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舊事閑話</p><p class="ql-block"> 記憶中的那些燈</p><p class="ql-block"> 我家住農村,我在青少年時代里,夜晚都在菜(桐)油燈和煤油燈下度過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出生在農村或小地方的人,可能都用過煤油燈。如今電器時代,煤油燈早已退出了人們的視線,痕跡只存在圖片上了。小時候我老家用的那盞煤油燈,它曾經閃爍的微光,</p><p class="ql-block">仍然留在我的記憶里,鐫刻在我的心底深處。幾十多年過去了,它承載著回不去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苦澀里透著甘甜,微光中照著歲月。那盞煤油燈,曾持續做為一段歷史的照明工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伴隨著我的童年和青年的生活,當時的煤油叫"洋油。'煤油燈發出的那一束束微光,熏染了母親滿頭烏亮的黑發。</p><p class="ql-block">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母親借著那盞飄渺的微光飛針走線,為兒女們縫補衣衫,操持著孩兒們破衣遮體的大方。</p><p class="ql-block">煤油燈微暗,針線包幽然。土窗伴對月亮光,挑燈回望夜色長。曾經那盞煤油燈,</p><p class="ql-block">已不在原地徘徊。在我學生時代,晚上就在這煤油燈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煤油燈為電燈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為燃料。多為玻璃質材,外形如細腰大肚的葫蘆,上面是個形如張嘴蛤蟆的燈頭,燈頭一側有個可把燈芯調進調出的旋鈕,以控制燈的亮度。</p><p class="ql-block">煤油燈是上世紀初的德國產品。當年紅軍部隊里也在使用它。是簡單的照明工具,在民國時期普遍配備于軍隊。</p><p class="ql-block"> 當年還有一種燈叫馬燈。主要是野外使用的,如趕夜路,夜里在外面干活用于照明的,</p><p class="ql-block">是一種可以手提或掛起來的,能防風的煤油燈,也是以煤油為燈油,不過油</p><p class="ql-block">壺是金屬制的,容量比較大,燈火外面套了個大玻璃罩子,用于防風,據說這是從國外傳來的。</p><p class="ql-block">因為騎馬夜行時可以掛在馬鞍上而得名。另一種我們地方言叫(鏡亮)有三角形的和四方形的,三面或四面都裝有玻璃防風,作用同于馬燈,但亮度比馬燈小,同時耗油也就少。農村家庭一般都用這種燈。</p><p class="ql-block"> 另外還有一種燈叫汽燈。汽燈是一種照明燈具。又稱煤氣燈。它利用點著后本身發出的熱量,將煤油變成蒸氣,噴射在熾熱的紗罩上發出白亮的光。我記得五十年代末在農村晚上公社開大會或者搞文藝表演就是用這種燈照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我在家鄉還使用過菜油燈和桐油燈。所謂菜油燈,亦叫菜籽油燈,就是把一個小的生鐵燈盞擺在有四只腳的竹子燈架上,倒上半盞菜籽油,扯上三四根燈草,亦稱燈芯草,一頭放在燈盞里,一頭搭在燈盞邊上,高出一厘米左右,等油吸上來后,用火柴點著,就成了菜籽油燈了。桐油燈亦如此。那時,農民都種越冬作物油菜,來年早夏時收獲油菜籽后,將菜籽送去榨油廠榨成油,分成兩份,一份為食,一份作燈油照明。</p><p class="ql-block"> 我們還用過松明子照明。松明子我們地方方言稱為(叢油子)。它是松樹在生長過程中,某一木頭部位或組織受到意外損傷,造成代謝紊亂,積累了大量的油脂,而變成易于點燃并能照明的松明子。我們采集了這些松明子,把它們分劈成快餐筷子粗細長短的松明條,用它點燃照明。</p><p class="ql-block"> 小時侯我記得農村連手電筒都很稀少,晚上出門就是用火把,它是用杉樹皮曬干捆綁而成。晚上出門就點著火一邊走一邊甩著才不會熄滅。我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和我的堂侄,煥冰老師(他年齡比我大,是我的小學老師)兩人晚上從學校回家,他打著火把,走在路上他說我背上有點燙是否火落在我衣服上了,我查看后說沒有發現他身上有火,又走了一會,他說肯定燒著我棉襖了,好燙的!我再仔細一看果然是火星濺到他棉襖上燒了一小洞將里面的棉花燒著了,但外面的布面只燒了一個小孔,因此很難發現!結果脫下衣服將火撲滅了!</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上高小寄讀在學校,(學校在湘潭錳礦礦區)開始享受了電燈,到五十年代末我參軍來到部隊,首先住在營房用上了電燈。但后來部隊執行機動作戰任務(高炮部隊),常年駐在山頭晚上又開始使用了煤油燈和臘燭照明!退役后分配單位又在農村,仍然是用煤油燈照明。值到六十年代末單位才安裝了電燈。家里直到七十年代初才告別了煤油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煤油燈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普遍使用,現在則早已作古了,可見現代文明的腳步真是日新月異。</p><p class="ql-block">就我們這一代就經歷過煤油燈,電燈,以至于現在各式各樣的燈,然而在燈火</p><p class="ql-block">通明的城市,我有時仍然有時會想起那時的煤油燈,那種別樣的溫度,人類的歷史誰又不說是發明火和刮火的歷史,是光源不斷進步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菜(桐)油燈!</p> <p class="ql-block">煤油燈。</p> <p class="ql-block">鏡亮(鏡燈)。</p> <p class="ql-block">馬燈。</p> <p class="ql-block">氣燈。</p> <p class="ql-block">臘燭。過去也使用它來照明,現在多用于紅白喜事或停電時用。</p> <p class="ql-block">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照明燈具不斷創新!由菜油燈到煤油燈,由白織燈到日光燈,節能燈到太陽能燈。</p><p class="ql-block"> 白熾燈是將燈絲通電加熱到白熾狀態,利用熱輻射發出可見光的電光源。于1878年由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斯旺發明。白熾燈結構簡單,適用于一般工礦企業、機關學校和家庭作普通照明,其最大光效在19Ilm/ W 左右、平均壽命1000h。缺點是發光效率低,燈泡表面溫度高。優點是顯色指數高,大于95,線路簡單,使用方便,功率因數高,便于光學控制,做成可調光源(如調光臺燈)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日光燈,學名熒光燈,是一種利用紫外線激發熒光粉發光的照明裝置。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低氣壓的汞蒸氣在通電后釋放紫外線,從而使熒光粉發出可見光。日光燈通常由燈管、鎮流器和啟輝器三部分組成。鎮流器用于控制電流,啟輝器則負責啟動燈管。與傳統白熾燈相比日光燈具有更高的光效和更長的壽命,是一種節能環保的照明選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節能燈,又稱為省電燈泡、電子燈泡、緊湊型熒光燈及一體式熒光燈,是指將熒光燈與鎮流器(安定器)組合成一個整體的照明設備。2008年國家啟動"綠色照明"工程,城鄉居民和企業使用中標企業節能燈享受一定比例的補助。節能燈的推廣意義重大,然而,廢舊節能燈對環境的危害也引起了關注。到2012年10月底,節能推廣工程有上億節能燈報廢,每只可污染180噸水及五六畝土壤,廢舊節能燈的處理和回收問題引起關注。盡管如此,人們對于節能燈的需求仍然在不斷增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太陽能燈是由太陽能電池板轉換為電能的電燈。在白天,即使是在陰天,這個太陽能發電機(太陽能板)也可以收集,存儲太陽能量。太陽能燈作為一種安全、環保新電燈,從而越來越受到重視。</p> <p class="ql-block">白熾燈。</p> <p class="ql-block">日光燈。</p> <p class="ql-block">節能燈。</p> <p class="ql-block">太陽能燈。</p> <p class="ql-block">過去夜間外出用火把,現在用手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高青县|
黄山市|
武邑县|
新乡县|
收藏|
江源县|
恩平市|
北流市|
三江|
杭州市|
秭归县|
司法|
乌海市|
霸州市|
调兵山市|
安仁县|
冷水江市|
雷山县|
拉萨市|
兴和县|
万全县|
新源县|
伊宁县|
阳山县|
丹棱县|
商水县|
永定县|
孝义市|
若尔盖县|
石门县|
沈阳市|
饶阳县|
理塘县|
上蔡县|
康保县|
澄城县|
枝江市|
南投县|
嘉鱼县|
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