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清明潮州行(二)

江瑾

<h1>  4日晚冒著毛毛細雨去韓江邊看完廣濟橋燈光秀回到旅館后,心里期望著明天不要下雨,沒承想天不遂人愿,窗外一夜雨聲沒停。5日早上起床后,雨反而下更大了,看天氣預報,要到10點左右雨才會小下來。在旅館房間呆到快10點了,一家人打著傘出發,冒雨去景點游玩。</h1> <h1>我們住的旅館位于韓江東岸韓山邊的東山路上,附近有一所歷史頗為悠久的韓山師范學院東校區。</h1> <h1>我們游玩的第一個景點是潮州開元寺泰佛殿,位于韓江大橋東側慧如公園對面的山麓上,是我國漢地佛教第一座獨具熱帶風情、建筑優美的園林泰國式佛殿。從殿里的介紹資料上了解到,泰佛殿是1992年由開元寺方丈定然法師發起,并由旅泰僑領謝慧如捐巨資興建,仿照泰國云石寺的樣式建造而成的。雖然下雨,但冒雨來此參觀的游客卻不少。</h1> <h1>游客在泰佛殿拍照留影</h1> <h1>我們游玩的第二個景點是廣濟橋,我們是從位于韓江東岸的仰韓閣排隊進入廣濟橋的。</h1> <h1>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被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h1> <h1>廣濟橋是在明朝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對橋進行規模空前的重修,橋修好后,才更名為“廣濟橋”的,寓意為“廣濟百粵之民”。</h1> <h1>王源是現今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人。他在明朝永樂二年中進士后,歷任河北深澤知縣、兵部職方郎中、廣東潮州知府等職。他一生愛民如子、勤政清廉,效忠朝廷、敢于諫言,三次蒙受冤屈入獄、三次東山再起官復原職,是明代名臣。宣德十年(1435)10月,由英宗皇帝欽點,時任兵部郎中的王源出任廣東潮州府知府。他在潮州的第一大德政就是重修廣濟橋。</h1> <h1>在王源到任之前,廣濟橋年久失修、大半圮壞。王源到任不久,就主持重修廣濟橋,并帶頭捐俸,很快就籌募了一萬多兩金銀。然而,王源修橋筑堤、舉廉罷貪,大刀闊斧的舉動,也損傷了一些土豪劣紳的利益,導致王源被“蜚語(無根據的話)”誣陷,以筑橋建亭等為源罪,逮至京下獄。幸虧吳鄧等200多名潮州百姓不遠千里,直叩宮門為其辯解,使王源免除冤獄之苦,官復原職。王源晚年辭官回老家龍巖后,還主持修復了“龍巖洞”,成了如今龍巖新羅區的一個人文景點。</h1> <h1>廣濟橋全長518米,分為三段,現有橋亭30個,其中12個為殿式閣,18個為雜式亭臺,很多游客都喜歡在橋亭拍照留影。</h1> <h1>橋上的古石梁在橋面的下方,下雨不方便探出去拍照,遺憾。</h1> <h1>這段是浮橋,由24艘船只連結而成。江中建造浮橋,一是方便泄洪,二是便于通航。</h1> <h1>廣濟橋上的鉎牛。鉎牛是廣濟橋重要的組成部分,韓江水患頻繁,大橋屢屢受損,人們期望鉎牛鎮水,減少水患。</h1> <h1>潮州特產韓繡中的廣濟橋</h1> <h1>廣濟橋西岸的古城廣濟門,我們下橋后,從這里進入古城。</h1> <h1>潮州古城墻。古城墻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唐代,筑墻之初是夯土城墻,宋代開始以陶磚易土。至南宋,終于形成長約5.3千米的城墻。明代以石筑城,清代又加以修筑。直至民國初期,因拆城墻修建馬路及其他市政設施,只保留下濱江一面長2100余米的城墻以作防洪之用。</h1> <h1>潮州古城始建于東晉,至今有1600多年歷史,采用“外曲內方,四橫三縱”的空間格局。古城以其獨特的潮汕文化、豐富的歷史遺跡和精美的古建筑群而著稱,城里保留著縱橫有序的街巷和大批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筑。</h1> <h1>古城的每條街巷都有這樣的牌坊,一條街上建有十幾座甚至幾十座牌坊。</h1> <h1>這里據說是一處網紅打卡點,很多游客在這里拍照,熱鬧得很。</h1> <h1>一些街巷有很多潮汕風味小吃店,有的店鋪外面排了很長的隊,有的店則食客不多。中午時分,我們也選擇到一家特色牛肉火鍋店用餐,餐費有點貴,但味道確實不錯。</h1> <h1>街上的店鋪店面招牌五花八門,瞧這家店鋪,顯示屏上的文字有點意思呢。</h1> <h1>游客在古民居前拍照留影</h1> <h1>我們還到古城里的開元寺參觀游覽。潮州開元寺位于古城中心的開元路,前身為“荔峰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公元 738 年),李隆基為超度戰亂中的亡魂,祈愿國家安寧,頒旨在全國十大州郡各興建一座宏大寺廟,并以“開元”命名,潮州開元寺即為其中之一。</h1> <h1>開元寺院內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殿堂樓宇之間花木扶疏,盆景爭艷,園林環境優雅清幽。寺內場地寬敞、殿閣壯觀、圣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有“粵東第一古剎”之稱。</h1> <h1>天王殿的屋檐下懸掛著“度一切苦厄”的匾額,令人遐思。門柱上的楹聯寫道“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給人以此地非同尋常的感覺。</h1> <h1>游客在開元寺內祈愿</h1> <h1>我們還參觀了黃埔軍校潮州分校。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廣州國民政府和國民革命軍東征軍指揮部為培養革命武裝力量,創辦的黃埔軍校第一所正式分校,并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政府在粵東的軍事搖籃。據《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記載:“該校之有分校,當自潮州分校始。”是由周恩來等倡議建立的。</h1> <h1>潮州西湖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西湖古時候是韓江的支流,也是崩堤沖成的瘦大湖。</h1> <h1>昔日,潮州西湖曾作為潮州古城的護城濠,被俗稱為“城壕池”。如今,隨著城市建設重心的西移,這里已演變為一處古城區與新城區之間的綠色分水嶺,更是名城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紐帶。</h1> <h1>游人在西湖公園拍照留影</h1> <h1>公園里還有一座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h1> <h1>廣濟橋游人眾多,下午5點景點便不再進人。我們因為旅館在東岸,于是下午不到4點便再次排隊上橋,排了40多分鐘才上橋,到東岸看到一塊顯示屏里顯示,到下午5點,當日已經接待游人11819人了。</h1> <h1>到了韓江東岸,我們去參觀韓文公祠。</h1> <h1>韓文公祠是一座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時期,歷經歲月的洗禮,至今依然屹立在潮州大地。它作為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游客和文化愛好者前來游覽。</h1> <h1>踏入祠內,碑刻與古樹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獨特而和諧的畫面。祠內碑刻長廊的碑刻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它們或是對韓愈生平事跡的記載,或是后人對他文學成就和道德風范的贊頌。這些碑刻不僅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更是書法藝術的瑰寶,展現了不同時期的書法風格和藝術特色。</h1> <h1>韓文公祠“天水園”里的韓愈紀念館前有座“韓公別趙子”雕像,趙德號天水,是當地的飽學之士,韓愈來到潮州后請他主持州學,興教育才,趙德為當地的文化昌盛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韓愈離開潮州時以詩贈別。</h1> <h1>讀中學時就讀過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時任刑部侍郎的韓愈認為皇帝迎佛骨活動會給國家經濟帶來隱患,上書《諫迎佛骨表》,唐憲宗龍顏大怒,立貶韓愈為潮州刺史,即刻啟程。年過半百的韓愈倉促先行,越過秦嶺時正大雪紛飛,妻兒尚未跟上,趕來送行的只有侄孫韓湘,韓愈見景生情,道出了“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失路悲語。</h1> <h1>而當時離長安八千里的潮州地處蠻荒,瘴氣彌野,鱷魚橫塘,州學廢弛,民心渙散。韓愈忍受著失女之苦,憑一己之力,用務實、高效的從政精神改變了潮州的面貌。韓愈治潮八個月,驅除鱷害、釋放奴婢、發展農桑、興修水利,每一件事都影響深遠,有“八月居潮萬古名”的美譽。尤其值得稱頌的是韓愈重文教、興州學,抒寫了潮州文化史上全新的一頁,潮州從此從蠻夷之地變成了“海濱鄒魯”、“嶺海名邦”。</h1> <h1>韓愈書法碑刻</h1> <h1>韓文公祠屋脊上的磁貼花雕,精美至極。</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勐海县| 桐城市| 汤原县| 西乌| 大港区| 筠连县| 慈利县| 蒙山县| 洪江市| 博乐市| 吉林省| 玛沁县| 柯坪县| 札达县| 江北区| 襄樊市| 抚州市| 大名县| 贺兰县| 常山县| 响水县| 仁布县| 元阳县| 晋宁县| 荥经县| 包头市| 天祝| 酒泉市| 重庆市| 平度市| 中阳县| 平山县| 安顺市| 临朐县| 白城市| 新闻| 左贡县| 桃江县| 锡林浩特市| 三门县|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