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校友榜】記蘭州鐵路機械學校義務助殘小組的故事

程克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們常說: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蘭州鐵路機械學校通信專業義務助殘小組,最可貴的就是20年如一日地把一顆愛心獻給了一個殘疾人高懷民的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1982年以來,有20個班,170多個小組、800多人把這愛心接力棒傳遞了 20個春秋。自 1985年開始,多家新聞媒體先后做過報道,1996年12月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報道了助殘小組的事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7年5月,蘭州鐵路機械學校又獲得了“全國助殘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其參會代表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一個普通的群體,沒有偉業,沒有壯舉,何以能贏得社會的矚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讓人追溯這個通信專業校友群體身后那漫長而又堅實的足跡,是如何在20余年內接力幫助殘疾人高懷民一家的先進事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認識高懷民已經64年了。那是在原新疆鐵道學院的時候,1960年4月,我帶著一個車輛班32名學生,去烏魯木齊三工昌吉學校農場參加春播勞動,認識了農場雇用的農工高懷民,小伙17歲,精明能干,當時是給我們做飯的廚工,飯菜很受同學們喜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讓我震驚的是,1961年高懷民出事了,為了讓同學們伙食吃的更好,從高處跌落,腰椎骨斷裂,造成了高位截癱。經治療后,只得拄雙拐移步。風華正茂的他再沒有站立起來,僅靠雙拐、輪椅支撐著。步入了漫長而艱難的人生里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6年,學校從烏魯木齊整體搬遷到蘭州,即原蘭州鐵路機械學校,高懷民也隨學校來到蘭州。“文革”中,高懷民學會了打字,復課鬧革命后,被安排在打字室打印教材講義,受到老師們的歡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原蘭州鐵路機械學校參會代表何建民(校黨委)、高慶豐(校團委)。原學校團委書記楊俊偉為助殘小組的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5年,32歲的高懷民經人介紹,與盲人李正月結為夫婦,婚后先后生育了一雙兒女,生活的艱辛和窘困,使這對夫妻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這對殘疾人對生活便做了最壞的打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助殘小組的到來使這對夫婦如夢魘般的日子發生了根本變化。1982年3月,通信310班的<b>劉文霞、候佩君、楊冬梅</b>三位同學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高懷民6歲的女兒,當時小女孩正在學校操場玩耍,就與小女孩聊天,從而得知了她家的概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們懷著好奇的心情找到高懷民家,眼前的情景使她們驚呆了:幾件破舊的家具使14平方米的小屋擁擠不堪,灰塵布滿四壁,輪椅上的高懷民雖處中年卻滿面滄桑,雙目失明的妻子不知所措地坐在床頭,3歲的小男孩天真無知地在地上嬉耍著,此情此景,深深地觸動了三位年輕姑娘的心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啊,人非草木,熟能無情,這樣一個由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四口人組成的家庭,生活是何等的艱辛。從那以后,三位姑娘便默默地挑起了照顧高家的擔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晨,她們用自己的飯票從學校買上稀飯饅頭送到高家,收拾房屋;中午幫高家劈柴做飯、干雜活;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又幫著買煤、買菜、洗衣服、給孩子輔導功課……,漸漸地,她們把這些當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后,高懷民背著三位同學,搖著輪椅把一封《說說俺全家人的心里話》的感謝信送到學校,學校才知道她們的事跡。“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校園為之震動,校團委立即在<b>劉文霞</b>等三位同學所在的<b>通信310班成立了第一個義務助殘小組,</b>燃著了這愛心的星星之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黨團組織因勢利導,于是更多的同學參加到這一奉獻人世間真情的助殘活動之中。<b>通信310 班畢業了,312 班團支部接了班。</b>冬去春來,花開花落,20年過去了,同學們換了一茬又一茬,可他們對高懷民一家的幫助卻從來沒有間斷過,他們傳遞著一顆顆火熱的愛心,傳遞出一個個感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些年,高懷民住的房子沒有暖氣,助殘小組的同學們誰都干過買煤、打煤磚的活。1984年5月的一個星期天,<b>通信314班的段桂琴、王莉、周彩梅等同學,</b>湊錢為高家買了1.2噸的煤面,打成煤磚,同學們累得走不動路,全身的衣服被汗水濕透了,這些自幼在父母呵護下長大的年輕人,在自己家里可很少干這樣的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有不測風云,夜里突然下起了雨,同學們又拖著疲憊的身子從被窩里爬起來,跑到高家,筑起了隔雨坎,用塑料布蓋好煤磚,自己卻被澆成了落湯雞,看到這場面,高懷民不禁流下了熱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高懷民生病了,<b>通信312班的王惠、李達、陳志清、何峰等幾位同學</b>立即找來三輪車,把高懷民送到醫院。同學們爭著排隊掛號,辦理住院手續,并分成幾個小組,護理住院的高懷民,同時照料高懷民雙目失明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為他們一家準時送去三頓飯菜,不少同學還帶著新鮮水果趕往醫院慰問高懷民,已經畢業參加了工作的<b>劉文霞</b>也聞訊趕來探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學們的關懷和照料,使得高懷民很快恢復了健康,出院后高懷民逢人就講,是蘭鐵機校的同學們用一片熱忱溫暖了我這殘疾人的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使高懷民難忘的就是逢年過節了,已放寒假的同學們相約早早地來到高家打掃衛生,布置房間,買來各種食品和高家一起過節。同學們還自編自演小節目,讓這個原本孤寂的家成為最熱鬧、最快樂的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著愛心的傳遞,高懷民的兒女長大了,用高懷民女兒的話說:“當初,把同學們稱作叔叔、阿姨;后來又改稱哥哥、姐姐;現在已經是弟弟妹妹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高懷民近照,今年82歲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復一年,上一班畢業了,下一班接上,同學們始終如初地照顧著高懷民夫婦,他們跟高家的感情越來越深厚,高懷民念念不忘這些善良的孩子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秋,高懷民拖著殘疾的身體來到武威鐵路分局,看望了時日助殘小組的<b>徐輝等同學。</b>于是,助殘小組的事跡在千里鐵路沿線傳開了,周圍的人們投來了敬羨的目光,高懷民心中更是感到無比的溫暖,他逢人便說,沒有蘭鐵機校的這一群孩子,就沒有我高家的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助殘小組的同學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然而他們卻最大地付出了真誠,付出了愛心,以自己的真誠和愛去做好每一件小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懷民妻子李正月雙目失明,心理很自卑遇事容易悲觀失望,同學們及時地勸說開導,同學們每次去高家,都給她講一些學校里的新鮮事,經常帶她到外面走走。她喜歡唱歌,同學們就把歌詞錄到磁帶上。這一切,都給一個生活在黑暗中的殘疾人帶去了光明,幫助她樹立起了生活的信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李正月自己的話說:“這些同學20年來,給了我很大的精神鼓舞,使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讓我懂得了怎么愛生活,怎么愛社會,怎么愛別人”。那年暑假剛剛結束,<b>電信9426班的王芳、宋建東等</b>同學們顧不得旅途的勞累,放下行李來到高家,李正月象見到了自己的親人,第一句話就是“假期咋這么長啊,真快把我悶死了”。一句樸實的話語,蘊含著多么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義務助殘小組在生活上幫助了高懷民一家,也在精神上鼓舞了他們,自己也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社會。于是,他在初小文化程度的基礎上,自學了多門大專課程。他學習掌握了修理電視機、錄音機的技術,經常為周圍的群眾提供義務服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說,同學們給了我這么多溫暖,能為社會做一些事,我心里踏實。高懷民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和教育著同學們。吸煙的同學戒掉了煙,貪玩的同學上進了,班集體更團結了,助殘的意義在整個校園、在社會得到了升華。全校師生、街坊鄰里也投入到這愛的奉獻行列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了給高懷民的輪椅安裝小馬達,<b>校辦工廠的周福才、張巨業師傅,</b>一干就是一個星期,把一個原本破舊的輪椅改裝一新。<b>校辦工廠廠長馬景德說</b>:“只要是高懷民來找辦的事,一律不收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懷民近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說,從一個人的高尚行為中,可能僅僅是感動,但如果更多人高尚起來,這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助殘小組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喚醒了社會良知,喚回了人間的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6年,這一愛心的接力棒傳到了<b>電信9425、9426班團支部,姚旭華、王芳、楊帆等幾十名同學</b>又以當代青年志愿者的姿態獻上他們火熱的愛心。96年11月,高懷民在離家很遠的地方開了一個家用電器維修鋪子,并在鋪子里食宿。在這種情況下,校團委便召集助殘小組的負責同學,商量解決的辦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每天下午4點20分下課,兩名同學去高家幫助買菜做飯,送到高懷民的鋪子,回到學校每天是晚上6、7點鐘,冬天里天已經黑了,可這時候他們還餓著肚子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高懷民的子女都已長大成人,女兒在蘭州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后參加了工作,兒子技校學完后也開始了新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屆屆人不同,年年情相似。愛心接力賽20多年過去了,蘭鐵機校義務助殘小組的同學們,以他們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人與人之間的友愛,把他們無私的愛,奉獻給了殘疾人事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愛在這里升華,愛在這里延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與高懷民自拍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尔| 开封县| 饶河县| 鹤壁市| 封开县| 林芝县| 巨鹿县| 巴彦县| 北流市| 汽车| 大足县| 奉节县| 屯昌县| 古丈县| 白水县| 尼玛县| 深圳市| 宝清县| 左云县| 西安市| 磐安县| 时尚| 龙胜| 镇江市| 绵阳市| 高邮市| 饶平县| 孟村| 雅安市| 萨迦县| 六盘水市| 包头市| 平果县| 根河市| 蛟河市| 公主岭市| 抚松县| 丰城市| 永安市| 泌阳县| 五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