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威尼斯是意大利、歐洲乃至全世界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旅游勝地。 但真正出生在此地的歷史名人并不多。立馬能說上來的只有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嗇鬼夏洛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記得小學時候就聽說過,夏洛克要割向他借錢還不了的人的一磅肉的故事。后來長大了看過劇本后,才知道,那個要被割肉的人叫安東尼。嚇一跳,安東尼不是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的情人嗎?敢割他的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看才知道肉最終沒有割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知道馬波羅是意大利人,在中國游蕩了十多年,寫了一本《馬可波羅游記》,當然,書沒看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咱中國人可把他當回事了,天津不計前嫌,在當初意大利租界地建起了馬可·波羅廣場和他本人的紀念碑,才知道,他也是威尼斯人。再就是皮爾卡丹,這個在中國賺了大錢的家伙,也是威尼斯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威尼斯,看到的除了碧海藍天,沒有別的自然風光,反正在威尼斯,我沒有看到一棵樹、一個花壇。一片草地。在威尼斯你要欣賞的,一是水上城市的奇特景觀;二是豐厚的歷史文化。城市景觀懂不懂的看個眼花繚亂也就行了。那歷史文化可是要有些功底才能享受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當然,到了哪里都是如此。威尼斯滿地都是的各類建筑、雕塑、繪畫中,都蘊含著真實或傳說、神話中的的人物和故事,不是研究意大利歷史文化的普通百姓,能有個一知半解,就算是不錯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像我一樣,并不了解,甚至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人來說,看著那些繪畫、雕塑的、大都光著身子的男人和女人,都長得差不多,分不清、不,是壓根就不知道誰對誰。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說得真好,我們就只有樂樂呵呵地看看熱鬧了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我們還是先看看下面這幅地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b><b style="font-size:22px;">我們的游覽的目的地是威尼斯的圣馬可區、大概我用紅線在圖上畫的橢圓形區域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圣馬可區沿海邊有寬闊的游人活動區域,沿海每100米左右,便會有一條也就5米左右寬的水巷深入城區,當然,海邊也會有一座座的橋跨越水巷,多為石拱橋。</b></p> 圣馬可廣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們下船的地方東邊,有一座標注為“5”的橋梁。我們向西跨過四座橋梁,向城內一拐,便是著名的“圣馬可廣場”,我們的活動,就在海岸邊和廣場周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圣馬可廣場的臨海入口處,左側的一根圓柱上,便是圣馬可的標志,也是威尼斯的市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圣馬可廣場,正面是圣馬可大教堂,右邊的紅色建筑,是教堂的鐘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教堂鐘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中間大門穹頂陽臺上,聳立著手持《馬可福音》的圣馬可雕像,6尊飛翔的天使簇擁在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背對教堂,對面就是當初拿破侖的行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圣馬可廣場上的鴿群、人群和諧相處。歐洲很多這樣的廣場、甚至是街道上,時不時的會有鴿子落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早就看到過類似的圖片,也曾夢想過,咱何時能“到此一游”啊?這不嗎,實現了,真跟夢一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圣馬可廣場的詳細情況,就不多說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要知道,圣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地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和歐洲很多城市廣場一樣,圣馬可廣場同樣是以一座教堂——圣馬可教堂而得名,而教堂又因為耶穌的圣徒——圣馬可而得名;同樣是四邊都有著名建筑;同樣是和足球場差不多面積的長方形空地,圣馬可廣場則是梯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廣場東面是融多種建筑藝術為一體的圣馬可大教堂教堂。旁邊是高98.6米的圣馬可鐘樓。北面是當初元老會的成員居住地。南面是元老會議事、辦公的地方。教堂對面,因為拿破侖雖出生在法國的科西嘉島,但其父親是威尼斯人。拿破侖鼎盛時期,曾被羅馬教皇封為意大利國王,于是就順理成章的在這里修建了拿破侖的行宮,現在已是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圣馬可據說是耶穌門徒,我曾經在舊書攤上買過圣經《新約全書》,其中的“馬可福音”就是圣馬可記錄耶穌言行的文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資料介紹圣馬可曾給威尼斯帶來福祉,但他卻死在伊斯蘭教的埃及,尸體被草草掩埋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兩位威尼斯的富商在當時總督的授意下,把圣馬可的尸體挖出來,藏在埃及人忌諱的豬肉中,成功的帶出了亞歷山大港,帶出埃及,最后到達威尼斯,并修建了圣馬可教堂來紀念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圣馬可的遺體,就存放在大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圣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護神。他的標志是一只帶翼的獅子。從此,威尼斯到處是獅子。圣馬可廣場的入口處兩根高大的圓柱,東側的圓柱上挺立著一只展翅欲飛的青銅獅,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飛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威尼斯也有麻煩,那就是有大潮汐來時,水面會漫過圣馬可場,說是災難,但廣場最美麗的也是這個時候,燈光照耀著飄著海水的廣場,璀璨明亮,四周的建筑更是熠熠生輝。咱是見不到了,一定美得醉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廣場,便進入了廣場旁邊,據說是很有名的水晶制造手工作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跟很多旅游團一樣,看繅絲過程,讓你買蠶絲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看炒茶、制茶過程,讓你買茶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讓你看高超的水晶制作工藝,當然是讓你買水晶制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過我們的臺灣導游還好,并沒有拼命地勸道,買不買隨你。我看過玻璃制品加工過程,大同小異,一位50來歲的師傅,在加熱爐前,經過兩次加熱,只是用三把不同用途的鉗子,一個吹管,三下五除二,一只精美的水晶工藝瓶就做好了,快得讓你眼花繚亂,照相都來不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看除了加熱,其它都是原始手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后把你趕到成品銷售地點,一位活波可愛、嬌小玲瓏的意大利小姑娘,滔滔不絕的一樣一樣的介紹水晶制品,旁邊的翻譯忙不迭的嘟嘟嘟的翻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小姑娘拿起剛制作好的水晶瓶,示意大家:她是摔不破的,順手往空中一拋,大家嚇了一跳。然后她又輕巧的接住了,才用弊腳的漢語風趣地說:摔下去我就麻煩了,逗大家一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部分人很快離開了那里,只有一對沈陽來的夫婦在哪里停留了很長時間,肯定是花錢買水晶了唄。</b></p> 坐貢多拉游船看水城威尼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你記住了,旅游到哪,精彩的項目,都是叫你去了心疼、不去后悔的自費項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威尼斯坐貢多拉船,就是一項自費項目。在我們活動的區域里,這種船就是專供游客的古老的游船,“貢多拉”船身狹長,首尾翹起。“貢多拉”制作嚴格而又講究:長11米,寬近1米半,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涂抹七遍始成。坐滿六人,加船夫共七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貢多拉船很漂亮,船老大個個身材高大、健碩,像黑幫殺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游人太多,坐船需要在游船碼頭等候。地接導游是個機靈的小伙子,大聲喊道:等著啊!咱走后門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一會,他就領著大家到碼頭前邊的河岸邊的一個階梯邊。那里有一個看樣子年近六十歲的老者,雖然天氣很涼,但老者依然穿著坎肩,背榜根部,依稀可見重重的紋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專門在這里攔截回碼頭的游船,讓船上的游客提前下船,供“走后門”的游客,在此上船。來往的駕船者,都向他示意,表示尊重。他半路截船,肯定是違規行為,但當局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啦。據說,意大利很多行業都有黑社會的參與,有的甚至是控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威尼斯城中水巷應該不深,加之地處亞得里亞海北部的死海灣,城中的水沒有置換的設備設施。城中的水有些渾濁,并且有較濃重的臭味。感覺不是很好。但看到水中一座座古老的建筑,看到一些門窗銹跡斑駁、有些甚至有些腐爛,可以看出水城的古老、悠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船夫個個體魄健壯,只是用一根撐船篙,支撐小船前行、拐彎和調頭。腿腳并用,動作瀟灑、利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船把我們帶到一片開闊的水域,我想,這里應該是威尼斯運河。這里可見威尼斯豐富多樣的建筑,見證了這里的繁華景象,然后回到碼頭,大約一個小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威尼斯的陸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威尼斯的水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威尼斯圣馬可區海邊,從圣馬可廣場到瀉湖邊往東數,第一棟建筑是總督府,第二棟建筑是威尼斯監獄,嘆息橋臥在他們之間的水巷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總督府(都卡雷宮)的西側,上面中間的兩個廊柱,是當年殺頭示眾的地方,常掛著帶血的尸體和頭顱,兩顆廊柱已被染成了暗紅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事情倒是可能的,要說留下的暗紅色血跡,純粹是胡謅了。不要說上千年了,一百年也早就沖刷干凈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就是著名的、看著不起眼的“嘆息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邊邊是總督府,一邊邊是威尼斯監獄。當囚犯在總督府被判刑后,經過嘆息橋,被送到右邊的威尼斯監獄的地牢里。當犯人經過此橋,透過橋窗,人生最后一次再望藍天白云,不禁仰天長嘆,故得名“嘆息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總督府樓頂,手持長劍的權杖女神,她是權力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威尼斯監獄地牢銹蝕斑斑的鐵窗,看著就不寒而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海(瀉湖)岸邊的四座橋,一去一回的,兩次路過。岸邊樓宇,從導游的解說中知道,幾乎每幢樓都是有故事的。導游嘟嘟嘟地講了一路,什么海軍司令部、專供國家元首居住、江澤民住過的七星級酒店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能記住的只有都卡雷宮(曾經的總督府)、威尼斯監獄,和鏈接這兩個地方的不起眼的“嘆息橋”。這些地方,都是六七百年前的古老建筑,建筑風格也各有講究,但看這些建筑,看的不是風景,而猜度、想象威尼斯在曾經的金戈鐵馬的征戰、血腥殺戮的掠奪中的苦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據說,由于意大利的經濟形勢不好,威尼斯由于自身的優勢,財政情況很好,由于不愿意背負全國的拖累,一直謀求獨立。還有米蘭,好像也是如此。看來,國如家,各有各的難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據說,威尼斯開始的房屋,都是靠這種被楔入水底的整顆原木樁支撐的,至今,威尼斯的水面,隨處可見這種楔入水底的圓木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要說城市初建時,才用過此方法,我信。要說威尼斯這么多樓宇建筑,都采用這種辦法,鬼才信那!</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贡区|
汕头市|
桐城市|
宣武区|
佳木斯市|
乐山市|
岫岩|
枣庄市|
朝阳县|
广宁县|
六安市|
宿松县|
翼城县|
青州市|
洛宁县|
广昌县|
禹城市|
潞城市|
荃湾区|
临潭县|
亚东县|
宜宾市|
桂阳县|
宿松县|
梁河县|
益阳市|
青阳县|
交城县|
平阳县|
石河子市|
柞水县|
邵阳县|
海林市|
西贡区|
九江市|
页游|
凯里市|
高青县|
绥江县|
涟水县|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