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前天午后,車輪碾過薩列瑪島與大陸間的海風,沿著波羅的海蜿蜒的岸線向東南行駛,一個多小時后便到達愛沙尼亞沿海的另—個大城市帕爾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座被愛沙尼亞人稱為“夏日之都”的港灣享有無數美譽。有人說: 它是波羅的海最美的度假勝地,是沿海三國中必須一游的地方。當汽車穿過樹林看到前方浮出一片紅頂矮房的時候,我們以為那只是一座鄉鎮。導游卻告知帕爾努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帕爾努實在太小了,看不到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寬闊的公路。寒風吹過,路上只有零星幾個裹著冬裝的匆匆而過的行人。帕爾努全城總人口才5萬多人。我忽然覺得,它仿佛是一塊被凝固了時光的琥珀,映入眼簾的是舊日的歷史的場景。也許幾百年前,至少幾十年前,這座城市就是這個模樣。戰爭的風云曾經多次摧毀過這片土地,但即便是重建以后,它還保留著舊時的原貌,這是為了懷舊還是覺得只有這樣才是他們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當我們踏入帕爾努老城,腳下的鵝卵石街道泛著濕潤的光澤,每一步都像踩在歷史的褶皺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城區中的紅塔(Red Tower)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古跡。這座15世紀留下的赤褐色防御塔,是帕爾努作為漢薩同盟港口城市的殘章。塔身斑駁的磚縫間,仍能窺見抵御當年北方戰爭的烽煙。有人說這里曾經是一座防御工事,也有人說它曾經是一座監獄。如今,它靜默地立在街角,成為游客攝影或附近的咖啡館窗邊的一抹剪影。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聳立在街角十字路口的圣凱瑟琳教堂,洋蔥頭式的標志性尖頂表示著它是沙俄時代留下的作品。我們沒有走進去,但似乎能聽到,淡黃色的巴洛克穹頂下,木質長椅沉淀著18世紀的禱告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城的每一扇雕花木門后,似乎都藏著一部家族史詩。我們從路邊矮墻的縫隙中看到,那一小片枯黃色的草坪,以及古樸的小木屋。偶然推開一家古董店的門,一位銀發老婦人——正擦拭著蘇聯時期的銅制茶炊,仿佛擦拭著舊日的體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圣伊麗莎白教堂其實距離紅塔並不遠。在帕爾努也許轉不了幾分鐘就可以把這幾個著名的景點都看遍。這座基督路德宗教堂建于1747年,內部設有哥特式木制講壇和來自鹿特丹的祭壇。只覺得非常莊重和精美,但不能照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街區的路旁,還可以看到刻有建于1717年的古老建筑。我覺得這座城市除了上述的這些建筑以外,似乎所有的街道和周邊的民宅都可以成為古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我一個人走在我們團友的前面,一位愛沙尼亞的老太太迎面走來與我擦肩而過。我突然聽到老太太說了一句中文“你好!”。我懷疑自己聽錯了又回頭望了一眼,老太太也回頭笑了一下。突然,我覺得這座城市也充滿了溫馨。他們也生活在現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昨天上午下起了小雪,我們冒著凜冽的寒風參觀了帕爾努海灘(P?rnu Beach)。綿延數公里的灘地搖曳著枯黃的蘆葦。海邊孤零零矗立著一座觀光鐵塔。沒有見到所謂的白色沙灘,連海水的顏色也是昏黃。沿著海邊往前看,遠處有一片白色的屋頂,也許那才是愛沙尼亞人心中“夏日的避暑樂園”。在那兒能體會赤腳踩過細沙,看波羅的海將云朵揉碎成白色的浪沫。我們現在來得不是時候。不過我們也挺高興,寒風中不少老人還登上了鐵塔,還像年輕人一樣大喊大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旅游本來就沒什么固定的意義。也不是非要看到什么美景,無論是寒風或荒蕪,高興就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二天帕爾努的天氣陰晴不定,時兒有雨時而天晴。時光卻在這里變得松軟而透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所有旅游攻略上的“景點”不過是引子。真正的美景和靈魂都藏在每個人的內心。這座小城教會我:所謂旅行,不是追逐地圖上的坐標,而是讓自己成為一塊海綿,吸飽此地流動的時光與呼吸。當夕陽將圣伊麗莎白教堂的尖頂染成金色時,我忽然明白——帕爾努的魔力,正在于它從未試圖挽留時光,卻讓每一刻都成為永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寫于2025年4月13日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圣伊麗莎白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圣凱瑟琳東正大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紅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紅塔附近的紀念廣場,這是愛沙尼亞的誕生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海灘(被稱為愛沙尼亞的海濱度假勝地)</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江县|
维西|
陇西县|
乐平市|
贵南县|
衡阳县|
水富县|
肥西县|
浮梁县|
建宁县|
濮阳县|
天等县|
古浪县|
宁城县|
五河县|
建平县|
铜陵市|
淄博市|
湖州市|
平和县|
富锦市|
黄山市|
定襄县|
泊头市|
庄浪县|
大悟县|
讷河市|
松原市|
观塘区|
黔南|
迁西县|
五家渠市|
雷山县|
临桂县|
朔州市|
彩票|
团风县|
鄂伦春自治旗|
金华市|
聂拉木县|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