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昵稱:桃花??開<div>美篇號:300820183</div> 江城驛站第十二次線下采風活動,于2025年4月10日,在會長草色遙看、大強老師、葉先生、王會長精心策劃、組織下,在新洲的鳳娃古寨展開,驛站70多位美友參加了活動。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驛站組織的活動,收獲滿滿,感觸頗多。這座融合了古建筑文化、民俗風情與勵志故事的景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漫步其中,不僅能欣賞到精美的古建筑,更能感受到創始人余紅梅女士的創業精神和對家鄉的深情回饋。 <p class="ql-block">據景區周總經理介紹:新洲區鳳凰鎮曾是唐朝時期18個古驛站之一,2015年芳華女子余紅梅追夢到此,篤定實干,奮楫揚帆,投入重金從全國各地收購古建筑舊宅,經拆卸復建,打造成今天規模龐大、有口皆碑的旅游名勝。</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匠心獨運,古建筑里的時光印記</font></b></h3> 鳳娃古寨景區位于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是一家極具文化特色的國家4A級景區,是央視《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專訪景區。景區集古建展示、民俗體驗、古玩交流、非遺傳承、休閑度假、國學養生、特色美食、游樂互動為一體,擁有華中地區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落及專題特色博物館群。 踏入鳳娃古寨,只見園區內二十余棟明清古建筑錯落有致,青磚黛瓦、飛檐翹角間盡顯徽派建筑的清雅風骨。古寨周總經理親自導游,對古寨的歷史和發展、未來愿景為我們作了詳細介紹。 令人驚嘆的是,這些建筑并非簡單的仿古堆砌,而是創始人余紅梅女士帶領團隊,耗時十余年從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一磚一瓦搶救遷移而來的。每一扇花窗、每一根木梁都經過精心修復,令瀕臨消逝的古宅重煥生機。 <p class="ql-block">我們參觀的路線是:鄉喜樓-鳳娃谷-陶藝坊-國學堂-食府-戲院-郭府(狀元府)-古街-上駦書院-四君子園-千年古榨坊-天街夜畫(古城墻)-陶睿御醫坊-酒器博物館。</p> <b>鄉喜樓。</b>這棟木質結構的古宅始建于明清時期,距今大約有400余年,是鄉村舉行婚慶儀式的地方?!疤炀骸辈季质墙厦窬拥奶厣?,具有采光、通風、散熱的功能。 這座“八角天井”令人非常驚艷,每個角都有一幅雕刻,稱之“八仙守護”,八仙持寶物和法器,站立在騰飛的鳳凰、蜂巢之上,寓意深刻。 整棟房屋古樸典雅,屋檐柱間雕刻祥瑞圖案和符號,隱喻平安吉祥,納福納喜,飽含古代人民的建筑智慧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b>鳳娃谷</b>配合水缸、石磨、仿古磚、紫藤長廊的點綴,將中國傳統的24節氣、象棋文化融入其中,呈現給大家一條蜿蜒綿長、趣味生動的古韻大道。 整個鳳娃谷以創始人拾荒路上創業的坎坷經歷為原型打造,石磨路還原了拾荒路上的荊棘密布。 水缸假山石的水景時刻提醒她不忘往日跋山涉水的艱苦歲月,吉言墻是她一路走來與人為善的真實內心寫照。 <b>陶藝坊</b>傳承中國悠久的陶瓷文化歷史,以湖北地區民間陶瓷馬口窯為依托,涵蓋陶瓷文化從工藝流程到藝術文化發展,向游人展示陶瓷文化的魅力與精神。 院內主要是陶器展示區和手工拉坯體驗區,內堂為精品瓷展示區,游客可以現場觀摩體驗陶瓷制作的工藝手法。 <b>國學堂</b>。明末清初時期的一棟老宅,原建地在福建,距今大約有100多年。 房屋建筑格局為三進堂,分上堂、中堂、后堂,三堂相連之處都有一步臺階,寓意步步高升。 中堂正面掛的是儒學先祖孔子畫像,“道冠古今,德配天地”。 <b>鳳娃食府。</b>中午驛站一行70多人在此就餐,稍事休息。 <b>鳳娃戲院。</b>原是清代早期一大戶人家的祠堂,距今有300多年的歷史。因年久失修,房屋損毀嚴重,破舊不堪。在遷建過程中精心設計,進行搶救性修復,得以復原。 古戲樓雕梁畫棟,榫卯結構的屋頂以繁復的蓮花紋樣裝飾,寓意“步步生蓮”。分為上下兩層,有前堂后堂,一進三出,上層回廊為雅座,下面大廳為普通茶座,供游客聽戲說書。 自開園以來都會組織文藝演出,除上演京劇、楚劇、漢劇之外,還演出鳳凰當地民俗傳統節目。 皮影戲館,非遺民俗演藝。 <b>郭府(狀元府)。</b>宅子主人名郭慶,鳳凰鎮三屋村人,師從王陽明,明正德六年(1511年),封清平知縣,為官清廉勤政,受民愛戴,辭官后清平縣官民為他建生祠祀之。 整棟房屋滿眼都是精美的木雕,各種人物、動物、器物、天文等圖案不計其數,栩栩如生。 <p class="ql-block">門額上的“蜂窩斗”和屋頂上的“臻井天花”布局巧妙,雕刻精致,技法高超,不啻為一件珍貴華美的藝術佳品。</p> 古街集市,有些許冷清。 <b>上駦[téng]書院。</b>書院為民間耕讀生活書院,創辦人李向東(筆名鑄老三),癡迷微型雕刻和園林盆景以及古建筑設計。從2014年創辦上駦書院,現已開辦全國連鎖21家。 <b>四君子園。</b>梅蘭竹菊四君子園是園區民宿場所,園內點綴主題花木,布局新穎獨具匠心,為游客營造一個古韻古香、文化氣息濃郁的居住處所。 <b>千年古榨坊。</b>入口處是一座四柱木牌樓,古色古香。院落原來稱為時來運轉院,左邊有緊閉大門的建筑是“民俗博物館”。 從油磨坊東側門入,可見油祖力牧的石雕神像,其后天井陳列有鎮寨之寶:金絲楠木千年古榨。 古榨木約一米粗細,古樸蒼拙,兩端隱約可見年代久遠的文字。 2020年復建的古榨坊,安放有古法榨油設備,陳列有石碾、風車、蒸灶、炒灶等,供游客體驗和參觀。 2024年6月,景區內<b>“天街夜畫不夜城”</b>開設“干娘茶館”大型交友活動,由“王婆”主持,為慕名而來的青年男女開展現場交友互動,熱鬧非凡。 天街夜畫不夜城的醉美夜游,在五一假期將會有豐富的節目表演,讓人非常期待。 <b>陶睿御醫坊。</b>清代末年的民居,距今大約100多年,主人叫陶睿,因曾經給慈禧太后看過病診過脈而名聲大噪,被后世稱為御醫,也是鳳凰寨人。 門口影壁“福祿壽”是徽派三雕中的磚雕,紋理樸素。 房屋為榫卯結構,三進兩出,上下兩層,格子門窗。室內天井通風采光,四周水檐相接。天井、門樓、中堂等微派建筑的主要元素,在這棟房屋都有體現。 <b>鳳娃酒器博物館</b>展示了近萬件陶瓷酒器,是我省著名酒器收藏家魏樂進先生的經典珍藏。本館所展示的酒瓶、酒器、酒版異彩紛呈、包羅萬象。 鳳娃酒器博物館的開館,標志著湖北省旅游景區酒器博物館的正式誕生,是我省收藏業創新發展的一個重大的突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傳奇女子勵志人生,從拾荒者到企業家</b></p> 在鳳娃古寨的國學堂,余紅梅董事長、周總經理為江城驛站采風游覽召開了歡迎大會,并向各位美友分享了創業的故事。 鳳娃古寨創始人余紅梅女士,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創業者。她出身貧寒,早年以拾荒為生,但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敏銳的商業眼光,一步步積累資金,最終打造出這座占地數千畝的文旅景區。 她的故事充滿了奮斗與艱辛。創建之初余紅梅女士開始收購各種木房子,讓這些瀕臨拆遷的老房子、老院落得到完整的保護。她四處考察古建筑,學習傳統文化,十幾年時間里完成了幾百套老房子的拆遷、復建。最終,將收購、修繕的古建筑建設成了湖北省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落文化體驗園。 她始終堅信,只要用心去做,就能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傳統建筑藝術。如今鳳娃古寨已成為武漢周邊知名的文化旅游地標,她的勵志經歷也激勵著許多懷揣夢想的創業者。 江城驛站會長草色遙看、大強老師等分享了心得體會。美友們被余紅梅女士的故事深深感動,重慶美友阿康老師現場揮毫潑墨,為余紅梅女士題詞。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回饋家鄉,助力鄉村振興</b></font></h3> 她說:“古寨的根在新洲,我的家也在新洲”。余紅梅女士不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心系家鄉的公益踐行者,鳳娃古寨的建設,為當地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20年余紅梅女士在景區內創辦"余干娘說媒"項目,以傳統婚俗文化為特色,幫助適齡青年牽線搭橋,既弘揚了民俗文化,又促進了社會和諧。 園區為周邊村民提供了數百個就業崗位,包括導游、保潔、餐飲服務等,讓許多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能在家門口穩定工作,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 游學基地:鳳娃古寨還面向學生開放,成為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許多學校組織學生前來研學,通過古建筑參觀、非遺體驗等活動,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暮色中的古寨燈籠次第亮起,飛檐下的銅鈴隨風輕吟。這座由民間力量筑就的文化堡壘,不僅守護著建筑瑰寶,更用溫暖的人情味編織著鄉村振興的未來圖景。 游覽鳳娃古寨,不僅是一次視覺的享受,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這里既有古建筑的恢弘之美,也有創業者的勵志精神,更有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余紅梅女士用她的堅持和智慧,讓一座荒山變成了文化樂園,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永顺县|
湄潭县|
芷江|
景泰县|
临邑县|
深圳市|
五莲县|
沙湾县|
丰县|
兴仁县|
育儿|
呼和浩特市|
封丘县|
咸阳市|
民乐县|
离岛区|
徐汇区|
永定县|
莒南县|
石台县|
屏南县|
辽宁省|
孙吴县|
福鼎市|
西乌珠穆沁旗|
舟曲县|
通辽市|
讷河市|
湖州市|
灌云县|
新绛县|
澜沧|
金平|
白朗县|
双峰县|
东明县|
四平市|
静宁县|
大余县|
临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