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外孫參加的去年暑期云南夏令營晚會視頻里,第一次聽到從他口中唱的《離別開出花》這首歌,當時沒留下什么印象;最近再次近距離聽他哼唱這首歌,覺得有點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網一查,哎喲不得了,這首歌反響很強烈耶!有人將這首歌奉若神明,聲稱它讓他們感動得熱淚盈眶,仿佛在離別的苦澀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們將這首歌視為心靈的慰藉,甚至將其與經典歌曲相提并論。將這首歌看作是勵志的雞湯,是化傷感、低迷為昂揚向上的靈丹妙藥。然而,也有人對這首歌嗤之以鼻,認為它不過是粗制濫造的產物,缺乏真正的藝術價值。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離別開出花》這首歌,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了人性中的種種柔軟處。有人在這面鏡子前看到了自己的脆弱,也有人看到了自己的偏見、看見自己的背離。這首歌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爭議,或許正是因為它觸及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某種不安。在離別的主題下,人們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中,試圖從中尋找慰藉或認同,找出歌曲中的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坐上那朵離家的云霞,飄去無人知曉的天涯。背著媽媽說的那句話,孩子人生其實不復雜。”這樣的詞句,仿佛是一串鑰匙,輕輕轉動,便開啟了聆聽者內心深處的記憶之門。離別的花朵,在回憶的田野上悄然綻放,每一片花瓣都承載著過往的溫情與故事。而我的故事,也是從開頭的這幾句開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初春,我帶著行囊,從遼西山區走進了大學。從此告別了故鄉、告別了父母。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離別。雖然是沒離開東北,但畢業后身在何處誰也不知道,當時的確是“飄向無人知曉的天涯”。但,四年之后,就不再是“無人知曉”了,我離家不算太遠。我走的時候,媽媽并沒有對我說什么。離開就是離開了,并沒有那么沉重,就像葉倩文唱的那樣,“是非恩怨隨風付諸一笑 ,聚散離合本是人生難免”,我就這樣輕飄飄地離開了我出生的地方。我之所以輕松離開,一是因為我當時是一個懵懵懂懂的青年,對于外界毫無所知,也就談不上恐懼和陌生;二是因為那個年代、我所處的環境極為困窘,只要換一個環境就是現狀的提升,沒有什么可擔憂的。那時我和家人都是這種心態,因而也就不考慮人生復雜不復雜這類形而上的問題了。過了許多年后的今天,我才領悟到,人生復雜與否全看你選擇什么樣的生活。你選擇復雜,你的人生就是復雜的;你追求簡單,你的人生就不會復雜。沒有統一的境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喔~眼淚輕輕地擦,別管那多嘴烏鴉。咽下那些風沙,你才能慢慢長大。”看吧,苦情戲來了:凡真正的離別,總是與淚水相伴的。人們從情感上總是不愿意分離,而現實又要求分離,這就要用淚水來沖刷和彌合沖突。我同媽媽離別時,心里幾乎沒有這樣的感情波動,只有媽媽眼含熱淚。我當時還不理解,媽媽有四兒一女,我走了其余人還都在身邊,況且我也不是永遠不回來。我真是沒有咽下風沙、沒有長大,不懂得媽媽的感受。人生需要經歷一些磨難,才長大成熟。“咽下那些風沙,你才能慢慢長大”,這是人生的普遍原理,似乎不僅限于別離這樣的情境。“別管那多嘴烏鴉”這句話,在我看來有些突兀。難道一個離別、抑或離別時灑下幾滴眼淚就惹得別人非議?這可能與離別的具體緣由有關。反正是我離開家的時候,沒有人指手劃腳。當年,考上大學是一件很光耀的事,普遍的反應是羨慕,這就促使我不理解這句話。也許歌曲的詞作者是要表達“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樣一種豪邁的離別之情,才抬出“烏鴉”來。好多對歌曲勵志的贊頌,恐怕從這里字里行間看出端倪,也未可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此處,歌曲的第二段是這樣的:“喔~眼淚輕輕地擦,別忘那童年夢話。散在遠方的花,也隨風慢慢長大。”這幾句樸實無華,也容易理解。帶著童年的理想,走向遠方奮斗;隨之,離人的“花”開出了、長大了。這是首次透漏出離別開出的“花”的涵義,它原來與童年夢想有關——確切地說,就是世間所謂的“成功”。到此,勵志的味道更濃了。似乎只有衣錦還鄉,才能對得起當年的別離、對得起別離時的一抔淚水,誰也不愿意穿著華麗的衣服在夜晚行走。我那時離家,也沒有什么特別的童年夢話,簡單的想法就是在大學里多學些,畢業后有個穩定的工作。至于后來的路怎樣走、怎樣開花,沒想過,總是走一步看一步,所以最終也就沒有開出絢爛的花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歌曲接下來唱道:“要錯過幾個她,用你最好(真)的年華,這是青春的代價。”離別有主動和被動之分,主動的離別是一個人離開原來的環境、相處的人到另一個地方去;被動的別離是別人離開自己到他處去。這里付出“青春代價”的是主動離別的人,整首歌曲都是從主動別離的人出發的。走出的人,肯定是要錯過一些東西的,舊境的一切都不再屬于他了。作者的意思,只要在異地他鄉慢慢地開出花來,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我在這最好、最真的年華付出的代價是什么呢?錯過了什么呢?我離鄉之前,那里別說沒有給我準備一個或幾個“她”,就連肚皮填滿都保證不了;離開那個地方后,頂多就是錯失了見證那里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終生沒開出花來,也就沒有那么遺憾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離別開出花,伸出新長的枝椏。像冬去春又來,等待心雪融化。”原來,開花最重要,不管是在天涯還是在海角,花開了,功成名就了,那離別親人、朋友的哀傷就漸漸地融化了。此時,離別的痛就被自己的榮譽、地位、財富取代了。說這首歌勵志,這句話最明顯了。看,剛離別時媽媽的那句人生“不復雜”的話也沒意義了,現在離子闊了,就“復雜”起來了;不復雜,所獲的功利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就是不回鄉,誰也不愿意錦衣玉食在夜里行走。看來,開花的過程就是從不復雜到復雜的過程,媽媽的話因為自己的成功早就忘記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并不是每個離別故土的人都會開花,對于那些仍在打拼的人,同家鄉的紐帶仍是牢固的,聯系仍是頻繁的。“你每次離開家 ,帶著遠方的牽掛 。”然而,他們沒有忘記開花的目標,奮斗還是第一位的。“那城市的繁華 ,蓋住了月牙。”他們在追逐自身“繁華”的同時,也享受著城市的繁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呢?說起來慚愧。離家多年,沒有“復雜”起來。“遠方的牽掛”沒有成為我開花的羈絆,“蓋住了月牙”的繁華也沒有激勵、誘惑我改變。如果說,我離別也開了花,頂多就是換了一種生活環境和方式。這對于我,很重要也已足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離別開出花,它生長在懸崖。在最高的山頂,才聽得見回答。”唱到這里,那意思表達得就更清楚了。只有處在高處,那離別之情才能得到回應,才能對得起離開的人、離開的地方。而達到這樣的高度,是要付出跋涉的艱辛的,他的人生之路必是充滿著崎嶇、坎坷的懸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追求成功,還是追求自在、快樂?是向往物質享受還是向往精神愉悅?是學會世故走向精明還是保持純真和誠實?這是人生的難解課題。實現二者的平衡,恐怕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難題。《離別開出花》所倡導的“山頂”,不知是哪一種高度。不管是哪一個,都得功成名就,開花就繞不開這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沒什么好害怕, 孩子放心去飛吧 !在你的身后 ,有個等你的家。”歌曲的最后,給離家的奮斗者以雙向的鼓勵。一方面,天下之大,“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要無所畏懼,發揮你潛能的場所應有盡有。另一方面,在離者的背后,有一個家在支撐著。無論走多遠,都別忘了回來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然,大千世界任君馳騁。但身后的家可能就回不去了。故鄉不是空洞的鄉愁,而是那里的環境和過去的生活細節。以我個人的經驗,經歷了“蓋住了月牙”的種種境遇,對過去的方言、柴剁、田地、池塘不再熟悉了,對父母熟悉的生活漸漸地陌生了,對生我養我的土地不再有血濃于水的那種感覺。后來,一方面是現代文明和財富極大豐富,一方面是人情味的淡化和缺失。傳統的農業文明殘缺,沒有村子的味道了。我偶回更加不適應了。身后的家雖在,精神上的隔膜造成情感上的疏離,已經不能作為靈魂的支撐了。人生分離,不見得都開出花來,但這樣的悲劇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當代的人,只顧往前奔,來時的路記得不記得已無關緊要了,甚至已沒有意義了——離別最大的弊端莫過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世間總少不了離別,這似乎是一個永久性的話題。 “離別”,多么令人痛心的兩個字眼,也許你還沒有感受到,其實他就在我們身邊,并不遙遠。回顧過去,幾多歡喜幾多愁, 無法從離別的悲痛中走出來,他似乎是一個陰影,籠罩著你的心頭。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從過去中尋找歡樂,從現實中探索安慰,逐漸地,隨著時間的流逝開朗起來。輕輕擦掉眼淚的,恐怕不是自己的手,而是時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開一點,離別不想你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他教你長大,教你承受。 誰想要離別?你為什么要離開那個心靈的天堂?為什么不是一直沉睡在里面,滋潤甜蜜?答案多種多樣,不妨總結為——為了生活得更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幼兒時,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無知的幻想,很早就想要離開,迫切的想要張開那張還未成熟的翅膀。那是一種人難以想象的渴望!到了十六七,花季、雨季來臨了,待感情,我們不像小時候那樣幼稚,也不像成年人那樣老練,我們懂得了現實生活的種種無奈,付出我們的真心,更渴望世間的真實回報。幻想、情意與現實的糾葛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悲痛,還有機遇和挑戰。這樣看來,離別是迫不得已。新的起點上,孤身奮斗,在新環境中張揚,何樂而不為呢?有幸者,花開繁茂,于是,過去的離情,有了新的詮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體會,這就是《離別開出花》這首歌曲要告訴我們的。它切合當今社會許多人的生活理想和軌跡,是這首歌打動人心的主要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首歌而已,誰也不會當它是人生規鎳,也不會當它是騷擾。生活是多元的,每個人的人生都與他人不同;離別也是一樣,不可能有統一的模式。當我們唱起歌時,我們的狀況不會因之發生任何變化,該黑的還是黑該白的還是白。我以自己狹隘的生活歷程和觀念解讀它,既不能為之增輝,也不能為之遜色。住在京城里看,人們求生存、求發達的喧囂已經夠意思了,多這么一首歌,也不會顯出更加聒噪,就是楊坤、吉克俊逸聲嘶力竭地演繹也沒什么干擾,何況還有幾版童聲演唱呢!</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定市|
缙云县|
弥勒县|
麻栗坡县|
顺义区|
清涧县|
贺兰县|
荃湾区|
荆门市|
房产|
汝阳县|
丰宁|
宝丰县|
鹤壁市|
江津市|
东乌|
东城区|
昌图县|
永嘉县|
永城市|
比如县|
周宁县|
隆回县|
石家庄市|
泽州县|
城步|
肃宁县|
滁州市|
开阳县|
七台河市|
双流县|
襄汾县|
隆林|
河源市|
城市|
蒙城县|
铜山县|
邓州市|
鹤峰县|
盐山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