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孝為百善之首。</p><p class="ql-block">忠孝傳家遠,詩書繼世長。</p><p class="ql-block">學習孝道是人生必修課。</p><p class="ql-block">學孝道先學閔子騫。</p><p class="ql-block">閔子騫,濟南名士。孔子大弟子。古人24孝故事之一。孝文化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閔子騫墓在歷城區閔子騫路北、洪樓南路旁,百花公園西門北側。這里也是濟南的“孝文化博物館”。據資料介紹:</p><p class="ql-block">閔子騫(前536年一前487年),名損,字子騫,孔丘弟子,春秋時魯國人。</p><p class="ql-block">閔子騫年幼喪母,遭后母虐待,后母用蘆花為閔損做襖,親生之子用棉絮。父知曉后,欲休后母,子騫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于是就此作罷止。后母也很受感動,從此待三子如一。唐開元八年(720年)詔為“十哲”之一,配享于孔廟。</p><p class="ql-block">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費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追封為“郎琊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又改封為“費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為先賢閔子。</p><p class="ql-block">閔子騫,性孝友,在孔門中以德行和顏淵并稱,其孝名也名揚天下,后人把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孔子曾贊揚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p><p class="ql-block">閔子騫蘆衣順母,孝感天地</p><p class="ql-block">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在孔門弟子中,以德行與顏回并稱,而其孝悌之德尤為世人所稱頌。《論語·先進》贊揚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據傳他幼年喪母,后母偏愛她親生的兩個兒子,而虐待閔子騫。父親知道后,要把后母趕走,閔子騫卻為后母說情,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太平御覽》卷三十四)其父善其言,乃止。子騫一直對父母盡孝順之道,對昆弟盡友愛之情。后母被感悟,待子如一。他物質欲望寡少,仕途觀念淡薄。《論語·雍也》載,當季氏請他當“費宰”時,他斷然謝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也說他是“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祿”。唐開元八年(720)詔為“十哲”之一,配享于孔廟。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費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為“瑯琊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又改封為“費公”。明嘉靖九年(1530),改稱為先賢閔子。</p><p class="ql-block">詩曰:</p><p class="ql-block">濟南名士閔子騫,</p><p class="ql-block">蘆衣順母世代傳。</p><p class="ql-block">慈孝美德孔子贊,</p><p class="ql-block">動地感天孝為先。</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24孝故事石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清新县|
崇仁县|
阿城市|
老河口市|
涟水县|
石屏县|
铅山县|
孟津县|
商水县|
武汉市|
青龙|
西盟|
辽中县|
来宾市|
育儿|
米易县|
正阳县|
许昌县|
太康县|
新密市|
双城市|
台州市|
克山县|
射洪县|
大安市|
龙门县|
承德县|
遂宁市|
滦平县|
南岸区|
大同市|
杭锦后旗|
遵化市|
磐安县|
安岳县|
交城县|
兴宁市|
垫江县|
涿鹿县|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