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引領成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為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課程核心素養的落地,三月底至四月初,平利縣城關小學一年級語文教研組開展了本學期以落實新課標任務群為目標的聽評課活動,在教務處副主任劉恩姬老師和市級教學能手陳文美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聽評課活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次活動聚焦課標“新理念、新任務”,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公開課為載體,重點探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落實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策略。</span></p> 師生風采展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里流淌千年的箴言,此刻正化作我們指尖的溫度——當稚嫩的童聲遇見漢字的棱角,當清亮的眼眸邂逅文字的星輝,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們,正在三尺講臺間以匠心作刻刀,細細雕琢著啟蒙教育的璞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汪鑫老師執教的是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端午粽》,汪老師創設了“爭當小小粽子代言人”的情境,首先帶領孩子們開展活動一:美味粽子我來看。圍繞“外婆包的紅棗粽用了哪些材料?”展開教學,借助圖片和實物讓孩子們認識包紅棗粽所用的三種材料,指導孩子們讀好“的”字短語,了解作者從外到內的描寫方法,再把短語送回句子里,同時讀好停頓,從而讀好長句子。這樣有效落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觀察完粽子好看的樣子,接著帶領孩子們走進活動二:香甜粽子我來聞。實物粽子登場,孩子們聞聞粽子,聞到了粽子的清香。接下來走進活動三:可口粽子我來吃。剝開粽葉,讓孩子嘗一嘗粽子,孩子們嘗到了又黏又甜的味道。認識完色香味俱全的紅棗粽,大家一起走進活動四:花樣粽子我來說。孩子們了解到外婆包的粽子花樣多,我們吃粽子時很高興。最后,大家一起爭當“小小粽子代言人”,先借助學習單四人小組說一說,然后推薦代表上臺展示。有了這些代言人的介紹,相信會有更多的人了解這美味的中華傳統美食——端午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屈明艷老師執教的《動物兒歌》是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在這次授課活動中,屈老師以有趣的情境活動為孩子們呈現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識字課。在教學過程中,屈老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和朗讀感悟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授課之初創設“才藝大比拼”這一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并設計與情境緊密相關的識字、朗讀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輕松愉快地學習知識,再通過自由讀、師生共讀、男女生合作讀,拍手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兒歌的韻律美和情感內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時,屈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在理解兒歌內容和創編兒歌時,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揮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生字詞,了解了動物的活動特點,并感受到了兒歌的韻律美,激發了學生對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和熱愛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劉亞莉老師執教的是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靜夜思》。根據對教材的研讀和理解,基于新課標理念,本課教學設計以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根植于古詩這一祖國文化瑰寶的學習,聚焦詩人做客他鄉之時,仰頭望月所感的意境中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在學習積累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基于以上思考,劉老師將本課教學設計按如下環節進行,首先是兒時望月,以月引詩,用《古朗月行》引入古詩,一個“望”字,一個詞語“望明月”,一個問題“李白抬頭望著月亮在思念什么呢?”串起學生的初步認知。接下來,在課堂上,劉老師做了以下實踐與引領:第一,在教學本課時,引導學生在結合詩意感悟與思考中隨文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第二,聚焦“思故鄉”這一引領全詩情感曲調的關鍵詞,牽引出詩中情境,設計讓學生代表作者所要表達的那份濃濃的思鄉之情這樣的教學環節,更好地感悟詩中意境;第三,借助朗讀、背誦、想象畫面和創設不同情境,和學生一起跨越千古,共同感悟詩人借月思鄉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體會古詩景為情鋪墊,情為景發聲的特點;最后以“月”為媒,拓展延伸,和學生一起誦讀關于借月思鄉的詩句,感受祖國詩詞文化的絢爛,達成本課時目標,有效落實學生語文素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張高誠老師教學內容是第十課《古詩二首》第一課時。識字寫字,理解詞義,朗誦古詩和了解古詩大意是教學目標的重點。感受“小娃”的純真與頑皮是教學的難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經過本組語文老師和骨干教師點評,這節課有著顯著的古詩教學特點,教學目標順利達成,教學效果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課前準備很充分。備課、備學生面面俱到,思慮周全。為激發興趣和突破難點,老師圖文并茂,視頻引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目標達成很絲滑。在流暢的教學流程加持下,教學重難點順利達成:多種方式識字寫字,放手讓學生主導課堂;貫徹好“一讀解千愁”的古詩教學方法,各種方式讀;尤其在理解“偷采白蓮回”的“偷”時,更是緊密聯系生活,深入淺出,在學生恍然大悟的笑顏里,感受童真與頑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板書設計有新意。老師親筆畫下的彩圖,為本節課增色不少。這幅圖的使用,既煅煉了學生看圖說話能力,也解決了理解詩意這個難題,還給學生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板書時,以圖畫為核心,圖文結合,生動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一節真正的常態課,體現了古詩教學的特色。在課堂生成過程中,難免有些疏漏,例如老師對于某個知識點,糾纏多,耗時長,導致指導書寫生字時,時間不足,沒有如預期那樣進行點評提高。又如對學生的理解能力信心不足,教學時有重復羅嗦的地方,應該改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吳婷老師在《夜色》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夜晚美景,幫助學生直觀感受課文描繪的情境,理解小作者從怕黑到愛夜晚的心理轉變,學生興趣濃厚,課堂參與度高。重視兒歌的朗讀指導,課堂中借助多種方法指導學生讀好長句子。注重對學生思維的訓練,結合語境積累“夜色”的詞串,嘗試用“一……就……”說話,聯系生活經驗理解“我”的膽小,想象說話,產生共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楠老師執教的內容是統編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荷葉圓圓》第一課時。《荷葉圓圓》語言優美,王老師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帶領孩子們“逛荷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她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了嘗試:1.王老師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感受荷葉的美和小動物們的快樂,學生積極性很高。2.通過做動作、聯系生活實際等多種識字方法,增強了孩子們識字的興趣。3.鼓勵學生表達交流,仿照文中“荷葉圓圓的,綠綠的。”這樣的句式,練習運用疊詞夸夸某個事物的特點。但今后要注意加強對低年級學生朗讀的指導,以及對隨文識字的深入探索。</span></p> 研討賦能創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課后,老師們開展了互助式評課活動,大家結合課例進行精彩點評,既分享了課堂的亮點、可借鑒的教學模式,也提出了不足、改進的措施。本次聽評課,老師們初步探索把新課標理念融入課堂教學,嘗試從淺層次學習走向深度學習,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內容,對“高質量課堂教學”有了進一步認識。</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亮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1.</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聚焦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整合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確定教學目標,利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綜合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師指導下,促使學生圓滿達成單元學習目標和課時學習目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2.授課教師有依據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意識和理念,設計課時從教材解讀、教法學法的選擇、目標設定及環節安排上皆有所思考,教學內容的把握基本能按學段目標突出教學特點;教學呈現方式上注重選點鋪設,注重朗讀理解感悟,有效落實新課標理念,努力在點與面上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起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3.教師教學設計及策略符合低年級認知特點,注重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教師在字詞積累、基礎:朗讀和初步審美體驗上落實扎實,為有效落實任務群奠定了基礎。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不足及改進措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1.部分課堂真實情境與深度實踐不足,語言運用淺層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2.部分課堂沒有做到隨文識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3.強化任務群統整意識:以主題為紐帶,打破單篇壁壘,設計整合性、階梯化的語文實踐活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4. 深化情境與實踐:將文本學習與學生生活、跨學科實踐緊密結合,讓語言運用從“機械模仿”走向“真實表達”。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5.提煉教學語言,力求精煉、精彩。精準識字梯度,避免孤立識字,堅持隨文識字,運用多種識字方法進行識字教學。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6.通過任務群視角重構課堂,能更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特點,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發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輕輕合上評課記錄本,腦海里飄落出:"精雕始得瑯玕色,細琢方成君子心"。我們知道,那些在教研中碰撞出的星火,終將在童蒙的心田釀成璀璨星河;那些切磋琢磨時的鋒芒相對,都會化作春風化雨的溫柔力量。且看明朝熹微里,帶著今日研磨出的珠玉之輝,我們又將執起知識的刻刀,在童聲清越處,雕刻出更動人的教育紋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年級語文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2025年4月</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平县|
桂东县|
湘潭县|
平邑县|
神木县|
云梦县|
嘉禾县|
阳谷县|
宿州市|
县级市|
库车县|
凉城县|
探索|
宜君县|
渝北区|
崇文区|
海原县|
六枝特区|
八宿县|
邓州市|
塔河县|
寻甸|
岑溪市|
昌图县|
略阳县|
项城市|
小金县|
巴林左旗|
宁城县|
丹棱县|
东乌珠穆沁旗|
申扎县|
手游|
长葛市|
洛浦县|
隆化县|
桃源县|
车险|
板桥市|
宁安市|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