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制作:田野</b></p><p class="ql-block"><b>圖文:田野</b></p><p class="ql-block"><b>音樂:三月桃花雨</b></p> <p class="ql-block"><b>古跡遺址是歷史的見證,傳承了文明的光輝,古代建筑是文化的載體,見證了古人的智慧。</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位置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 城址區全景圖</span></p> <p class="ql-block"><b>步入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首先看到公園南大門廣場有座《良月流輝》巨型雕塑,雕塑由三部分組成。</b></p><p class="ql-block"><b>?基座?:采用琮形設計,象征著良渚古城的城址和外圍水利系統,展現了古城的歷史根基。</b></p><p class="ql-block"><b>?中部玉器?:融合了天、地、人的意象,刻有來自良渚陶器的神秘符號,圓形的玉璧既是上天的象征,也是古文字“良”的變形。</b></p><p class="ql-block"><b>?頂端火焰?:跳躍靈動的火焰象征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這座雕塑不僅是游客了解良渚文化的窗口,也是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象征,值得每一位到訪者駐足欣賞與思考。</b></p> <p class="ql-block"><b>良渚,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地方,意思是“美麗的水中小洲"。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分城址區、瑤山遺址區、平原低壩一一山前長堤區和谷口高壩區四個片區。城址區為古城核心區,總面積631公頃,呈向心式三重布局結構,由宮殿區、內城、外城及水利系統組成,是中國史前都城設計的典型代表。</b></p> 城墻遺址 <p class="ql-block"><b>據考古研究發現,內城以城墻圍合,面積280萬平方米。古城墻周長約6公里,城墻寬40一60米,最寬處達150米,殘存的最大高度約4米。城墻接近長方形,四個轉角處呈現圓形,稱之為“圓角方形”。建造工程浩大,城墻土方量約120萬立方米,需萬人工作四年才能完成,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高度組織和協調能力。</b></p> <p class="ql-block">南城墻展示區</p> <p class="ql-block">城墻演變</p> <p class="ql-block"><b>城墻底部先用淤泥填平,然后輔沒石塊,其上再逐存堆筑黃色泥土。城墻內外兩側設有形似埠頭的墩臺,內側24處,外側28處。</b></p> <p class="ql-block">西城墻展示區</p> 陸水城門 <p class="ql-block">良渚古城城址區內城共設9個城門,即陸城門1個,水城門8個</p> <p class="ql-block">南城墻陸城門展示區</p> <p class="ql-block">南城墻東水城門展示區</p> 反山王陵 <p class="ql-block"><b>反山墓地發現于1986年,屬于高等級墓地,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座落于內城西北部的一座高出地表6米的人工土臺上,面積約2公頃,東側與莫角山相鄰。反山墓地發現的11座墓葬大致按南北兩排分布,等級最高的12號墓在南排居中,等級同樣較高的20號墓在北排居中,而等級較低的15號和18號墓分布于墓地的西北角,顯示出一定的布局規范。墓向均為豎穴土坑墓,使用葬具。出土物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貴文物1200余件,其中玉器占90%以上。反山墓地岀土隨葬品數量之多、規格之高、制作之精,為其它良渚文化遺址所未見,是迄今所見等級最高的良渚文化葬地,被稱為“反山王陵”。</b></p> <p class="ql-block">15號和18號墓</p> <p class="ql-block">12號墓</p> <p class="ql-block">20號墓</p> <p class="ql-block">17號墓</p> <p class="ql-block">23號墓</p> <p class="ql-block">21號墓</p> 莫角山宮殿 <p class="ql-block"><b>莫角山宮殿是古城權力與信仰中心,被譽為“中國最早的紫禁城”,由大莫角山、小莫角山、烏龜山三座宮殿臺基及沙土廣場組成,通往宮殿的一條必直大道稱朝圣之路。4月,漫步在朝圣之路上,金黃色的油菜花海與遺址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春日景觀。登高點視野?可俯瞰三重城郭,黃昏光影極富詩情畫意。</b></p> <p class="ql-block"><b>古城采用向心式三重城結構(宮殿區、內城、外城),莫角山宮殿區位于城址區中央,面積39公頃,是良渚時期最高統治者居住和活動的主要場所。內城由城墻圍合而成,面積280公頃(含宮殿區),分布有墓地、居址臺地、古河道等遺址。外城位于內城外圍,總面積351公頃,外城臺地和穿行其間的河網形成臨水而居的水鄉景觀。</b></p> <p class="ql-block">小莫角山</p> 池中寺糧倉 <p class="ql-block"><b>2017年,考古學家在莫角山南偏西的池中寺糧倉遺址發掘出總量約為20萬公斤的碳化稻谷遺存。這一發現直接證明了良渚時期稻作農業的發達程度,堪稱當時的“國家糧倉”。考古學家推測,這些稻谷得以保存,可能是由于糧倉曾發生火災,將稻谷燒成焦谷埋藏于地下。池中寺糧倉的發現,不僅展示了良渚古城的農業生產和儲糧能力,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組織和經濟狀況。這些炭化稻谷遺存為研究良渚社會的農業發展、糧食管理和社會經濟結構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證據??。</b></p> 宮殿巨型木構展示點 <p class="ql-block"><b>2017年以來,在良渚古城遺址的古河道中陸續發掘了15根神秘的巨型木構件,而這個考古發現就足以證明良渚古城5000年前就建起過宏偉的宮殿。這些大木頭最長的有17.2米,最粗的直徑有80厘米。田野感覺非常震撼,通過這幾根木頭就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古人的璀璨文明,按現代述語良渚也是個 “基建狂魔 ”,它造就了很多大型工程。</b></p> 水利工程 <p class="ql-block"><b>古城擁有世界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比大禹治水早1000年),由11條水壩組成13平方公里庫區,兼具防洪、灌溉功能,體現先進治水技術。</b></p> 居址作坊展示區 <p class="ql-block"><b>考古學家在良渚古城內城鐘家港河道西側發現了良渚時期的玉器、石器、漆木器等半成品,這些發現表明該區域是良渚人的手工業作坊與生活居住區。這些作坊的生產活動不僅滿足了當時人們的生活需求,還推動了良渚文化的繁榮和發展?。</b></p> 鹿苑 <p class="ql-block"><b>最后告訴大家,遺址公園內的鹿苑真的是美得讓人心醉,感覺就像是置身于新疆的大草原,那種自由和開闊的感覺讓人無比舒暢。不要錯過哦!</b></p> <p class="ql-block"><b>良渚古城被譽為“中華第一城”,是該地區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展現了史前稻作文明的極高成就。其存在將中華文明起點從殷商時期(3500年前)推至5000年前,與古埃及、蘇美爾、哈拉帕文明并稱人類早期四大古文明中心。2019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作為杭州亞運會火種采集地,良渚文明在全球視野中煥發新生,成為中華多元一體文化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良渚古城的發現者施昕更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景區東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湟源县|
新竹县|
洮南市|
全椒县|
尉犁县|
松桃|
百色市|
平遥县|
双流县|
齐河县|
合肥市|
深圳市|
来宾市|
澄江县|
班戈县|
灵寿县|
商洛市|
鲁甸县|
邵阳县|
高州市|
巴东县|
年辖:市辖区|
射阳县|
岢岚县|
武定县|
张家港市|
昆山市|
高碑店市|
五大连池市|
伊川县|
司法|
华池县|
米易县|
阳城县|
徐闻县|
关岭|
博野县|
文昌市|
科尔|
榆社县|