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令狐姓與令狐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令狐,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城邑,在今山西省臨猗縣西南。現殘留部分夯土城墻及陶器碎片,保留著歷史的記憶。</p><p class="ql-block">令狐作為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從人口數量看,屬稀有姓氏。但其歷史卻很悠久,起源可追溯到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周文王時期。</p><p class="ql-block">周文王有個兒子叫畢公高,畢公高有個孫子叫畢萬。春秋時期,畢萬在晉國官拜上卿,其裔孫魏犨,是輔佐晉文公的一位名將。魏犨的小兒子魏顆,在晉、秦兩國大戰中與秦國名將杜回的交戰一鼓作氣打敗了秦軍。為了獎勵魏顆的這次戰功,公元前594年,晉景公把令狐這個地方封賞給他做食邑,稱“令狐國”,其范圍涵蓋今臨猗縣西部及周邊區域。后來,魏顆的兒子魏頡就以父親的封邑為姓氏,稱令狐氏。后來的令氏、狐氏、胡氏、猗氏者,皆與畢氏、魏氏同宗同源。令狐氏族人皆尊奉畢萬、魏顆為得姓始祖。</p><p class="ql-block">令狐因封地而得姓,令狐之地先令狐之姓而存在。至于令狐之地名的由來無可考,有研究認為此地早先是為貴族飼養狐貍的地方,因而得名。這也只是猜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春秋時期,在令狐這個地方發生過兩起重大的歷史事件:</p><p class="ql-block">●重耳返晉</p><p class="ql-block">晉惠公十四年(公元前637年)九月,晉惠公薨逝,太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太子圉先前在秦作人質,秦穆公知道他將來要做晉國國君的,因此對他很好,還把女兒嫁給他。但他聽說晉惠公死了,迫不及待地想回晉國繼位,又不愿帶妻子回去,竟拋下妻子偷跑回晉國。這讓秦穆公大為惱火,便把在逃亡到楚國的重耳請到秦國,準備扶持他。</p><p class="ql-block">晉懷公繼位后,對內采取高壓政策,民怨四起。對外自知得罪了秦國,擔心秦國扶持重耳殺回來,就下令跟隨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須按期歸晉,逾期者殺死整個家族。因為重耳的舅舅狐偃與狐毛都跟隨著重耳沒有回來,晉懷公就殺死了重耳的外公狐突。</p><p class="ql-block">晉懷公的一系列做法,讓晉國上下很失望,都想推翻他。大夫欒枝、郤縠等人派人到秦國找到重耳,希望他能回國,并表示晉國很多人都愿做內應。晉懷公的行為也讓秦穆公堅定了支持重耳返晉上位的決心。于是秦穆公派重兵護送重耳回晉國,還親自送到黃河西岸,并為重耳餞行。</p><p class="ql-block">當時秦晉兩國以黃河為界,來往的最重要的通道就是位于今臨猗縣西陲的吳王古渡。公元前636年春,重耳在他的追隨者趙衰、狐偃等人與秦將公子縶、?豹精銳部隊的協同護送下,順利地從吳王渡過黃河,進入晉地。</p><p class="ql-block">晉懷公聽說秦軍來了,大驚,就派兵抵拒。可是民眾知道重耳要回來,都不愿抵抗。重耳從吳王渡上岸后,首先面對的是令狐、桑泉、臼(jiù)衰(cuī)三座城邑(都在今山西臨猗西南),三城邑都有重兵把守。但守護的將領聽說重耳回來了,又有秦軍護送,都無意抵抗,望風而降。?</p><p class="ql-block">晉懷公命呂省為大將,卻芮為副將,屯于廬柳(今臨猗西北),迎擊秦軍。但秦穆公遣公子縶游說晉軍將領,輕而易舉地就促使其倒戈退至郇邑(今臨猗西南)。重耳兵不血刃控制了要地,晉國西南防線就這樣迅速瓦解。</p><p class="ql-block">但此時重耳還不能冒然進入晉都。他派遣狐偃為代表,與秦、晉大夫在郇邑會盟,明確了當前形勢和任務,統一了思想,奠定了重耳繼位的合法性。郇邑會盟為重耳入晉掃清了障礙,他這才在秦軍護衛下,浩浩蕩蕩進入晉都曲沃(今翼城西南),晉國群臣競相歸附。59歲的重耳朝拜了晉武公廟,正式即位,是為晉文公。晉懷公逃亡至高梁(今臨汾東北),后被重耳派人誅殺。</p><p class="ql-block">晉文公即位后,借秦軍穩定政局, 清除呂甥、郤芮等懷公舊黨,順利完成權力過渡。憑借流亡十九年積累的政治智慧與秦國的軍事支持,開啟晉國稱霸中原的時代。</p><p class="ql-block">可以說,令狐邑是晉文公開啟霸業的橋頭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令狐之役</p><p class="ql-block">晉文公離世后,其子歡繼位,是為晉襄公。晉襄公繼承晉文公的遺產,將晉國的霸業推向顛峰。</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20年(周襄王三十二年),晉襄公不久于人世時,便囑咐相國趙盾等大臣立公子夷皋做國君。晉襄公死后,大臣們要按照先君的遺囑立夷皋為國君,趙盾卻出來反對,理由是夷皋才七歲,不能擔當大任。他主張請晉襄公的庶弟、在秦國作亞卿的雍回來繼位。公子雍是深得晉文公和秦國喜歡的人,他若上位必定有益于改善秦晉兩國關系。因此趙盾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擁護,就派大夫先蔑和士會到秦國去報喪,同時把公子雍迎接回來。</p><p class="ql-block">不料想晉襄公夫人知道了這件事,就拉著夷皋到朝堂上去又哭又鬧,弄得大臣們一點主意也沒有。散朝以后,她又拉著夷皋到趙盾家里一通哭鬧。趙盾沒辦法,只好立夷皋為國君,是為晉靈公。</p><p class="ql-block">可是秦國那邊,先蔑和士會已經報喪,并傳達了要迎接公子雍回國繼位的信息。秦康公聽了很高興,因為他與公子雍一直交好,當然大力支持。他還提到重耳自秦返晉時,多虧有秦國派兵護送,才順利回去。如今公子雍回去,也要派兵護送。</p><p class="ql-block">還是重耳回晉國的路線:從吳王渡過黃河,先抵達晉國令狐邑。</p><p class="ql-block">晉國這邊,趙盾得知秦軍護送公子雍已經進入晉境,覺得不好交待,又怕公子雍仗著有秦軍護衛不回去,豈不是麻煩了。于是他就耍起賴,對大臣說:“要是咱們立公子雍,秦國就是咱們的朋友。現在既然拒絕公子雍,秦國就是咱們的敵人了。”</p> <p class="ql-block">他親自出馬,率領大將先克、荀林父等去對付秦國軍隊。秦國軍隊根本不知道晉國發生的變故,看見晉國人來了,還以為是來迎接公子雍的,以為自己的任務順利完成了,挺高興。不料想晉軍上來就打,秦軍毫無防備,一路潰敗,一直往西退到刳首城。晉軍一路追趕,殺死了不少秦軍人馬。</p><p class="ql-block">先蔑和士會本來是去報喪、請公子雍回國繼位的,秦國也非常熱心地派兵護送他們回晉,結果卻搞成這樣,一氣之下,也不回晉國,跟著秦軍逃到秦國去了。</p><p class="ql-block">令狐一役,秦晉雙方從“秦晉之好”轉向長期軍事對抗。</p><p class="ql-block">《春秋?文公七年》記載:“晉敗秦于令狐,至于刳首。先蔑奔秦,士會從之。”這場大戰就發生在如今臨猗縣境的令狐一帶。刳[kū]首,在今山西臨猗縣西。</p><p class="ql-block">年幼的公子夷皋順利即位,是為晉靈公。但也從此埋下了趙盾專權的種子。隨著晉靈公逐漸年長,才發現自己其實是趙盾的傀儡。他多次想殺掉趙盾,可是連他的貼身侍衛中都有趙盾安插的死士。最終他還是死于趙氏勢力。</p><p class="ql-block">令狐之役,是晉國對秦國的又一次背信棄義,改寫了晉國歷史,也注定了晉靈公的命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令狐邑作為為晉國西南要塞,在春秋晉秦爭霸中多次成為沖突焦點。晉國依托令狐邑的防御體系,長期遏制秦國勢力滲透,維系“晉主秦從”的霸權格局?。令狐邑只是一座小城,但春秋時期,這座小城的得失,直接影響到中原局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阳西县|
永修县|
简阳市|
钟山县|
澄城县|
大名县|
桓台县|
布尔津县|
平度市|
镇沅|
临颍县|
永春县|
汶上县|
洛隆县|
泸西县|
措勤县|
手游|
阳江市|
丰都县|
泰州市|
阿拉善盟|
沈丘县|
涞水县|
湛江市|
喀喇|
周口市|
镇康县|
焦作市|
宣恩县|
乐昌市|
高要市|
大姚县|
阜阳市|
巫山县|
资兴市|
廉江市|
台北市|
治多县|
杂多县|
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