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京杭大運河無錫段全長約40多千米,縱貫無錫城區。在這段河道上,有八座古橋橫跨兩岸。其中最有名的,歷史最為悠久的是清名橋。它是無錫古運河上現存規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單孔石拱橋。清名橋是無錫“寄暢園”的主人秦耀的兩個兒子捐資建造的,因兄弟倆的大名分別是太清、太寧,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寧橋”。到了道光年間,因諱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寧改名為清名橋。</p> <p class="ql-block">在無錫人的心目中,清名橋在歷史上的繁榮就象那幅名畫《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一樣,是古老運河歷史的符號、繁榮的象征、文化的縮影。在清名橋下生活的運河人家安逸、自足,這也許就是悠悠古運河帶給他們的那種自信與滿足吧。他們在極普通的生活中回味著過去,感受著現在。清名橋是一個窗口,是體味運河千百年文化遺存的窗口。在運河的兩岸,依然保留著一千米左右的清朝至民國初年的古建筑群,形成了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獨具特色的“水弄堂”格局。</p> <p class="ql-block">無錫南下塘是一條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古運河畔江南人家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由寺、塔、河、街、橋、窯、坊等眾多景觀組成特色環境,構筑了獨具風韻的江南水弄堂。在高樓林立的無錫市中心,溫婉綿長、古色古香的南下塘是一個柔情似水的心靈歸處。</p> <p class="ql-block">金匱橋位于無錫市中心城區南長區,為城市主干道太湖大道跨越京杭運河的一座橋梁。橋下運河上的貨船南來北往,一派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黃埠墩又名小金山,是京杭大運河進入無錫城前最寬廣的地方,面積220平方米,四面環水,被稱為"天關"。因該墩是惠山錫山一脈,墩基為巖石,故保留至今,成為大運河無錫航道中的天然地理坐標,歷來被視為古運河上永不沉沒的小島。兩千多年前,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在這一帶興修過水利,百姓感恩,把這個湖中小島稱為“黃埠墩”。清代康熙、乾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名臣海瑞等曾登臨此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宁远县|
班戈县|
阿勒泰市|
错那县|
皮山县|
凤台县|
大渡口区|
新乡市|
扬中市|
开封市|
安阳市|
沂源县|
柳州市|
射洪县|
灵丘县|
塔城市|
湟源县|
罗定市|
江门市|
太仆寺旗|
荃湾区|
三都|
蕉岭县|
耿马|
纳雍县|
中阳县|
定兴县|
昭苏县|
临沂市|
湟源县|
古田县|
古蔺县|
鲁山县|
平乡县|
峨眉山市|
泰安市|
乌兰浩特市|
舒城县|
嘉义县|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