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茶葉是中國人最早發現和利用的植物之一,據說最早是神農氏發現了茶葉的藥用價值。后來,茶葉逐漸從藥用轉為飲用,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唐代陸羽撰寫了《茶經》,系統地總結了茶葉的種類、制作、沖泡、飲用等方面的知識,被譽為“茶圣”。唐代也是茶文化最盛行的時期,當時有“國之大事,不在祭祀與戰斗,而在飲茶”之。</p> <p class="ql-block">茶葉是一種福氣、正氣的象征,以茶解憂,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提升自我,同時茶葉的內涵亦是人在草木間,為和、清、靜、寂。茶又分為綠、紅、黃、白、青、黑等六大類,每種顏色都有不同的寓意。比如綠色代表生機、平安、希望;紅色代表熱情、喜慶、吉祥;黃色代表尊貴、典雅、智慧;白色代表純潔、高貴、清雅;青色代表自然、清新、寧靜;黑色代表沉穩、厚重、深邃。</p> <p class="ql-block">1. 物質與精神的結合 茶作為一種物質, 它的形和體是異常豐富的;茶作為一種文化載體, 又有深邃的內涵和 文化的包容性。茶文化就是物質與精神兩種文化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獨立的文化體系。</p><p class="ql-block">2. 高雅與通俗的結合茶文化是雅俗共賞的文化, 它在發展過程中, 一直表現出高雅和通俗兩個方面, 并在高 雅與通俗的統一中向前發展。歷史上, 宮廷貴族的茶宴、 僧侶士大夫的斗茶品茶以及茶文化 藝術作品等, 是茶文化高雅性的表現。但這種高雅的文化, 植根于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通 俗文化之中。沒有粗獷、 通俗的茶文化土壤, 高雅茶文化就會失去自下而上的基礎。</p><p class="ql-block">3. 功能與審美的結合茶在滿足人類物質生活方面表現出廣泛的實用性, 如食用、 治病、 解渴。而 “琴棋書畫 詩酒茶” 又使茶與文人雅士結緣, 在精神生活方面表現出廣泛的審美情趣。茶的絢麗多姿, 茶文學藝術作品的五彩繽紛, 茶藝、 茶禮的多姿多彩, 都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p><p class="ql-block">4. 實用性與娛樂性的結合 茶文化的實用性決定它有功利性的一面, 但這種功利性是以它的文化性為前提并以此為 歸宿的。隨著茶的綜合利用與開發, 茶文化已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近年來開展的多 種形式的茶文化活動就是以促進經濟發展、 提高人的文化素質為宗旨的。</p><p class="ql-block">茶文化的內涵 中國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各家優秀思想,負載著儒、 道、 佛三教文化的內涵。茶文化既融合了儒家 “中庸和諧” 的思想觀念,也融合了道家 “天人合一” 的思想觀念, 還融合了佛家 “普度眾生” 的思想觀念。 </p><p class="ql-block">1. 融合儒家思想觀念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是 “仁”, 提倡的是 “中庸” 之道, 以 “和” 為貴。儒家思想對中 國人利用茶進行茶事活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特別是在茶禮、 茶俗、 茶德的功能方面, 影響 更為深遠。在茶禮方面, 有貢茶、 贈茶、 賜茶、 敬茶、 奉茶等;在茶俗方面, 有用茶祭天祀祖、 茶作喪葬等。至于在精神領域、 思想道德方面, 儒家學說更是與茶相融, 并引領茶文化 的發展。如儒家主張以茶利禮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雅志、 以茶培養廉潔之風, 并用于明倫理、 倡教化等。 </p> <p class="ql-block">茶文化的基本特征</p><p class="ql-block">中國茶文化主要有以下 5 個基本特征。</p><p class="ql-block">1. 社會性飲茶是人類美好的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隨著社會文明進步,飲茶文化已經逐漸滲透到 社會的各個領域、 層次和角落。在中國歷史上, 雖然富貴之家過的是 “茶來伸手、 飯來張 口” 的生活, 貧苦之戶過的是 “粗茶淡飯” 的日子, 但都離不開茶。 相傳炎帝在嘗百草時發現了茶葉這種具有提神醒腦、消食解乏等神奇功效的草本植物,并將其推廣開來,逐漸形成了茶這種后來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變得不可獲取的飲品, 以 茶會友, 以茶修性, 茶與人的一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p> <p class="ql-block">2. 廣泛性 茶文化雅俗共享, 各得其所。從宗教寺院的茶禪到宮廷顯貴的茶宴, 從文區別。 </p> <p class="ql-block">里不同俗”, 中國地廣人多, 由于受歷史文化、 生活環境、 社會風情 以至地理氣候、 物質資源、 經濟及生活水平等影響, 中國茶文化呈現出區域性特點。如對茶 葉的需求, 在一定區域內是相對一致的, 南方人喜歡綠茶, 北方人崇尚花茶, 福建、 廣東、 臺灣人欣賞烏龍茶等。這些都是茶文化區域性的表現。化雅士的品茗 到人民大眾的飲茶, 出現了層次不同、 規模不一的飲茶活動。以茶為藥物, 以茶為聘禮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古時代的炎帝時期。</p> <p class="ql-block">3. 廣泛性 茶文化雅俗共享, 各得其所。從宗教寺院的茶禪到宮廷顯貴的茶宴, 從文區別。 4. 區域性“千里不同風, 百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56 個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茶俗。蒙古族的咸奶茶、 維 吾爾族的奶茶和香茶、 苗族和侗族的油茶、 佤族的鹽茶,主要是用茶作食, 重在茶食相融;傣族的竹筒香茶、 回族和苗族等民族的罐罐茶等,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享受, 重在飲茶情趣。盡管各民族的茶俗有所不同, 但按照中國人的習慣, 凡有客人進門, 不管是否要喝茶, 主人敬茶是少不了的, 不敬茶往往認為是不禮貌的。從世界范圍看, 各國的茶藝、 茶道、 茶禮、 茶俗, 在飲茶的統一性下都清晰地表現出其民族性的</p> <p class="ql-block"> 4. 區域性“千里不同風, 百里不同俗”, 中國地廣人多, 由于受歷史文化、 生活環境、 社會風情 以至地理氣候、 物質資源、 經濟及生活水平等影響, 中國茶文化呈現出區域性特點。如對茶 葉的需求, 在一定區域內是相對一致的, 南方人喜歡綠茶, 北方人崇尚花茶, 福建、 廣東、 臺灣人欣賞烏龍茶等。這些都是茶文化區域性的表現。</p> <p class="ql-block">5. 傳承性 </p><p class="ql-block">茶文化本身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的社會性、 廣泛性、 民族性、 區域性決定了茶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具有傳承性的特點, 成為中華文化形成、 延續與發展的重 要載體。例如, 通過茶文化可以轉化孔子的六藝, 把傳統文化注入其中。</p> <p class="ql-block"> 泡茶時,女性應挽起長發,避免發絲落入茶湯,影響品茗的純凈。</p><p class="ql-block">妝容宜淡雅清新,避免過于濃烈的妝容,以免與茶的清幽氛圍格格不入。</p><p class="ql-block">手上的首飾不宜過多過雜,簡潔大方為佳,以免在泡茶過程中因首飾的牽絆而影響動作的流暢與優雅。</p><p class="ql-block">泡茶姿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姿至關重要,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處,身體正直,腰桿挺直,保持良好的體態。</p><p class="ql-block">手臂的動作要舒展自然,手腕靈活轉動,手指輕拈茶具,每一個動作都應蘊含著一種從容與淡定。</p><p class="ql-block">清潔茶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泡茶之前,清潔茶具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即使茶具之前已經清洗過,當著客人的面再次進行清潔,不僅是對衛生的嚴格要求,更是對客人的尊重。</p><p class="ql-block">清潔茶具時,應避免用手直接觸摸茶杯。使用茶夾夾取茶杯,用沸水沖洗,確保茶具的潔凈無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課后,泡茶,品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朗区|
抚远县|
墨江|
安福县|
广丰县|
溧阳市|
即墨市|
长阳|
辉县市|
永修县|
上蔡县|
津南区|
衡东县|
庐江县|
鸡西市|
新沂市|
抚松县|
海林市|
来宾市|
双桥区|
裕民县|
青岛市|
左贡县|
南开区|
宽甸|
镇巴县|
万盛区|
和顺县|
酉阳|
商南县|
揭阳市|
南丰县|
黄陵县|
石渠县|
许昌市|
集安市|
日土县|
泰和县|
定日县|
遂昌县|
南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