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一次前往福建,行程屬于“匆匆跟隨”,給的理由是領隊,7人成團。</p><p class="ql-block"> 因去年7月有過一次泉州莆田自由行,所以并沒有以“激情滿滿”的心態奔赴前行。</p><p class="ql-block"> 但是,領隊有領隊的責任擔當,出行前的告知途中的溝通那都必須要“盡心而為”。所幸還有跟隊導游,一切都是有序進行。</p><p class="ql-block"> 行程計劃五天四夜:福州~平潭~莆田(湄洲島)~泉州。</p><p class="ql-block"> 到過的點,以圖記錄。</p> 福州 <p class="ql-block"> 林則徐紀念館,大門額題“林文忠公祠”。石道可以直達御碑亭,內有光緒三十一年立的道光三十年“圣旨”、“御賜祭”、“御制碑文”等3塊青石碑。御碑亭的北邊為樹德堂,里面有林則徐坐像。</p><p class="ql-block"> 堂室內為林則徐生平展示,按不同主題陳列,分別是:矢志報國的閩都赤子、清正務實的社稷名臣、放眼世界的左海偉人、舉世共仰的禁毒先驅、抗敵御侮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p><p class="ql-block"> 灰撲撲的墻條石路半拱檐口</p><p class="ql-block"> 一道道門守住里面的一方天地</p><p class="ql-block"> 白色流蘇花引得樹下擺起茶桌</p><p class="ql-block"> 名人的故事流淌在街巷中</p><p class="ql-block"> 宮巷沈葆楨故居內的流蘇花開得正濃,潔白似雪,枝干探過灰白色院墻伸向屋頂。如我般慕名而來的游人,各種找角度將手機相機對準流蘇花~最美人間四月天,正是流蘇如雪開。</p> <p class="ql-block"> 煙臺山夜景</p><p class="ql-block"> 介紹說,晚上可以去煙臺山看一看,因為那有小“重慶珙崖洞”的稱呼。于是,我們去了,走在上坡的路上,兩邊俱是各式店家。明明肚子撐得慌,還是忍不住接受了“連杏雙皮奶”的投喂。</p> <p class="ql-block"> 于山公園,距離住宿的賓館1公里多一點。起一個大早,去溜達了一圈。天君殿、郁達夫紀念館、戚公祠、九仙觀,均落于于山,山上有許多的摩崖石刻,定光寺白塔據載有千年歷史,寺內青花瓷墻畫傳播的是佛陀應化事跡。</p> 平潭島 <p class="ql-block"> 平潭島是戶外組織夏天露營常走的線路。不過我倒是沒來過,本次有此一處也算幸運。</p> <p class="ql-block"> 石頭厝,參觀的點位是北港村。</p><p class="ql-block"> 走在石頭壘砌的房子邊,墩厚踏實感自然而來。</p><p class="ql-block"> 去敲擊了“會唱歌的”石頭,又去海上“長堤”上走走,見了屋頂石頭壓瓦,與導游“辯論”石頭厝樓上開門卻沒有走廊陽臺的原由,雖未得到“正解”,卻是見了“稀奇”。</p> <p class="ql-block"> 將軍山,原名老虎山,與臺灣島隔海相望。 </p><p class="ql-block"> 1996年初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平潭縣舉行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三軍聯合作戰演習。演習當天,一百多名將軍在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將軍的帶領下親臨現場登山觀戰,為平潭歷史前所未有的,平潭縣委故將“老虎山”更名為“將軍山”。</p><p class="ql-block"> 本想往山下走走,奈何“戰壕”在修繕施工,于是放棄。只在紀念碑下放眼四望~</p> <p class="ql-block"> 猴研島,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小海島,距臺灣新竹南寮漁港僅68海里,相當于126公里,故又稱之為:68海里景區。</p><p class="ql-block"> 猴研島是“光長石頭不長草”的海上石山,有些石頭風化,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幾處打卡點,游客排著隊拍照,68海里石碑,郵票,石門……。</p> <p class="ql-block"> 龍王頭沙灘就在縣城海景公路旁。</p><p class="ql-block"> 到了海邊,沙灘必定是要去的。平潭島是戶外露營的好去處,那龍王頭便是平潭的露營地了。</p><p class="ql-block"> 沙子細膩,海水清澈,海浪的聲音夾雜著沙灘汽車的馬達聲,任海風吹亂頭發海水濕了褲腳。</p> 莆田 <p class="ql-block"> 閩中革命史紀念館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南門路閩中革命烈士陵園內。</p><p class="ql-block"> 參觀了紀念館內展布的革命史紀,又去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致敬,碑旁的木棉花開得正旺,紅如血染。</p><p class="ql-block"> 木棉,又稱攀枝花、英雄樹。樹干高大挺拔,直沖云霄,花朵碩大,色澤鮮紅。清代張維屏所寫的《木棉》一詩,就將其稱之為攀枝花:“攀枝一樹艷東風,日在珊瑚頂上紅。春到嶺南花不小,眾芳叢里識英雄。”</p><p class="ql-block"> 有傳說,海南島的吉貝英雄多次率領黎族人民抵御外敵,最終身中數箭但仍屹立不倒,化為一株木棉樹,因此木棉被視為英雄的象征。所以木棉也有稱吉貝。</p> <p class="ql-block"> 南山廣化寺,吸引我的依舊是于廟宇檐角綻放的木棉花。</p><p class="ql-block"> 一路行走,殿前于菩薩“致禮”卻在門前廣場為木棉花駐足。我想:木棉與廟宇的“和諧共生”是《木棉袈裟》的靈感來源吧</p> <p class="ql-block"> 木蘭陂,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到這里是我的提議。</p><p class="ql-block"> 因為雷雨大風強對流天氣,計劃中的湄洲島行程被取消。建議團友們走一走木蘭陂,看一看福建“小都江堰”的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木蘭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國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發揮其水利效用。</p> <p class="ql-block"> 相傳有一位長樂婦女錢四娘,目睹當地百姓受災之苦,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攜來巨金動工截流筑堰。因水流湍急,建起來的陂堰很快被山洪沖垮。錢四娘悲憤至極,投入溪洪以身殉陂。此后,與錢四娘同邑的進士林從世攜金10萬緡來莆繼續筑陂,也因水流過急仍未成功。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侯官人李宏又捐資筑陂,他總結前兩次失敗的教訓,在和尚馮智日的幫助下,重新勘察地形水勢,把陂址改擇在水道寬、流水緩、溪床布有大塊巖石的木蘭陂今址,經過8年的苦心營建,至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終于大功告成。</p><p class="ql-block"> 在木蘭陂“迥瀾橋”的那一頭建有錢四娘廟,我們去時村里正在做莆仙戲。藝人唱完一段便去廟里參拜一回,另還有人放一串鞭炮,也算是見識了莆田的“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走出戲場,雨,大顆大顆的落下,便驅車往泉州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冈市|
小金县|
梧州市|
宜兰市|
大安市|
裕民县|
新丰县|
凉山|
察隅县|
舞钢市|
信阳市|
阳城县|
库车县|
冷水江市|
彭州市|
金坛市|
漳平市|
迭部县|
柳江县|
花莲县|
静安区|
靖远县|
长治县|
凤山市|
安远县|
河津市|
台州市|
浦东新区|
三都|
贵南县|
长武县|
东海县|
汪清县|
荆门市|
抚远县|
加查县|
丰原市|
会泽县|
珲春市|
苏尼特左旗|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