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乙巳年清明之際,由沈陽驅車前往錦州,參觀了位于錦州市凌河區,北京路五段1號的遼沈戰役紀念館。這是一座軍事題材的紀念類博物館,館內陳列內容全面反映了東北三年解放戰爭的歷史,突出展示遼沈戰役的勝利進程并揭示戰役勝利的諸多因素及偉大意義。</p> <p class="ql-block">館內設有序庁、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其中《攻克錦州》全景畫館是中國第一座全景畫館。</p> <p class="ql-block">75年前的戰火硝煙,早已散盡在歷史的長河中,然而當你走進遼沈戰役紀念館的全景畫館,仍被集繪畫、塑形、音響、燈光、等多種形式展現出的遼沈戰役宏大場景所震撼!塔山阻擊戰,強攻配水池,總攻錦州,槍聲、炮聲、爆炸聲震耳欲聾!觀之如身臨其境,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場!</p> <p class="ql-block"> 真如戰場硝煙漫,再現當年國共爭</p><p class="ql-block"> 炮火連天山岳撼,殺聲動地鬼神驚</p><p class="ql-block"> 為求解放何惜死,甘赴危難不罔生。</p><p class="ql-block"> 今享太平擁盛世,先驅血肉筑長城。</p> <p class="ql-block">解說員那深沉、激越,雄渾、高亢,充滿情感的鏗鏘之聲,配以這動人心弦、令人心靈震撼的戰爭場面,更讓人聞之情動!</p> <p class="ql-block">一闋沁園春,敬英雄、緬先烈、謁英靈</p><p class="ql-block"> 沁園春·錦繡之州</p><p class="ql-block">錦繡之州,血沃英城,今訪成行。</p><p class="ql-block">望復原戰地,煙遮空日,刀光血影,旗獵腥風。動地殺聲,連天炮火,再現當年國共爭。</p><p class="ql-block">鏖兵場,看偉人電指,四野爭鋒。</p><p class="ql-block">人民銘記英雄。</p><p class="ql-block">睹遺物、悲心念烈英。</p><p class="ql-block">那勛章血浸,思增感慨!征衣塵染,更令情生。血肉長城,先驅筑就,以至今朝盛世擁。吾輩必,誓和平捍衛,以慰英靈。</p> <p class="ql-block">塔山阻擊戰是整個攻錦打援戰役中重要的一環。向來以最小數字的傷亡取得戰斗勝利著稱的林彪,卻說出了: 我不要傷亡數字,只要塔山。從中不難看出塔山阻擊戰的重要性。影視劇《大決戰》中,亦是著重再現了兩軍攻守爭奪間其殘酷的戰爭畫面!</p> <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中,蔣介石以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馳援錦州。東北野戰軍以第四縱隊為主力,在第十一縱隊,又2個獨立師的配合下在塔山(今遼寧省葫蘆島市)地區阻擊。1948年10月10日一15日,激戰6天6夜,在司令員吳克華,政委莫文驊及副司令員胡奇才的指揮下,連續打退東進兵團在海陸空軍配合下的多次進攻。以傷亡3571人的代價,斃傷俘敵6600余人,在友鄰部隊協助下完成阻擊任務,未能讓敵前進一步,保障主力攻克錦州。</p> <p class="ql-block">死守須大勇“我們后邊就是錦州,往后沒有我們的地方。一步也不能退,就是打到最后一個人,打到最后一口氣,也要堅決完成任務。”當年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副司令員胡奇才立下了如此生死與共的誓言!戰后四縱有4個團獲得了英雄團的稱號與獎旗,這在我軍歷史上是罕見的!</p><p class="ql-block">生長在白山黑水,少小時特愛聽大人們講那些當年解放東北的故事,那時只是一種好奇,但卻引起了愛好歷史的興趣。如今置身在復原這段歷史的展館中,使其加深了對這段歷史的了解,這悲壯的畫面,怎能不令人為之情動!緬懷先烈,銘記英雄。</p> <p class="ql-block">掃清錦州外圍的戰斗,尤以強攻配水池最為慘烈!位于錦州城北1公里處高地上的配水池,控制著錦義公路。抗戰時期,日軍在此修備了大量的鋼筋,水泥永備工事。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守軍又修了許多暗堡、明堡等永久工事,自喻固若金湯。守此為國民黨一個加強營800多人,都是老兵,作戰經驗豐富,戰斗力較強。</p> <p class="ql-block">負責攻打配水池的70 師20團,屬東北第三縱隊司令員韓先楚部。戰前韓先楚親臨部暑,鼓舞士氣。這場戰爭的激烈程度,在解放戰爭史上極為罕見!戰斗打響后,進攻的三連一排被敵人猛烈的炮火壓制在壕坎下,緊隨的二排、三排在進入外壕后,觸響了敵人的航空炸彈和地雷,三連除指導員外,其余皆陣亡!當你了解到當年這些先烈們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后,會想到是什么力量讓他們甘愿拋頭顱,灑熱血,把鮮活的生命獻給在這片黑土地上!答案是: 這些以翻身做主,擺脫了被地主階級所壓迫人的心中,真正的感受到只有共產黨才能為人民謀幸福,決心跟黨走,為了勞苦大眾的解放,民族的獨立,和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浩然之氣,永世長存!</p> <p class="ql-block">在10小時的激戰中,配水池成為了血與火交織的紅海,戰前國民黨守軍在配水池墻上寫著“守衛配水池都是鐵打的漢。”攻下配水池后,戰士們自豪地說“鐵打的漢遇到了打鐵的漢。”攻下這一據點,為我軍攻打錦州打開了城北的門戶。還有著名的黑山阻擊戰,攻打義縣等戰斗,亦是非常激烈!于此就不一一詳述了。東北的解放,是無數先烈用血肉之軀換來的,這些鮮活的生命,哪一個不是被家中父母所心心相念的兒郎!我們今天享受著盛世的美好生活,怎能忘記那些浴血奮戰,犧牲于此的英烈們,唯有盡最大的努力,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以慰英靈!</p> <p class="ql-block"> 鮮血濺征衣,腥風獵戰旗</p><p class="ql-block"> 槍聲如炒豆,炮火可山移</p><p class="ql-block"> 為把家國報,甘捐血肉軀</p><p class="ql-block"> 人間存浩氣,史頁撰傳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14日上午11時,總攻錦州開始。近千門大炮開始怒吼,呼嘯著的炮彈,以排山倒海之勢,轟向城內敵人的防御目標。各攻擊部隊沿戰壕迅速接進城垣,發起猛烈攻擊,歷時31小時,10月15日18時,被國民黨軍吹噓為固若金湯的錦州,在我軍將士的強大攻勢下,獲得解放。</p> <p class="ql-block">當年任國民黨東北剿總中將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的范漢杰,被俘后說 “這一招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著華北,一頭挑著東北,現在是扁擔中間折了。”</p><p class="ql-block">攻克錦州,封閉了國民黨軍戰敗撤向關內的通道。促進了東北戰局的迅速發展,為奪取遼沈戰役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基礎。</p> <p class="ql-block">當解放戰爭進入到第3年,形勢更有利于我黨我軍,而不利于國民黨。毛澤東以他的雄才大略,審時度勢,確定在東北戰場與國民黨進行戰略決戰,因錦州是連接關內關外的陸路交通要道,為東北的門戶,如果攻克錦州,就可以把東北國民黨軍封閉在東北全殲,阻斷國民黨軍在葫蘆島從海上的退路,形成對全國解放戰爭的有利態勢。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了遼沈戰役作戰方針,提出“攻錦打援”戰略構思。</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指出: “錦州之戰,是一場歷史性的會戰,關乎到東北存亡,關乎到全國形勢的發展。”對錦州戰役進行了精準定位。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發起遼沈戰役,先后攻克昌黎、北戴河、義縣、綏中、興城等地,包圍了錦州,切斷了通向關內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幾次在與東北野司的往來電報中指出攻克錦州的重要性。經過充分準備,1948年10月14日,東北野戰軍以25萬余人的優勢兵力向錦州發起總攻,激戰31小時,以傷亡2.4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守敵10萬人,取得錦州大捷,中共中央電賀錦州大捷。</p> <p class="ql-block">蘇聯1945年8月9日對日宣戰,隨即蘇聯紅軍進入東北,日本宣布投降。國共兩黨就爭奪東北的部署,都擺在了頭等地位。因為東北工業基礎雄厚,誰先得到了東北,誰就占據了戰爭的主動。蔣介石一方面破壞兩黨和談,一方面緊鑼密鼓調兵遣將籌劃進占東北,因國民黨軍主力盡在南方,故行動遲緩。</p> <p class="ql-block">在1945年5月黨的七大會議上毛澤東就強調過: 要準備20個到30個旅,15萬人到20萬人,脫離軍區,將來開到東北去。蘇聯紅軍進入東北,促使日本投降的速度按毛澤東的計劃提前了一年,進軍東北的戰略時機已經成熟。隨派林彪前往東北主持軍事,后任命為軍政總攬。</p> <p class="ql-block"> 十萬大軍挺進東北,開辟根據地</p><p class="ql-block">進軍東北是毛主席考慮已久的問題,因蘇聯的對日宣戰,毛澤東敏銳的意識到戰略構思具體實施的到來,為奪取先機,朱德發布命令,離關外距離較近的冀熱遼軍區的呂正操部,張學思部,萬毅部,李運昌部,立即由現駐地進軍東北。配合蘇聯紅軍接受日偽投降。</p> <p class="ql-block">時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是因山東軍區距東北較近,故抽調大批部隊和地方干部迅速挺進東北,再從江南敵后調回部隊和干部補充山東。</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14日,羅榮桓接到中央電令,要他“率輕便指揮機關即日去東北。” 在羅榮桓抵達東北后,以當年大戰平型關的115師為主力,及山東軍區領導的各部共7萬余人,地方干部4000余人,分三批陸續到達東北各地,成為組建后的東北民主聯軍的中堅力量。</p> <p class="ql-block">最先到達沈陽的是冀熱遼軍區16分區的曾克林部,沙克率冀中31團到達東豐、西豐一帶,呂正操率冀西600余人到達沈陽。時局的態勢是,蘇聯紅軍占據著東北,因同屬共產國際陣營,加之我軍和蘇軍進行了友好的溝通,搶占了占據東北的先機。10萬大軍挺進東北,組成東北民主聯軍,拉開了東北解放戰爭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鑒于同國共兩黨的復雜背景,在完成戰略意圖后蘇聯撤兵。蔣介石在美國的援助下,集結了大批的兵力,進占了東北的大城市。由于軍事力量和兵員的相差懸殊,在進行了聞名中外的四平保衛戰后,我軍采取了避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戰術,為鞏固和建立東北根據地,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在廣大農村占據著主動的優勢。東北根據地的人民,積極踴躍參軍,民兵保家衛國。土地革命如火如荼,呈現著一派朝氣蓬勃的景象,為下一步進行戰略進攻,戰略決戰打下了堅定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第2年,隨著全國戰局的扭轉,由戰略防御轉向戰略進攻。東北人民為了支援解放戰爭,不僅提供了雄厚的物力支援,而且還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p> <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進行時,我東北根據地人民積極踴躍的身影,奔涌在支前的大軍中,為爭取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紀念館中,有關東北解放戰爭中,各個節點的圖片,林彪被擺在了在這段歷史中因有的位置。解放東北,乃至后來為解放全中國百萬大軍入關,林彪是繞不過去的話題,且占據著重要的一筆。</p> <p class="ql-block">曾于去年夏季參觀了四平戰役紀念館,其中有很多林彪在解放東北戰爭中各個場景的畫面。2007年9月27日,四平戰役紀念館新館開館時,林彪之女受邀參加了開館儀式。</p> <p class="ql-block">當年八.一廠拍大決戰時,有關方面就林彪的影屏形象,寫與不寫,怎么寫,形成了嚴重不同的分岐。楊尚昆得知后說“劇中要有林彪,不寫林彪,那當年東北的仗是誰打的?而且寫林彪要實事求是,不能因為后來不好,就把這個人寫成從頭至尾都壞。”致使林彪的熒屏形象,在拍三大戰役《大決戰》中,得以實事求是的,完整的呈現。</p> <p class="ql-block">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里每相違。</p><p class="ql-block"> 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p><p class="ql-block"> 斥鸚每聞欺大鳥,昆雞常笑老鷹非。</p><p class="ql-block">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p><p class="ql-block">凝目注視著展柜里羅榮桓穿過的皮大衣及用過的望遠鏡,.腦海中不禁閃現出了毛主席的那首《七律·吊羅榮桓同志》。這位跟隨毛主席從湖南走出的青年,參加了秋收起義,三灣改編,會師井岡山,由于文武兼備,戰績突出,受到了毛主席的培養,分別于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一直被毛主席所倚重,被委以重任。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十大元帥之一。</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曾用十句話評價他“無私利、不專斷、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開、放得下。”</p> <p class="ql-block">平型關大捷后,率老八路115師分兵山東,堅持并領導了山東軍民進行了偉大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日本投降后,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從山東趕赴東北,被任命為組建后的東北第四野戰軍政治委員,參與并指揮了遼沈戰役的全部過程,為東北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p><p class="ql-block">1963年12月6日在北京逝世。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向羅榮桓遺體告別,國家主席劉少奇主祭, 朱德、鄧小平、林彪陪祭,鄧小平致悼詞。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人民軍隊的成長壯大建立了豐功偉績。共和國十大元帥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而如今于此目睹羅帥的遺物,一種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感,涌上心頭!</p> <p class="ql-block">劉亞樓穿過的呢上衣,用過的文件包及望遠鏡。這位叱咤風云的戰將,在其革命生涯中,先后參加了蘇區歷次反圍剿,突破封鎖線、強渡烏江、四渡赤水、奪取瀘定橋、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蘇聯衛國戰爭、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抗美援朝等。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支隊政委,師長,師政委,縱隊副司令員,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東北第四野戰軍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空軍司令,國防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5年5月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終年55歲。時任國防部部長的林彪,親自擔任了劉亞樓的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p> <p class="ql-block"> 一個劉亞樓,頂三參謀長</p><p class="ql-block">1946年,四平保衛戰失利,東北局勢嚴峻。被毛澤東和黨中央新任命為東北黨政軍一把手的林彪,與羅榮桓一起力主從蘇聯回來的劉亞樓,出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后為東北第四野戰軍參謀長一職。當劉亞樓趕赴哈爾濱上任時,平時惜字如金,從不出門迎客的林彪,帶著平時臉上難得一見的笑容,出門迎接握著劉亞樓的手說道: 你來了就好,你一個劉亞樓頂三個參謀長。參與并指揮了遼沈戰役,曾任天津前線總指揮,率領14兵團解放了天津。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惜!</p> <p class="ql-block">第一縱隊司令員李天佑用過的公文包,及第二縱隊司令員劉震用過的手槍、皮帶。</p> <p class="ql-block">第二兵團政治部主任劉道生用過的皮公文包,及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用過的望遠鏡。</p> <p class="ql-block">第四縱隊政治委員莫文驊用過的皮文件夾,及第四縱隊司令員吳克華用過的相機。</p> <p class="ql-block">第四縱隊副司令員胡奇才用過的左輪手槍和手表,及穿過的棉大衣。</p> <p class="ql-block">第四縱隊第十二師師長江燮元用過的手槍,及11縱隊司令員賀晉年用過的駁殼槍。</p> <p class="ql-block">第四野戰軍司令部作戰處長蘇靜用過的卡賓槍。</p> <p class="ql-block">解放錦州烈士紀念碑,屹立于解放錦州烈士陵園,碑上是劉華清上將的題詞“為解放錦州而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每一位犧牲的烈士,都應有一段不該忘卻的事跡。是他們用鮮血、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太平盛世。向英雄致敬!</p> <p class="ql-block">塔山阻擊戰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葫蘆島市以西12公里的塔山鄉塔山村,戰爭期間這里是解放軍前沿指揮所,戰爭激烈時這里三面都是戰場,紀念塔建此義意重大,1979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他的正面有陳云題詞: “塔山阻擊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站在塔臺向下望去,當年戰場八千米防線盡收眼底。</p><p class="ql-block">吳克華,胡奇才,李福澤,焦玉山,莫文驊,歐陽文,江民風等將軍生前的夙愿是將骨灰埋葬在塔山,與曾和他們一起戰斗過的戰友永遠在一起。紀念碑的后方修建了一座400多平方米的墓園,排列著8位將軍的墓碑,碑前是張萬年題寫的“塔山英雄,萬古長青”的大理石碑,這里葬有當年犧牲的747位烈士骨灰的合葬墓。</p> <p class="ql-block">程子華提寫的“塔山阻擊戰紀念館”。館內的很多陳列品向人們展示了50年前我軍“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與十倍于我之敵激戰六晝夜,打退了敵人11個師的數十次進攻的宏大悲壯的戰斗場面!</p> <p class="ql-block">在取得遼沈戰役偉大勝利的過程中,人民解放軍傷亡6.9萬余人,其中在解放錦州戰役中傷亡2萬余人。在那場“大決戰”中,人民仍然記得那些異常慘烈的戰斗,仍然記得那些浴血奮戰的英雄們,仍然記得那些為革命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們。盡管75年前的戰火硝煙已散盡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今天仍對他們當年的戰斗故事耳熟能詳,緬懷他們。</p><p class="ql-block">透過這一幅幅的歷史畫面,感受到解放戰爭的艱辛與勝利的來之不易!更體現出毛澤東偉大的戰略思想,和卓越的軍事才能!</p> <p class="ql-block">我們今天相擁盛世,享受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必要盡最大的努力,以赤誠之心,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捍衛這用先驅血肉筑起的長城!謹以此文,獻給為解放東北勇于獻身奮勇作戰的解放軍將士們!獻給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甘灑熱血犧牲在這片黑土地上,和為解放全中國而英勇犧牲的先烈們!英名流芳百世!英靈永垂不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州市|
潜江市|
光山县|
曲靖市|
闵行区|
二连浩特市|
安远县|
昔阳县|
个旧市|
湘阴县|
武义县|
定结县|
建宁县|
香格里拉县|
石嘴山市|
崇礼县|
揭西县|
鹿邑县|
保山市|
霍林郭勒市|
白城市|
中江县|
门头沟区|
临颍县|
洛南县|
阿拉善盟|
潮州市|
马山县|
峨眉山市|
和林格尔县|
高雄县|
中方县|
亚东县|
勐海县|
宣威市|
水城县|
佛冈县|
江津市|
怀集县|
台山市|
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