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段金泉</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里的書院門,是個頗有意思的所在。不惑之年后,我從隴上移居西安,新居就在書院門不遠處。每逢周末,便從勿幕門東城墻下的綠色公園,一路踱到這里閑逛。起初不過是無意識的打發時光,后來竟慢慢生出些趣味來。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偶爾有外地朋友來西安,我也會帶他們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書院門的街道不寬,兩旁排滿了店鋪,賣書畫的,刻印章的,售文房四寶的,還有各式各樣的文玩產品。這些店鋪門口又擺滿了攤子,使得本就不寬敞的街道更顯擁擠。行人摩肩接踵,倒也熱鬧。那些攤子上陳列的字畫,自稱是名家手筆,遇到真心需要的顧客,一番討價還價后,百十元錢便能拿下。初時頗覺詫異,后來才知道,這些不過是高仿或印刷品罷了。</p><p class="ql-block">有個中年婦女,面色黝黑,坐在一個小方凳上,面前擺著幾幅“名家字畫”。見我停留觀看,熱情地打起了招呼。她還告訴我,前些年這生意好做得很,買畫的多是送禮的?!艾F在不行了,”她搖搖頭,“送禮的人少了,買畫的自然也少了。”她說這話時,眼睛望著遠處,不知是在看什么。我想,她大概是在回望那些已經逝去的好時光罷。</p> <p class="ql-block">書院門內的關中書院,是明清全國四大著名書院之一,也是陜西的最高學府。相傳明代時,一位叫馮從吾的工部尚書,給皇帝上書,批評他“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結果被革職回家。隨后,他潛心研究易理,在寶慶寺講學。來聽講的人多了,就在寶慶寺旁邊修了一所書院。如今的關中書院已不似當年,倒更像是個旅游景點。門口立著塊石碑,上書“關中書院”四個大字,筆力遒勁。常有游客在此拍照,擺出各種姿勢,卻少有人真正進去看看?;蛟S,他們覺得拍過照便是來過了。實際上也是如此,入得院門,除了欣賞一絲古建筑的韻味,便沒有其它內涵了。</p><p class="ql-block">街道南邊的于右任舊居里,陳列著不少老先生的真跡,值得一看。這位民國時期的書法大家,如今知道他的人怕是不多了。舊居門前冷落,偶爾有幾個路過的中老年人,對著門匾上的字會點頭品評一番。年輕人匆匆走過,連看都不看一眼。時代變了,于右任的字再好,也抵不過手機屏幕上那些閃爍的光點。</p> <p class="ql-block">順著街道東行不遠,便是名揚四海的西安碑林。那里陳列著歷代名碑,是書法愛好者的圣地。然而今日的游客,多是舉著小旗子,跟著導游的步伐,聽著耳機里的講解,眼睛卻盯著手機。他們在碑前停留的時間,恐怕還不如在紀念品商店里挑選“兵馬俑”玩偶的時間長。</p><p class="ql-block">往南是西安古城墻的永寧門。這城墻巍峨壯觀,是西安的標志之一。每到傍晚,城墻上亮起彩燈,遠遠望去,就像一條巨龍盤踞在城市中央。永寧門前的廣場,遇有重要貴賓會舉行隆重的入城儀式,有手持刀劍的秦兵列隊,有身穿漢唐盛妝的美女飄舞,一時鼓樂喧天,煞是熱鬧。平日里,也有新人在此拍婚紗照,新娘穿著雪白的婚紗,新郎西裝筆挺,在古老的城墻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這古今交融的景象,倒也別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往北是鐘鼓樓。鐘樓和鼓樓相對而立,曾經是長安城報時的中心。如今鐘鼓早已不再鳴響,只剩下兩座精美的古建筑,默默注視著腳下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車輛。每到夜晚,鐘鼓樓燈火輝煌,成為游客必到的打卡地。小販們兜售著各種發光的小玩具,孩子們追逐嬉戲,熱鬧非凡。尤其是鼓樓旁的小吃一條街,被慕名而來的游人擠得水泄不通。</p><p class="ql-block">我偶爾會坐在書院門的一個攤位旁喝茶,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有白發蒼蒼的老者,拄著拐杖,慢慢踱步;有年輕的戀人,手牽著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有帶著孩子的父母,孩子蹦蹦跳跳,父母在后面追趕;還有背著相機的游客,東張西望,生怕錯過什么風景。</p><p class="ql-block">攤位老板是個精干的中年人,說話帶著濃重的關中口音。他告訴我,他在書院門擺攤已經二十多年了。“以前這里沒這么熱鬧,”他說,“但那時候來的人,都是真正喜歡字畫文玩的?,F在人多了,可真正懂的少了?!?lt;/p> <p class="ql-block">有時,我在這里還會偶遇一些書法家,他們在街邊支張小桌子,現場寫字售賣。他們的字確實好,筆走龍蛇,力透紙背。但買的人卻不多。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那些花里胡哨的裝飾畫,對傳統書法興趣寥寥。書法家們也不在意,照樣每天來寫字,仿佛寫字本身就是目的,賣不賣得出去倒是其次。</p><p class="ql-block">書院門有幾家老字號的文房四寶店,店里的墨塊散發著淡淡的香氣,宣紙潔白如雪,毛筆整齊地排列在柜臺上。店主多是上了年紀的人,對文房四寶如數家珍。他們會耐心地向顧客講解如何辨別墨的好壞,如何挑選合適的毛筆??上н@樣的顧客越來越少了。一次,我看見一個店主在教一個小女孩如何握毛筆,那認真的樣子,仿佛在傳授什么了不得的秘籍。</p> <p class="ql-block">周末的書院門總是人聲鼎沸,賣糖葫蘆的小販吆喝著,賣烤紅薯的爐子冒著熱氣,賣剪紙的手藝人現場表演著絕活。有個攤位上,還擺著不少陶塤,攤主是個留著山羊胡子的老人。小時候,我吹過爺爺用紅土捏成的鳥獸形狀“哇哇”,想買一個回去吹吹,找點童年的記憶。攤主挑選了一個親自示范,那聲音幽婉哀怨,仿佛從遙遠的時空傳來,讓人的思緒隨之飄蕩到遠方。街道上這些雜亂的聲音,和不遠處各種燒烤的氣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市井畫卷。我想,這才是真實的生活,不是手機屏幕里那些虛幻的世界。</p><p class="ql-block">然而,變化總在悄然發生。一些時尚的咖啡店和文創商店開始出現在書院門,裝修風格與周圍的古色古香格格不入。年輕人更喜歡在這些店里自拍發朋友圈,而不是去欣賞那些古老的書法碑刻。傳統與現代在這里碰撞,不知最終會走向何方。</p><p class="ql-block">一天,我在書院門遇到了一位老者。他滿頭白發,但精神矍鑠,正在一個小攤前挑選毛筆。我們聊了起來,他說他教書四十多年,現在退休了,每周都要來書院門逛逛?!斑@里有種特別的氣息,”他說,“是文化的味道?!蔽覇査F在的學生還學不學書法,他嘆了口氣:“少了,都去學熱門課了?!蔽夜侣崖?,不知道現在的熱門課程究竟是些啥。</p> <p class="ql-block">黃昏時分,書院門漸漸安靜下來,夕陽的余暉給街道兩邊的老舊建筑鍍上了一層金色。站在街口回望,突然覺得,書院門就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默默見證著時代的變遷。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們,那些興起又衰落的生意,那些被遺忘又被記起的傳統,都在這里留下了痕跡。</p><p class="ql-block">每次逛書院門,我都會買點小玩意,有時是一塊墨,有時是一支毛筆,有時是一沓紙。雖然我寫的字不見長進,但還是每天會寫一寫。我想,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靜下心來寫幾個字,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扶余县|
清原|
襄汾县|
伊金霍洛旗|
河西区|
仪陇县|
柯坪县|
重庆市|
乌拉特中旗|
大英县|
江源县|
响水县|
炉霍县|
汉沽区|
西盟|
句容市|
彭州市|
疏附县|
沙湾县|
土默特右旗|
荆州市|
深州市|
丹东市|
涟水县|
长垣县|
永州市|
靖远县|
同江市|
金门县|
华安县|
突泉县|
常州市|
海盐县|
克东县|
公主岭市|
全南县|
靖宇县|
绥化市|
静乐县|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