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迪拜飛往埃及高空,俯覽非洲壯美大地,沿岸的沙漠和綠洲,深感大自然的魅力。尼羅河全長約6650千米,灌溉了近33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它發源于東非高原,自南向北匯入地中海,是埃及境內獨一無二的河流。</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之河。它宛如一條蜿蜒的玉帶,縱貫埃及南北。每年定期的泛濫,為這片土地帶來了肥沃的淤泥,使得埃及成為古代世界著名的糧倉。埃及人依賴著尼羅河生存、繁衍,他們在河邊建起了一個個村落和城市。</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從高空俯瞰,尼羅河的全貌展現在眼前。 古老的埃及,就像一本厚重的史書,每一頁都寫滿了傳奇。它在尼羅河畔沉睡了數千年,等待著后人去解讀、去探索。它的故事,如同尼羅河的流水,源源不斷地流淌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之中。</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下榻于盧克索索菲特冬宮酒店這家酒店始建于1886年,曾是埃及皇室的冬季行宮,見證了19世紀的皇家歷史。酒店與帝王谷隔河相望,沿尼羅河邊有一座碩大的花園,綠蔭重重。</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酒店曾接待過多位皇室成員和名人: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英國的戴安娜王妃、丘吉爾、撒切爾夫人、美國總統卡特、法國總統德斯坦。著名女偵探小說家</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克里斯蒂在這里寫下了風靡全球的《尼羅河上的慘案》。</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早餐后,我們在索菲特冬宮酒店花園里喝茶、拍照,欣賞尼羅河的美景。</b></h1> <h1><b> 尼羅河,對于埃及而言,被視為上天賜予的寶藏。它是埃及古代文明的搖籃,被贊譽為埃及的"母親河"和"生命之河"。古埃及人依賴尼羅河的水源生活和發展,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尼羅河文明。</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尼羅河是條埃及的母親河。埃及具有8000年歷史的文明就發源于尼羅河畔。尼羅河兩岸人民為人類文化作出了寶貴貢獻。古埃及人民發明創造了埃及象形文字,拼音文字、數學、幾何、天文、醫學、水利、建筑藝術,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歷、</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第一塊玻璃、第一張紙張都誕生在埃及。</b></h1> <h1><b> </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那奔騰不息的尼羅河,從蘇丹喀土穆至埃及阿斯旺流程約1850公里,落差僅290米,但過了阿斯旺大壩后,河水就平坦緩慢。</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而長江上游段幾千米的落差,萬里滔滔,</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急流直下。尼羅河卻默然流淌,沒有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氣吞江湖精神氣,更沒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壯氣魄。</b></h1> <h1> <b>我們將乘坐一種名為費盧卡的帆船,暢游</b><b style="color: inherit;">尼羅河上。這種船筏起源于八千年前的古埃及,堪稱現代風帆船的鼻祖。如今,費盧卡帆船已經過現代化的方向改良,成為尼羅河上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其輕盈的船身、飄逸的帆布,都讓人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古埃及的船筏文化。</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埃及人喜愛尼羅河,親近她、贊頌她。每天成群的國外游客乘坐帆船、游艇泛舟游于盧克索,乘坐古老船只, 悠然前行, 領略河流的寧靜與生命的活力,</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到了晚上,彩燈、音樂、月亮讓這條平靜的河流微微泛起波瀾。</b></h1> <h1><b> </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9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尼羅河河谷定居,并在岸邊修建房屋和村落,從事農業和畜牧業生產活動。 7500年前,尼羅河岸邊出現了早期城市,并開始使用青銅器。約公元前3100年,埃及部落首領,相當于中國秦始皇的美尼斯統一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尼羅河上的風力帆船稱為“費魯卡”(felucca),一種古老的三角帆船,在法老時代就徜徉于尼羅河上。除了在河上運送貨物,還載著游客游覽觀賞兩岸景色,</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坐在上面,沒有馬達的噪音,只有潺潺的水聲;船夫在張羅風帆。我們在一路談笑風生,一邊欣賞尼羅河的景色。風帆揚起,仿佛緩緩駛回古老的埃及。</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古埃及先民最早用紙莎草制船,今天的風帆船是木制外加鐵皮船身。大約十幾米長,兩頭尖、中間寬,小的可乘10人左右,大的可乘20多人。船頭立著高高的桅桿,船尾是舵,只需一人在船尾掌舵操船即可。</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在埃及人的心目中,尼羅河是死亡和生命的分界線,河東邊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象征著生機和活力。</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象征生命和光明;而太陽從西岸下山,西岸則象征死亡。這里是法老、王后和貴族的陵墓以及殯葬神廟,</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也是一條中國旅客的</b><b>“費魯卡”,相互熱烈打招呼。</b></h1> <h1><b> 我們的船夫是地道的努比亞人,就是早先生活在埃及南部及蘇丹北部地區的土著居民,努比亞人相貌與埃及人不同,他們大多長著黑色卷發,體格健壯,平易近人,熱情爽朗,性格溫和,單純而友善。努比亞人皮膚紅里透黑,有自己的語言,但至今還沒自己文字,在農村地區仍保留氏族這一組織形式。</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努比亞這個民族,成為了當今埃及的一部分少數民族。如今,努比亞人正在竭盡全力保留和傳承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并重新認同自己的努比亞人身份和社會地位。 </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我們的船老大,是位英俊的帥哥,五官端正,皮膚黑里透紅,飽經風霜的臉有棱有角,一頭卷卷的短發,但眼里不經意流露出的精光,讓人不敢小看。他身穿努比亞特有的白袍,白衣黑發,飄飄灑灑,鎮定自若操控著三角帆船。</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泛舟尼羅河畔,千年神秘撲面來, 穿越時空,。 遇見古埃及, 如同穿越時空, 感受千年神秘,這條蜿蜒流淌在非洲東部的長河,不僅是自然界的奇跡,更是古埃及文明的搖籃。它以一種近乎神話般的方式,滋養了這片土地,孕育了璀璨的古埃及文明。</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自古以來,大江大河 就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有河流就會聚集人群,就會產生文化,產生文明,古時候那些偉大的文明,都在大河旁誕生。尼羅河流域誕生的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孕育出</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恒河流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黃河流域催生古代中華文明。</b></h1> <h1><b> 在盧克索,風的輕撫、水的流淌、草的搖曳、合奏出一曲無聲勝有聲的自然交響,風帆船在古老努比亞民族的船老大掌控下,穩穩前行,</b><b style="color: inherit;">尼羅河以她尚顯原始的姿態,治愈著現代靈魂的浮躁,</b><b>尼羅河,濤聲依舊。</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道孚县|
白山市|
安达市|
呼伦贝尔市|
康乐县|
吉林市|
财经|
宜良县|
兰坪|
中山市|
安化县|
古田县|
瓦房店市|
思南县|
浏阳市|
酒泉市|
绩溪县|
开江县|
特克斯县|
屯留县|
青阳县|
宜宾县|
峨山|
和平区|
收藏|
文水县|
牡丹江市|
烟台市|
龙南县|
济南市|
利川市|
鄂尔多斯市|
鄄城县|
蕲春县|
洞口县|
怀化市|
津市市|
韶山市|
虹口区|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