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永定縣金砂紅色舊址群 張鼎丞紀念館及金砂紅色舊址群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金砂鎮西田村,由張鼎丞紀念館、福建省第一個區蘇維埃和第一支工農紅軍部隊成立舊址——金谷寺、中共永定縣委成立舊址——金砂公學、張鼎丞故居遺址、張鼎丞故居紀念亭等組成。<br> <b> 張鼎丞紀念館</b>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金砂鎮,展陳面積共650平方米,主要分為“閩西農運的杰出領袖”“民主建設的卓越領導人”“人民軍隊的一名大將”“共和國法治建設的開拓者”“黨和人民最忠厚的長工”五個單元,生動展示了這位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和卓越領導人的一生。<br> <b> 福建省第一個區蘇維埃和第一支工農紅軍部隊成立舊址——金谷寺</b>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金砂鎮西田村。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11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760平方米。由上下兩廳,兩側廂房、內外天井組成。主廳(上廳)為重檐歇山頂,下廳為歇山頂。全部建筑均為抬梁式構架,是一座典型的獨門獨戶庭院式建筑。寺門與外天井相連,朝東,為歇山頂,飛檐翹角,恰似展翅向著東升朝陽高飛的鳳凰。門框上刻著一副對聯:“引慈云于西極,注法雨以東岳”,以行書寫成。門前原有一池塘,現已填平。寺內供奉定光佛。金谷寺是永定重要的革命遺址之一,是永定暴動的策源地。1928年7月4日,永定暴動后,永定縣委從參加暴動的隊伍中挑選200余人在此成立福建第一支紅軍隊伍——溪南紅軍營。張鼎丞任營長,鄧子恢任黨代表。同年8月在此召開溪南區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福建第一個區級紅色政權——溪南區蘇維埃政府。頒布《土地法》、《勞動法》、《肅反條例》、《婚姻法》等新法令。從1931年到1932年在金谷寺先后召開永定縣第六次、第七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和中共永定縣委第六次代表大會。金谷寺于1961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br> <b> 中共永定縣委成立舊址——金砂公學</b>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金砂鎮西田村。從1926年春到1927年10月永定先后建立了永定(上湖)、金豐、溪南、太平等四個黨支部,黨員120多人。10月25日(農歷十月初一日),在中共閩南特委工委書記羅秋天主持下,中共永定縣第一次代表會議在金砂公學舉行,有代表20余人。會上成立了中共永定縣委,羅秋天為書記,羅秋天、張鼎丞、盧肇西為常委。中共永定縣委的建立,標志著永定人民有了堅強的革命斗爭領導。金砂公學建于民國初年,占地約500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四間一廳的一字形建筑,土木結構,二層,左側有一木梯可上二樓走廊,懸山頂,抬梁式構架。主樓前是一土坪,周圍有圍墻,圍墻正對主樓大廳處有一雙開大木門。金砂公學于1988年12月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br> <b> 張鼎丞故居</b>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金砂鎮西田村。張鼎丞家的主要房屋在革命戰爭年代被國民黨軍燒毀,僅剩一堵墻。1993年,永定縣人民政府在原址建了“張鼎丞故居紀念亭”。離此亭約6米處有一個12平方米的小平房,是張鼎丞結婚時的房間,現為革命遺址。<br> 張鼎丞紀念館及及金砂紅色舊址群,是福建省、龍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龍巖市黨史教育基地,中國革命老區項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龍巖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央紅色交通線教育基地,福建省紅色保密教育基地,中央蘇區隱蔽斗爭歷史暨國家安全教育基地等。 2024年11月18日新開館的張鼎丞紀念館。 張鼎丞紀念館序廳 張鼎丞同志——葉飛題字 陳列展廳 陳列場景 陳列場景 原1988年永定暴動陳列館和張鼎丞紀念館 原2007年張鼎丞紀念館 人民永遠的勤務員——張鼎丞 福建第一支紅軍隊伍、福建第一個區級紅色政權溪南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金谷寺。永定暴動遺址。 金谷寺 永定暴動舊址金谷寺 永定縣委成立舊址——金砂公學 張鼎丞故居老照片 張鼎丞家的主要房屋在革命戰爭年代被國民黨軍燒毀,僅剩一堵墻。1993年,永定縣人民政府在原址建了“張鼎丞故居紀念亭”。離此亭約6米處有一個12平方米的小平房,是張鼎丞結婚時的房間,現為革命遺址。 張鼎丞故居遺址 張鼎丞故居紀念亭。紀念亭后為張鼎丞結婚時的房子。 張鼎丞(1898.12-1981.12) ,出生于福建龍巖永定縣金砂一個貧農家庭。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領導龍巖、永定、上杭等縣農民武裝暴動,創建閩西紅軍和建立蘇維埃政權。1929年7月,任中共閩西特委委員、軍委書記、紅四軍第四縱隊黨代表。12月參加古田會議。會后率部隨毛澤東、朱德轉戰贛南。1930年任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1931年當選中央政府執委會委員、土地部長。1932年被選為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中央紅軍長征后,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堅持和領導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西安事變后,執行中央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指示,同閩西南的國民黨當局談判,實現國共合作。1938年1月任新四軍第2支隊司令員,率部北上抗日,馳騁蘇皖,打擊日本侵略者。1939年5月赴延安,后擔任中央黨校二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先后擔任華中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組織部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區政委。后調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四書記、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組織部副部長。1954年9月后連續三屆被選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是中國共產黨第七、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81年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成立。中共福建省省委書記、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張鼎丞在成立大會上講話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鼎丞 1938年4月,到達皖南巖寺新四軍第2支隊司令員張鼎丞 1938年2月,張云逸(中)、張鼎丞(左)、盧勝在龍巖新四軍第2支隊出發時合影 1939年,新四軍第2支隊司令員張鼎丞(第一排左3)、副司令員粟裕(后排右5)在皖南新四軍軍部留影 1940年張鼎丞在延安 1943年10月,張鼎丞參加延安整風學習,總結閩西黨史和新四軍第2支隊抗戰史,并在高級干部會上發言。圖為張鼎丞在延安整風期間撰寫文章和自傳 張鼎丞在延安整風期間寫的《中國共產黨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一書于1982年6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 1944年,張鼎丞(中)、方方(右)、安子文在延安合影 1945年12月,時任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 1945年12月9日,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在軍直慶祝和平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號召永遠為人民盡忠盡孝。圖為《新華日報》頭版報道 1945年12月9日,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在軍直慶祝和平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號召永遠為人民盡忠盡孝。圖為《新華日報》頭版報道 圖為華中軍區政治部出版的《建軍》雜志第2期刊登張鼎丞1946年1月在淮安華中地區第一次群眾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永遠做人民最好的勤務員》 1949年8月24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張鼎丞(中)、副主席葉飛(左)、方毅(右). 1950年10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會成立大會全體出席委員合影。左6為張鼎丞,左4為葉飛 1950年代,張鼎丞在革命老區參加生產勞動 1950年代,張鼎丞在革命老區調研 1960年代,張鼎丞在北京與朱德、董必武合影 2014年,時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與張鼎丞之女張九九親切交談 2007年11月20日新四軍后代在參觀永定金砂張鼎丞紀念館。前排左起:劉亞樓之子劉煜奮、張云逸之子張光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威、張鼎丞之子張泰山、徐涓涓、鄧子恢之子鄧淮生、鄧子恢之女鄧曉燕等在參觀張鼎丞同志生平事跡展覽。<br> 張鼎丞之子張泰山在紀念館留影 張鼎丞之子張泰山在永定金砂中心小學 2018年12月3日,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代會長劉云剛、福建鐵軍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東炎、福建省閩粵贛邊區革命史研究會秘書長魏曉流等合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山市|
砀山县|
章丘市|
长泰县|
温泉县|
东莞市|
乐都县|
临清市|
伊春市|
平潭县|
会宁县|
读书|
太康县|
温宿县|
界首市|
甘孜县|
科技|
彩票|
宁陕县|
石阡县|
象州县|
东平县|
嵊泗县|
左云县|
兴文县|
阳泉市|
安仁县|
莆田市|
峨眉山市|
嘉鱼县|
文成县|
镇雄县|
孝感市|
遵化市|
新余市|
丰都县|
连南|
扬州市|
阳山县|
增城市|
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