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炮擊金門作戰</b></p><p class="ql-block"><b>第一階段為1958.8.23-1959.1.7.</b></p><p class="ql-block"><b>第二階段為1960.6.17-19日。</b></p><p class="ql-block"><b> 炮擊金門作戰、是指1958-1960年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據守福建省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懲罰性的大規模炮擊封鎖行動。</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戰爭的起因:</b>朝鮮戰爭結束后,1954年12月2日美國政府與臺灣國民黨當局簽訂“共同防御條約”,加強對臺軍事援助。在這個條約的策劃階段,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奉命于1954年9月3日和22日兩次炮擊金門,表明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嚴正立場。<b>美國堅持敵視中國的政策,蔣介石集團在美國支持庇護下,叫囂“反攻大陸”,不斷對大陸沿海進行騷擾破壞。1958年夏季黨中央和毛澤東決定對金門炮火打擊,并作出作戰部署,任命福州軍區政治委員葉飛為作戰總指揮。</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金門島的地理位置:</b>金門島于廈門以東, 距大陸最近處約2公里。距臺灣約200公里,大金門島面積為124 平方公里, 金門縣城位于該島西部。小金門島面積為15平方公里。此外, 尚有大擔、二擔等幾個小島。</p> <p class="ql-block"><b> 戰前金門島的狀況:</b>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已構成堅固筑壘地域。1957年底,金門設有防衛部,胡璉為司令,轄6個步兵師和特種兵部隊共8.5萬余人,其中有炮兵31個營又2個連,火炮380門。</p><p class="ql-block"> 1958年7月,美國出兵侵略黎巴嫩,制造了中東事件。臺灣當局企圖趁火打劫,加速進行反攻大陸的準備,于7月17日下令其陸海空軍處于特別戒備狀態。連日組織軍事演習,出動飛機對大陸沿海地區進行偵察挑釁,一些高級將領到金門、馬祖活動,還從金門島上炮擊福建沿海村鎮,福建沿海天空烏云密布。</p> <p class="ql-block"><b> 解放軍的作戰準備:</b>從美蔣1954年準備簽訂《協防條約》以來,黨中央、毛主席一直高度關注臺海地區的動態,作出了加強東南沿海軍事斗爭的決策,海軍、空軍、炮兵及福州軍區迅即調動部隊,調整部署,進行了積極的備戰。加強福建前線的軍事建設,修建一批空軍機場、海軍港口和其他戰備工程,新修了鷹潭至廈門鐵路。</p><p class="ql-block"> 1958年4月,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政治委員葉飛根據總參謀部電示,上報了炮擊金門的作戰方案。完成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適當時機對金門實施懲罰性大規模炮擊的準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 解放軍參戰兵力:</b>至8月中旬,福建前線部署了地面炮兵36個營、海岸炮兵6個連共450余門火炮,海軍高速炮艇4個中隊、魚雷快艇3個大隊、獵潛艇2個大隊共90余艘艦艇,空、海軍航空兵9個團又2個大隊、1個中隊共200余架飛機。</p><p class="ql-block"> 從1958年7月29日~8月22日,航空兵進行了4次空戰,擊落敵機4架、擊傷5架,基本上奪取了金門島上空的制空權。</p> <p class="ql-block"><b> 第一階段作戰:</b>1958.8.23-1959.1.7.</p><p class="ql-block"> 褔建前線部隊對金門島實施了七次大規模的炮擊,對金門島實行了全方位的封鎖,<span style="font-size:18px;">給予了國民黨軍以有力的懲罰。</span></p><p class="ql-block"><b> 第1次炮擊:1958年8月23日下午5時30分,</b>隨著前線指揮員發出“開始突擊”的命令。一串串紅色信號彈凌空升起,福建前線部隊430余門大炮,奉命對金門國民黨軍指揮機構、炮兵陣地、倉庫等重要軍事目標實施第一次大規模炮擊。雖然守軍炮兵還擊,但很快被壓制下去。2萬6千余發炮彈頃刻間從不同方向落到金門北太武山國民黨軍陣地上。金門島立即陷入一片煙霧和火海之中。<b>這次炮擊共持續兩個多小時,擊傷大型貨輪1艘,擊斃、擊傷國民黨軍官兵600余人。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趙家驤、章杰和澎湖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吉星文在炮擊中即被擊斃,兩名美軍顧問也在炮擊中喪生。來島視察的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也受輕傷。島上的有線通信網完全被炮火破壞,指揮中斷。首次炮擊,達到了預定的突然性要求,收到了奇襲之效。</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第2次炮擊,1958年8月24日</b>,解放軍一面繼續炮擊金門,一面出動海軍艦艇打擊海上目標。在海戰中擊傷國民黨軍大型運輸艦“中海”號,擊沉4千噸的“臺生”號。解放軍海軍損失魚雷快艇一艘。經兩次大規模炮擊,金門島基本被封鎖。金門炮戰發生后,國民黨緊急向美國求援。美國迅速集結飛機430余架、艦艇60余艘向臺海增兵。并于9月7日開始為國民黨軍向金門島運輸物資的軍艦護航。</p><p class="ql-block"><b> 第3次炮擊,9月8日,</b>因美國軍艦護衛國民黨軍艦向金門運輸物資,人民解放軍向金門島發起第三次炮擊,5個多小時,發射炮彈2.17萬發,轟擊金門重要軍事目標和停泊在金門料羅灣的艦艇,擊沉、擊傷滿載彈藥、物資和人員的登陸艦各1艘,迫使護航的美國軍艦倉皇撤至“外海”。</p><p class="ql-block"><b> 第4次炮擊,9月11日</b>,實施炮擊3個多小時,發射炮彈2.5萬余發,摧毀島上軍事設施10余處,擊傷運輸機1架,正在料羅灣靠岸卸載的國民黨軍運輸艦和護航的美國軍艦慌忙逃離金門海域。</p><p class="ql-block"><b> 第5次炮擊,</b>9月19日,美國軍艦為國民黨運輸艦護航又侵入金門海域,<b>中央軍委遂決定20日恢復炮擊</b>,發射炮彈8800余發,擊中國民黨軍運輸艦3艘、大型貨船1艘、運輸機1架、陣地觀察所10余處。</p> <p class="ql-block"> 經過1958年9月的三次炮擊,毛主席已判斷出蔣介石有意拖住美國。但美國無意卷入這場戰爭的意思,于9月下旬,提出讓臺灣當局減少金、馬駐軍或撤出金、馬。換取臺海永久“停火”,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企圖。<b>為粉碎美國這一陰謀,擴大美、臺矛盾,中央軍委和毛主席于10月5日決定實行“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方針</b>。1958年10月6日,黨中央以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了毛澤東親自起草的《告臺灣同胞書》,宣布“<b>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b>10月13日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命令》,<b>炮擊也改為單日打、雙日不打。</b>到10月31日,中央軍委決定:<b>“今后雙日對任何目標一律不打炮。</b>”從此正式進入“單日打,雙日不打”的階段。后來發展為每逢節日也不打。<b>實行象征性的單日打炮,是為了反對美國的“停火”陰謀和蔣介石拒絕談判的頑固態度,表示戰爭仍然存在;雙日不打,實際上是取消封鎖,有意讓國民黨軍固守金門。</b>是為了將美蔣繼續拖在金門、馬祖這根“絞索”上,不能脫身。并向國民黨臺灣當局和廣大臺灣軍民表示,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誠意。<b style="font-size:18px;">臺海斗爭也從以軍事為主,轉向以政治和外交形式為主的斗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 第6次炮擊,1958年11月3日</b>,為反對美國國務卿訪臺,干涉中國內政,再次向金門炮擊警告,炮擊前向金門軍民作了廣播預告。</p><p class="ql-block"><b>第7次炮擊,</b>1959年1月3日,金門國民黨軍炮兵突然向大嶝島濫施轟擊,炸死托兒所兒童31人,炸傷17人。為懲罰其罪惡行徑,<b>福建前線炮兵于1月7日實施第七次大規模炮擊</b>,擊中金門炮兵陣地12處、觀察所15個。</p><p class="ql-block">至此,福建前線部隊<b>第一階段共進行7次大規模炮擊、83次中小規模炮擊、近千次零炮射擊。并進行13次空戰、3次海戰,共斃傷國民黨軍7000余人。擊落擊傷飛機36架,擊沉擊傷艦船27艘,摧毀其大批軍用設施。給予國民黨軍以有力懲罰,金門島已被完全封鎖起來。</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第二階段:1960.6.17-6.19.</b></p><p class="ql-block">1960年6月中旬,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高調宣布訪問臺灣。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笑著說:<b>“禮尚往來嘛,艾森豪威爾要來,就讓他去寶島做個客好了,我們也送點禮物迎客,我看就送7萬發炮彈吧。”</b></p><p class="ql-block"> 6月16日下午5時,我軍福建前線司令部發表了《告臺、澎、金、馬同胞書》,<b>宣稱:為表示偉大的中國人民對艾森豪威爾的蔑視和鄙視,我們決定,在6月17日艾森豪威爾到達臺灣的前夕,和6月19日離開臺灣的時候,在金門前線舉行反美武裝示威。</b>這次武裝示威炮擊行動,是由劉培善中將、周世忠少將負責組織指揮,使用35個炮兵營,共420門大炮參加。</p><p class="ql-block"> 6月17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決定訪臺當日,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迅速將炮口指向金門地區。當指針指向 20時05分時,火力急襲開始,各個陣地上發出隆隆炮聲。發射炮彈逾1.5萬枚,重創多處設施,致其財產損失慘重,彰顯了中央政府的嚴正態度。</p><p class="ql-block"> 炮擊于21時25分暫停,金門守軍為了應付場面,只向蓮河地區打了28發炮彈,似乎等于施放“禮炮”以示還擊。至23時整,我軍按照預定計劃又繼續炮擊了40分鐘方結束。之后,敵炮陣地向我還擊,炮彈也是打在灘頭及曠野里,又是一次“禮尚往來”。</p><p class="ql-block"> 6月18日艾森豪威爾乘專機抵達臺灣,重申美國對國民黨政府“請放心,美國將堅定支持你們,不會輕易放棄盟友。若共軍進犯,美國定會采取軍事行動”的立場。</p><p class="ql-block"> 6月19日6時30分~7時40分,8時30分~9時40分,我炮兵部隊,為“歡送”美國總統離開臺灣,進行了兩次炮擊,共發射炮-彈3.8萬。<b>第二階段的炮擊未出現人員的傷亡。但表達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反對分裂的決心。</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何解決臺灣問題?<b>1958年前,中央原先的方針是分兩步走:先收復包括金門、馬祖在內的沿海島嶼,再爭取解放臺灣。</b></p><p class="ql-block"> 美國既然介入臺灣海峽,又想脫身金、馬島。<b>毛主席就偏偏不讓美國脫身。那就是要“幫助”蔣介石守住金、馬!美國只要支持蔣介石一天,那就一天也脫不了身。</b></p><p class="ql-block"> 從繼續全面封鎖金門島,到“打而不登,斷而不死”,這樣一個看似作戰方式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毛主席在臺灣問題上的重大政策調整:<b>把蔣介石繼續留在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上,暫時不收回,今后爭取一下子收回這些沿海島嶼、澎湖列島和臺灣。</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1961年12月中旬起,遵照中央軍委關于保持臺灣海峽局勢穩定,不主動打擊金門國民黨軍的指示,只在單日以宣傳彈進行射擊。</b>金門方面的國民黨軍基本上也以宣傳彈回擊。這種互打宣傳彈的炮擊一直持續到1978年年底,達17年之久。</p><p class="ql-block"><b>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建交,美國政府和臺灣國民黨當局的《共同防御條約》即告終止。</b>同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爭取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b>《關于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b>。<b>福建前線部隊對金門的炮擊即告停止。</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炮擊金門的意義?</b></p><p class="ql-block"> 一、1958年炮擊金門作戰是國共內戰延續的重要軍事行動,也是冷戰背景下中美博弈的關鍵事件。美國試圖把臺灣問題“國際化”,推動“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b>炮擊金門以軍事行動重申“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理主張,明確反對任何分裂領土的企圖。迫使蔣介石政權在“獨立”與“依附美國”之間做出選擇。蔣介石拒絕美國提出的“金門撤軍”要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事實上黨中央將矛盾焦點轉向了中美對抗。</b></p><p class="ql-block"> 二、炮擊金門是冷戰格局下的中美戰略博弈?,測試了美國對臺承諾的虛實?性。美國在炮擊期間雖派艦隊介入,但避免直接參戰,不愿為“外島”卷入全面戰爭。<b>中共以“單打雙不打”的策略,將軍事行動轉化為政治宣傳。通過“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戰術,既維護主權,又避免與美直接沖突。</b></p><p class="ql-block"> 三、<b> ?炮擊金門強化了“反帝反分裂”的意識,凝聚了國內民眾愛國熱情。也確立了“一個中國原則”下“武力威懾”與“和平呼吁”并行的對臺策略。以軍事壓力遏制分裂,以政治對話爭取統一。炮擊金門后,兩岸形成“不戰不和、不統不獨”的默契,金門成為“一個中國”的象征性紐帶。炮擊金門,就是要幫助蔣介石守好金門”。</b>實際上,后期的炮擊,其實更具象征意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古交市|
新闻|
彰武县|
马尔康县|
广水市|
吉安县|
黄浦区|
古丈县|
格尔木市|
淅川县|
库伦旗|
天祝|
太白县|
胶州市|
富裕县|
老河口市|
井冈山市|
遵义县|
无锡市|
泌阳县|
图们市|
七台河市|
通城县|
栖霞市|
桂东县|
宣城市|
宜兴市|
泰兴市|
桃源县|
广南县|
威远县|
修武县|
临澧县|
鄯善县|
滕州市|
平定县|
蓬溪县|
云南省|
聂拉木县|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