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凝聚共識推進紅色文化與研學教育深度融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會員視頻</b></p> <p class="ql-block"> 新疆紅色文化旅游促進會紅色文化藝術中心倪建強、楊樂安、吳籽諾、張涵雅攝影報道: 4月12日,立井南社區聯合新疆紅色文化旅游產業促進會、紅色文化藝術中心、新疆研學協會等單位,在"一號立井國風國潮體驗館"召開專題研討會。水區葦湖梁街道黨工委書記周道仁;紅色文化旅游產業促進會會長王新福、秘書長程建新;新疆研學旅游促進會黨支部書記那斯吐及紅色文化藝術中心專家學者等20余人圍繞紅色文化建設、研學課程體系構建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為打造紅色文化新地標凝聚智慧力量。</p> <p class="ql-block"><b>多維賦能紅色文化建設 ,激活歷史記憶新形態。</b></p> <p class="ql-block"> 會議聚焦如何將紅色基因深度融入體驗館建設,形成"場景化+沉浸式"文化體驗矩陣。據介紹,體驗館已建成工業館、國潮館、國粹館等8大主題展區,收藏老照片、工礦儀器、老票證等5000余件珍貴藏品,完整呈現葦湖梁礦區從"屯墾戍邊"到"民族團結"的歷史脈絡。</p><p class="ql-block"> 針對紅色文化提升路徑,新疆紅色文化旅游產業促進會會長"三重融合"建設策略:</p><p class="ql-block"> 時空融合:在"葦湖梁記憶"展區增設VR數字史館,通過360度全息投影還原1958年煤礦工人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配合實物展柜中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谷祥峰榮譽證書,構建"物、景、人"三維敘事體系。</p><p class="ql-block"> 科技融合:借鑒潮州"紅廉文化云展館"經驗,開發"立井南紅色印記"線上平臺,設置"黨史精讀""云游打卡""互動答題"等功能模塊,實現線下體驗與線上傳播的雙向引流。</p><p class="ql-block"> 業態融合:在國潮服裝體驗館推出"紅色主題換裝秀",結合新疆非遺艾德萊斯綢工藝,設計紅軍軍裝、墾荒知青服等特色服飾,配套開展"重走長征路"實景劇本殺,讓游客在角色扮演中感悟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紅色文化藝術中心副主任倪建強提出了</span> “五紅五進”為主題的“紅色社區”文化建設。通過“<b>舉紅旗、唱紅歌、走紅線、講紅事、樹紅人</b>”等接地氣的活動,讓“<b>聽在耳里、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落在行里</b>”更接地氣,從而進一步強化參與者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決心。</p> <p class="ql-block"><b>構建"五維一體"研學體系,培育實踐育人新模式。</b></p> <p class="ql-block"> 如何將5000平方米的體驗館轉化為"行走的課堂",成為研討焦點。新疆研學旅游促進會黨支部書記那斯吐提出"五維一體"課程開發方案:</p><p class="ql-block"> 1. 學科融合課程:設計"紅色工礦數學""屯墾戍邊地理""民族團結語文"等跨學科項目。例如在工業館設置"老機器中的力學原理"實踐課,讓學生拆解老式礦燈電路,學習歐姆定律。</p><p class="ql-block"> 2. 主題研學路線:開發"三線建設憶崢嶸""民族團結石榴紅""非遺傳承潤童心"三條核心線路。其中"三線建設"線路包含"礦工食堂憶苦思甜""井下巷道模擬掘進"等12個體驗項目,配套《紅色工礦研學手冊》,通過任務打卡強化知識吸收。</p><p class="ql-block"> 3. 師資培育機制:建立"專家導師+非遺傳承人+社區講解員"師資庫,邀請新疆大學歷史系教授進行紅色理論培訓,組織非遺傳承人開展艾德萊斯綢扎染、哈薩克族刺繡等技能工作坊,打造復合型研學導師隊伍。</p><p class="ql-block"> 4. 評價激勵體系:引入"過程性評價+成果性展示"雙軌制,學生需完成研學日志、手工作品、主題演講等多元成果,優秀作品將在體驗館"小工匠展廳"長期展出,并納入"紅領巾獎章"評定體系。</p><p class="ql-block"> 5. 智慧管理平臺:開發"立井南研學"小程序,集成課程預約、電子簽到、任務發布、成果提交等功能,家長可實時查看學生學習軌跡,實現"家庭-學校-社區"協同育人。</p> <p class="ql-block"><b>破解發展瓶頸,探索可持續運營新路徑。</b></p> <p class="ql-block"> 針對體驗館當前存在的三大問題,與會人員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p><p class="ql-block"> 資源整合不足:與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引入社會資本完善場館設施。同時聯合水磨溝區教育局成立"研學聯盟",統籌轄區學校研學需求。</p><p class="ql-block"> 體驗形式單一:開發建筑盲盒、人物手辦等系列衍生品,在國潮市集設立"紅色文創專區"。同步推出"老物件修復體驗營",邀請文物專家指導學生修復老照片、礦燈等藏品,增強參與感。</p><p class="ql-block"> 宣傳覆蓋有限:與新疆日報、石榴云客戶端合作開設"紅色打卡地"專欄,制作《立井南的紅色密碼》系列短視頻。聯合抖音發起#國風國潮紅色行#話題挑戰,邀請本地網紅開展"沉浸式探館"直播,擴大品牌影響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會議成果</b></p><p class="ql-block"> 1. 成立"立井南紅色研學教育基地",計劃2025年暑期推出首期"紅色工礦夏令營"。</p><p class="ql-block"> 2. 啟動"百件紅色藏品數字化工程",年內完成50%老物件3D建模與線上展示。</p><p class="ql-block"> 3. 建立"紅色文化專家智庫",定期開展學術研討與課程研發。</p><p class="ql-block"> 4. 設立"社區研學基金",通過企業贊助、社會捐贈等方式保障運營。</p><p class="ql-block"> 未來展望:水區葦湖梁街道黨工委書記<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道仁講到</span>,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立足"紅色基因庫+研學實踐場+民族團結窗"三位一體定位,把體驗館建設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示范基地,為新疆文旅融合發展貢獻基層智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城市|
建昌县|
洮南市|
巴南区|
农安县|
华坪县|
大宁县|
文登市|
白朗县|
万盛区|
思南县|
健康|
金沙县|
山丹县|
正定县|
汨罗市|
垣曲县|
宜州市|
哈密市|
嘉兴市|
峨边|
鸡西市|
安乡县|
余姚市|
栾川县|
延津县|
云安县|
慈利县|
浦北县|
上犹县|
沁阳市|
定襄县|
雷波县|
阿坝县|
重庆市|
双牌县|
罗田县|
通许县|
凤凰县|
罗源县|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