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羊馬河戰役是“陜北三戰三捷”的第二個戰役,是西北戰局的轉折點,也是全國戰局的轉折點。70多年來,人們大都知道彭德懷是西北野戰兵團的司令員兼政委,羊馬河戰役是他指揮的。卻沒有多少人知道羊馬河戰役前三天,毛主席發給彭德懷和習仲勛的電報。</p> <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25日,我西北野戰軍在延安縣的青化砭地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敵31旅旅部及第92團2900余人,活捉旅長李紀云、副旅長周桂昌、參謀長熊繼宗。此戰以后,胡宗南既想與我軍決戰,又怕我軍再打他個“埋伏”。一是采取<span style="font-size:18px;">“集中兵力,多路并進”的方式行進。</span>旅以下的部隊,幾乎不敢遠距離的單獨行動。二是沿著兩旁的山梁運動,不敢貿然在公路或者川道里行走。他調集第1、第29軍的11個旅的兵力,從安塞、延安、臨真等地分三路進至延川、清澗、安定(子長)一帶,尋找我軍主力。</p> <p class="ql-block"> 為了有效的消滅敵人,彭德懷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針對胡宗南急于與我軍戰斗的心理,運用“蘑菇”戰術<span style="font-size:18px;">,牽著敵軍的主力鼻子“兜圈子”,并以部分兵力對其進行不間斷襲擾,</span>待其被迫分兵作戰后,再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分散之敵。</p> <p class="ql-block"> 4月6日,我西北野戰軍在永坪地區對路過此地的國民黨第29軍12旅發動突然襲擊,殲敵600余人,迅速向北撤離。胡宗南斷定,我軍主力部隊隱蔽于蟠龍西北地區,隨即下令以其主力第1、第29軍于12日向蟠龍、青化砭西北地區進攻,企圖合圍殲滅我西北野戰軍。</p> <p class="ql-block"> 4月11日, 毛澤東致電彭德懷、 習仲勛:“清澗之24旅1個團本日調赴瓦窯堡。該團到瓦后,135旅很可能調動,或往安塞, 或往蟠龍, 望注意偵察,并準備乘該旅移動途中伏殲之。”</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下午,彭德懷命令:第358旅佯裝我軍主力,從李家岔向白家坪、宋家溝一線挺進,抵抗來犯的敵第1軍;獨1旅在元子溝、云山寺一線阻擊敵第29軍。引誘國民黨軍主力部隊向蟠龍西北地區進攻。此時,情報顯示,駐守清澗的敵第76師72團已進入瓦窯堡。彭德懷判定敵第135旅將會撤出瓦窯堡,南下向敵第29軍右翼靠攏,企圖對我軍形成合圍之勢。他果斷命令:第2縱隊、教導旅設伏于嶺灣、黑山寺地區;新編第4旅設伏于李家川、安家嘴一線,靜待敵軍出現。彭德懷要求西北野戰兵軍各部隊必須隱蔽設伏在第三道山脊以外區域,以保證分割包圍的成功實施。</p> <p class="ql-block"> 國民黨駐守瓦窯堡第135旅與清澗來的第72團完成守備任務交接后。14日清晨,第135旅兵分兩路,沿瓦窯堡、蟠龍大道兩側高地小心翼翼的前行。此時,我西北野戰軍已在羊馬河地區布下了天羅地網。上午10時,敵135旅進至羊馬河西北高地時,我軍突然對其發起進攻。新編第4旅于三郎岔、李家滴哨附近高地截擊第135旅右翼部隊,獨4旅于磁家溝高地對其左翼部隊發起猛攻。</p><p class="ql-block"> 胡宗南收到第135旅被合圍的電報后,電令第135旅死守陣地,同時下令第1、第29軍火速馳援。但是,為時已晚,敵第1、第29軍被我軍頑強地阻擊于三皇廟、云山寺兩線,始終無法速進。</p><p class="ql-block"> 我圍攻敵135旅的部隊對敵人實施分割包圍后,集中兵力強攻敵左翼部隊,經過約2小時激戰擊潰敵左翼部隊。隨后,全線出擊,對敵右翼部隊固守的高地展開猛烈進攻。下午4時戰斗結束,殲滅敵2個團和135旅部,計4700余人,俘敵代旅長麥宗禹。</p> <p class="ql-block"> 羊馬河戰役,首創了我軍在西北戰場上消滅敵人一個整旅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 沒有毛主席的電報,就沒有彭德懷的命令;沒有毛主席的英明預見,就沒有羊馬河戰役的勝利!</p> <p class="ql-block"> 作者簡介:楊明,中共黨員,陜西省作協會員,現為延安市寶塔區關工委副主任。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阳泉市|
通辽市|
汉川市|
碌曲县|
安国市|
张家川|
新昌县|
新化县|
田阳县|
富顺县|
图木舒克市|
新源县|
桓仁|
乡城县|
包头市|
双流县|
资溪县|
铁岭市|
陵川县|
于都县|
江都市|
玉屏|
甘南县|
永仁县|
芮城县|
弥渡县|
阿拉善左旗|
普陀区|
麟游县|
赤峰市|
杨浦区|
嘉荫县|
伊春市|
阿拉尔市|
常德市|
册亨县|
芦山县|
余江县|
湟中县|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