐昌市|
柳林县|
卫辉市|
红河县|
繁昌县|
雅江县|
晋城|
洛阳市|
深圳市|
舟山市|
新建县|
南通市|
凤城市|
澳门|
丰宁|
绍兴县|
句容市|
永春县|
黑水县|
常宁市|
景德镇市|
淮滨县|
太仓市|
卓尼县|
汤原县|
井陉县|
理塘县|
铜山县|
阿瓦提县|
宁远县|
沂南县|
石景山区|
连山|
蓬溪县|
海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