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清明節假期高速免費,擬出游復州熊岳蓋州營口海城,主題為“古塔探幽古城追蹤古街漫步溫泉放松美食品嘗”</p> <p class="ql-block">早晨出發,天氣不是很晴朗,冷風習習。服務區停車等位,如廁更需排隊。呼朋喚友舉家出游,購物吃喝拉動內需,大呼小喊一派熱鬧。</p> <p class="ql-block">瓦房店下高速,走國道出游第一站—復州古城的永豐寺、永豐塔、橫山書院、知州衙署、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我們停車在復州古城迎恩門內。</p><p class="ql-block">復州古城,遼南的歷史發源地。復州古城原系夯土所筑的土城,俗名土圍子,始建于遼代,到明永樂四年(1406年),保定侯蔡真奉命來復州將遼時所筑的土城改建成石城。</p> <p class="ql-block">永豐寺門前有一株龍爪古槐,據史料記載,明朝嘉靖年間,湖北一游僧遠道來此,栽下這株槐樹,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現如今這株古槐枝葉濃密,遮天蔽日,如擎天巨傘,游人常到樹下躲雨避蔭;樹干濃密,錯節盤根,穿插纏繞,怪枝連理,如蒼龍鬧海,似雄鷹展翅;從一定角度望之,古槐形如雙獅,栩栩如生,超塵拔俗。</p> <p class="ql-block">永豐寺始建于唐代,寺內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山門殿、呂祖殿等7座大殿和2座鐘樓,殿內有60余尊塑像,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古建筑群,與古塔相映成趣。復州八景之一“永豐夕照”就出現在這里。古有詩歌贊曰:“古剎巍峨鎮永豐,佛前夕照殿凌空,六朝金碧浮屠老,一抹胭脂造化工,薄暮四維山色紫,落暈半點塔巔紅,地臨南郭依城關,月夜來游八景中。”</p> <p class="ql-block">復州永豐塔建于遼代,塔高28米,為八角八面密檐13層實心塔。此塔是遼南地區現存的遼代磚塔,千百年來,歷盡滄桑,雖經風雨剝蝕,仍然巍然屹立,成為古城的一處著名的遺址。此塔1967年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又被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復州橫山書院舊址在老街中心,近年復建。書院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已有160余年歷史,為古時境內最高學府。建院至1905年前后60年間,學風極盛,甲于遼南,造就了一大批賢人知士。</p> <p class="ql-block">橫山書院內的復州名人展,展覽展示板說復州歷史上在冊中考取科名的近300余人,其中舉人10名,進士2名,翰林1名。近代史上國家棟梁、杰出英才、各行各業精英也在板上有名。</p> <p class="ql-block">復州老城遺址保留石碑</p> <p class="ql-block">復州知州衙署是各代州官的辦公場所,民國時期為復縣公署所在地,解放后為復縣政府所在地。現存州衙建于清朝雍正年間,距今已有260余年歷史,歷史上記載為三進院落,分大堂、二堂、三堂。大堂是州官審訊判案的公堂;二堂是群吏處理政務的場所;三堂是州官和夫人寢室。州衙建筑典雅壯觀,屋脊盤龍,屋檐出廈,廊內立有朱漆明柱。堂皇前鋪有巨石臺階,院東角放戰鼓一面,大門外立上馬石兩塊,燕翅式墻壁上寫有“肅靜”、“回避”四個朱紅大字,呈現威嚴之感。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僅見到大堂,二堂三堂沒有看到,還有一些也尚未恢復承建。</span></p> <p class="ql-block">復州知州衙署也是近期政府在原有遺址上部分恢復重建。有一沙盤模型,浮現歷史上復州全貌。</p> <p class="ql-block">復州清真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寺院的禮拜大殿坐西朝東,三明兩暗,不是宗教活動日,不得進入,未能看到度娘描述的“32根大柱支撐著壯觀的大殿。大殿的翻軒、格扇、雀替、燕尾皆為木質結構,精雕細刻,做工考究;蘇式彩繪,堆金點翠,燦若錦繡;鵝尾脊獸,栩栩如生”。院內梧桐樹枝杈伸向天空,望月樓色彩鮮艷,標識明顯、甬道清潔、花圃嫩芽已出。寺內寂靜,僅見一工人在修改電路。</p> <p class="ql-block">復州老街內還能看到尚未拆除的幾十年前的石頭堆砌建造的民宅房屋</p> <p class="ql-block">復州,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出游第二站—熊岳古城老街、“綏德門”。下雨了,雨中夾雜著黃土,車風擋倒車鏡上都是土。</p> <p class="ql-block">古城內尚存明清城門樓“綏德門”,熊岳古城老百姓俗稱“老門樓子”。</p> <p class="ql-block">車可以進入古城老街區,綏德門附近停車拍照,遇一老者搭訕收費允許我們登圍墻上門樓,望古城新貌。</p> <p class="ql-block">熊岳古城里的老百姓生活穩定,安居樂業。古城僅僅保留的綏德門城樓平日里已經不允許游客出入登頂了,我們今天較為幸運。</p> <p class="ql-block">出游第三站—營口市鲅魚圈英倫郡啟沐溫泉度假酒店。因為沒有預定,到店后沒有標間了,入住玉石炕私家泡湯房。不錯????</p> <p class="ql-block">沿街找到一家家常菜館,吃到了新鮮的“家燉雜拌兒魚”。吃飽喝得,私湯溫泉放松身心,愜意!</p> <p class="ql-block">20250405早晨,酒店出發。第四站蓋州古城,沿途可見遼南名山——望兒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望兒山山頂有一建于明末清初的藏式青磚塔,望兒塔。遠遠望去就像一個人站在山上,傳說中是一位母親佇立山頭日夜守望大海,盼望遠方的兒子歸來。二十幾年前自己隨單位團建登頂,如今遠眺即心安。幾十公里路程很快就到達</span>蓋州古城,鐘鼓樓附近海鮮店門前停車。蓋州古城墻早已不見蹤影,幸存一座鐘鼓樓。</p> <p class="ql-block">蓋州鐘鼓樓,是始建于明代的建筑。現在不對外開放,游人只能出出進進仰望圍墻樓臺屋檐,沿城墻走走轉轉。身處其中,感受它的滄桑之美也是一種享受。</p> <p class="ql-block">昨日復州古城一場雨,灰塵刨土灑落車身,洗車。出游第五站—營口博物館、楞嚴禪寺、西炮臺、遼河老街。</p> <p class="ql-block">鲅魚圈到營口,道路很寬行車限速,但還是看到了一起交通肇事。出門在外,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營口博物館的《百年風云——營口近代歷史圖片展》專題陳列,帶我們深入了解營口市的歷史變遷和文化特色。營口作為海河交通的樞紐,早在清朝雍正年間就已是商業繁華的國內貿易口岸,享有“通郡渡津”之稱。1861年,在西方侵略者的威逼下,營口被迫對外開埠口岸,成為了東北地區最早的對外開埠口岸,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營口港口因此而被譽為“東方貿易良港”。</p> <p class="ql-block">營口位于遼河口,西靠渤海灣,是東北重要的戰略海港,是東北和沈陽的海上門戶,位于沈陽、旅大、錦州三點之間,水陸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大兵團從這里登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曾3次占領營口,我軍則4次解放營口,并最終使營口人民獲得了徹底的解放。</p> <p class="ql-block">《漢風遺韻2006蓋州漢墓出土文物特展》是營口市博物館的基本陳列。該展覽共分為“遠古人類的實踐”、“古拙質樸的石器”、“瑰麗雄渾的銅器”、“異彩紛呈的陶器”、“精美華貴的瓷器”和“巧奪天工的工藝品”六個陳列單元。展覽為我們呈現了啟幕文明之金牛山遺址,海東方國之石棚文化,漢風泱泱之宜子孫銅鏡,鐵馬金戈之高句麗青石嶺山城,各領風之遼代金器,遼南重鎮之蓋州古城。這里不僅有豐富的歷史文物,還有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營口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有金牛山遺址人類和哺乳動物化石及青銅器、陶器、錢幣、書畫、火花、皮影、度量衡類、織繡類等十四類。其中:東漢灰陶閣樓、金醬釉剔花花卉紋罐、遼鋬耳金盞、金臂釧、西晉三足銅盆等。這些文物不僅展示了營口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還揭示了古代社會的生產生活面貌。</p> <p class="ql-block">營口博物館鎮館之寶—東漢“宜子孫”鳳鳥紋銅鏡,它代表了東漢時期的工藝水平,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p> <p class="ql-block">驅車前往西炮臺的途中,停車參訪楞嚴禪寺。</p> <p class="ql-block">楞嚴禪寺——遼南地區第一名剎,始建于1922年,1931年竣工。由倓虛法師多方募化經費在原佛教宣講堂舊址上建成的,是東北現存較為完整的民國時期大型寺院建筑群之一。楞嚴禪寺與哈爾濱極樂寺、長春般若寺、沈陽慈恩寺稱為東北“四大禪林”,是東北“四大禪林”之首寺院。</p> <p class="ql-block">楞嚴禪寺主要建筑物為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及藏經樓等。</p> <p class="ql-block">楞嚴禪寺九級寶塔,塔勢齊天,與彩云共舞,與星月相接。享云四起,佛光普照。</p> <p class="ql-block">祈福??</p> <p class="ql-block">楞嚴禪寺,北望遼河,看滔滔西去之流水;西臨渤海,沐浩浩東來之春風。日觀如林帆影;暮聞歸舟晚唱。終日經聲佛號,暮鼓晨鐘,一幅盛世禪林圖畫。</p> <p class="ql-block">營口西炮臺—西炮臺初名沒溝營炮臺,坐落于遼河入海口左岸、營口市渤海大街西端路北。 自1991年以來,西炮臺歷經幾次修復,已恢復大小營門三處、兵營三棟、復制鐵炮十七尊、修復大小炮臺、圍墻等。2005年,營口市委市政府又投資千萬余元對西炮臺遺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原貌修復和環境整治。</p> <p class="ql-block">西炮臺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竣工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它是清政府興辦北洋水師在東北沿海建筑的重要海防要塞。甲午中日戰爭中,清軍曾在這里阻擊日本侵略軍。營口失守后,炮臺、房舍都被日寇破壞,僅存臺基。1948年1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營口時,搶占西炮臺之后,迅速插入海岸,斷絕敵人的海上逃路,并全殲逃向海灘之殘敵。據史料記載,炮臺上的圍墻是用煮熟的黃米(有較強的粘性)摻入沙石、白灰、黃土里,經夯實而成。因此,至今殘墻仍很堅固。</p> <p class="ql-block">《中國近代海防炮臺展》</p> <p class="ql-block">炮臺,作為中國近代國防的守護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責任。它見證了那個屈辱與憤懣交織的時期,也記錄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起伏波折。走進營口西炮臺,參觀《中國近代海防炮臺展》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前人的堅韌與不屈。這里,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民族精神的傳承之地。</p> <p class="ql-block">西炮臺是一本歷史書,讓我們了解歷史、感受過去,讓我們在炮臺的石壁上,尋找那些被歲月侵蝕,卻依然堅硬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下一個景點——遼河老街</p> <p class="ql-block">營口遼河老街地理位置背靠渡口,得天獨厚在此興起口岸貿易。老街是我國北方港口文化和民族工商業的縮影,是探究營口城建史及城建特色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存,歷史上一度與上海上交所、美國華爾街齊名,被譽為“中國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時期,遼河老街就是客商云集,店鋪林立的繁華街市。到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營口正式開港,作為東北第一個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國內富商咸集于此,西方各國商人紛至沓來,老街上華洋同處,中外并陳,商號林立,貿易聚興,成為近代東北最繁華的商貿中心和金融中心。遼河老街兩側現存百余年的近代建筑31處,它們不僅形式、用途多樣,更有中西合璧之美,從中映射出中西文化在歷史發展中的逐步融合。在不到兩公里的一段街區內留存多處近代建筑,因此遼河老街享有“近代建筑博物館”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休息,吃了烤生蠔</p> <p class="ql-block">離開營口遼河老街,驅車前往第六站——海城牛莊古鎮、太平橋、品嘗美食“高曉山餡餅”</p> <p class="ql-block">牛莊古鎮,有人類活動的歷史較為久遠,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居活動,夏商周時期分別隸屬于營州、青州、幽州管轄。據《秦漢東北史》記載,公元220年,牛莊就是遼隧縣的所在地,公元238年,魏明帝二年,這里成為一個重要村莊。唐代牛莊是一個養牛的村落。元代牛莊被稱為牛家莊。牛莊明代初期建城設驛站為遼海衛。1623年(清天命八年)清太宗皇太極督修牛莊城池,并設章京率兵駐防。新城是青磚城墻,城上有腰臺、垛口。城周圍二里九十三步,有東德勝門、西外攘門、北福勝門三個城門,后建港開埠修橋。歷史變遷,現在一個門也沒有了。只有街道兩旁的屋檐起脊讓人感受到曾經的明清老街再現。</p> <p class="ql-block">牛莊現在被人們熟知的大概就是“海城餡餅—牛莊之最”,途經此地,必須品嘗。</p> <p class="ql-block">“高曉山餡餅店”總店,裝修蘇州園林風格。我們到店下午四點半左右,等位排隊256號。座無虛席翻臺頻繁。</p> <p class="ql-block">牛莊餡餅起源于清朝光緒年間,一開始是高富臣在集市上開飯館售賣面食,其做的餡餅色香味俱佳,生意紅火。后來高富臣的兒子高曉山(生于1911年)6歲學習面案手藝,19歲獨立開飯館。他大膽將原來的礬泡面改為水面,改進餡的用料和配比,使餡餅外焦里嫩、皮薄餡大、餡香不膩,被人們稱為“高曉山餡餅”。解放后,高曉山做的餡餅用來招待各級領導和外賓,其手藝傳給 了后代。1987年其長孫高偉掛出了高曉山餡餅店的招牌,不斷發展,使高曉山餡餅的名氣越來越大,現已成為海城牛莊餡餅的“扛把子”。</p> <p class="ql-block">牛莊古鎮一重要的歷史遺跡就是牛莊太平橋,距今已有150多年歷史,現已得到保護,不再走車。漫步太平橋上,它的古老和滄桑讓人不由從心底升起一絲沉重和敬意,輕撫橋板上百年的痕跡,歷史的凝重感油然而生。走下橋,細看從水面升起的橋墩,不得不對太平橋特別的建筑結構感到驚奇。大橋橋墩是由兩米長的條石一塊壓著一塊摞在一起,石與石之間灌以糯米漿、泥漿,粘合起來,形成橋下的15個孔。每兩個石條粘合處都有殘留鐵片,這是當初建橋者將大小不一的鏵鐵插入縫隙,用來平衡因石條規格不同造成傾斜的特別制作。</p> <p class="ql-block">太平橋是當時海城至盤山、遼陽至營口的交通必經之地,夕陽下,站在橋邊想象著當年那橋上車水馬龍,橋下百舸爭流,橋邊牛莊小碼頭周圍商賈云集、販賣聲鼎沸,一派繁榮景象,不禁心潮泛起漣漪。</p> <p class="ql-block">夕陽余暉伴我們返程</p> <p class="ql-block">車行剛過鞍山,天色驟暗,大雨接踵而至。高速上的車輛紛紛打開應急雙閃,少有超車,時速降至60公里繼續前行。</p> <p class="ql-block">結束遼南古塔古城古鎮古街溫泉美食兩日游,安全順利,開心快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年辖:市辖区|
通州区|
马龙县|
八宿县|
山阳县|
东辽县|
新昌县|
蓬安县|
美姑县|
施甸县|
宜宾市|
岳阳县|
彰化市|
衡阳市|
上蔡县|
分宜县|
崇义县|
抚宁县|
乌苏市|
宜兰市|
日喀则市|
韩城市|
长顺县|
赤水市|
石狮市|
灌云县|
红桥区|
九寨沟县|
平阴县|
长子县|
蓝田县|
枝江市|
克山县|
平凉市|
海南省|
瑞安市|
阜新|
望谟县|
灯塔市|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