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京那巴魯神山默默地聳立,亳無表情地迎接我們的再次到來。去年初見神山,內心十分洶涌澎湃,但今天再次相見,內心便再無波瀾。</p> <p class="ql-block"> 在婆羅洲,初見這只棘毛伯勞,我想極大多數拍鳥人都會很興奮。去年12月份,顯然是此鳥的活躍期,一個行程4次相遇,至少在我心里,它變得不再神秘。</p><p class="ql-block"> 大多拍鳥人都有一個喜新厭舊的特點。憑著拍過即菜的原則,許多人在這條拍鳥路上越陷越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沙巴州首府亞庇。</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拿篤</p><p class="ql-block"> 第三站,烏丹雨林度假村,目標婆羅洲地鵑,大籃八色鶇(未果)</p><p class="ql-block"> 第四站,丹濃谷婆羅洲雨林度假村,目標藍頭八色鶇,棘毛伯老,盔犀鳥。</p><p class="ql-block"> 第五站,京那巴當河,目標鳳頭犀鳥,白冠犀鳥。</p><p class="ql-block"> 第六站,史比樂雨林探索中心,棘毛伯勞。</p><p class="ql-block"> 第七站,神山公園,目標鳥黑喉綠闊嘴,懷氏捕蛛鳥。</p><p class="ql-block"> 第八站,砂撈越,老越。</p><p class="ql-block"> 第九站,巴卡拉監地區,冠鴉,艷綠闊嘴(未果),白眉長頸鶇。</p> <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當地土著鳥導Ryan組織的15天拍鳥行程中,婆羅洲的雉類十分活躍,收獲頗豐。</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這次由小楊老師帶隊,對去年的沒拍到的鳥種進行一次深度搜索。白眉長頸鶇,麗綠闊嘴,大籃八色鶇等數種重點目標,另外數十種去年遺漏小目標,加上小楊老師夜拍很有經驗,自然幾種蟆口夜鷹也是值得期待。.</p> <p class="ql-block"> 砂撈越的巴卡拉籃地區,地處偏僻,基礎設施十分落后。當地許多主干道要么荒廢沒人理睬,要么處在大修狀態。 </p><p class="ql-block"> 這條施密特蘆葦蛇大白天穿越公路,事實上是一次拿生命來豪賭的冒險之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當地的密林中,蛇雕的密度并不低。為了填飽肚子,要么在空中巡視,要么就在樹枝上站立,目光警惕……</p> <p class="ql-block"> 海撥稍高的山區,這些在高空盤旋的并不是普通蛇雕,它們是當地特有的山蛇雕。</p><p class="ql-block"> 山蛇雕比普通蛇雕顏色更深,翼展更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小楊的帶領下,這次行程的伙食令人難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種叫尖蜜拉的當地水果,外形就如小號的菠蘿蜜,味道卻更接近榴蓮,味重蜜甜。</p><p class="ql-block"> 在沙巴地區,當地婦女常常在路邊兜售。價格不貴,人均十塊錢就可以大飽口福。</p><p class="ql-block"> (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烏丹雨林度假村,儼然是一小片沙漠中的綠洲,周邊的土地清一色被油棕林占領。</p><p class="ql-block"> 油棕給當地居民帶來經濟上的收入,但對當地生態造成了徹底的破壞。烏丹雨林度假村僅存幾平方公里的原始密林,成了當地鳥類最后的庇護所。</p><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觀鳥人便坐在當地改裝的皮卡上,開始一天的觀鳥之旅。</p> <p class="ql-block"> 早起的鳥人有鳥看,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有些小動物并不適合早起。</p><p class="ql-block"> 度假村門口,每天清晨,這只華氏鷹雕便在這里拾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婆羅洲地鵑神秘又罕見,是全世界鳥人熱捧的鳥種。</p><p class="ql-block"> 近半年來,一對地鵑的穩定出現,給這家曾經名不見傳的酒店帶來了無限商機。</p> <p class="ql-block"> 婆羅洲地鵑顏值對得起觀眾,性格也是活躍好動。</p> <p class="ql-block"> 這里密林雖然說占地不大,仍郁郁蔥蔥,保持原始狀態。地面落葉覆蓋,爛葉枯枝中的小昆蟲,吸引了當地一種罕見的鷓鴣。</p><p class="ql-block"> 拿下沙巴樹鷓鴣,馬來西亞七種神秘又驚艷鷓鴣,終于一網打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沙巴樹鷓鴣,僅分布在婆羅洲北部山區。</p><p class="ql-block"> 沙巴樹鷓鴣具有復雜而獨特的羽色模式,全身呈棕色,腹部為淡色,胸部有銹色圍兜,頭部有黑白相間的斑點。雌雄差異不大,但雌鳥可能略顯暗淡。全長約26至32厘米,上體和翅膀為暗褐色,密布深色條紋,下體由棕色重疊深色至后腹和側翼處轉為更豐富的紅褐色。腿和腳趾顏色為暗黃色到黃綠色。</p> <p class="ql-block"> 馬來山鷓鴣,是馬來西亞特有種,只布在馬來半島海撥較高的山脈中。其頭部以黑白相間的獨特圖案為特色,上體主要呈現橄欖棕色,翅膀邊緣較淺。喉嚨處的羽毛稀疏,呈紅橙色;下體灰色,腹部逐漸變為白色。虹膜為棕色,眼周有一圈寬大的紅橙色皮膚。喙黑色,腿紅色。雌雄相似,雌鳥頭部可能略顯橄欖色,體型較小,裸露部位顏色較暗淡。</p> <p class="ql-block"> 栗胸山鷓鴣,這只僅分布在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熱帶雨林底層的神秘鳥種,近年來數量急劇下降。</p><p class="ql-block"> 栗胸樹鷓鴣長約26至32厘米,雄鳥約重290克,雌鳥約250克。頭部呈暗褐色,具深色斑點,眼上紋、喉部和頸部為白色并帶有棕色條紋。上胸部呈栗色,有一黑色領圈,腹部橙褐色,下胸至側腹有棕色鱗狀斑。背部和翅膀為暗褐色,飾以深色條紋和斑點。喙綠黃色,腿腳黃綠色。雌鳥比雄鳥稍小且色彩略淡,幼鳥色澤更暗,背部有更多深色條紋。不同亞種在面部和翼部圖案、胸帶栗色強度上有差異。</p> <p class="ql-block"> 赤胸山鷓鴣約25至27厘米長,重約270克。頭部和頸背呈黑褐色,點綴著棕色斑點。眼上有一條灰色或紅褐色的眉紋,眼睛周圍有黑色帶狀條紋。臉頰和喉嚨為紅褐色,胸部鮮亮的栗色,腹部白色。兩側為黑白相間的斑駁圖案。背部棕色,帶有黑色細條紋。眼睛灰褐色,喙黑色,腿腳為鮭魚粉色。雌鳥的羽毛較雄鳥略暗淡,側斑較小且顏色更接近棕色 </p><p class="ql-block"> 同樣,這種鷓鴣十分罕見,僅在婆羅洲中部山脈才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 銹紅林鷓鴣,是雞形目雉科銹紅林鷓鴣屬的鳥類。其顯著特征包括南瓜橙色的頭部和胸部,棕色的翅膀,以及背部和側面的黑白相間的鱗狀斑紋。分布于東南亞,包括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是CITES保護物種</p> <p class="ql-block"> 紅頭林鷓鴣,是雞形目雉科紅頭林鷓鴣屬的鳥類。本屬唯一種。以其醒目的紅頭和黑身而著稱,分布于婆羅洲北部和中部山區的低海拔山地森林。</p><p class="ql-block"> 紅頭林鷓鴣長約25厘米,雄鳥體重可達330克。雄鳥頭部、頸部、胸部及最長的尾下覆羽為鮮艷的紅色,其余部分呈深黑色;喙黃色至黃白色,虹膜棕色帶黃眼環,腿腳灰色,最多有三個跗跖刺。雌鳥無刺,毛色總體偏褐色,喉部、頸部和胸部為赤橙色,喙呈角褐色。幼鳥色澤較暗淡,以頭頂的紅色為主,有銹色斑紋的黑褐色胸羽,翼羽邊緣微紅。</p> <p class="ql-block"> 冕鷓鴣,是雞形目雉科冕鷓鴣屬的鳥類。棲息在熱帶常綠雨林的底層,分布于泰國南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等地。雄鳥擁有閃亮的黑色身軀和醒目的紅色羽冠,雌鳥則是苔綠色,翅膀帶有暖棕色,兩者均有鮮紅的眼圈。</p><p class="ql-block"> 冕鷓鴣體長約26厘米,圓潤且尾短。雄鳥上半身為金屬綠色,下半身呈深藍色,雙翼呈褐色,頭部頂著高聳的紅色羽冠,前額有白色斑點,喙全黑。雌鳥體色為綠色,翼底褐色,頭部灰,無斑點和羽冠。雛鳥顏色較暗,與成鳥相似。</p> <p class="ql-block"> 拿下馬來西亞七種鷓鴣,實是一場艱苦又漫長的過程。歷經數年,足跡遍布了整個馬來半島和婆羅洲中,北部山脈。幸好這些雉類在食物的誘惑下,都有固定的喂食點,否則,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p> <p class="ql-block"> 婆羅洲丹濃谷,熱帶雨林度假村。</p><p class="ql-block"> 這里空氣清新,設施完備,于大自然零距離接觸的體驗,讓眾多西方游客趨之若鶩。</p> <p class="ql-block"> 價格不菲的房價包含每天三餐,豐富的自助餐讓人印象深刻。偶爾,在品嘗美食的同時,酒店會組織當地的土著表演當地特有的舞蹈,來強化一下該酒店的奢華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 附近的密林小道時常會有婆羅洲侏儒象的蹤跡,酒店門口小樹林,紅葉猴會含情脈脈向您凝視……如果運氣足夠好,近距離接觸野生紅毛大猩猩,也是大概率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每當夜幕降臨,酒店門口的停車場人聲鼎沸。游客們整裝出發,數十輛酒店專用電瓶車依次消失在夜幕中。酒店每晚組織的夜觀活動開始了……</p> <p class="ql-block"> 黑暗中,紅腿斑秧雞呆呆地站著,旁若無人。</p> <p class="ql-block"> 褐林鸮,一副很不耐煩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 丹濃谷,因為原始森林的覆蓋,氣候條件并沒有想象中的潮濕悶熱。</p><p class="ql-block"> 清晨,暑氣尚未上升,丹濃谷充滿負離子林間小道,空氣十分清爽。流動的微風中有一絲絲花香,這絕對是散步鍛煉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 植被豐富,鳥種繁多,保護區的嚴格管理等這些因素,在婆羅洲,丹濃谷絕對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觀鳥圣地。</p> <p class="ql-block"> 酒店周邊,鮮花會吸引一些啄花鳥前來吸食花蜜。</p> <p class="ql-block"> 丹濃谷是八色鶇的熱拍地,保護區有近十種八色鶇讓您去探索。</p> <p class="ql-block"> 有時,你越想得到的東西,你越不容易得到。</p><p class="ql-block"> 大藍八色鶇讓眾多鳥人愛恨交加,你苦苦尋找數天,它就象人間蒸發一般,你前腳剛走,第二天它就奇跡般出現了,而且傻乎乎地一呆數天,這叫什么?真是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 (圖片來之小楊老師)</p> <p class="ql-block"> 但丹濃谷幾只最神秘的小鳥,這次均被拿下。</p><p class="ql-block"> 拍到紋鷦鹛,并沒有化十分的氣力。離酒店不遠的小道旁,有它剛筑的鳥巢,加上這個時期雄鳥對鳥叫十分敏感。</p> <p class="ql-block"> 黑喉鷯鹛體形近20厘米,在同類中算大尺寸的。在昏暗的密林中,經常有它移動迅速的身影,有時它會停留數秒,手腳不是太慢的老師應該都可以拿下。</p> <p class="ql-block"> 這只地鹛才是難啃的骨頭。首先,數量十分稀少,平時在密林底層悄無聲息地覓食。</p><p class="ql-block"> 聽到它難得發出的聲音是第一步,然后飛快地搭好隱帳,靜候它從黑暗中探出頭來。全神貫注是關鍵,它不會給您從容的對焦機會,不到5秒便消失地無影無蹤。</p> <p class="ql-block"> 整個丹濃谷,并沒有一個穩定的鳥塘。鳥類野拍很多時候需要一點運氣,大多情況下,結果是讓人沮喪的。</p> <p class="ql-block"> 在京河,我又一次邂逅了婆羅洲侏儒象。許多人專程過來想一睹其芳容,卻數次空手而歸。</p><p class="ql-block"> 好吧,有緣千里來相會。感謝您那賊溜溜的小眼神。</p> <p class="ql-block"> 在西馬,實現馬來西亞所有九種犀鳥的大滿貫,是十分困難的目標。但在婆羅洲京河,一次拍全八種犀鳥,并不是白日做夢。</p> <p class="ql-block"> 我運氣一般,二上京河,終于拿下最后三種,鳳頭,白冠,盔犀鳥。心底里一個小小的念想得以釋放,整個人感覺通透許多。</p> <p class="ql-block"> 史比樂熱帶雨林探索中心,空中走廊鳥況每況愈下。不再期待棘毛伯勞的出現,這個昔日的觀鳥圣地似乎沒落了許多。</p><p class="ql-block"> 灰長臂猿在遠處高大的樹木間穿梭,它的吼叫聲更加襯托了雨林的寂寞。</p> <p class="ql-block"> 靜下心來,仔細搜索,史比樂雨林仍然底蘊深厚。</p><p class="ql-block"> 白天在林間自由滑翔的紅背鼯鼠,讓空氣一下子流動起來。</p> <p class="ql-block"> 遠處枝頭,一群鷯哥站立。</p> <p class="ql-block"> 婆羅洲共有二種紋胸鹛,在史比樂,稍加努力,都能發現它們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尤其這只絨背紋胸鹛,這個時期容易被叫聲吸引,拍到并不困難。</p> <p class="ql-block"> 去年錯失的黃頸斑啄木鳥,這次順便收了。</p> <p class="ql-block"> 史比樂的低海撥和豐富食物,這樣的環境是捕蛛鳥的典型生境。</p><p class="ql-block"> 紋背捕蛛鳥,分布范圍廣,也是廣大國內鳥人認識捕蛛鳥的啟蒙老師。</p> <p class="ql-block"> 長嘴捕蛛鳥明顯就不那么常見了,在中國,西雙版納植物園是難得的一個穩定鳥點。</p> <p class="ql-block"> 灰胸捕蛛鳥,分布于東南亞,包括緬甸南部至越南南部、馬來半島、婆羅洲和印尼蘇門答臘島。其自然棲息地為亞熱帶或熱帶濕潤低地森林及山地森林。</p><p class="ql-block"> 成年雄鳥與雌鳥外觀相似,背部呈金色橄欖綠,頭頂有煙褐色羽心;翼黑褐色邊緣黃綠色,尾部綠色帶黑褐色尖端,除中央羽毛外均具白色亞端斑點,腹部橄欖灰至淡黃色,喉部至胸部有變化的窄褐色條紋。</p> <p class="ql-block"> 小黃耳捕蛛鳥 ,顯著特征為黃色的眼環和臉頰上的黃色羽毛簇。分布于東南亞,包括馬來半島、印尼蘇門答臘島、Riau群島、Lingga群島、和婆羅洲。</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種體型較大的捕蛛鳥,擁有鮮明的黃色眼環和頰部的黃色羽毛簇。喙部呈雙色,基部粉紅色,尖端較暗。喉部有微弱的條紋,喙稍長而纖細,黃色的耳羽簇較大,眼環略窄,與相似的大黃耳捕蛛鳥有明顯區別。</p> <p class="ql-block"> 大黃耳捕蛛鳥,是太陽鳥科捕蛛鳥屬的最大代表,體長約22厘米,體重約38.4至49克。其顯著特征為厚實的黃色眼環和黃色耳羽,分布于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的低地森林。</p><p class="ql-block"> 擁有長而彎曲的喙,成年鳥羽毛主要為橄欖色,背部略顯綠色,腹部及兩側偏黃色,翼羽邊緣呈亮橄欖綠帶金黃光澤。頭部具大的黃色耳斑和寬廣的眼環,虹膜褐色,喙黑色基部微紅,腿色淺褐。</p> <p class="ql-block"> 厚嘴捕蛛鳥,上體呈橄欖褐色,腹部黃色,眼周有淡黃色新月形斑紋,頭頂有隱約的斑點。以其不成比例的響亮、刺耳的鼻音鳴叫而著稱。該鳥上部橄欖褐色,下部黃色,頭部有淡黃色眼圈,頭頂有輕微的斑點。與其他捕蛛鳥相比,其最顯著的特點是粗大的喙和獨特的叫聲</p><p class="ql-block"> 分布于東洋界,包括馬來半島、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以及新加坡、泰國。</p> <p class="ql-block"> 紋胸捕蛛鳥 ,是雀形目太陽鳥科捕蛛鳥屬的鳥類。命名恰如其分,擁有在捕蛛鳥中罕見的長喙。分布于東洋界,包括馬來半島、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以及婆羅洲。</p><p class="ql-block"> 該鳥上體橄欖棕色,下體鮮亮黃色,胸部帶有微弱的條紋。其體型較大,喙全黑,腹部黃色,這些特征共同使其與區域內其他相似的捕蛛鳥種類區分開來。</p> <p class="ql-block"> 婆羅洲捕蛛鳥 ,其科學名稱紀念了英國殖民地管理者兼動物收藏家Alfred Hart Everett。婆羅洲捕蛛鳥主要分布在婆羅洲的低地和亞高山森林及邊緣地帶。</p><p class="ql-block"> 這種中等體型的捕蛛鳥上身呈橄欖綠色,下部羽毛灰白條紋明顯。成年個體上半身金色綠色,頭部鱗片狀暗色,翅膀和尾羽深褐色帶綠邊,中央尾羽綠色較多(除尖端),其余尾羽具白色亞端斑點。下體灰色略帶黃色,腹部至尾下覆羽重條紋棕色。幼鳥下體無條紋,尾部亞端斑點更淡更黃。everetti亞種比指名亞種更大,上體更綠而非金色,下體無黃色調,腹部條紋灰棕色,尾尖更深的棕色。</p> <p class="ql-block"> 懷氏捕蛛鳥 ,僅分布于婆羅洲北中部的山地森林中。其顯著特征為鮮明的白色條紋覆蓋全身,黃色臀部和上尾覆羽,使它在同類中極為醒目。</p><p class="ql-block"> 懷氏捕蛛鳥體型較大,雄鳥長約16.5至18厘米,雌鳥略小,約15.5至16.5厘米。全身主要呈棕色,頭部和身體布滿豐富的白色條紋,頭頂有淡黃色條紋,頸背有細窄的白色條紋,喉嚨有褐色白色條紋,其余下體部分有寬大的白色條紋。雌雄相似,但雄鳥更大,而幼鳥的羽毛特征未知。</p> <p class="ql-block"> 馬來西亞九種捕蛛鳥一網打盡,實是一個偉大創舉。</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拿下了紋背,長嘴捕蛛鳥。</p><p class="ql-block"> 在西馬,灰胸,大黃耳捕蛛鳥。</p><p class="ql-block"> 在婆羅洲,丹濃谷拍到了婆羅洲捕蛛鳥,在神山邂逅了懷氏捕蛛鳥。今天又在小楊老師的努力下,拿下了厚嘴,和紋胸捕蛛鳥。</p><p class="ql-block"> 追鳥種的千辛萬苦,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 這次神山,本質上就是一次查缺補漏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 上次苦苦追尋的黑喉綠闊嘴,因為有鳥巢,拿下沒有任何懸念。</p> <p class="ql-block"> 鴿子有一些,因為拍過多次,內心便歸納為菜鳥系列,按下不表。</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踏上砂撈越的土地,老越這個地方就有價廉物美的海鮮迎接我。沙巴收獲不錯,也趁此機會款待一下辛苦的小楊老師。</p><p class="ql-block"> 當地的鳥點并不多,但有二種特有種只有砂撈越才有可能拍到。黑鸝有固定的點,但栗頰蟆口夜鷹拍不到,也是正常的現象。</p> <p class="ql-block"> 每次夜幕降臨時,便到了小楊老師大顯身手的時刻。</p><p class="ql-block"> 婆羅洲有6種蟆口夜鷹,是這次拍攝行程的重頭戲。</p> <p class="ql-block"> 烏丹雨林度假村二種蟆口夜鷹,順利拿下,讓大家信心倍增。</p> <p class="ql-block"> 丹濃谷,鱗腹蟆口夜鷹,雖費了些許周折,但終究沒讓大家失望。</p> <p class="ql-block"> 巴卡拉籃的栗頰蟆口夜鷹,外形很象大蟆口夜鷹。但它是一只不折不扣當地特有種,分布范圍極其狹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次共拿下4種蟆口夜鷹,加上泰國的星喉。至此,馬來西亞6種蟆口夜鷹只剩一種:婆羅洲蟆口夜鷹。</p> <p class="ql-block"> 巴卡拉籃地區鳥種之豐富地讓人瞠目結舌。這里絕對是一個讓人嚴重低估的拍鳥圣地。</p> <p class="ql-block"> 你能想象出,這片林子有三種綠闊嘴,小綠闊嘴,黑喉綠闊嘴,尤其是麗綠闊嘴鳥。可惜這次雖數次相遇,卻沒有把握到一次拍好的機會,實屬遺憾。</p><p class="ql-block"> (照片來自小楊老師)</p> <p class="ql-block"> 黑白鵯,懂鳥罕見指數9.42。分布于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Siberut和婆羅洲,棲息于低地至山腳的常綠森林中。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全身暗色搭配肩部白色斑塊。</p> <p class="ql-block"> 冠鴉 ,是雀形目冠鴉科冠鴉屬的唯一物種。其獨特之處在于頭頂上豎立的長羽冠,分布在馬來半島、印尼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及婆羅洲的低地和山腳的闊葉林中。</p><p class="ql-block"> 這只亞種全身黑色,主要分布在馬來半島及泰國南部。</p> <p class="ql-block"> 婆羅洲的冠鴉亞種,全身羽毛呈棕色,更加罕見。</p> <p class="ql-block"> 果鳩一直是我的偏愛,尤其是這只粉頭果鳩。雄鳥的深紅色面部、粉紅色胸部斑點以及白色的胸部,所有的配色是如此神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只白眉長頸鶇外形奇特。于西非的白頸巖鹛一樣,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只尚未進化的物種,帶點卡通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巴卡拉籃地區并沒有正規的酒店,但當地民宿的伙食讓人難忘。清一色有機的蔬菜,高海撥的特有米飯,當地的野生榴蓮……</p> <p class="ql-block"> 寫到這里,我意識到自己可能患有輕度偏執狂。世界上只有8種孔雀雉,我好象已經收集齊了,必須給大家來個總結。</p><p class="ql-block"> 銅尾孔雀雉,僅分布于印尼蘇門答臘山區的鳥類。體型小巧,長約56厘米,全身深褐色,腳色深灰。其特征為細小的頭部與16根長而窄的栗褐色尾羽,尾端帶有金屬紫色條紋。雄鳥個體比雌鳥更大,腿上具兩距,眼黃;雌鳥無距,眼色深褐。</p> <p class="ql-block"> 山孔雀雉,只分布在馬來半島,中等體型,身長可達65厘米,以黑色棕色為主色調,擁有小眼斑和長長的漸層尾羽。雌雄兩性外觀相似,雄鳥具有金屬藍色上部眼斑、綠色尾部眼斑以及腿部的兩個刺狀突起,而雌鳥的上部眼斑為黑色,尾巴略短且無腿刺。雌鳥比雄鳥更小、顏色較暗淡。</p> <p class="ql-block"> 灰孔雀雉,又名: 孔雀雉、諾光貴,大型亞洲雉科鳥類,分布于孟加拉國、印度東北部和東南亞部分地區,排除了大部分印度支那和馬來半島。雄鳥體長可達76厘米,雌鳥略小。全身灰褐,點綴有綠色虹彩的眼狀斑點,擁有獨特的前傾冠羽,面部皮膚粉或黃色,喉部白色。該物種面臨棲息地破壞的威脅,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p> <p class="ql-block"> 眼斑孔雀雉,中等體型,長約60厘米,以深褐色帶淡黃色斑點的羽毛、短冠、紅色裸露面部皮膚和紫藍色眼斑而著稱。該物種分布于越南南部和柬埔寨東部。</p> <p class="ql-block"> 海南孔雀雉,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雉類,體型較小,具紅面部皮膚,區別于灰孔雀雉的黃橙色面部皮膚。分布僅限于中國海南島,是極度瀕危物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鳳冠孔雀雉,是雞形目雉科孔雀雉屬的鳥類。其最顯著的特征是雄鳥的藍綠色眼斑與獨特的向前指向的羽冠。分布于泰國南部和馬來半島低地雨林中。</p> <p class="ql-block"> 加里曼丹孔雀雉,可能是最稀有且最少被了解的孔雀雉。特有于婆羅洲的低地森林,擁有獨特的藍綠色金屬光澤的側胸羽毛,以及純白的喉部和中央上胸部。雄鳥具有醒目的淡藍色虹膜和紅色裸露皮膚環繞的眼睛,雌鳥則較小且顏色較為暗淡。</p> <p class="ql-block"> 巴拉望孔雀雉,主要分布在菲律賓西南部的巴拉望島。雄鳥擁有獨特的藍色標記翅膀、灰色斑點背部和藍色孔雀“眼睛”的尾羽,而雌鳥全身棕色,臉部淡色,具有獨特性。</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8種孔雀雉終于搞了大滿貫。其中巴拉望孔雀雉由于穩定鳥點的破壞,近些年再沒人見到它的蹤影。海南孔雀雉由于保護區的干涉,近期拍到的可能性又變得十分渺茫。</p><p class="ql-block"> 拍鳥久了,有一個真理,如果目標鳥一旦出現,絕對不能有半點拖延。否則一轉身,可能就是一輩子的遺憾。</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謝婆羅洲小楊老師。如果哪位老師對我的這次行程感興趣,您可以直接聯系(+60198876860)</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休宁县|
年辖:市辖区|
维西|
雷州市|
合川市|
眉山市|
瑞金市|
枝江市|
南澳县|
泾阳县|
亳州市|
嘉兴市|
永平县|
澄江县|
衢州市|
漾濞|
拉萨市|
吴桥县|
铜梁县|
太湖县|
佛学|
方城县|
高雄市|
黄浦区|
新宁县|
东乡族自治县|
阳春市|
贡山|
西充县|
磴口县|
利川市|
瓮安县|
玉龙|
阿拉善盟|
长沙县|
澄城县|
青龙|
深泽县|
西乌珠穆沁旗|
沅江市|
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