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城市的中心區(Downtown)漫步(City walk),是認識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之一。來到洛杉磯,看一看比較有代表性的新老建筑和老街區,即可重溫一下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也能近距離接觸到一些社會生活中的細節……也正是這種“瞎逛”式地走走停停,也為旅游帶來了更多的隨機性樂趣……下圖為在格里菲斯天文臺山上,遠眺到的洛杉磯市的CBD,所謂的市中心漫步,也就是在那一撮樓群中轉悠??……</p> <p class="ql-block">在洛杉磯最著名的老建筑名錄上,有一座“布拉德伯里”大廈(本圖),它有點像北京的北京飯店老樓或上海的“外灘第一樓”亞細亞大廈,雖然并沒有多么高大,但是資格足夠老……這座大廈也是列入了美國國家史跡名錄的地標性建筑物之一……下圖是該大廈在第三大街一側路邊上的相關介紹。展示牌上的人像,就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大廈的建造者,布拉德伯里。</p> <p class="ql-block">……該大廈建于1893年,是與北京飯店老樓的前身大致同期落成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后來的摩天大樓建造技術,即使是用上了當時最高等級的鋼材,也就只能建到四五十米高了。所以凡是那個時期有點講究的建筑物,在世界建筑史上也都是有一號的……當時這一片的街區已基本成型了,所以當這位發了財的金礦礦主布拉德伯利,在買下這一塊不太大的地方、推倒原有的建筑物重建時,為了彰顯實力,也只能在內部下功夫了……該樓使用了大量的法國鋼材、意大利大理石、墨西哥硬木等昂貴建材……下圖是樓內天井中的鑄鐵雕花樓梯及第一代的鳥籠式開放電梯。</p> <p class="ql-block">……這座建筑物的廣為人知,也還得益于有六十多部影視劇在此取過景,如《銀翼殺手》、《唐人街》等……好萊塢離這里只隔著二里地,到這里來取景到是也方便。就這樣,這座大廈和這些電影,也就互相成就了彼此。雖然出資者本人等到這座大廈落成,人就走了,但也算是留下了身后名吧……</p> <p class="ql-block">……在相鄰的幾個街區,這種外觀上同屬于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但比布拉德伯里大廈還要高一倍的建筑物還有好幾座(如本圖中的這一座), 只是因為它們沒有“入戲”的背景,所以也就沒有什么故事可以遠播其大名了……不過,在洛杉磯的市中區,這類老派的建筑,都屬于是受到保護的歷史建筑物,如有時間,也都是值得去打探一下的……</p> <p class="ql-block">百老匯大街是一條串起了多家影劇院的大街,它穿過的在市中心的這五六個街區,曾是洛杉磯的主要文化場館集中地,其中的許多建筑物,都是洛杉磯早期電影文化的重要地標……如本圖中這座建于1918年的“百萬美元劇院”,其有著巴洛克式的門頭山花及多座精美的浮雕(下圖)。在當初,劇院通過這種外立面來展現豪華,而如今,其老態龍鐘的外表則彰顯了其厚重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百萬美元劇院”這個名字雖然俗氣了點,但那個時代嘛,用金錢來標榜自己,也是一種時髦。這也正如中國國內的幾十年前,什么“大富豪夜總會”、“皇帝酒店”等,在許多縣鄉中也都是常見的。而現在,用這類詞匯冠名的實體,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中國,已經都很少了……</p> <p class="ql-block">……也正是這條街上的十幾家影劇院,構成了美國當年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處影視文化區。上圖是“洛杉磯影劇院”的宮殿式大堂,這座建筑物落成于上世紀的四十年代初期,是一座有著仿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宮內飾風格的建筑,這也使它成為了美國歷史上內飾最為豪華的一座影劇院……在美國社會的近代早期,這種級別的場所,如果是上演音舞戲劇,一般都是男士身著正裝、女士珠光寶氣,再花上大幾十美元才能進入的……而到了當時,電影已成為了面向工薪大眾的娛樂方式,只需一美元不到的一張電影票,不管你噴不噴香水,擦不擦皮鞋,是都可以進來的……所以這座影劇院也就成了美國歷史上的最后一座奢華影劇院??(因為電影門票的收入是支撐不了這種華麗場所的,而高消費的階層,當時的規模則還不夠大)……</p> <p class="ql-block">……隨著近幾十年來市中心區常住人口的減少,百老匯街區的夜生活現已逐漸地暗淡下來了……本圖及上圖中都有已經關張了的老劇院。</p> <p class="ql-block">由于市區面積大,洛杉磯也被稱為了“最不適合步行的城市(Nobody wolks in LA)”,所以如果計劃在市中心漫步,保障性最好的方式就是住在市中區(走累了中午可以有地方瞇一會??)……市中心的賓館資源很豐富,既有古典風格類的酒店,如“比爾特摩爾千禧酒店”(上圖),也有偏快捷的賓館。作為輕裝背包客,此次選擇了后者,入住了位于與布拉德伯里大廈同一街區(即南北向的泉水街和百老匯大街之間、東西向的第三街和第四街之間)的361號(見下圖)……本圖為路邊關于泉水街的介紹。這樣的臨街介紹牌,在洛杉磯眾多的老街道和老建筑旁邊都能看到,該市對旅游文化的重視,由此也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雖然這一片基本上由老建筑物構成的、頗有老倫敦味道的街區,整體上色彩略顯沉悶,但在建筑物內部,卻是不乏時尚文化元素的……同時這些建筑物的管理,也都已完全網絡化了……如入住的這家(本圖),一切都要先在網上搞定,到了現場也是在屏幕上辦手續(沒有接待人員)……如果老家伙們的網絡能力弱的話,是進不去大門、上不了樓、入不得屋、操控不了設備、也買不到各項服務的??……</p> <p class="ql-block">由于洛城的社會福利、氣候條件等都較好,所以此地的流浪人員在整個美國也是最多的……但并不像在亞洲、歐洲的某些城市,那里的類似人員,平時多以干些亂七八糟的事為生,甚至還會有類似丐幫形式的團伙存在……而洛杉磯這里,流浪人員基本上都是為了(或者說是不得不)享受流浪而流浪的,而且他們也多是享受孤獨而不結伙抱團……加州流浪人員多這種現象也與該州比較成熟的福利政策有關,政府不但設立了多處可供洗澡、睡覺的救濟站,還免費提供兩頓品質尚可的飯菜,同時每個流浪人員每月還能領到一千美元左右的救助款(買酒或麻醉品的錢也就有了)……雖然(救助站所在的)街區,夜間的犯罪率是偏高了一些,但那里基本上是與旅游者無關的地方……況且那些所謂的犯罪,與文藝作品中的利刃抵腰、劫財劫色等,也根本不是一回事(大都是個人精神出了問題后的一些非邏輯行為)……以本人連續幾天在市中心轉悠到夜里的經歷來看,只要不在樓宇之間的空閑凹地(如本圖中)停留、并注意與低端人士保持距離的話,也真是沒有什么需要擔驚受怕的??……</p> <p class="ql-block">生活在市中心的居民并不太多,尤其是當在這些金融機構(如上圖和下圖)的人下班之后,街上就明顯有些冷清了……本圖中是著名的“高塔劇院”,它曾是世界上第一家上映有聲電影的地方,其內部還是仿造巴黎歌劇院而打造的……但如今它已被改造成了一家蘋果手機的高級店……</p> <p class="ql-block">……市中區商店的關門時間普遍比較早……下圖為打烊后的這座大廈底商的內景,從照片中也可以看出來,當時的天色還并不晚……</p> <p class="ql-block">……但超市類的業態,營業時間就相對長了不少……圖中的這家距梅西百貨不遠的超市,門臉雖然不大,但卻占了整整半個街區的地下部分。下圖是坐在這家超市門口處的咖啡座上,所看到的本圖拍照方向的街景。下圖中坐在輪椅上的,是一位有著流浪色彩的人士(感覺他不象是什么殘疾人,使用輪椅只是為了方便自己休息和攜帶物品)。借著喝咖啡的功夫,觀察了他將近半個小時,期間他一直都安靜地用手機在打發著時間……</p> <p class="ql-block">越接近市中區的金融街,國際大都市常見的那種高樓大廈也就越來越多了……圖中這輛公交車上的廣告詞還挺有意思,讓大家去乘坐地鐵???</p> <p class="ql-block">……位于金融街的美國銀行大廈,是目前洛杉磯市在高度上數一數二的建筑物,下圖是從另一個角度在夜間看到的該大廈。</p> <p class="ql-block">……雖然這種玻璃外立面的高樓大廈沒有什么格外的驚艷,但多打量一下,對游客辨別道路和方位,還是有用的……下圖是通過車內天窗所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面對這種鋼筋水泥叢林,只有在較遠的距離外,拍到它們扎堆成團的全景,才會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如果只在樓宇間走來走去的,也只能坐井觀天似地往上、或者順著街道管窺式地瞎拍了??……圖中遠方的那座大廈,據說是目前洛杉磯最高的建筑,威爾希爾大廈,但它的高度是計算到頂部塔尖的,與那些實實在在有使用面積的平頂建筑物(如前面說到的美國銀行大廈)相比,這個“最高”還是有點虛的 ??……</p> <p class="ql-block">市中區有些景觀類的設施,即便不體驗,也是值得路過看一看的,如這條號稱是世界上最迷你的“天使鐵路”。這段運行長度只有99米的小鐵路,實質上就是一部有著電梯功能的有軌纜車,當初是為了放便人們不爬兩條街之間的、由兩百多級臺階構成的一段坡道……后來也是因為在電影中出現過幾個鏡頭,也就成了現在年輕人的一個低成本(一美元一張票)約會項目??……</p> <p class="ql-block">“天使鐵路”的不遠處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央市場”了。這是一處已經存在了100多年的副食、美食廣場,雖然美食也是大家都重視的旅游內容之一,但美國的美食??……而且其餐品的份量對中國食客而言,量也有點大了,是不可能用在中國品鑒小吃的方式、一個攤一個攤地都嘗一嘗了(除非愿意承擔浪費食物的心理壓力)……本圖為這座中央市場歷史的介紹牌,其中卓別林的照片也表明了,他在參股投資對面的那座聯合劇院時,肯定也是來這里吃過飯的……</p> <p class="ql-block">在離住處不足百米遠的地方有一家著名的書店,“最后的書店”。這是由一家倒閉了的、有著百年歷史的銀行營業部,改造而來的二手書書店。店主盤下這塊店面,已經營了近20年,現已成功地把書店捯飭成了一個小資情調濃郁的網紅打卡地……書店起的這個名字,也是為了反思實體書店的逐漸消失,而不是違反廣告法(最什么、最什么)的自吹自擂??……只是這種情懷要堅持下去也并不太容易,從已傳到中國來的這類書店的歷程來看,經營者都在為自我感動而自我買單……靠玩情調而生存下去,確實是很要功力的……</p> <p class="ql-block">如果在市中心的步行范圍再擴大一點,還能去到更多的特色文化街區,如小東京,小韓國等。那些地方是相應的各自族裔人士的聚居區,對外主打的主要是餐飲。它們對歐美人士而言,是有點異國情調的,但是對從中國來的人來說,其原汁原味的母國是搬不走的鄰居,從北京一個多小時的飛機也就過去了……原本是想去看一看小東京的圖書館(本圖),但卻碰上了它不開門……</p> <p class="ql-block">漫步中還能看到,城中街道兩邊的消防設施都很顯眼,出水口也多,不像在中國,很多消防栓為了好看都設在了墻邊或地下……真有事的時候,還是操作空間大的消防栓(如果里面的水壓足夠高的話??)效率高……但洛杉磯的缺水也是一個大的問題……上圖為路邊的綠植,大多為這種耐干旱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在洛杉磯,對社會公眾開放且有歷史文化特點的建筑物,除了博物館主要就是教堂了……但一些小眾教堂也不是全天都開放的,如這座浸禮會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美國的基督教世界中,新教中的門派很多、也比較貼近政治,很多社會上的政治信條與這些教派的理論也多有混合……雖然不如天主教教堂的觀賞性突出,但建筑元素樸實的新教教堂,卻往往能傳遞一些較為獨特的宗教說辭,所以才遇到了這一類的教堂時,也是要拜訪一下的……</p> <p class="ql-block">……在市中區就遇到了一座見縫插針建起來的小教堂。這種在外觀上沒有明顯的天主教元素(如十字架等)、但又有教堂感的建筑物,一般多半是某個另類教派別的活動場所……美國最不缺的就是這種標新立異(但如果放在中國就很容易被定為邪教)的會道門了??……</p> <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這是一家“科學基督教”教會的教堂(上圖是它在好萊塢大道上的洛杉磯總部大樓),但沒有開門,只能就在屋外張望一下了……所謂的科學基督教(也稱為“山達基教”),在中國國內是被禁止傳播的,所以國人對它的了解也不多……它略相當于是200年前誕生的摩門教吧。至于它再發展200年,能不能達到今天摩門教的程度,那就不好說了……如站在絕對旁觀者的角度看,這個教派所聲稱的有些理論(如通過意念調整心情、治療疾病等),還是有一定的心理學價值的……這也與它的創始者就是弗洛伊德的朋友有關,而且這位創始者也是美國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一,他寫著寫著,竟就走火入魔地認為自己真的具有外星人的基因了??……由于該教派的大本營在洛杉磯,所以它重點是在影視圈里發展信徒,這其中著名的信徒之一,就是阿湯哥兩口子了(下圖為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在沒有離婚前的一張合影)……</p> <p class="ql-block">……美國是對宗教門派容忍度比較高的一個國度,除了世界上的各大宗教及其多種分支在這里都活的挺滋潤外,僅新教教內,就有一二百個教派在這里各顯神通……這個科學基督教教會,早期在斂財方面,下手是很老辣的,傳教手法及對教徒的控制也是有一些冷暴力行為的……以至于就連傳媒大亨默多克都認為,“這個組織太可怕了”??……它也因此而受到過美國政府的打壓。目前雖然它在美國等少數國家里的口碑有緩,但國際主流社會也還是將它定義為了盈利組織或邪教組織……但只要不再暴露出什么太過份的事件,估計它在一定范圍內還是可以運行下去的……這也是因為現代人的精神問題很多,尤其是錢多“人傻”的群體,他們有著花錢買到心靈慰藉的需求……只要沒有無恥引誘,二者也算是一種供需交換吧……對中國人而言,這個組織也有點象前一段挺火的那部臺灣電影《周處除三害》(由于該教會在臺灣是被允許活動的,所以那部電影也包含了對這類教派的反思因素),影片中“尊者”領導下的那類“靈修會”,如果其斂財手段沒有那么囂張、如果沒有得罪到某位江湖狠人的話,它所具有的那種社會資源再分配功能,應該也還是能夠存在下去的……本圖為透過門窗看到的這家小教堂的內部,墻上的那些口號當然都是些正確的、好聽的話了(掙大錢也是不能靠說謊、而是要靠說正確的話,才有可能實現的??)……</p> <p class="ql-block">人要想能夠活得盡可能地清醒、盡量少被洗腦,就得多讀書……在這座小教堂的不遠處,就有一座著名的圖書館。本圖是從主街通向圖書館的一條花園甬道,上圖為甬道護墻上的路標,“洛杉磯公共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這座圖書館是美國的三大圖書館之一,在洛杉磯地區擁有著40多家分館。它也是一座致敬古埃及與地中海文明的建筑物,眾多的古埃及、古巴比倫的文化元素,在這座建筑物的內外都可以看到……在建筑物的最高處,是一只手摯火炬的雕塑,它是一件近代藝術品,其創作靈感來自于古埃及流傳下來“文明女神”典故(含義是無知的人類如在黑暗中夜行,唯有舉起知識的火炬,才能看清前路)……下圖為保存在圖書館內的作品原件。</p> <p class="ql-block">……館內還擺放了兩尊經過現代藝術手法處理了的獅身人面像。這兩尊造像放在圖書館里也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因為它所代表的“斯芬克斯之謎”(它向每位路過的人提出一個問題,如果答不上來,這個人就會死去……)也正是人類不斷求索、渴望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圖書館的前門(上圖)和后門(本圖)都有著古埃及神廟般的造型……下圖為其著名的“羅棠達”式的穹頂大廳,這種造型的天花板象征著宇宙的深邃,而正中的圓形吊燈象征著宇宙中的地球……由這兩種意象所共同構成的則是哥白尼式的宇宙模型??……</p> <p class="ql-block">……這座圖書館除了藏書多、閱讀條件好,還有一些不同門類的藝術收藏品……其堪稱是一座集建筑、藝術、收藏為一體的研究型圖書館……圖書館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在發達的文明形態中,人們有沒有閱讀的習慣,已成為了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征,這也如同在中國的過去,大戶人家如果沒有藏書,那是極不成體統的……在如今的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級圖書館也已成為了一種城市化標配……許多外部來的投資者,如果在一個地方看不到高標準的圖書館和博物館,也就不太傾向于把高端的產業布局在那里了??……</p> <p class="ql-block">……這個閱覽廳的背景圖案比較活潑,顯然這里就是兒童類的圖書室了……</p> <p class="ql-block">……圖書館的庭院里還有一座馬奎爾公園,據說園林布局得很不錯,但眼下給圍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從中央圖書館出來,不禁想到了維克多·雨果的一句名言,“書籍使教堂建筑滅亡……”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精神需求或是通過閱讀、或是通過教堂,都能得到滿足,二者間有著一種取代關系……但事實上,人類精神世界里還有一種本能的求索,即使是看了再多的書,也是無法窮及的,那就是信仰……就連身為無神論政治鼻祖的馬克思都說過,宗教是人類所有意識形態中,能保持到社會最后一刻的現象……而教堂,作為人們信仰的一個實現場所,也自然是不會因人們讀書而滅亡的了……本圖中,就是一座近年新落成的、服務于人們信仰活動的著名教堂,圣母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仔細看這座鐘墻和門頭上的十字型漏空,很多不明就里人也會以為這是一座博物館……這座教堂的設計者是參與過悉尼歌劇院設計的一位大師,從空中看(上圖為一張官方的航拍圖),這座在好萊塢高速公路環繞下的教堂所呈現出的建筑風格,也還真有一些悉尼歌劇院的味道……本圖為在教堂院內看到的這座鐘墻,36座大大小小的銅鐘,分別懸掛在五個鐘窗上。</p> <p class="ql-block">……這是天主教在洛杉磯的主教座堂,也是美國最大的、現代建筑風格的天主教教堂。這座教堂的前身是一座拉丁風格的教堂,先是失過火,后又在1994年的大地震中嚴重受損……這座防火、防盜、防地震的現代化教堂是2002年建好的,洛杉磯的紅衣主教為了教堂的落成,還專門從梵蒂岡請回來了圣亞娜的某件遺物,做為了這座教堂的圣物……上圖為進入教堂后的寬大走廊。本圖中的遠方是一座游樂中心的大樓。下圖是很好地采用自然光設計的主祭臺。這座祭臺不高,也刻意不追求豪華,它在沒有了等級感、突出了儀式參與者的平等感的同時,也有拉近了與新教的關系……</p> <p class="ql-block">……老教堂洛可可風格的部分壁龕,被收藏在了教堂內……</p> <p class="ql-block">……上面說到的那位圣亞娜,是圣母瑪利亞的母親。由于耶穌的地位,不但其母瑪利亞成了圣母,而且他的外祖母也成了圣人……甚至就連耶穌的外祖父和名義上的父親,也都成了圣人……對這些信仰史上的說法,若從歷史的角度看,也是當時的希伯來氏族社會的某種寫照……耶穌的外祖母一脈,原來就是部落的酋長、祭司之家,是有地位的。而按血緣來傳承家族的地位,也是部落文化的一個規矩……由于當時還有母系社會的遺風,部落中女性的地位不但較高、而且其生育能力也是要盡量地發揮作用的,故耶穌的外祖母圣亞娜,有過好幾任配偶,她與其中的三個配偶都生過孩子,而這些孩子中的女性,后來也都是很有地位的(但在宗教史上,為了說明圣安娜的神圣,也仿照關于圣母的說法,說她也沒有同自己的丈夫同房,而只是通過接吻就懷上了圣母瑪利亞……)上圖為能容納3000人同時做禮拜的主禮拜大廳的前部,下圖為站在大廳的后部看到的這座大廳。本圖中的燈具造型,集合了三位一體、十字架等多個宗教元素……</p> <p class="ql-block">……本圖為在上圖的同一拍攝地點、轉身后看到的洗禮池的后方。這座以銳角和直線為特征的洗禮池,與整個建筑物的美學風格相呼應,傳遞出來了一種別樣的神圣感……</p> <p class="ql-block">做為洗禮池的背景圖案,是施洗者約翰正在為耶穌洗禮……本來,耶穌是圣子,但無形的圣父不可能給他起禮,所以最后就由耶穌的大表哥約翰,代替天父為耶穌施洗??……</p> <p class="ql-block">……圖中的這位女性,應該就是耶穌的外祖母圣亞娜了……她的圣言是,“我們同為上帝的子民”…… 圖中耶穌講道用的圣椅,也被做成了一種現代家具的樣子。在小祈禱廳里的是圣母瑪利亞的形像(上圖),她們母女倆的區別是,圣母瑪利亞一定是要有耶穌與之同框的,無論耶穌是天使狀的嬰兒、還是留著大胡子的成年男性……耶穌死的時候33歲,而圣母瑪利婭一直是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少婦形象(因為神圣,所以凍齡也是必然的了??)……</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懸掛的系列壁毯的主題是《圣徒相通》。圖案中世界上多個民族、多種職業的信仰者與歷史上的多位圣徒齊集一堂(見上圖的兩側墻壁),強調的是一種“眾人皆可成圣”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一般教堂的地下室,都是單純的墓室,而這座教堂的地下部分,則被設計成了另一個主題的儀式場所。它以舊約中《以西結書》中的“萬骨復生”神念為主,在地下墓室中制造出了一個穿越死亡進入永生的場景……由幾條并不寬敞的通道(下圖)通向明亮的中心儀式區,這一過理也隱喻了一種“穿越死亡,進入永生”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光線是天主教信仰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教理認為光代表著上帝,所以教堂對光的使用也是非常講究的,其中彩色的光更是具有神性……凡著名教堂,一定都是有著高大、精美的彩色玻璃窗的。這座教堂由于是現代風格,所以那些描繪宗教故事的彩窗被設計在了地下……</p> <p class="ql-block">……這些地下墓室,多數是在預留待售中的(空白無刻字的),少數是已售出并刻上了名字、但墓主還在世的(僅有出生年月,而沒有卒年),估計可能是沒有后人,自己不事先處理好,怕一旦撒手人寰就進了亂墳崗子吧……也可能是乘手頭還有點錢,自己的事自己先辦好,以免給后人增加負擔??……下圖是地下墓室區的一處祈禱廳,廳內的那架三角鋼琴亦是顯眼,估計這里還能夠提供莫扎特《安魂曲》的現場彈奏吧(該曲的難度不高,能彈下來的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的雕塑作品,風格都很現代化,傳統的宗教意味是不很濃……如這尊立在側門口的、手持錘子的雕像。這尊雕像不是一位鐵匠,而是一位木匠。過去在古希伯來人的社會里,木匠是很高級的一種職業,都是父子相傳的……耶穌的外祖父和養父就都是木匠……</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院子也很大,可供6000人在露天舉行活動……本圖為布滿了圣經故事的一面墻,墻下擺滿了密密麻麻的大蠟燭(老教堂兩次失火的原因,可能也就是這個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花園中的置景看著平淡無奇,但實際上都是有講究的。它們有的是仿伊甸園中的想象場景,有的是復現當年耶穌生活過、辦過露天講習班的那種花園……</p> <p class="ql-block">……橄欖樹、薰衣草、駱駝這些都是耶穌被抓走時的那座“客西馬尼園”里的植物和動物,去過耶路撒冷的朋友,對橄欖山下的這個場景,可能都會是記憶猶新的……</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還有一列很長的半開放長廊,其玻璃墻上的天使圖案與熙熙攘攘的塵世同框,看上去還是很有對比的意義的……</p> <p class="ql-block">……至此不禁再次想到了這座教堂設計者的理念,“用藝術豐富信仰,在信仰中感受美感”??……或許這句話還可以繼續接著說,“用美感豐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信仰”??……</p> <p class="ql-block">……其實,到也用不著扯那么多抽象的話,烈日下能夠在陰涼中繼續漫步,才是此刻最為美好的一種感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津县|
五莲县|
黑水县|
潞城市|
友谊县|
沭阳县|
抚宁县|
嘉定区|
竹北市|
咸丰县|
德庆县|
静海县|
邹平县|
公安县|
扎赉特旗|
北安市|
龙口市|
三江|
密山市|
九江县|
石楼县|
永修县|
栾城县|
历史|
团风县|
灌云县|
鲁山县|
东山县|
肃宁县|
吴忠市|
承德县|
祁东县|
麻江县|
陆良县|
东港市|
宜城市|
贵阳市|
黑山县|
林周县|
黄浦区|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