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褚遂良被稱為是唐代書壇的“廣大教化主”,他融合了虞世南與歐陽詢兩人的書法優點,又是接觸王羲之真跡最多的人,真正拉開了唐楷輝煌的序幕。初唐四大家“歐虞褚薛”中也有他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曾經說,褚遂良書法“如美人嬋娟……歐虞謝之”,認為褚遂良的書法水平是要勝過歐陽詢與虞世南的。論后世的影響力,褚遂良也不會輸給他們。那為什么“楷書四大家”反而有歐陽詢一個席位,褚遂良偏偏被排除在外呢?</p> <p class="ql-block">我們現在稱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或者是“歐顏柳趙”已經成為定論,“楷書四大家”的概念最早是近代康有為提出來的。</p><p class="ql-block">康有為曾經提出:“歐、趙之后,繼以清臣,昔嘗見桂林龍殿撰啟瑞大卷,專法魯公,筆筆清秀。自茲以后,雜體并興, 歐、顏、趙、柳,諸家揉用,體裁壞甚。”</p><p class="ql-block">首次將“顏柳歐趙”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論述,在此之前,大家討論楷書家,都是在王羲之、蕭衍、鐘繇、虞世南、顏真卿等眾多大家中挑選進行分類和議論。</p> <p class="ql-block">康有為作為近代書壇的風云人物,他的立論被奉為圭臬,被廣泛地傳揚,從此以后“歐顏柳趙”變成了一個緊密的整體,成為了我們所熟知的“楷書四大家”。</p><p class="ql-block">那為何康有為會將褚遂良排除在“顏柳歐趙”之外,讓他與楷書四大家失之交臂呢?</p> <p class="ql-block">因為褚體所需要的審美眼光更高,他的學習難度也更大。</p><p class="ql-block">即便是沒有書法功底,也大概極少會有人認為“歐顏柳趙”的楷書丑,然而看褚遂良的作品就不一樣了,即便是懂楷書的人,也要有了相當程度的眼界見識,才能理解褚遂良楷書當中那種變化多端的美,這種情況一般只會發生在草書上。</p> <p class="ql-block">比如這件《大字陰符經》,它的藝術面貌迥異于顏真卿、趙孟頫之類的“中正式”的作品,其中文字點畫的粗細、長短都被處理得較為夸張,但卻呈現出一種“詭異的契合感”。</p> <p class="ql-block">這中間有足足二十一個“之”字,這些字從點畫到結體無一雷同,是相當震撼的。</p><p class="ql-block">這是褚遂良沒有被選擇的理由,但也足以證明褚遂良的書法功力是不弱于“歐顏柳趙”的。</p><p class="ql-block">若是要選楷書五大家,褚遂良必定當仁不讓,雖然沒能入選四大家,但是他的書法實力和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p> <p class="ql-block">大唐書法傳奇人物褚遂良</p><p class="ql-block">文章來自網絡</p><p class="ql-block">在大唐那個輝煌燦爛、人才輩出的時代,有一位書法大家,他的名字叫褚遂良。他的一生,就像一部精彩絕倫的傳奇大劇,充滿了跌宕起伏的情節,今天咱就一起來嘮嘮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名門之后,初入江湖</p><p class="ql-block">公元596年,褚遂良出生在一個名門貴族家庭,妥妥的“官二代”。他爹褚亮在隋朝那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官至散騎常侍,還和虞世南、歐陽詢這些大咖是好朋友。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成長,褚遂良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華那是蹭蹭地往上漲。</p><p class="ql-block">不過,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就像一個大染缸,誰都被攪和進去了。褚遂良和他爹也沒能幸免,投靠了西秦霸王薛舉,褚遂良當上了通事舍人,專門掌管詔命和呈奏案章,也算是初入職場,小試身手了。</p><p class="ql-block">可惜啊,薛舉這哥們兒運氣不太好,沒多久就病死了,他兒子薛仁杲也不給力,被李世民打得落花流水。就這樣,褚遂良和他爹又跳槽到了李唐陣營,開啟了他們在唐朝的職業生涯。褚遂良一開始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做鎧曹參軍,主要負責掌管鎧甲兵器啥的,雖然職位不算高,但也算是和領導李世民有了近距離接觸的機會。</p><p class="ql-block">職場開掛,走向巔峰</p><p class="ql-block">李世民那可是個愛才如命的主兒,很快就發現了褚遂良這顆閃閃發光的金子。再加上褚遂良的書法那是相當厲害,在歐陽詢和虞世南的指導下,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于是,褚遂良的職場之路就像開了掛一樣,一路飆升。</p><p class="ql-block">貞觀十年,褚遂良出任起居郎,這個職位可不得了,專門負責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相當于皇帝的貼身小秘書,而且還是拿著小本本隨時記錄的那種。有一次,唐太宗好奇地問他:“愛卿啊,你這起居注里都記些啥呢?我能不能瞅瞅呀?”褚遂良那可是個正直的人,立馬回答道:“陛下,這起居注就跟古代的左右史一樣,記的都是您的一舉一動,而且還得把善惡都記下來,用來約束警戒您,這樣您才不會胡作非為嘛。我可沒聽說過哪個帝王自己查看史官記錄的。”唐太宗又問:“那我要是做了不好的事兒,你也得記下來?”褚遂良斬釘截鐵地說:“那當然啦,堅守君臣之道可不如堅守職責重要,我的職責就是如實記錄,所以您的一舉一動都得記下來。”旁邊的劉洎也跟著附和:“就算褚遂良不記,天下人也會記著的。”你瞧瞧,這褚遂良,一點都不給皇帝面子,不過唐太宗倒也沒生氣,估計心里還挺欣賞他這股子正直勁兒呢。</p><p class="ql-block">后來,虞世南去世了,魏徵就把褚遂良推薦給了李世民,說這小伙子書法好啊,肯定能讓您滿意。李世民一聽,趕緊把褚遂良召來,讓他做“侍書”,專門陪自己寫字。這下可不得了,褚遂良的書法才華算是有了更大的展示平臺。李世民特別喜歡收集王羲之的法帖,但是市面上的贗品太多了,他也分不清真假。這時候,褚遂良就派上用場了,他那一雙火眼金睛,能輕松鑒別出王羲之書法的真偽,讓那些想拿贗品來忽悠皇帝的人都沒了機會。</p><p class="ql-block">再后來,褚遂良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努力,一路升職加薪,先后擔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還參與了朝政決策,成為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為謀害魏王李泰被廢,這可是一件大事兒,朝堂上瞬間炸開了鍋。唐太宗本來想立李泰為太子,但是褚遂良和國舅長孫無忌卻極力勸說他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他們這一番操作,可真是改變了唐朝的歷史走向啊。最終,唐太宗聽取了他們的建議,李治順利當上了太子,也就是后來的唐高宗。而褚遂良呢,因為這件事兒,在唐高宗心中的地位那是蹭蹭地往上漲,成為了顧命大臣之一,輔佐唐高宗治理國家。</p><p class="ql-block">書法大師,自成一派</p><p class="ql-block">褚遂良在書法界的地位,那也是相當高的,他和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被人稱為“褚體”。他的書法風格獨特,就像他的性格一樣,剛柔并濟,清朗秀勁。</p><p class="ql-block">褚遂良的楷書那是一絕,他的代表作品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圣教序》等。這些作品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樣,每個都有著獨特的魅力。比如說《伊闕佛龕碑》和《孟法師碑》,這是他前期的作品,書體大致相同,都用方筆,起筆露鋒,鉤等筆畫的收筆直出未回鋒,字畫提按不明顯,還保留著歐、虞的書體特色。在風格上,他就像一個美食家,吸取了虞世南楷書寬綽典雅的結體特點和歐陽詢楷書鋒利剛勁的運筆特點,然后把它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就像調制出了一杯獨特的雞尾酒。同時,他還把字形進行了壓縮,讓字看起來更加緊湊、有力。而且,他的作品里還殘留著北碑的影響,在運筆和結體上,大量摻入了隸書的體勢,但又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像一個聰明的廚師,選擇性地吸收創新,化為己用,做出了一道獨一無二的書法大餐。</p><p class="ql-block">而《房玄齡碑》和《雁塔圣教序》則是他晚期的作品,這時候他的書法風格又有了新的變化。在用筆上,他從以骨取勝的平直的二分筆轉向以筋取勝的一、二分筆兼用,筆畫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筆兼用,就像一首優美的音樂,充滿了節奏感。他的字給人感覺骨肉分量達到了均衡,剛柔并濟,清朗秀勁,英俊瀟灑,力和美、骨與韻趨于一體,真正開啟了“唐楷”的門戶,堪稱隋唐楷書過渡的橋梁。他的書法一出,天下人都競相模仿,成為了一時的風尚,就像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人人傳唱</p> <p class="ql-block">反對廢后,跌落谷底</p><p class="ql-block">本來呢,褚遂良的日子過得順風順水,事業有成,書法也備受贊譽。但是,人生就像一場過山車,總有起起落落。</p><p class="ql-block">永徽六年,唐朝的宮廷里發生了一件大事兒,那就是唐高宗想要廢黜王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這一下,朝堂上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廢后,一派反對廢后,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就是反對廢后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唐高宗把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勣、尚書左仆射于志寧以及褚遂良這些大臣們都召進宮里,商量廢后立后的事兒。褚遂良一看這陣仗,知道大事不妙,但是他可不怕,直接站出來發了一通議論,給皇帝潑了一瓢冷水。他說:“王皇后出身名門,是先帝為陛下選的,而且她也沒有犯什么大錯,怎么能說廢就廢呢?再說了,武昭儀曾經是先帝的才人,您要是立她為皇后,這傳出去多不好聽啊。”他這一番話,可把唐高宗給惹惱了,皇帝的臉色瞬間就變了。</p><p class="ql-block">但是褚遂良還沒完,他越說越激動,直接把官笏放在臺階上,把官帽也摘了下來,叩頭叩得那叫一個用力,都流血了,嘴里還喊著:“還陛下此笏,丐歸田里。”意思就是說,我不干了,您把這官還給我,我回家種地去。這一下,可把唐高宗給氣壞了,他覺得褚遂良這是在要挾他,立馬命人把褚遂良強行拉了出去。而坐在皇帝后邊的武氏,更是氣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刻把褚遂良給處死,在簾幕后高呼:“何不撲殺此獠!”你瞧瞧,這場面,就像一場激烈的戰爭,火藥味十足。</p><p class="ql-block">關鍵時刻,善于迎合旨意的李勣站出來說了一句話:“此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就這一句話,可不得了,直接改變了唐王朝的命運,也把褚遂良等人推入了悲劇的深淵。武氏順利當上了皇后,而褚遂良則被趕出了朝廷,到潭州任都督。這還不算完,后來武則天又和許敬宗、李義府一起,誣告褚遂良謀反,把他貶到了更遠的愛州。</p><p class="ql-block">凄涼晚年,傳奇落幕</p><p class="ql-block">褚遂良被貶到愛州后,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慘。他遠離了朝廷,遠離了家人,身邊也沒有朋友,就像一只孤獨的小鳥,在異鄉的天空中獨自飛翔。</p><p class="ql-block">在愛州的日子里,褚遂良常常回憶起自己曾經的輝煌歲月,想起自己在唐太宗身邊的日子,想起自己和長孫無忌一起輔佐唐高宗的日子。他覺得自己為唐朝盡心盡力,卻落得如此下場,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傷。于是,他在絕望之中,給唐高宗上了一封陳情書,訴說自己曾長期為高祖與太宗效勞,最堅決地支持高宗繼位等等,希望唐高宗能念在他的功勞上,放他一馬。可是,這封信就像石沉大海一樣,沒有任何回音。</p><p class="ql-block">顯慶三年,褚遂良在愛州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享年六十三歲。也有說法是他卒于顯慶四年,享年六十四歲。不管是哪種說法,他的離去,都讓書法界和政壇失去了一顆璀璨的明星。</p><p class="ql-block">在他死后,武則天等人還是沒有放過他,不僅把他的官爵削掉,還把他的子孫后代也流放到愛州。直到神龍政變后,他才恢復了官爵,被追贈謚號“文忠”,于天寶六載配享高宗廟庭。唐德宗時追贈太尉,唐懿宗時經安南觀察使高駢奏請,訪求褚遂良后裔護喪歸葬于陽翟。</p><p class="ql-block">褚遂良的一生,就像一部精彩的傳奇小說,有輝煌,有落魄,有成功,有失敗。他的書法成就,讓他在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政治生涯,雖然充滿了坎坷,但也展現了他的忠誠和正直。他就像一顆璀璨的星星,在大唐的天空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讓后人永遠銘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陕西省|
日土县|
兰西县|
措勤县|
康马县|
榆树市|
宁阳县|
和田市|
探索|
汾阳市|
德安县|
开封县|
卫辉市|
邵阳市|
麻城市|
通许县|
五常市|
吕梁市|
阿荣旗|
阜新|
温泉县|
略阳县|
富民县|
四川省|
宜章县|
云和县|
满洲里市|
无极县|
西盟|
淳化县|
和平县|
绩溪县|
房山区|
开阳县|
深圳市|
宣武区|
台江县|
洪洞县|
炎陵县|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