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頭地鶯,從名字上簡單理解,就是栗色的頭,地上的鶯(主要在地上跳躍),它是中國體型最小的鳥類之一。它們身姿嬌小,栗綠黃三色絕配,宛如森林中的小精靈。這種小型鳴禽以其別具一格的外觀和清脆悅耳的鳴聲吸引著無數(shù)鳥類愛好者,由于栗頭地鶯警覺性極高,成為非常難拍好的一個明星小鳥。 <p class="ql-block">24年12月與另外三位同伴一起去云南百花嶺專門拍鳥時,好幾次看到這個漂亮的栗頭地鶯,當其他攝影師或者同伴說,“來了來了”,似乎小鳥能感受到人的氣息,立馬跳進叢林,好久不敢出來。</p> 這次我一個人,沒有一點人聲,所以可以比較盡情地拍它。這種地鶯就是不上樹枝,否則拍出來的效果會很棒! 栗頭地鶯(學名:Tesia castaneocoronata):小型鳴禽。體長約10厘米。體型纖細,是中國體型最小的鳥類之一;喙細尖,上喙先端多有缺刻;翅短圓;尾短至中等;腿短而細。羽色以灰、褐及橄欖綠為主,雌雄羽色相似。 棲息于灌木或稀疏林內(nèi),以昆蟲為主食,鳴聲清脆、多變、悅耳。在灌叢中或樹上以草莖、苔蘚、獸毛等編制碗狀巢,每窩產(chǎn)卵2-3枚,由雌雄輪流孵卵,兩性育雛,孵化期及雛期約12-14天。棲息于多種環(huán)境中。 栗頭地鶯是立姿甚直而色彩艷麗的鶯。尾短而似鷦鷯,體型與灰腹地鶯相似,前額、頭頂至后枕和頭側亮栗紅色,眼后具一小的三角形白斑;后頸、肩羽、上背至尾上覆羽和翅上覆羽概呈暗橄欖綠色;飛羽和尾羽暗褐色,外緣橄欖綠色。頦、喉亮檸檬黃色,胸和腹部亮黃而沾橄欖綠色;脅部橄欖綠色。兩性羽色相似。虹膜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黃色;跗跖和趾綠褐色,爪淡黃褐色。 棲息于南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和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qū),在陰濕山坡溝谷地帶的林下灌叢、竹林和草叢之間的地上活動覓食。在高黎貢山調(diào)查中常見單個活動于櫟樹林下的草叢間。常于茂密潮濕森林中近溪流的林下覆蓋處。沿樹枝或圓木側身移動。垂直遷移的鳥,通常夏季于海拔2000-4000米,冬季在2000米以下。 栗頭地鶯是留鳥。性活潑,常跳躍不止,鳴聲尖銳悅耳。性隱匿,躲藏在草叢或枯枝落葉之中,常聞其聲而不見其鳥。這種鳥性孤獨,只偶見與其他鳥類混群,在繁殖季節(jié)成對活動;膽怯,喜藏匿躲閃,但并不難見到;生活于灌木叢中,常跳躍于其間或在生滿苔蘚的亂石堆中覓食,食物以昆蟲為主,兼食植物。<br>叫聲:響而尖的四聲鳴聲sip, sit-it-up。通常的叫聲為刺耳的似口技單音tzeeet。也作chiruk, chiruck聲雜輕柔的wee聲。 分布于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北部,旁遮普邦,阿薩姆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北部、尼泊爾、泰國西北部、越南。<br>中國云南(西部景東、潞西、永德、瀘水、貢山)、四川(峨眉山、屏山、甘洛、峨邊、會東、康定)、貴州(威寧、赤水)、西藏(樟木、通麥、排龍、尼油山口、洛山口、米及墩)(留鳥)。 栗頭地鶯短視頻1 - 機警出發(fā),稍有動靜,就往回走,沒有危險,再次出行 栗頭地鶯短視頻2 - 沒有危險,大膽洗澡<br><br>《完》<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湛江市|
绥宁县|
瑞金市|
昌宁县|
周宁县|
华阴市|
屯门区|
扎赉特旗|
苍溪县|
乐亭县|
闵行区|
韶山市|
贡觉县|
香港|
托里县|
克东县|
沛县|
从化市|
宁南县|
嘉黎县|
布拖县|
班戈县|
昭觉县|
淮滨县|
巩留县|
金平|
龙胜|
丰宁|
额敏县|
灵山县|
浮梁县|
承德市|
张北县|
扶风县|
水富县|
临桂县|
缙云县|
健康|
淳化县|
昌乐县|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