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石炮臺公園是在崎碌炮臺原址上擴建而成的紀念性開放公園,位于海濱路中段北側。</p><p class="ql-block"> 崎碌是汕頭市的古地名,崎碌炮臺的墻體以貝灰沙、煮爛的糯米粥及紅糖漿調和夯筑而成,大門、炮巷都采用規格花崗巖石塊砌筑,因此俗稱“石炮臺”。</p><p class="ql-block"> 民國十三年(1924年),石炮臺被改為“懲教場”(監獄),中國共產黨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的兒子、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八歲時就曾被國民黨反動派囚禁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石炮臺一直作為駐軍營地。1991年汕頭市政府接管后決定修建成公園,1998年9月首期建設竣工,正式接待游客,后又拆除圍墻改造成開放型公園。 </p><p class="ql-block"> 公園正面廣場的左右兩側各矗立著一門古老的鐵炮,散發著威嚴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這一百多年歷史的滄桑。這兩門古炮是從別處移來的,每門重達7000公斤,是公園的鎮園之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公園以崎碌炮臺為主景點,在南面辟出一片地方植草、種樹以及花木,設置廊道,安放座椅,使公園緑草如茵,樹木繁茂,風光秀美自然,環境幽雅寧靜,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 公園里有一大片灌木叢,錯落有致,色彩斑斕,修剪得整齊平坦,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公園的小徑上,你會發現有好多樹,修剪得像雨傘、似盆景,為其他公園所罕見的,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草坪上還有一組雕塑非常引人注目,三只大小不一、白色通透的鹿或昂首或俯視,佇立在一起;后面是一個白色的大圓環,起著襯托的作用;兩旁是盛開的金鳳花——汕頭市花;前面則是“幸福相伴,美好鮀城”的標語。這些雕塑藝術品像是從大地中生長出來的童話般的精靈,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為公園增添了一份神秘與夢幻的色彩。人們在這里散步或休息,既能感受到藝術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又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與美好。</p><p class="ql-block"> 園中的每一處景致都讓人流連忘返,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公園的西南面,有一個“崎碌炮臺展覽廳”,向人們介紹崎碌炮臺的歷史、建筑特色及其在軍事防御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距離“崎碌炮臺展覽廳”大約80米的北面,有一棵闊莢合歡樹,因曾被強臺風刮倒,成為臥狀姿勢,由于保護得好,現在生機勃勃,枝繁葉茂。她記錄著石炮臺的滄桑歲月,也見證了汕頭的歷史發展,被人們稱為“世紀槐”。</p> <p class="ql-block"> 石炮臺是環圓形城堡建筑, 1874年修建,1879年竣工,歷時5年,耗資8萬銀元,如今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獨立體面積最大的炮臺之一。雖然經過100多年的風雨,但依然堅固如初,是清末粵東海防設施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石炮臺全臺直徑116米,炮臺內廣場直徑85米;外墻高6.7米,厚4.9米,向內傾斜,以達到安全防守的作用,外墻上下分布著大小不一、貫通于炮臺的圓孔,具有通風透氣、防止墻體熱脹冷縮而受到傷害破壞和減小墻體在戰時受攻擊被破壞的作用;內墻高5.15米,與地面垂直。城墻外一條深3米、寬23米,由人工挖鑿的護臺河環繞,作為臺墻的屏障,同樣起到防御的功用。</p> <p class="ql-block"> “世紀槐”的旁邊有一條路可以到達炮臺;</p> <p class="ql-block"> 南面的護城河上也有一座拱橋,通過拱橋就能到達炮臺。</p> <p class="ql-block"> 炮臺的門在北面,為石拱門,寬、高以及厚都是3米,堅固厚實。門是弓形拱券式,門框用大小不一的石頭拱券,石與石之間以品字形壘砌。 </p> <p class="ql-block"> 臺門兩側有東、西轅門各一座,是中國傳統牌樓式,古樸精美,靈巧輕盈。</p><p class="ql-block">東轅門</p> <p class="ql-block">西轅門</p> <p class="ql-block"> 炮臺分上下兩層,底層由22座十字拱券串拉成一條寬4.1米、長292米的環圓形炮巷,間隔設有儲備區和若干通往場院的門、往外的窗戶。整個炮巷采用規格不一的花崗巖石壘拱,石與石之間密實接合。炮巷寬敞明亮,自然采光很好。</p> <p class="ql-block"> 炮臺內是一個大場院,東沿有一條3米寬、27級半圓弧的波浪型花崗巖石樓梯,這是一條運送炮械的專用通道,巧妙獨特的設計便于將炮械循級推上臺面炮位。</p> <p class="ql-block"> 炮臺的東北角,有一口淡水井,是當時清兵生活飲用水,雖然水井離海邊只有數十米,但水質卻甘甜清純。</p> <p class="ql-block"> 與波浪型樓梯相反方向,距離大約20米的地方,種有幾棵大王棕樹。炮臺內廣場,還有其他五條樓梯可以登上臺面。</p> <p class="ql-block"> 臺面的東北處,有一個長40米,寬8米,呈月牙型的點將臺,用于檢閱兵力、操練士兵、指揮作戰之用。</p> <p class="ql-block"> 點將臺的西北角還有一條隱蔽的螺旋形石梯通往炮巷,是作戰時的快速通道,便于疏散。</p> <p class="ql-block"> 臺面設有18個炮位,以前的古炮在后來的歷史長河中消失了,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遺憾;還好如今安放有6門仿真古鐵炮,每門長2.9米,口徑0.4米,重1.9噸,射程16里。</p> <p class="ql-block"> 環圓形的臺面上分布有通風報話塔72個,每三個為一組,呈品字型排列,遠看像是煙囪又似小亭子,這些小塔的作用是為底層炮巷通風換氣及采光,戰時快速傳令。</p> <p class="ql-block"> 石炮臺公園的夜晚,燈光璀璨,五彩斑斕。園中,地上、樹上、空中、橋上、岸邊、水面的燈光交相輝映,匯聚成一幅靜謐而美好的畫卷;而人們或漫步,或運動,或嬉戲,或靜坐,或站立,或閑談,或歌唱,形象各異,但都沉浸在幽美的夜圖中。</p> <p class="ql-block"> 當隨著音樂響起,園中的光影秀閃亮登場的時候,所有的人都為之驚艷,聲光影高度融合,瞬息變幻,現代科技賦予古老的城墻以“潮味”濃烈的嶄新的姿容,充分展現了潮汕文化的獨特魅力,給石炮臺公園更增添了醉人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從全景的角度看石炮臺的景色,更給人以嶄新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石炮臺是晚清政府為保衛國土抵御外來侵略而修建的軍事設施,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斗轉星移,百年巨變。今日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版圖中影響全局的關鍵力量,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屹立于汕頭內海灣海邊的石炮臺,仿佛是一扇歷史的窗口,透射出滄海桑田的百年變遷,她不僅是一處歷史遺跡,也是汕頭市民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承載著汕頭人民的愛國情懷和歷史記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城市|
朝阳县|
肥乡县|
噶尔县|
越西县|
临汾市|
梁山县|
南丰县|
东乡|
静海县|
仁化县|
平顺县|
元氏县|
盈江县|
东辽县|
朝阳县|
云和县|
侯马市|
大姚县|
南充市|
犍为县|
丹阳市|
保定市|
林芝县|
漳州市|
连南|
左贡县|
丰顺县|
石城县|
阳高县|
永德县|
江孜县|
涡阳县|
石柱|
新宁县|
张北县|
双柏县|
行唐县|
孟津县|
彭阳县|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