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鄉情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山東,是一個叫王明村的普通農莊。</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以前,家里的老宅子不在規化之內。院子很大,5間北屋,2間東房都是用黏土和麥秸等材料建造的土坯房,門窗是木制的,煙筒立在房脊上面,院中有一盤水磨,隔三差五,就有嬸子大娘們,來磨攤煎餅用的面漿。</p><p class="ql-block"> “家家支鏊子,戶戶攤煎餅”,俺家因為有水磨,算是典型的一戶。傳統的做法是小麥、玉米、高梁、黑豆經水充分浸泡后,用水磨碾成糊狀。然后,俺娘的雙手仿佛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動作嫻熟地如同一位畫家。只見她舀起一勺面糊,迅速地倒在滾燙的鏊子上,緊接著用耙拉子輕快地一轉,面糊便均勻地鋪展開來,薄如蟬翼。在高溫的作用下,面糊瞬間凝固,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氣,那是一種質樸而純粹的糧食香。不一會兒,一張色澤金黃、香氣撲鼻的煎餅就新鮮出爐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種獨特的口感讓我瞬間瞪大了眼睛。煎餅薄而有韌性,入口先是淡淡的麥香,細細咀嚼,又能感受到微微的甜味,如果卷上蝦醬炒辣椒或一棵大蔥,食后不光耐饑餓,關鍵是味道好極了。</p><p class="ql-block"> 村東頭有口甜水井,幾十戶人家共飲一眼井的水,同走門前一條道,相互關照著過日子,好像誰也離不開誰。</p><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家家雞窩里不約而同地歡叫著報曉,接著就是開房門的聲音。早飯吃得早還要吃得飽。上學的,出發的,下地干活的,餓著了可不行。所以,窩頭、鍋餅、小火燒、大煎餅,芥菜疙瘩、蘿卜粘粥、地瓜干子這些“硬貨”統統端上鍋臺。要是誰家多了一種食品,飄來飄去的香氣是串通的,人們就知道這是誰家搟的韭菜餅,那是誰家用芹菜炒得肉。小孩若是饞了哪種飯菜,就端著碗去鄰居家吃一頓。那時候我上小學,村西頭就有個學校,離家也不遠。伙伴們在大門口相會,我給你一捧爆米花,你給他一把炒黃豆,大家吃得香,玩得歡,走得也快,沒多大功夫就進校門了。</p><p class="ql-block"> 夏天,左鄰右舍都在自家的院子里壘個鍋灶,晚飯就在院子吃,飯菜的香味回過來蕩過去,總是在你的鼻息間交織著繚繞著。東院大娘做的炒草蝦最有特色。炒鍋里放生油,用旺火燒到沸滾時,投入草蝦,姜汁、蔥末、香菜、細鹽黃酒少許。成菜后河蝦個小體圓,紅潤發亮,外脆里嫩,汁濃入味,鮮香可口。</p><p class="ql-block"> 俺村南頭,就是著名的錦秋湖,河道縱橫,四季有蝦,尤以春夏之交,河蝦多而味特美,當地有“麥子黃,蝦兒旺”之稱。春末夏初的河蝦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磷、鈣等含量豐富。按中藥理論,它性溫、味甘,具有補陰壯陽、益腎、健腦之功效。</p><p class="ql-block"> 西院張嬸做的鍋烙茄子最好吃,個個茄合都是油汪汪軟乎乎糊焦焦的,吃一口滿嘴香。每每做好以后,張嬸就隔著墻叫著我的小名,“華,快來端鍋烙茄子!”隨后還要逗上一句:“小心香掉你的大黃牙!”</p><p class="ql-block"> 我母親最拿手的就是搟韭菜餅,老人家先將頭刀韭菜擇凈洗好,然后攤放在自攢的高粱桿墊子上晾曬。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韭菜餅的水分過多,烙出的餅兒滲出的熱汁燙嘴。韭菜晾曬好了,母親薄薄地攤出幾張焦黃的雞蛋皮兒,用刀剁斬得粉碎,拌入細細切好的韭菜里,再滴入香油,加上蝦皮、五香粉,鹽等作為餡料備用。</p><p class="ql-block"> 餡調好,開始和面搟餅了。母親將和好的大面團揪成十幾個杯口大小的劑子,再仔細地將這些小面團搟成盆口大小的薄餅,一甩手就把那張餅兒準確地拋到高梁桿拼接的圓圓的蓋簾上,均勻地攤上餡兒,再麻利地搟出第二張同樣大小的薄餅,以搟面杖為軸,慢慢地把第二張薄餅卷起,輕輕地復蓋在有餡的底層上,用搟面杖有時直接用手,沿著對餅的周邊優美的來回旋搟幾下。這時母親的得力助手,我的英姐已將鏊子燒得正是火候,就聽叭得一聲,韭菜餅不偏不倚正好落在鏊子的中央。然后母親又去搟下一對韭菜餅兒。</p><p class="ql-block"> 剛出鏊子的韭菜餅兒,最好趁熱吃,這樣的味兒才正宗。母親還是把搟面杖當尺子,用菜刀把餅兒一分為八,就如同八瓣的金黃扇面,拼接在一起,這就預示著我的戰斗可以打響了。我貪饞地咬上一口,香味立刻便隨著熱氣撲出來,再品那韭菜,鮮而滑嫩,香而不膩,且帶有頭刀韭菜特有的淡淡鮮腥味,恰如剛從水草中捕得的米蝦,用熱油鍋急炒出的味道。吃著吃著,韭菜餅兒便可以大口的咬咽了。吃到最后,沉積下來的餡液兒一口含在嘴里,飽飽滿滿地香味匯集到舌尖,讓人久久舍不得下咽。每到這時,母親便催我:“你先別吃,趁熱,給東院大娘西院張嬸送去兩張。”</p><p class="ql-block"> 冬天,是農民貓冬的農閑季節,吃得樣數多了,油水也大了。一交臘月,左鄰右舍的婦女們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相互協作蒸饅頭、蒸豆包。大家圍坐在炕頭上,一起和米面、搓揉豆餡、包子皮,然后裝籠扇上大鍋蒸。說話的功夫,一鍋黃澄澄的黏豆包出屜了,各家都要帶回一小蓋簾,吃個新鮮嘗嘗味道,也象征著家家的小日子團圓美滿。</p><p class="ql-block"> 過了臘八,開始殺豬宰羊,四五戶人家的男人負責捆綁、接血、去毛去蹄、洗腸子、剁骨剔肉,女人們摘菜做飯、燒水烀肉、擦桌子燙酒。一切安排妥當了,幾戶人家的大人小孩歡聚在一起,像坐大席那樣快樂。幾盅酒下肚,叔叔大爺和哥哥們的話就多了,嘮起互助組與合作社那些事,俺慶香哥、慶華哥就激動的不行,他倆都是俺隊的頭頭,所以端起酒杯唱那首老歌,“合作化的農村一片新面貌,社會主義建設掀起新高潮……”。</p><p class="ql-block"> 餐桌上盡是“鄉里鄉親連著筋,常來常往越處越親”。俺爹說:“這一年大家沒少幫襯,趁著酒菜熱呼,大伙子多吃點多喝點。”莊稼院里充滿了濃濃的香氣和濃濃的年味兒,還有濃濃的鄉俗民風。其實,那些年月農家的日子并不富裕,但吃吃喝喝的生活中滲進了純樸的鄉情,所以鄉親們總是覺得有滋有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溧阳市|
古交市|
兴仁县|
略阳县|
博白县|
扬中市|
扎赉特旗|
黑山县|
锡林郭勒盟|
永清县|
六盘水市|
莆田市|
雷波县|
大安市|
同德县|
奉新县|
保德县|
普宁市|
磴口县|
张家界市|
稷山县|
博罗县|
乌审旗|
建宁县|
辰溪县|
澜沧|
黄石市|
华亭县|
梅河口市|
拉萨市|
新乐市|
霍邱县|
会泽县|
白河县|
昌黎县|
维西|
车险|
西乌珠穆沁旗|
和平县|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