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敏 <p class="ql-block">舊文重發說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年12月2日,正值麓山紅楓盡染時,湖南知青網組織了一次登山攝影活動,網友會合的第一站是在丹楓如霞的愛晚亭,在這里意外地發現網上新注冊的網友“良良哥”竟然是附中校友、我同班好友的哥哥!數十年時空暌違,朝夕間時空對接,感慨喟嘆之余,我便拿出相機緊隨柱著拐杖步步登高的良良哥拍了一些照片,其中還有初次見面的靖縣鋪口知青晏生和翹姐……第三日晚,原本只打算將這幾幅照片發上靖縣欄目,再寫一段簡單說明文字給良良哥表達我的感慨,結果不知怎么寫著寫著就變成了一封回顧校園生活的信了——也難怪,<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網友相會,</span>老學友重逢,加之柱杖攀登、俄語獻歌的俄語班學長“良良哥”引發的連篇浮想,實在是三言兩語難以盡意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時隔九年,欣逢母校110年校慶,因為組織排練節目而一次次重返校園,觸動了我的校園情結少年情愫,加之5月2日同學相聚校園,那些在湖南知青網上觀看過此信的同學們也要我把沉寂了九年的這封信“鉤沉”出水面,讓大家也一同回顧回顧校園生活,今晚便又回頭撿拾翻閱起這封信,信中提及的一些附中學友如今已是人所熟知的網友,如曉泛姐良良哥等,5月2號在如織的人流中還遇見了文中提到的闊別50年的65屆張強學長以及少年時代我心中的歌唱家曹壯學長等,握著他們的手,竟真還有了“穿越”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舊文重發于</p><p class="ql-block">2015-5-7 23:41:37</p><p class="ql-block">湖南知青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致學長網友老大哥——良良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于2006/12/5 21:03:40</p><p class="ql-block">發表于湖南知青網靖縣欄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良良哥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非常高興在這個冬暖如秋的周末假日、在層林盡染游人如織的愛晚亭、在知青網友攜手同游的歡樂時光,出乎意料地在眾多網友中發現了你——湖南知青網剛注冊上網的知青網友良良哥(該是網友中目前最年長的老大哥吧?),竟然是42年前我所認識的學長大哥,我們師大附中集排球、籃球、田徑運動為一身的運動健將,也是當年我們這些剛入校門黃毛丫頭們的偶像呢!</p><p class="ql-block">短暫一瞬的對視里,記憶和意識難以將時空對接,感覺似曾相識,卻又想不起來?但那僅僅只有一瞬,你的大名立即從記憶的深谷中跳了出來,哦,原來是你啊!久違的學長大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得多少年前,應該是上世紀64、65年吧,我們班的漂亮女生、你的妹妹小莉常常邀上一伴寄宿女生上你家去玩,從二里半到四醫院很近的啊,你母親謝姨也總是和藹地微笑著、操著濃厚的江浙口音普通話與我們娓娓攀談,拿出家里的吃食款待我們。有時候你也在家,但總是酷酷地從不理睬我們這些黃毛丫頭(那時你才多大?哼,扮酷!)。只要你在家,我們就總感到有些拘謹,你不在家才好呢,就能由著我們撒歡似地玩兒了。嗯,恐怕你不會知道這些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班的同學也特喜歡觀看每天放學后校園的各類球賽,那些活躍在籃球場、排球場上的學長們特別讓我們佩服敬慕,那迸發青春活力的矯健身影,總是牽動著我們的視線,讓下午最后一節課的時間顯得特別長……</p><p class="ql-block">記得嗎?課余時間,校園里到處是一片龍騰虎躍的景象,球類運動、田徑運動、航模、海模、體操、射擊,應有盡有,各顯其能。好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熱鬧的莫過于教學樓前的那片球場了,總是被圍得滿滿當當的,排球賽籃球賽青年隊少年隊都在那里擺開戰場,有的時候還有學生隊與教師隊的比賽,教師隊中個頭高高架著一副近視眼鏡的席少云老師給人印象頗深。每每遇上球賽,常常是口哨聲吶喊聲助威聲喝彩聲與<span style="font-size:18px;">籃球砸地碰框聲</span>便響成了一片,印象里有一位叫張洛夫的男同學常常是當裁判,口哨掛在胸前,手勢干練利落,眼神配合跑動,瀟灑而威嚴。而在排球網前的你也往往是我們的焦點了,哨聲一響,你總是張著大大的巴掌,將長長的雙臂攤開,彎腰弓腿嚴陣以待的姿態,還有那下意識推推眼鏡的習慣動作——呵呵,因為剛進校門,我們這些懵懂新生也只認識你啊——看羅,那是小莉的哥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到慢慢熟悉了,也就認識了很多人。</p><p class="ql-block">你們高49班漂亮而熱心腸的女生范小泛,有著黑天鵝美譽的體育全才,她是我當年崇拜的偶像。記得有一次我在操場練習推鉛球,她路過看到,就走過來給我這個初一小學妹示范,指導我要規范動作,就這樣我認識了她,成了一輩子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你們高65屆的張強、史麗君,有著大哥大姐風范,他們是射擊隊令人矚目的明星;還有同是運動健兒的英俊瀟灑的胡杰;還有一位歌唱家叫曹壯吧,頎長的個子筆挺的身段,常常在從教室通往寢室經過食堂的那條上坡路上昂首挺胸旁若無人地引吭高歌,從不在乎別人的頻頻盼顧——“你看那,牛羊蓋地遍山來,你看那,牛羊蓋地遍山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然,課余還有好多好玩的游戲。</p><p class="ql-block">記得嗎?紅樓(辦公樓)的側后邊有一架“巨人步”,那是最搶手的運動娛樂器械,經常是我們這些低年級同學的最愛——一根粗粗的柱子立在當中,頂部的滑輪上牽出四根長長的繩索各吊著一個鐵環,將一條腿伸進鐵環后手握繩索,以離立柱中心最遠的距離將繩索繃直,四個人用同樣的步調繞著圓周跑起來,等速度加快,利用離心力的作用,人就可以騰空了,時落、時起,雙腳時而點地,時而躍起,感受巨人在邁著大步的暢快!我記得,學校年輕漂亮的“娃娃”老師還偶爾帶著我們一起玩“巨人步”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哎,一九六四年的夏秋,在我的個人體驗里,那真是一段金色時光啊!不知良良哥和各位校友是否也會有共同記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也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啊。</p><p class="ql-block">時間一晃,便來到了六五年夏秋,你們畢業離校時的情景我還依稀記得起一些,學校張榜公布錄取名單,記得我們射擊隊的張強錄取了大連海運?哦,又好像是哈軍工吧?有的則被分配到了“共大”……為什么我會記得“共大”呢,因為我記得我喜歡的學姐范小泛好像也是分配到“共大”,還有一點印象——是不是胸前還別著一枚校徽——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不知道這個記憶是否確切?——美其名曰“共大”,其實就是下鄉務農。那個年代的“貫徹階級路線”,使得一些品學兼優而“出身不好”的同學在人生道路的分水嶺只能屈從于命運的安排,從小莉那里我知道,良良哥你也沒有逃過厄運,下鄉去了靖縣,而且一去就是十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孰可料,三年之后,我們這些“老三屆”學弟學妹更是一古腦兒被下鄉大潮卷去,朝夕相處的住校學友昔日同窗,也如被狂風吹散的蒲公英,各奔東西、散落四野……</p><p class="ql-block">記得有一次我從華容回長沙探親,小莉也從靖縣鋪口請假回家了,我到你家去,看到你母親明顯地憔悴了許多,同在靖縣的你沒回家,聽你媽媽在問小莉:你哥哥是“過春節”回來還是“國慶節”回來?她老人家的江浙口音將“過春節”和“國慶節”說得差不多,弄得我在旁邊聽得一頭霧水又覺得好玩……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年月的父親母親,為遠在鄉野的子女們牽牽掛掛,真是操碎了心。</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么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同學少年如今都先后退休、步入老年行列了,我們77班同學一直保持著聯系,經常聚聚會,同學在一起,便是童心未泯、玩笑不斷、話語滔滔。</p><p class="ql-block">也偶爾聽小莉說起過哥哥的情況,在我印象里,我一直以為曾是運動健兒的你,因為下鄉勞作引發的腿疾如今只能是足不出戶輪椅當步呢。沒想到,今天見到了一位精神矍鑠、樂觀豁達的良良哥出現在眼前,真的好高興——是因為良良哥沒有被疾病所擊垮,還因為良良哥沒有視網絡為畏途,已經大步流星跟上時代的節奏、加入到了湖南知青網——我們這個凝聚同代人友誼的精神家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良良哥柱著雙拐一步一步邁上石階,旁邊有著眾多知青好友護衛左右、一路有說有笑往山頂攀登,心中陡然涌上一陣因感動因感慨因欣慰而起的凝咽……</p><p class="ql-block">良良哥,歲月雖然在你的臉上已然留下滄桑,你的頭發已經飄白,你的腋下不得不要柱上拐杖,但,少年時代叱咤運動場的英氣,依然還在你的眉宇間,在你爽朗的笑聲里,在你豪邁的歌聲中,在你一步一步堅強的步伐中。</p><p class="ql-block">昔日同門學長、今日知青網友的良良哥風采依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動青春!感動歲月!</p><p class="ql-block"> 感動友情!感動精神!</p><p class="ql-block"> 祝良良哥健康!開心!快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劉敏敬上</p><p class="ql-block"> 2006年12月4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湖南師大附中建校110周年校慶之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筆者與原校黨委書記江文筆老師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照片拍攝于2015年5月2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值此我的母校湖南師大附中120周年校慶即將啟幕之際,特將19年前寫的這封書信“鉤沉”打撈出來,謹以其中展示校園生活描寫同學情誼的內容,緬懷一下那段稍縱即逝的戛然而止的金色年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春終歸是美好的,這些淺白平實的心靈印跡也是純真的,能在附中名校濡染一些文化氣息度過一段少年時光仍是珍貴而有幸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帆業已歷盡,離別豈止半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三屆”學子當年究竟是“畢業”還是“肄業”?新華字典及現代漢語詞典這兩部中國最權威的漢語字詞典緣何會列入“老三屆”這個獨一無二的詞條?此類問題,也許很少會有人再去關心和探究了,也許,“歸來仍是少年”的心態才會被人們認為是更重要的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4月11日</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攝于1965年夏筆者所住的某高校大院內,背景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蘇聯專家公寓樓,</span>目前被列入長沙市歷史保護建筑的“甘棠一樓”,身后是當年叫做“鐵螺塘”現在雅稱“觀云池”的一方清水魚池,年齡正當上文所述場景的那個時期,也正可謂“歸來仍是少年”樣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马|
邵东县|
尖扎县|
西峡县|
石城县|
崇仁县|
天津市|
兴国县|
阜新市|
浦县|
德清县|
慈利县|
太白县|
彩票|
新余市|
武功县|
重庆市|
托克托县|
兰考县|
天柱县|
交城县|
交口县|
商都县|
肥东县|
蛟河市|
抚顺县|
手游|
古丈县|
上犹县|
迭部县|
武隆县|
岗巴县|
内黄县|
萝北县|
天水市|
栾城县|
万源市|
寻乌县|
天柱县|
邯郸市|
杂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